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一卷 泰昌元年 第三十七章 迎頭一擊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三十七章迎頭一擊

    這幾日,朱由校發現,不知是何原因,王安對自己的態度突然變了。早也沒有以往的那種生疏感,更是多了種寵溺。對,是寵溺。就好像一個老人對著自己的兒孫一樣,慈祥的目光,讓從不曾享受過天倫之樂的朱由校不由自主的沉淪進去……

    可就在朱由校自覺解決了身份危機,自己可以大展手腳的時候。迎來的不是讚揚的掌聲,而是當頭的一棒,讓他真實的明白,大明的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

    弘德殿內

    朱由校看著面前御案上的厚厚一摞奏章目瞪口呆,心中暗想,怎麼今天的奏章裝混到了一起。隨手拿起上面一本,卻是彈劾李汝華的,心頓時一沉。看看御案前,通政使姚思仁正低著頭,等待皇帝發話。

    「姚愛卿,」朱由校好不容易才醒過神來,「今天的奏章,都是彈劾大臣的?」

    「不,不是。」姚思仁心中暗罵,這個活計還真不是人幹的,總是給皇帝帶來壞消息,這皇上能有好印象嗎?可事到臨頭,又豈能退縮。便正色奏道:「啟奏陛下,這裡面還有少半是彈劾聖上的。」

    「彈劾朕的?」朱由校更加納悶,便在奏章中翻動起來……。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正想細看。一抬頭,卻看到姚思仁,便讓他退下。那姚思仁如蒙大赦,行禮後,急忙逃竄。

    雖知道明朝大臣罵起皇帝來毫不留情,可朱由校登基以來,還沒接到過多少彈劾自己的奏章。便帶著幾分好奇心,一本本仔細看了起來。起初幾本還好些,都是勸諫皇帝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的。朱由校便對照自己的言行,虛心納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倒也看得津津有味。可看到後面幾本,且愈加惱怒起來。最後,更是將奏章一扔,大聲呵斥小黃門,「去把大伴找來……」

    功夫不大,王安便急匆匆趕來。一進宮門,便看見皇上正坐在那裡生悶氣,地上扔的全是奏章……

    「陛下,你這是怎麼了?誰惹你生氣了?」王安彎腰撿起一本奏章,粗粗略讀一遍,卻發現上面寫著「陛下舉止無狀,非人君之禮……」。不由笑了,「原來是因為這個啊?」

    「這些還不過分嗎?」朱由校睜大眼睛,吃驚地看著王安。「這些奏章可是把我罵的狗血噴頭啊?」

    「陛下,你曾對老奴說過,外臣邀名心切,好出大言。怎麼事到臨前,自己卻忘了?」王安勸道。

    朱由校默不作聲,臉上卻帶著種委屈的表情……

    「其實,即使外臣不說,老奴這幾日也要向陛下勸諫。」王安歎了口氣,不曾安慰朱由校,卻道:「陛下這些日子,做的也太過了。」

    「太過了?」朱由校不解,想起前幾日魏朝也說過自己對大臣『太過了』。連忙問道:「大伴,朕那些地方做的太過了?是讓戶部專理財政嗎?」

    「不是,是陛下對大臣的態度。」王安搖搖頭,卻說出一句讓朱由校吃驚的話來。「陛下可是在恐懼著什麼?怎麼對大臣那麼客氣,甚至近似懦弱?」

    「這……」朱由校的臉龐頓時僵住了,心中更好像驚濤駭浪。『他發現了?』朱由校差點跳起來,『這可怎麼辦……』。

    幸好,王安並沒讓朱由校回答,而是自己給出了解釋。「老奴知道,陛下驟登大位,有些不適應,少些自信。可陛下不要忘了,天子畢竟是天子,是億萬兆民的主人。正可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只管發號施令,那些大臣只有俯首聽命的道理。而如今,陛下卻對大臣優待太甚,讓他們有些忘記了自己的本分……」

    「可是,」朱由校臉一紅,知道是自己前世的自卑和今世的膽怯在作怪。卻狡辯道:「那些大臣進諫,我如置之不理,豈不是更加不好?」

    王安搖頭苦笑,暗歎皇上天真,便勸道:「天家需要尊嚴,陛下虛心納諫,這是好事。可也要讓那些大臣明白,陛下納了他們的進言,是給他們的榮幸。」頓了頓,見皇上若有所悟,便繼續勸道:「那些讀書之人,是最會揣摩人心的。陛下如離其太近,必定會被誘惑,對其言聽計從,到那時,豈不是釀成大錯?還請陛下三思。」

    朱由校暗自苦笑,自己還真愚蠢,難怪在前世連個小頭目都沒混上。看來不是自己沒背景的原因,而是自己不是那塊料……。想到這,頓感沮喪,便問道:「大伴,你說朕該怎麼辦?」

    「陛下不必擔憂,」王安見火候已到,皇上已經有所明悟,便不再多說,免得打擊過甚,反而不美。緩了緩,王安又勸解道:「這處理政務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熟稔的,這需要長期積累,陛下只要多讀書,多用心,定能成為有道明君。至於現在,陛下可加快學習禮儀。只要禮儀精通,一舉一動都符合禮儀。那些外臣,必不敢小瞧了陛下。」

    「朕明白了。」朱由校點點頭,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帝王之道,用各種禮儀來約束人心,彰顯皇權。自己只要以禮相待,那些大臣們倒也能唬住一時。『關鍵還是要努力學習啊,』朱由校想道。

    正感歎著,朱由校卻又想起一事,忙向王安請教,「大伴,這學習禮儀也需要時間。在這之前,真有要怎麼做?」

    「這個……」王安一愣,稍加思考後便給出了答案,「陛下可多看少說,後發制人。」說著,王安指了指那堆奏章,言道:「按照慣例,這些奏章陛下過目後,要交給內閣票擬。陛下可以根據票擬作出決斷。如果召見大臣,也要由著那些大臣講,陛下千萬不要輕易表態。如此一來,那些大臣摸不清陛下態度,便不得不敬畏聖上。」

    「原來是這樣。」朱由校不由苦笑,自己這些日子可真的太輕忽了,怕是那些大臣都在背地裡笑自己吧。一時間,有些沮喪……

    過了好久,朱由校才打起精神來,問道:「大伴,這些奏章裡還有彈劾李汝華的,是不是那些大臣對朕『財權歸一』不滿,才遷怒於李愛卿啊?」

    「不滿是有的,但更多的,恐怕是因為李汝華手中權力大增,有些眼紅罷了。陛下可交給內閣,讓他們議論。」見皇帝並沒有被嚇到,還操心政事,王安心中暗暗稱讚,對朱由校更高票擬後,陛下再做決策。」

    「這樣也好。」朱由校點點頭,邊讓小黃門把奏章盡數送往內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