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一卷 泰昌元年 第三十九章 請辭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三十九章請辭

    過了好半天,李汝華才回過神來。臉色淡然的問道:「楊大人,李某可是與你有仇?以前曾得罪過你?」

    「不曾,」楊漣正色答道:「楊漣曾在大人麾下效力,頗得大人照顧。」

    「可是李某行事不端,惹了楊給事中反感?」

    「不曾,」楊漣跪在地上,正色答道:「如大人行為不端,楊某早就上疏彈劾,又豈會跪在這裡,懇求大人致仕。」

    「可是李某居官昏庸,於國無益。才讓楊大人非要驅逐為快?」

    「不,李大人練達勤敏,立朝無黨阿,實為朝廷棟樑之臣。」

    「那又為何如此逼迫老夫?」李汝華大怒,戟指罵道:「莫非認為老夫可欺嗎?」

    「司徒明鑒,」楊漣叩首道:「楊漣此舉,毫無私心。實為了朝廷大局著想,更是為了司徒身後名啊。」

    「是嗎?」李汝華氣急而笑,坐回原座,笑道:「楊大人請起,坐下來給李某好好說道說道,李某又怎麼妨礙了朝廷大局。」說罷,環顧左右,喝道:「來人,撤去這些酒菜。給楊大人上茶,讓老夫靜聽楊大人如何肺腑之言。」

    旁邊的雜役家人忙擯住呼吸,躡手躡腳的上前伺候,把那些翻了的桌子椅子撤去,給兩位大人送上清茶……

    楊漣輕啜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才開口言道:「這財權歸一、戶部專理,卻為良策。對解決朝廷財力匱乏,實為良方。可如此一來,大司徒卻得罪了朝廷上下。宮內宮外,無不以驅逐大人為要務。大司徒如今如在火上,稍不留意,必將粉身碎骨。何不及早抽身,脫此困局?」

    李汝華為官多年,深知得罪了皇帝不可怕,無非是丟官罷職。可得罪了同僚,卻要舉步維艱,甚至難保身後事,為此更是小心謹慎。如今,自己確實冤枉之極,只因當日一時僥倖,不曾推卻皇上戶部專理財政之舉,卻讓自己落到如此地步……。李汝華不易察覺的歎了口氣,外邊彈劾自己的奏章越來越多了。

    「楊大人,」李汝華小心應對,只因為面前坐的是清流領袖。如得罪了清流,勢必會讓自己名敗身裂、遺臭萬年。小心籌好言辭,問道:「當日內閣突然召集七卿,言及戶部專理財政之事。李某以為,如此可節制內廷財政,使其有所約束,才不曾推卻。這本是一心為國之舉,為何卻得眾人責難?」

    「司徒有所不知,」見李汝華鬆口,楊漣想起自己目的,忙解釋道:「司徒只是為君父代過而已,那些小人或因自身權利受損,或羨慕司徒權力大增,實蠅營狗苟之輩,不足道哉。但……」

    楊漣住口,環顧左右。李汝華會意,忙命眾人退下……

    見四下無人,楊漣才繼續言道:「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實逃不過朝中正人之眼。大司徒但請安坐,必定會有正義之輩上疏維護。但不知司徒可曾發覺,大內意向甚為可疑。」

    李汝華的心猛地一沉,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不想,楊漣卻又賣起了關子,問道:「聖上登基已有月餘,司徒以為聖上行事如何?」

    李汝華一愣,心中有些責怪,如此就交淺言深了。便含糊道:「聖上天資聰穎,亦心懷黎民。假以時日,必為有道明君。」

    「司徒所言甚是。」楊漣也知道自己問的有些唐突,李汝華心中有疑。便順著李汝華的話向下講,「聖上一心向正,欲做個聖主明君。但畢竟年幼,雖好學不倦,但行事尚顯急躁,正需我正氣之輩出面匡扶,才不致受奸邪小人蒙蔽。」

    李汝華點頭應是,心中卻在不停思索,這楊漣到底是何目的……

    見經過一系列鋪墊,楊漣覺得李汝華已經有所準備,才爆出了一個猛料。「下官和同僚商議,皆認為聖上猶豫不決,是受了小人蒙蔽,要取消命戶部代管內承運庫的詔書……」

    「什麼?」李汝華臉色大變,忙問道:「此事可有憑據?」李汝華明白,一旦內承運庫被收回內廷,自己唯有身敗名裂,為士林唾棄一途……

    「聖上不是剛剛下令,讓戶部改制,以適應專理財政之局。怎麼會……」李汝華疑心漸起,看著楊漣笑道:「楊大人莫非在眶我?」

    見李汝華生疑,楊漣卻面不改色,答道:「司徒,莫非忘了內承運庫最早的用途?」

    「最早的用途?」李汝華一愣,重複道。卻又聽見楊漣接著言道。

    「內承運庫原本是存放宮中用度的。如果,內廷在聖上面前進言,說內廷在戶部支取財務不便,仍讓戶部把內廷用度按年存於內承運庫,專供內廷使用,又該當如何?」

    「那樣一來,戶部專理財政之事,就成了笑談了。」李汝華諾諾自語道,卻又提起聲音,搖頭不信,「聖上聖明,絕不會如此行事。」心中卻暗自猜疑,真的不會嗎?不由得一聲長歎……

    「但戶部目前卻有八個侍郎,」楊漣話鋒一轉,卻又提起當前政局來。「皇上曾有三年不動輔政大臣之言,但可以肯定,三年後,朝局必定大變,這些侍郎會更進一步。」說罷,楊漣不再言語,只看著李汝華不語。

    李汝華心裡打了個突兒,這才明白自己處境的險惡。自己身為戶部尚書,這八個侍郎最少能安排一半,如此卻犯了眾人忌諱。而戶部專理財政,卻得罪了戶部外的所有人。如此內外交困,怕是皇上也容自己不得。不由得一聲長歎,心中暗道,『還是盡早抽身為好』……

    李汝華主意已定,便把一切榮辱放下。站起身來,卻對著楊漣深深一禮,言道:「謹受教。」……

    次日,李汝華上疏,稱自己年事已高,如今體弱多病,精力不足,面對當前局勢,實在有心無力。懇請皇上,准許致仕。

    奏章上還言道,戶部專理財政,是定國良策。請皇上不要受小人左右,務必要堅定此策。才能擺脫當前困境,為賑災、平定建虜籌集資金。

    此奏章一上,朝中輿論為之一變,皆交口稱讚李大人不戀棧位,實為人臣楷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