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二卷 年號天啟 第四十二章 彈劾 二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四十二章彈劾二

    奉天門城樓上,朱由校取過御史顧造的奏章,一瞧題目,就覺得心頭一緊。原來,這是一本彈劾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章——《請責罰遼東經略熊廷弼疏》。

    只見奏章上白紙黑字的寫著,「……熊廷弼出關已經逾年,耗費國帑無數,卻寸功未立;(皇上)所賜尚方寶劍,反成了(熊廷弼)逞強揚威的道具。」更指出了遼東局面遲遲不決的危害,「……如今遼東每年耗費餉銀八百萬,實搜刮全國來供應遼東。長此以往,必民力窘困,民亂四起。」然後做出了可怕的預言,「……臣恐中國之禍不在遼東,而在蕭牆。」

    作為一個後來人,朱由校不得不承認,顧造所述,是很有道理的,也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的。假設,朱由校還是老朱,還在論壇上發帖子評論歷史,他一定會為顧造鼓掌叫好,然後回上一個大大的「頂」……

    但如今看到這篇奏章的卻是大明天子朱由校。因此,他需要好好考慮下,才能做出決斷。

    朱由校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才道:「顧愛卿所言極有見地,但如何處置,尚需斟酌。傳旨,」在場眾人忙提起精神,靜待皇帝示下,「顧造所上奏章,確有見地,賞紋銀百兩。但所奏之事,事關重大,待朕與輔政大臣商議後,再做決斷。」

    在場的文武百官肚子裡一陣非議,皇帝,你真摳,罰了人家一年俸祿,才賞了一百兩銀子,真會打算盤……。雖然如此,卻無人敢於出面給皇帝說道說道,只好在朱由校的『淫』威下諾諾應是。

    按照常理,皇上賞了銀子,做了嘉獎,又給了台階(事關重大,要和重臣商議),顧造就應當偃旗息鼓,接收安排。可誰成想,這顧造今天不知出了什麼藥,跪在地上連連叩頭,嘴裡還不停的嚷嚷道:「熊廷弼一日不除,遼東一日不能安定。請陛下早下決斷,將熊廷弼緝拿歸京。」

    這下好了,大臣們原本還在那裡疑惑,這顧造到底上了什麼奏章?彈劾了什麼人?這下子全明白了,彈劾的原來是熊廷弼啊?百官的目光,刷的一下子又轉到了城樓上,靜待皇帝反應。

    朱由校那個氣啊,怎麼我說話不起作用了?真是給臉不要臉。剛想發作,卻又冷靜下來。走下御座,來到城牆前,面對著奉天門前的文武百官,開始了自己在大明朝的第一次公開演講。

    「諸位愛卿,顧愛卿所奏之事大家都已明瞭。但,顧愛卿所請求,免除熊廷弼職務,朕卻不能立即答應。這是為何呢?」朱由校站在城樓上,將目光一一看向那些文武大臣。目光所到之處,文武百官無不低頭……。朱由校自感得意,便接著說道:「這是因為,國之大事,在戎在祀。朕不能僅僅聽了一面之辭,便免了朝廷重將,這不是老成謀國之舉。」

    正說著,卻瞧見顧造正跪在那裡,心頭一陣惱火,為顧造如此沽名邀譽。卻不顧朝廷局勢而暗自生氣。便扭轉話頭,言道:「顧卿所請,太過急躁,尚需勤加磨礪,尚堪大用。」說罷,朱由校也不回去,只管站在那裡,靜待百官反應。

    顧造聽了皇帝對自己的評價,頓時覺得鼻子一酸,差點沒哭出來。心中更是暗叫,「完了,完了,這輩子完了。」為何?沒看到皇帝親口所說,要勤加磨礪嗎?至於說磨礪多少年?等皇上再想起你吧……

    不提城牆下如喪考妣的顧造,但說目前正站在皇帝身後的張問達。此時的張問達心中正可謂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作為都察院堂官,張問達早就知道顧造要彈劾熊廷弼,甚至連他聯絡了誰,和誰同黨都知道。可他卻有自己的小算盤,想借彈劾熊廷弼,來打擊內閣首輔方從哲,便睜隻眼閉只眼,縱容了顧造等人。

    不想,卻事與願違。先是顧造擺了他一道,丟了三個月俸祿。接著,皇上又撩出「拖延」法寶,容後再議。張問達深知,這彈劾熊廷弼,關鍵是要突然,果決。只有讓方從哲為首的齊楚浙黨來不及反應,才能除掉熊廷弼這個楚黨大將……

    想到這裡,張問達不由得一陣猶豫,難道非要讓自己出手不成?

    見文武大臣們並無反應,朱由校鬆了口氣,剛要說上幾句場面話,把這件事揭過去。不料,突然間卻聽見一聲高呼:「啟奏陛下,臣廣東道御史馮三元有本上奏。彈劾遼東經略熊廷弼罪狀無謀者八,欺君者三。」

    「准。」朱由校從牙齒裡的惡狠狠迸出了一個字,卻扭頭看向張問達,看那張問達是何反應……

    張問達強壓心中歡喜,卻做出一副驚恐失措的樣子,對著皇帝諾諾應道:「臣,臣不知道啊……」。氣的朱由校臉上一陣發青,卻不好發作,只好回過頭來,聽馮三元上奏。

    馮三元四十多歲年齡,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此時此刻,他站在奉天門下,對著皇帝和文武百官侃侃而言,一口官話說的更是字正腔圓,聲音洪亮……

    「……(熊廷弼)自以為平定遼事非其莫屬,每逢請餉,動輒以辭職要挾,聲稱『要遼不要』。陛下每年耗費軍餉八百萬在遼東,又豈是不要遼東之意。此熊廷弼欺君一也。」

    「……(熊廷弼)動輒上奏,遼東只有他能理事。可除他之外,其他官員都是廢物不成。此熊廷弼欺君二也。」

    「……(熊廷弼)動輒上奏,遼東無兵可戰。但兵部所錄,遼東卻有大軍,並年年開餉。如真的無兵,那這些糧餉又到哪裡去了?此熊廷弼欺君三也。」

    說罷,馮三元跪倒在地,叩首道:「臣之所言,句句實情。請陛下明查。」

    話音剛落,一旁跪著的顧造便附和道,「臣顧造附議。」

    「臣附議,請陛下嚴懲熊廷弼。」「臣附議。」……說話間,便湧過來一群大臣,跪在那裡,請求皇上處罰熊廷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