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零一章 新的開始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零一章新的開始

    「明天,就是正月二十了。」在搖晃不止的燭光下,朱由校幽幽的說道。可在他的臉上,卻帶著一股躍躍試試。

    正月二十,是大小衙門開衙辦公的日子。在這一天,官員們將會結束長達一個月的年假,正式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就連皇帝,也要開始處理公務,批改奏章。

    不過,按照慣例,這新年後上班的第一天,各衙門的工作都不會太忙。一般只是去衙門應個卯,就可以回家。當然,如果皇帝願意,也可以想去年一樣,召開朝會,讓大臣們忙個雞飛狗跳。

    「對,就這樣辦。」想道讓大臣們雞飛狗跳,朱由校心中就是一動。他隨手叫過一個小黃門,吩咐道:「明天一早,你去內閣和都察院傳旨,讓內閣和都察院聯合派出督導組,去各衙門巡視,一旦發現有敷衍懈怠、不理公務者,嚴懲不貸。」

    「奴才遵旨。」那個小黃門應允下來。可心中卻是一陣嘀咕,這個皇帝也太刻薄了吧。去年就派人去各衙門察看,還開了一次朝會,鬧個了雞飛狗跳,今年怎麼又來……

    朱由校並不知道小黃門對自己的誹謗,可也能猜想到大臣得到此消息後的心情。畢竟,前世作為一個公務員的朱由校,這種節後突擊檢查,也不是遭遇了一兩次。據稱,這種突擊檢查,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務人員進入到工作狀態……

    然而,朱由校卻不是因為這個進行突擊檢查,他的目的是為了打亂大臣們的計劃,給自己留一個緩衝。畢竟,他年前做的那件事,太不地道了。

    天啟元年十二月十九,也就是各衙門準備封印過年的時候,朱由校一道詔書,解散了前任內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新組建了一個五人內閣。

    這件事,在朝野上下造成了極大反響,一些利益受損、或者是自認秉正的大臣紛紛上書,勸諫皇帝。可朱由校呢?接著各衙門封印之際,來了個置若罔聞。通政使姚思仁也非常配合,早早的就放了通政司的假,給大臣們一個閉門羹。

    如今,長達一個月的年假過去了,一些大臣也接受了內閣更換的事實,和新任閣臣拉上了關係。可是,朱由校心中明白,還有一些大臣或為了邀名,或為了胸中大義,或為了利益受損,正鼓著勁,要在新年後,給皇帝一點顏色瞧瞧……

    「想給朕找茬?那朕就先給你們點不自在。」朱由校主意打定,在正月的最後幾天,自己堅決不上朝,只讓內閣會同都察院,不停的派人下去檢查,不光檢查六部衙門,其他的大小衙門,只要是沾著官字的,能有資格向自己上疏的,都要檢查。一是為了打亂對方腳步,二是為了幫新內閣立威,給新任的閣臣造勢。

    次日,方從哲剛到內閣當值,便收到了皇帝的旨意,說自己身體欠安,在正月的這幾天免朝。而讓內閣和都察院一起派人,到各衙門督促檢查云云。

    方從哲心領神會,知道這是皇帝給自己、給新任內閣的一次立威機會。稍一沉吟,方從哲便把新任閣臣孫如游和徐光啟叫了過來。

    「……年節剛過,各衙門均有一些憊懶之徒,仍不安於位,需要敲打一二。」方從哲如是說。

    孫如游和徐光啟心領神會,知道自己是皇帝直接欽點下進入內閣的,沒有經過大臣廷推這一關,讓人有些諱病。而這次督查各衙門,就是皇帝給自己的立威施恩機會,連忙謝過方從哲,應允下此事。

    方從哲坦然接受了兩人的感謝。卻站起身來,準備進宮。畢竟,新年肇始,這內閣如何運作,還需要和皇帝通個氣,這才是大臣所為。

    果不出方從哲所料,見到他早早的便來求見,皇帝表現的非常高興。

    朱由校樂呵呵的問道:「……方愛卿此次前來,可有要事?」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見皇帝高興,方從哲連忙向皇帝灌輸自己的執政理念。「這新年肇始,正是做好一年規劃之時。臣想藉著如今國庫充足,鼓勵開荒、興修水利、整飭道路,還請陛下恩准。」

    「哦?」朱由校眼前一亮,連忙問道:「方愛卿可有計劃?」

    朱由校心情大好,自己為什麼要解散前任內閣?還不是前任內閣不幹正事,光知道和自己較勁嘛。別的不說,單說那些人的嘴臉。劉一燝,為了一個小小的李三才,竟然敢給自己甩臉子,還造謠生事;王之寀,入閣多日,卻不發一策,只知道空言大論;史繼偕,這個泉州佬,自己家便是海商,卻力阻朝廷海上運糧;朱國祚為官方正,也是個幹吏,可總是疏遠著皇帝;至於韓爌和何宗彥,到是兩個難得的人才,可韓爌卻是東林黨,何宗彥也和東林拉扯不清。朱由校不肯內閣再起波折,只有忍痛割愛,把這兩人任命為乾清宮資政。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一年裡,朱由校已經受夠了內閣的混亂無力,才下定決心,從新組閣。而從新組建內閣後,朱由校還一反常態,給新任閣臣劃分工作範圍,以免再糾纏不清,影響工作。

