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八十二章 袁應泰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八十二章袁應泰

    隨後的幾天,買爵的人逐漸多了些,可所購買的卻都是最低等的三等男和勳爵,至於二等男以上的爵位,竟然一個也沒賣出去。朱由校心中著急,卻不敢在大臣面前表露出來,只能憋在心裡。這樣憋來憋去,竟然生起口瘡來,難受極了。

    皇后張嫣不知究竟,還以為是皇上平時飲食不注意,吃肉太多造成的。便一聲令下,把皇上的膳食全部改為清淡的素食,想給皇上調劑調劑。可朱由校吃了幾天素之後,卻茫然不知所食何物,把皇后的一番好意視作不見。

    到底還是老王安見識得多,見皇上兩眼通紅,食不下嚥的在那裡熬,遍尋了個機會勸皇上,「皇上,咱們大明這麼大的地方,從南到北要走幾個月呢。那些有錢人都在南方,就是得到了消息往京城裡趕,也沒這麼快啊……」

    一番話說的朱由校茅塞頓開,「對啊,我急什麼?就是後世的宏觀調控,想要見效,也得好幾個月呢。」

    隨後,朱由校便放開心懷,該吃吃,該睡睡,該寵幸美女就去寵幸,在皇宮大內過起了幸福的米蟲生活。但不得不說,作為一個能夠圓滿穿越的幸運兒,朱由校不去找事兒,事兒就回來找他。更何況,我們這位萬歲爺,還是一個想建功立業的主兒呢……

    七月中旬的一天,朱由校在乾清宮召見了遼東巡撫袁應泰。

    袁應泰五十多歲,正是年青力壯、精力充沛之時,和朝廷的大多數官員一樣,他也是兩榜進士出身,在宦海裡磨練多年後,才走到今天的地步,不能說沒有才幹。可是,他又和東林的大多數人一樣,也是時刻盯著皇上的錯處,想找皇上的麻煩。這不,才一見面,他就給皇上了一個下馬威……

    「……陛下讓臣去遼東,是想做什麼事兒呢?」袁應泰毫不客氣的質問皇帝。

    朱由校當時就是一愣,這不是一次尋常的離京陛見嗎?怎麼,你還不知道要去遼東做什麼啊?那你怎麼來了?……

    遲疑間,袁應泰的質問又來了,「陛下是讓臣去看住熊廷弼啊?還是去看住那些衛所軍將?」

    「都不是,」朱由校有點生氣了,這些大臣的腦子都是怎麼想的?國難當頭,不說同心協力,竟然還想著內訌?便直白的告訴袁應泰,「朕是讓你去遼東開荒種地的……」

    「開荒種地?」袁應泰的眼中閃過一絲希翼,「臣不明白,還請陛下詳解。」

    「朕想要平息建虜,就要在遼東用兵,而用兵就要有糧食。可現在遼東的問題是沒有糧食,」朱由校強按著怒火,給袁應泰解釋道:「朕設置遼東巡撫,就是想讓他在遼東就地籌糧。至於說如何籌糧,那就是他的職責,朕不想管,也管不著,只要遼東不再缺糧,能夠滿足大軍征戰,那就是有功,有功朕就會賞。」說罷,朱由校緊咬著牙,一字字的問道:「你,明白了嗎?」

    「臣有點明白了,」袁應泰苦著臉,卻難掩他眼睛中的喜色,「也就是說,微臣去了遼東後,只要能發展農業,為大軍籌備糧草,其他的事情就不必管了?」

    「你還想管什麼?」朱由校不客氣的問道,「只要你能給熊廷弼提供足夠的糧草,其他的事你無須再管。」

    「臣明白了,」袁應泰躬身施禮,「還請陛下恕臣不恭之罪。」見皇上一臉不悅的看著自己,袁應泰笑道:「臣受命以來,一直暗自擔心,害怕捲入到黨爭之中,誤了陛下大事。今日得到陛下親口承諾,臣疑心盡去……」

    發現了袁應泰是在試探自己,朱由校心中一陣惱火,前幾日玩弄大臣於股掌之上的得意情緒也一掃而空。看來,自己的威望還是不夠啊?連一個小小的新任遼東巡撫都敢這樣質疑自己……

    朱由校一邊憤憤不平的想著,一邊卻勸慰袁應泰,「愛卿只管放心,朕的遼東方略一定,要徐徐圖之。至於什麼時候開戰,一要看愛卿籌集了多少糧草,二要看熊廷弼何時練好精兵。朕就在這裡,等著諸位愛卿的好消息,」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托,與熊廷弼好好相處,為君分憂。」袁應泰連忙做出保證。

    「這樣就好,」朱由校滿意的笑了笑,卻又問道:「愛卿此去遼東,卻不知要如何行事?」

    聽到皇上問起如何施政,袁應泰便收斂笑容,正色道:「臣此去遼東,首先要想方設法摸清遼東糧食存量,看看遼東到底有沒有糧食。有的話,這些糧食又是在誰手中。」

    「其次,平整田地、興修水利,勸農墾荒。」袁應泰也不客氣,直接向皇上提要求,「臣聽說,戶部農業署徐大人麾下擅長農事者甚多,卻不知能不能讓徐大人割愛?!」

    「這樣吧,」在大臣的奏請中加點私貨,已經成了朱由校的習慣,「愛卿可以在遼東巡撫下設一勸農局,讓徐愛卿派人過去主持。如何?」

    「勸農局?」袁應泰一琢磨,便回道:「可以。」

    「勸農局可以可以一邊培育良種,一邊幫愛卿主持墾荒之事……」朱由校還想再給袁應泰解釋下勸農局的好處,卻突然發現袁應泰已經答應了,便訕訕的住了口。

    「第三,」見皇上不再說話,袁應泰便繼續向皇上闡明自己的思路,「臣想把遼東的驛路修一修。」

    「修路?」朱由校來了精神,連忙問道:「怎麼個修法?」

    「征發勞役,」袁應泰解釋道,「如今遼東之困境,全是因交通不便所致。為了能向遼東運糧,為了能更快的調撥軍隊,遼東必須修路。」

    「即然如此,朕先答應了,」聽了袁應泰的解釋,朱由校心有慼慼,便應承下來。「到時候,你把修路的奏章報來即可。」

    「臣謝主隆恩。」袁應泰便深深地施了一禮,不再言語。「臣已經講完了。」

    朱由校仔細琢磨了一下袁應泰的治遼策略,發現他思路清晰,確實得力,便試探著問道:「愛卿對遼東局勢敗壞原因是怎麼看的?」

    「啟奏陛下,」袁應泰微一沉吟,便給出一個中規中矩答案,「遼東今日,可謂成也衛所,敗也衛所。」

    「朕也是真麼想的,」朱由校點點頭,卻不是十分滿意。

    「陛下如果有心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臣倒是有個主意。」見皇上不是怎麼滿意自己的答案,袁應泰便試探著說道。

    「哦,願聞其詳。」朱由校一愣,連忙說道。

    「設布政司。」袁應泰故作神秘的說道。

    朱由校一聽,樂了,真的是到處有高人啊,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微微頷首,然後讓袁應泰告退……

    隨後,朱由校又派人把魏忠賢給叫來,秘密交代了幾句,才打發他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