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五十六章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四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五十六章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四

    劉一燝正陷入在自己的思緒中,卻覺得有人突然拉了自己一把兒。抬頭一看,才發現,皇帝已經完成了演講,正是百官表態、向皇帝行禮之時……。而自己卻沒反應過來,險些造成君前失儀,連忙打起精神,隨眾人向前……

    朱由校進行了一番長篇宏論後,剛想下令讓眾人離去,卻冷不丁從身旁閃出一人,高聲喊道:「內臣劉朝,有本上奏,請皇上恩准。」此言方出,大臣們就傻眼了。今天的怪事怎麼這麼多啊?你一個內侍,經常在皇上身邊伺候的,還用跑到這裡來現眼兒……。便冷眼旁觀,看這劉朝能奏個什麼事來。

    大太監王安一個不留神,卻讓劉朝跑到大庭廣眾之下,嚷嚷著要有本上奏,臉色頓時就發青了,一雙眼睛更惡狠狠地盯著劉朝……

    話雖如此,王安對劉朝卻並無可奈何。原來,王安的官職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握『批紅』大權;而劉朝的官職則是乾清宮提督、御馬監掌印太監兼總提督忠勇營事務。在劉朝的官職裡,乾清宮提督是負責近身保衛皇帝的,御馬監更是內廷的武職衙門、掌管著皇店皇莊,忠勇營則是皇城禁軍。也就是說,劉朝雖不起眼,手中卻掌握著宮城內外的所有軍事力量和皇帝的小金庫,是個實權人物。

    朱由校有些奇怪,這劉朝是萬曆皇帝留下來的老人了,一直謹言慎行,從不敢踏錯半步,今天怎麼突然冒了出來……。驚詫之餘,便開口言道:「劉大伴有事請講。」

    劉朝雖一時急切,但也知道自己這樣貿然在朝臣面前上奏有違常例,便耐住性子,先向皇帝請了罪,得到允許後才開口奏道:「啟奏陛下,老奴對變革軍制十分贊成,肯請陛下恩准,把御馬監下屬的勇士、四衛兩營進行改編。」

    聽到這番話,王安愣了、方從哲愣了、張維賢愣了、劉一燝韓爌等等全愣了……,遲疑了半晌,兵部尚書黃嘉善才開口勸道:「劉公公深明大義,本官佩服。可御馬監所屬皆為禁軍,平日宿衛宮禁,關係甚大。這貿然改制,怕是有些不妥吧……」

    劉朝心中一陣苦笑,暗道,我也知道不妥,可不這樣,皇上怎知道我的忠心?想起皇上瞞過自己,和英國公等人私自商議軍制之事,心中更是不安……

    朱由校暗自慶幸,自己剛才沒有貿然答應下來。扭頭看看王安,更是心生感激,如不是王安曾勸自己『慎言』,自己早就順口應了下來……

    王安清醒過來,也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新軍制試行期間,難免有所紕漏,謹慎起見,還是先不要從禁軍開始為好。」稍一沉吟,便明瞭了劉朝反常的原因。就向皇上進言道:「劉公公精通軍事,更提督京營事務多年,殊為難得。老奴斗膽請旨,請皇上恩准劉公公參與新軍組建。」

    劉朝一愣,怎麼這老東西向我賣起好來?心思急轉,卻眼巴巴的看著皇上,生怕皇上最終說出個不字……

    朱由校也明白過來,看來是自己最近對劉朝太過疏離,讓著老傢伙有點坐不住了……。略一沉吟,便開口講道:「創辦新軍,關係甚廣。就由方愛卿為主,英國公、黃愛卿、王大伴、劉大伴為副,總理此事……」

    劉朝聽了大喜,連忙和方從哲、張維賢、黃嘉善、王安一起向前領旨謝恩。卻又聽到皇上說道。

    「此次變革軍制,最重要的是建立軍校,培養軍官。這軍校的創辦就有英國公為主,劉朝為副。內閣和有司要給予便利,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不可輕怠……」

    劉朝更是大喜,忙和張維賢一起應了。此時此刻,原本那顆因皇上疏遠而不安的心才安定下來……

    見此情景,朱由校便勉勵了眾人兩句,然後帶著親隨揚長而去……

    三日後,閏二月初九。兵部尚書黃嘉善上疏,推薦兵科給事中朱童蒙為遼東練兵大使,兵科給事中郭鞏為直隸練兵大使,請求皇上恩准,分派兩人前去操練兵馬……

    朱由校有些奇怪,這朱童蒙何許人也?怎能讓黃嘉善如此信任,竟然委任重任給他。便讓魏朝取了兩人履歷來看……

    朱童蒙,字求我,號五吉,又號獨葵軒主人,山東萊蕪人。其相貌魁偉,素性樸直,志氣豪爽,善於騎射,為人慷慨,為官剛介,文才與武略兼備,又喜好著書,寫有《武闈與事》、《論兵尺牘》等軍事書籍……

    朱由校便點點頭,再看郭鞏的履歷,雖然比朱童蒙差點,但也是可造之材。便批了奏章,另分別寫了「精選、實練」送給兩人,希望兩人在練兵時,能以此為鑒。

    又過一日,閏二月初十。張維賢、劉朝聯名上書,要在德勝門外,擇地興修大明皇家軍校。並奏請撥白銀萬兩、工匠若干,以供興建費用……

    朱由校問了魏朝才知道,德勝門和安定門是北京內城的兩個北門,大軍出征要從德勝門出發,取『旗開得勝』之意,班師回朝則要走安定門,取『太平安定』之意。而把軍校建在德勝門外,既是取『旗開得勝』的好兆頭,也是因為京師內人口稠密,無地可用。

    朱由校便批准了張維賢和劉朝的奏章,卻又下旨斥責,讓兩人先制定軍校章程和教學大綱,同時抽調教授,務必要在四月初一開學,先培養幾個速成班出來……

    天啟元年四月,大明皇家軍校正式開學,全名是大明皇家陸軍軍官學校,首任校長為英國公張維賢,首任校督是御馬監掌印劉朝。

    最先開班的是速成班,招生對像為京軍和京畿的在職軍官和部分軍將子弟,學生數量二百到七百不等,學習時間為三個月。到天啟二年三月,共培訓軍官四千多人,有力的支持了天啟初年的軍事改革,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參與了天啟年間的多次征戰,成為了大明陸軍的先驅……

    從天啟二年起,皇家軍校開始召收年滿十六歲的軍戶子弟,學制為四年。開設政治、參謀、後勤、炮兵、騎兵、戰車等學科……

    在後世,大明皇家軍校被稱為帝國陸軍的搖籃,和後來建設的皇家海軍學校並稱帝國雙璧。軍校的建立,標誌著傳統將門的瓦解,它加強了皇室對軍隊的控制,開始了中**隊的近代化進程。為在軍隊中施加影響力,朱由校開始在軍隊和軍校中施行國家和民族教育,號召大明軍隊為國家而戰,為華夏而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