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四十四章 平遼策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四十四章平遼策
見折服了這些朝廷大佬,朱由校才開始佈置平遼策略……
「熊廷弼雖多受詆病,但他的遼東戰略還是對頭的。」朱由校開章明旨,首先對熊廷弼的所作所為做了肯定。「目前,遼東兵卒士氣低落,兵甲糧秣準備不足,確實應當以守為主。聯絡各方勢力,牽制建虜。」
「但是,熊廷弼所作所為,尚有不到之處。例如,」朱由校話鋒一轉,又講起熊廷弼的不足起來。「牽制建虜,不僅朝鮮可行,蒙古人也行,遼東各部落也行。只要他們願意打擊建虜,我們都可以給以支持。」
「陛下,」聽了皇上的話,解經邦終於忍不住了,上前奏道:「這些韃子生性奸詐,好利忘義,俱虎狼之輩,又怎能與之為友?還請陛下三思。」
朱由校暗自白瞭解經邦一眼,原來看你挺聰明的,怎麼今天如此笨啊?只好解釋道:「如今我大明最缺什麼?最缺的是時間,一段在遼東練就精兵的時間,一段徹底解決各地災害的時間。至於和蒙古人聯絡,你們只需記住一條,糧食兵器之外,其他的什麼都可以給。只要他們願意去流血,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建虜的,我大明都不吝賞賜。」
「臣等遵旨。」聽了這番話,大臣們心裡終於亮堂了。原來是驅狼吞虎之計啊?明白,這個我們拿手。
「但是,這些都是末,都是些枝末小計。真正能讓我大明解決建虜的,還是我們自己。朕希望,朕的軍隊有朝一日,能在野戰中堂堂正正的擊敗建虜,洗清薩爾滸一戰的恥辱。這些,就要靠諸位愛卿了。」說著,朱由校便對著眾人深深一躬,口中念道:「拜託諸卿了。」
「陛下,這可使不得。」眾人連忙避讓,可到底人多,讓皇帝給行禮行個正著。有道是,士為知己死;又有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君。見皇帝如此鄭重委託,眾人心中無不升起一種自豪,這樣的君主,就是為他死了又如何……
朱由校起得身來,便覺面前的大臣似乎變了許多,看向自己的目光是那樣灼熱……。心中一陣狂喜,看來這煽情**,還真管用。
話雖如此,朱由校還要佈置遼東方略。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講道:「愛卿們剛才提出,熊廷弼曾言,遼東只有他一人能用。即然如此,我們就要給他派些助手,幫他分擔些事務。」說著,看了看諸人,便宣佈道:「朕決定,在遼東設置經略府,以遼東經略主管遼東大小事務。」
「經略府下設參謀、政治、後勤三個官署和一個總務處,由參謀署掌管軍隊的編制、裝備、訓練,制定作戰計劃,對建虜的軍事情報等等。」稍微沉吟了一下,朱由校補充道:「錦衣衛在遼東也設有情報站,關於軍情的部分可交給參謀署掌管。」
「政治署則負責對建虜高層的滲透和策反,對蒙古、朝鮮等勢力的拉攏和扶持,對建虜諜報組織的防範,同時,在遼東軍民中宣傳忠君愛國思想。」
「後勤署則負責兵甲糧秣的準備,以及道路、城防等設施的修建。至於總務處,則負責經略府的大小事宜。」
朱由校又想了想,道:「身處邊地,難免有些驕兵悍將,還要加強防範,以免出現擾民之事。令錦衣衛派出一部,另立一軍,代天子督察軍中事宜,可稱憲兵。如何?」朱由校問向眾人。
「陛下,」一陣死寂後,方從哲終於開了口,「如此一來,遼東經略府內,必定人才濟濟。如形成藩鎮,又該如何是好?」
「無妨,」朱由校笑道:「藩鎮所用,多為私人。但經略府內,軍機重地,只許朝廷官員入內。即使如此,也要嚴加防範,以免奸細混入。」
「陛下,」聽得皇上設置了經略府,又要在裡面安插官員。主管官吏陞遷的吏部尚書周嘉謨坐不住了。「這經略府中,官員是何品級,又該如何選拔。還請陛下示下。」
「官員品級,則由內閣會同七卿議定。至於官員選拔,參謀署官員由兵部選拔,後勤署官員則由文官充任,政治署也由吏部掌管。」朱由校想了想,作出了回答,突然間,卻又想到一事,吩咐道:「待會,內閣代朕擬旨,自今日起,衛所子弟襲職,必須先到遼東磨礪一年。否則,不得襲職。」
「臣等遵旨。」方從哲等人連忙應了。
「至於主持諜報之人,則由錦衣衛派員,他們是專家。」朱由校笑道,「總務處的人員身份核查,也交給錦衣衛吧。如何?」
方從哲等人心中暗自盤算,卻發現如此一來,即在遼東安插了大量人手,集中起大量事權,卻相互制約,不曾讓遼東經略做大。當然,一旦平定遼東,遼東經略入閣是必然的。但那是後話,也是給遼東經略的盼頭,方從哲等人也不會因此眼紅。
「熊廷弼曾言,遼東無兵。」朱由校卻又說道,「既如此,並不可給以番號,挑選精壯敢戰之士,另行組建新軍。也好為日後掃滅建虜。做好準備。具體事宜,兵部可與熊廷弼商議後,報朕御覽。」
「臣遵旨。」兵部尚書黃嘉善連忙應道。
「內閣當行文熊廷弼處,如今朝廷用度緊張,讓他知曉國家的難處,不可太過耗費。」
「臣等遵旨。」劉一燝等人苦笑一聲,看來這就是皇帝對熊廷弼的敲打了……
朱由校仔細想了想,又道:「昔日,唐高宗曾平定遼東,其中的一些策略,秉政大臣和遼東經略不妨多學學。」
方從哲等人一陣愕然,唐高宗平遼東,是平高句麗吧?!雖然打的都是遼東這塊,可唐朝之時國力鼎盛,名將輩出,遠非國朝可比……
一時間,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皇帝所說何意。
朱由校見狀,只好解釋道:「唐高宗平高句麗,看上去雖是遇見了一個好時機,高句麗內部內亂。但在此之前,他連番派出小部隊侵擾高句麗,早就掏空了高句麗的國力……」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讓遼東軍不斷侵擾建虜啊,你直說不就得了?!可表面上,卻連聲稱讚,「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