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四十六章 軍制初議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四十六章軍制初議

    聽了張維賢的話,朱由校更是悲從心來,暗自歎息:自己的命怎麼這麼苦?偏偏碰上這麼多問題?錢啊錢,前世的時侯,我就和你我無緣,這輩子難道也要為你發愁不成?……

    思付再三,朱由校才開口言道:「若如英國公所言,我大明的士卒已是不堪一戰了,對嗎?」

    張維賢一聽,壞了,自己把皇帝嚇的太狠了,這可不行。忙試圖換回一二,「啟奏陛下,軍將籌養家丁,雖多有弊端,但也保留了軍中元氣。只要軍餉充足,定可組建百萬雄師,為國殺賊。嘉靖爺時,南方倭亂,便是以軍戶子弟為骨幹,徵募兵丁,才平息了倭寇」。

    朱由校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那些家丁,必要時可以安插出去,做為基層的小頭目,幫助主將掌握軍隊,也不是沒好處的。但朱由校更明白,這些家丁吃的是軍將的糧,辦的是軍將的差,和朝廷,和自己這個皇帝,卻沒有半點關係。不是有句話嗎?叫什麼臣之臣,非君之臣。前世的袁世凱不就是靠這種手法,組建了北洋軍閥,埋葬了清王朝嗎?

    想到這,朱由校終於下定決心,要組建自己的家丁隊伍,要實行軍隊國家化,不管要廢多大勁,一定要做到……

    「張愛卿,」朱由校掛上一幅如煦的笑容,對著張維賢笑道:「朕有十分重大的事情,想交給愛卿,愛卿可願為朕分憂。」

    張維賢看到皇上突然間變的皮笑肉不笑,心中不禁一突,生怕自己掉入什麼陷阱,小心翼翼的問道:「……臣願聞其詳。」

    朱由校哼了一聲,大為不滿,什麼態度啊。沒有半點為君分憂的決心,要不是……,心中非議連連,口中卻道:「朕準備建一個武學,想讓愛卿幫助朕主持。愛卿可願為朕分憂?」

    「什麼,武學?」張維賢眼前一黑,心中大是惶恐,難道皇上想削自己權不成。心中吶喊道,「陛下,臣對你可是忠心耿耿的啊?!」

    「陛下,」張維賢面帶難色,小心翼翼的奏道:「這武學,朝中不是有了嗎?」一雙眼睛可憐巴巴的看著皇帝,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把自己一擼到底,去作什麼武學提督、教授什麼的。那可丟人丟大發了……

    朱由校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解釋道:「朕的這個武學和原來那個可不一樣,這樣吧,」朱由校稍一思考,便道:「朕新建的這個就叫軍校,稱為大明皇家軍校。作為大明軍事教育的最高學府,原來那個武學就撤了,反正也收不來學生,最後安排不了工作。」

    原來是自己想茬兒了,張維賢揩去頭上的汗水,暗鬆了口氣。又問道:「陛下,這大明皇家軍校,難道是如同國子監不成。」

    「不是」朱由校直接給了回答,「國子監可不對在職文官進行教育。而軍校不但要培訓後備軍官,還要培訓現役軍官。今後,軍將承襲、升職前,必須在軍校學習,否則不予承認。」

    說完,見張維賢還是迷糊不解,朱由校便解釋道:「朕準備改革大明軍制,從新建立常備軍,還請愛卿給朕支持。」說罷,朱由校也有些緊張,盯著張維賢一動不動,靜待張維賢的回復。

    張維賢一愣,改軍制,建常備軍,什麼意思?有心再問,卻見皇帝目光不善,心中便是一驚,暗道:『我可別逆了皇帝意思,自討個沒趣』。

    張維賢恭身奏道:「臣對國朝軍隊現狀,早有擔憂多時。雖有心改革,但又懼文臣阻撓。今聖上有心振作,臣又怎麼退縮。」說罷,高呼道:「臣恭聽聖諭。」

    見張維賢如此上道,朱由校也感到意外,便笑道:「愛卿如此忠心,朕心甚慰。」稍頓一下,又道:「愛卿放心,朕的設想如能成功,必能調解文武爭端,大幅度提高武將地位。不會讓愛卿坐蠟,最終無顏面對父老的。」

    『如此便好』,張維賢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恭恭敬敬的施禮道:「臣謝過陛下體諒之恩。」

    「先說說掌備軍吧,」朱由校看著時間,已到巳正一刻了(十點十五),還是不要磨嘰了。正色道:「朕決意把軍隊分為三個部分,朕親掌的掌備軍,文官掌控的兵部以及世襲軍戶的衛所。」

    「今後,衛所只作為軍隊後備役和軍將預備役存在,世襲軍將子弟,成年後要考軍校。在軍校學習幾年後分配至常備軍,」朱由校稍頓了一下,又道:「至於軍校的錄取年齡,錄取標準,學習內容,學習時限,這都要靠愛卿幫助擬定。至於常備軍中,服役時間,也由愛卿和內閣、兵部議定。」

    「臣遵旨,」張維賢連忙答應,心中喜道,如此一來,全國上下的軍將都是自己的學生,英國公府必將地位更牢……

    「軍校錄取一定要嚴格。標準定下後,就要堅持,如果軍將子弟不能考取軍校,就不能承職,三代內不能出現承職者,就要革去軍職。至於細則,也交給愛卿和內閣、兵部議定。」

    張維賢心中一凜,看來這軍校招生,還是要得罪人的啊?!這標準可要好好斟酌斟酌……,嘴中卻答道:「陛下仁慈,那些無能之人,便是進了軍中,也要妄送性命,還不如早早打發了了事。至於那軍將世家,一連三代都考不上軍校,自當嚴懲。」

    朱由校點點頭,又道:「衛所還有一個職能,便是向常備軍提供後備兵員。今後衛所的考核,便以向常備軍提供兵員質量、數量為主。每年考入軍校的人數,也應計入考核。」

    「兵部職能大體不變,只需增加幾個新軍編練所,衛所每年提供的兵卒在兵部下訓練三個月,完成基本軍事訓練、軍紀訓練後,調拔給常備軍;再增加幾個兵員退役安置所,負責兵員退役後的安置。」

    「常備軍的職責只是作戰和準備作戰,其兵員、物資的補充、兵餉的發放,都由兵部發放,嚴禁其自行募兵,違者以謀反論罪。」

    「常備軍分軍、師、旅、團、營、哨(百)、什七級,軍一級,目前暫不設,師分甲種師和乙種師兩種,甲種師四四制,即師下四個旅,旅下四個團,依此累推,作為主力師。乙種為三三制,作為輔助師。」

    「採用軍銜制,帥,將,校,尉,四級十三等,將分大、上、中、少四等,校為大、上、中、少四等,尉分上、中、少、准四等,各定服飾,以作區別。其中,元帥和大將非重功不授,師長為少將軍銜,什長為少尉,軍校學生畢業時定為準尉。以職定銜,以銜分尊卑,從而避免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局面。如此一來,如遇潰散,也可從新整隊。」

    「平時,常備軍官佐陞遷前,必須要到軍校培訓,培訓後方可晉陞。」

    「戰時,常備軍作戰,難免有戰場提拔之事,但只可提升職務,等到停戰後,必須要進軍校重新培訓,方可提升軍銜。」

    「軍校,軍校的錄取範圍,可是軍戶子弟,也可是有秀才以上功名者,也可是軍中士卒。最後,軍校必須留出一定名額留給軍中士卒。」

    張維賢原本還不在意,只是站在那裡聽著。越到後來,越是吃驚。最終,向皇帝道了罪,取了筆墨,認真書寫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