    「啟奏陛下,」方從哲卻不知道皇帝在想什麼。他發現皇帝語氣鬆動,連忙向皇帝奏道:「這些年來,北地大旱,一因天災,二也因**。自嘉靖以來,朝廷國用不足,各地水利便停滯下來,才造成了旱情年年有,澇災常常起……」

    「愛卿所言,倒也在理。」朱由校嘉許的看了方從哲一眼,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災後救濟,那抵得上事前防治。說吧,想修那條河?建什麼水利?」

    「陛下明鑒,」方從哲大喜,這遇上個聖明的君主真是有福啊,連忙向皇帝請求道:「黃河,還有海河。」接著又解釋道:「黃河素來是朝廷大患,又關係著漕運安危,當為重中之重。而海河即為大沽河,其雖在大沽口入海,但水系繁雜,自山海關到黃河口,均為海河支流流經區域。整修海河,可避免直隸再受旱情困擾,實為國家大利……」

    「修水利乃百年大計,朕准了。」朱由校卻不耐煩聽那些瑣碎數字,便打斷了方從哲的話,問道:「愛卿所說的這些,可有工作預案?需要花多少銀子?」

    「有,」方從哲連忙應道,「黃河和海河,一直是朝廷心病。雖然朝廷無錢修繕,但工部卻一直派人勘察,繪製河圖,並準備了多種方案,以備朝廷選用。至於耗費,還需要內閣和工部議定。」

    「嗯,工部倒是用心了,竟然還有這點先見之明。」對工部擁有水利修繕預案,朱由校感到頗為意外。再一細想,卻明白過來,這憂國憂民之人歷朝歷代都有,見到海河禍害百姓,就會想出辦法來修一修,可朝廷卻不一定有錢,只好先擱置下來,留待時機成熟之時。

    「陛下所言甚是,」方從哲微微頷首,卻又奏道:「此外,北地道路也多年失修,亟需修整……」

    「好了,」朱由校直搖頭,這樣口口白說,又沒有地圖,又沒有計劃書,自己怎麼能聽得明白?再說了,看方從哲這架勢,是想把戶部那二千多萬兩都花了啊。這怎麼能行?

    朱由校稍微斟酌了一下言辭,說道:「這樣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愛卿可以和閣部大臣商議後,拿出一份計劃來。讓朕批准後施行,如何?」

    「陛下所說的是。」方從哲點頭應諾,可臉上卻帶著一絲不甘。說實話,現在戶部存了二千六七百萬兩銀子,這可是國朝未有之事,如不藉機做點實事,自己怎能心甘。

    朱由校敏感的發現了方從哲臉上的一絲不甘,稍一沉吟,便問道:「愛卿可還有話說?」

    方從哲一愣,卻不知是從何來了勇氣,向皇帝似真似假的抱怨道:「……陛下,這宗藩可是窮了好久了啊。」

    「宗藩?」朱由校有點懵了,這管宗藩什麼事?

    方從哲見皇帝尚未明白過來,連忙提點道:「這戶部收了一大筆錢,怕是已經傳到宗藩耳朵裡了。」

    「啊?」朱由校這才明白過來,不由得覺得好笑,這方從哲,是怕朕亂花錢吧。他斟酌了一下,說道:「這朝廷有了錢,就要花。這樣吧,內閣可以拿出來一個計劃,分五年期和一年期,看看都有哪些支出,又要修那些工程,休了這些工程,可以給朝廷帶來多少稅收。都要考慮清楚,詳細列明瞭。」

    「臣遵旨。」沒有得到皇帝的正面答覆,方從哲有點失望。可老方這個人,最大的優點便是識時務,不到緊要關頭,他是不會和皇帝硬頂的。

    「陛下,」方從哲仔細回想了一下皇帝的吩咐,卻有點奇怪,連忙問道:「這計劃,怎麼要做一年和五年兩個啊?」

    「難道愛卿只想做一年首輔不成?」朱由校白了他一眼,解釋道:「方愛卿提的那些計劃,哪一個不是要幹上幾年?不事先安排妥當,到時候沒錢了怎麼辦?」

    方從哲聽的一陣苦笑,暗罵自己豬腦子,問了個白癡問題。卻又聽見皇上繼續說道,「……朕覺得,愛卿這個工作計劃,要和財政署制定的年度預算結合起來。詳加考慮,周密部署,來作為內閣施政的依據。」

    「陛下,」方從哲一驚,連忙奏道:「內閣只是一個議事機構。當不得『施政』二字。」

    「是嗎?」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了方從哲一眼,「那朕可太失望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