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八十一章 鬻爵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八十一章鬻爵

    見皇后的親母都要進宮打探消息,想問問,皇上到底有沒有官紳納糧的想法。朱由校便感覺到,火候差不多了,再熬下去,怕是就要出亂子了。

    於是,次日,有御史上疏,請求皇上『依照前朝舊例,允許民間納銀後,充任國子監監生』。皇上閱後,卻不置可否,只是將此奏章發到內閣票擬。

    如此一來,皇上的真實目的似乎已經真相大白,為了不讓皇上藉機生事,借口遼東用兵國用不足的名義,來向自己徵稅。文武百官紛紛上書,勸皇上批准『納監』,但讓朱由校驚奇的是,這些人卻不約而同的反對皇上將現任官職納入納銀範疇,也算是給朝廷留下了一片淨土。

    又過了兩日,到了六月初十,內閣終於議定,准許百姓向戶部納銀後,選派子弟進入國子監學習,稱為『例監生』。可內閣閣臣們卻萬萬沒有想到,票擬到了宮內,卻被皇上給駁回了,『得錢太少,遺患太多,令內閣、戶部再議』。

    原來,朱由校詳細詢問、查閱了國子監的資料後,卻發現,『例監生』就好比後世學校裡面的擇校生,由於是花了錢、買進學校的,就受到那些統招生(舉監生、貢監生)鄙視,也不被社會所認可。但在朝廷方面,他們卻和那些統招生完全一樣,享有一切的權利。比如,繼續參加考試、享受朝廷補貼,還有就是免稅……

    「……竟然想讓朕用今後的長期的免稅來換取今日的一點『擇校費』,這不是太忽悠人了嗎?」朱由校憤憤不平地想道。

    大臣們沒有辦法,只好進一步的磋商,並想盡一切辦法去揣摩、打探皇上的心意。一時間,朱由校身邊的內侍宮娥們就發了財,每天都笑得合不攏嘴……

    可是,當那些大臣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朱由校主動放出的消息後,卻一個個傻了眼,「不願意開捐是因為不想給他們免稅?皇上,你早說啊?!咱們修改了這個免稅的規矩不就成了……」

    朝廷上下同心協力,用最短的時間修改了這條制度,『……即日起,例監生照舊納稅』。可皇上批准後,卻又讓內侍給傳了一句話出來,「……這樣的例監生,有人願買嗎?」大臣們徹底傻眼了……

    如是再三,朱由校把大臣們折騰個夠後,終於打發親近人去沈飀沈大學士府上送信,讓他開始行動……

    次日,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沈飀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仿漢朝例,設立民爵,准許百姓納粟米得爵』……

    得此消息,內閣閣臣們如獲至寶,立即票擬了送進宮去。片刻後,內侍送來皇上御筆批紅,「可」,並讓內閣會同禮部、戶部,商議納粟得民爵細則。

    六月二十日,在朱由校駁回內閣增稅票擬整整一個月後,終於等來了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設民爵,准許百姓納粟米得爵』。

    「……恢復國初制度,定封爵之制,以賞功臣。國朝封爵設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伯仍襲舊制,各分四等,分別為開國輔運推誠、曰奉天靖難推誠、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歲祿以功為差。只以軍功進爵。」

    「另增設子爵三等、男爵三等,不設歲祿,照常納稅,逐代減等。命禮部詳細制定禮儀,規範其衣帽、車駕、房屋等事宜,以示與庶民之不同。」

    「天下士民,無分貴賤,只需在朝廷納稅滿五百兩,並能出示有效證據,即可獲得三等男爵位;滿二千五百兩,可獲得二等男爵位,以此類推。」

    「一家一族之內,如有五個同樣爵位,即可為祖先一人請封,獲得上一級爵位。如,五個三等男爵可為祖先請封一個二等男爵。但請封爵位,不可再次請封。」

    次日,朱由校又再次下旨,增設『勳爵』一級,為國朝爵位最低級,襲爵不再降等。士民只需在朝廷納稅滿一百兩,並能出示有效證據,即可獲得。也可以為祖宗請封。

    又過一日,六月二十二日,朱由校下旨,國事維艱,國用不足,特允許士民在戶部納銀得爵,只需一次交納八成銀兩,即可獲得同等爵位(如交八十兩,就能獲得勳爵)。又以遼東缺糧為由,只需遼東納糧獲爵,但只需納米四十石(按照米價每石二兩計算),即可獲得勳爵,以此類推。

    此詔一出,天下震動,巨商大賈奔走相告,紛紛入京打探消息,伺機購買爵位。到了天啟元年末,已經售出爵位上萬,收到白銀五百萬兩以上,國庫驟然充足。

    到了七月初的一天,朱由校終於清靜下來,尋個機會,召集內閣閣臣方從哲、沈飀進宮……

    「方愛卿、沈愛卿,這些日子辛苦二位了。」朱由校端著酒杯,笑吟吟的對著兩位閣老舉杯致意。

    「臣等不敢,」方、沈二位連忙起身謙讓。「這些都是皇上運籌帷幄的功勞,臣等都是些馬前卒而已……」

    「兩位愛卿不必自謙,這次兩位愛卿出力不小,功勞都在朕心裡記著呢……」朱由校又誇獎兩句,卻話頭一轉,問起了政務。「向遼東運糧之事,還都順利吧?」

    「陛下放心,」方從哲苦笑了一聲,回道:「這銀子潑水似的使下去,能不順利嗎。只是,」方從哲有點為難,「也不知道這賣爵能籌得多少銀子,臣心裡可是沒有底啊……」

    此事,納銀粥爵剛剛開始,民間還在觀望,真正納銀的卻並不多。而向遼東運糧又迫在眉睫,動用的都是戶部的存銀。作為朝廷的大管家,方從哲自然有些著急……

    「不妨事,」朱由校雖然心中也在打鼓,卻只能出言安慰道:「現在剛剛開始,那些有錢人還都在觀望呢。等等,等等就好了……」

    「要不,」沈飀在一旁擔心的提建議,「再把折扣降低些?」

    「降價?不行。」朱由校一口否決了沈飀的不著調建議,然後給方從哲、沈飀兩人解釋道:「我們賣的是什麼?是身份。一個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免稅的身份。能買得起這些爵位的都是些什麼人?有錢人。有錢人最怕的是什麼?面子。為了面子他們可以一擲千金,又怎麼會在乎那點折扣?」

    「陛下的意思是說?」沈飀艱難的嚥了下吐沫,遲疑道。

    「不但不能降價,還要漲價。」朱由校大手一揮,十分豪邁的喊道:「他們不是觀望嗎?!那朕就給他們加一把火,讓他們急一急。」

    「方愛卿,」朱由校指著方從哲吩咐道:「你幫朕傳話,八折納捐只到今年年末,明年最多打九五折。另外,明年是否納捐,尚無決定。」

    「臣遵旨。」方從哲連忙應了。「臣一定把這個好消息傳到那些富豪耳中。」

    「此外,朕還有意創辦貴族學校,專門培養宗室子弟,甚至有意讓皇庶子入學。」朱由校畫了一個大大的燒餅給眾人,「正在考慮是否讓勳貴子弟入學,新冊封的子爵、男爵也在考慮之列。」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豈能以詭道欺騙臣下?」方從哲一陣搖頭,對皇上明目張膽的忽悠臣子不滿。

    「方愛卿,朕這不正在考慮嘛。」朱由校辯解道:「學校朕一定會建的,沒有繼承權的皇子朕也會讓他去學校的……」

    「那下不為例?」方從哲做著最後努力。

    「下不為例。」朱由校爽快答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