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一卷 泰昌元年 第三十三章 例會 常朝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三十三章例會常朝

    十月初八,酉時,文淵閣

    文淵閣原本藏有書籍,為天子講讀之所。在讀書之餘,皇帝也會再此召見大臣。但隨著時間遷移,文淵閣又演變成內閣大學士等官員專門的入直辦事之所,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秘閣禁地。前內閣首輔張居正秉政期間,文淵閣完全成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大小事務都在此處理。深宮禁宛的萬曆皇帝成為了擺設……

    朱由校是在酉時一刻(下午五點十五)趕到文淵閣的。見天子如約而至,在此等候的內閣閣員和朝廷九卿都鬆了口氣,連忙把皇帝迎入正殿。

    因正殿之內供有孔子神像,朱由校便在神像前行禮後,面東坐下,接受大臣朝拜。

    見禮完畢,方從哲便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明日朝會之事,已經安排妥當。按慣例,陛下卯時御奉天門,接受百官朝賀……」

    朱由校聞言,眉頭就是不易察覺的一皺。卯時,五點鐘就要到奉天門,那不是四點多就要起床嗎?這天寒地凍的,豈不難受……。心中雖暗自誹謗,卻不願為此小事批駁大臣。只好點點頭,答應了事。

    見皇帝答應下來,方從哲又奏道:「臣等請旨,如今七日一朝,如遇三大節(萬壽節、元旦、冬至)和其他重要禮儀,朝會如何安排,還請陛下示下。」

    「如為週一、二、三,則與常朝合併。如否,則另行舉行。」朱由校沉著應對。

    「臣等遵旨。」方從哲奏完退下,大殿內一片寂靜。大臣們個個低眉垂目,等著皇帝發話。

    朱由校卻有些迷糊,一個多月來,他早習慣了大臣們先向他奏事,他才給予回答。如今,冷不丁的,讓他挑起話題,他卻有點反應不過來,大殿內一陣冷場。過了半響,隨侍在身邊的王安才發現不對,小心提醒道:「陛下,大臣們都在等你說話呢。」

    「噢,」朱由校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喊大臣議事,卻不曾講明要議何事……。鬧了個大烏龍,朱由校臉上也有些訕訕。便道:「朕讓諸卿每逢朝會,便在前一日來此聚會,實因朝會上人多嘴雜,有些事情還需提早謀劃。」話方出口,就覺得心跳加劇,暗罵了自己一聲『不爭氣』後,急道:「諸位愛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臣等謹奉聖諭。」大臣們恍然大悟,也覺得這主意不錯,就是時間晚了些,議事後,怕天色已晚,要趕夜路。可大臣們卻無人願做這出頭鳥,只好認賬了事。

    還是方從哲比較好心,怕皇帝累著了,便道:「明日朝會並無要事,只是操演下禮儀。即使有些奏章,也不妨事。臣等明日還要隨侍陛下呢。」

    「如此甚好,」朱由校點點頭,卻不願放眾人離去。自己起個話頭,道:「昨日,朕命戶部接收各處倉庫,銀錢賬目。此事辦得如何?」

    戶部尚書李汝華連忙出列奏道:「啟奏陛下,臣早已接收完畢。如今,正在謀劃如何規制。」

    「可有頭緒。」

    「現在尚無頭緒,」李汝華答道:「臣正想奏明陛下,讓陛下派人幫忙料理呢。」

    李汝華明白,這財權一集中到戶部,自己就成了眾矢之的,稍有閃失,必粉身碎骨。這才想請聖旨讓人幫著處理……

    「嗯……」朱由校長吟不語,他也明白,隨著這財權集中,戶部權力大增,李汝華手中權力可比肩內閣首輔。但這也是必然的結果,早在預料之中。可現在他考慮的是李汝華請求讓別人幫忙,這是否真心……

    沉吟了半晌,朱由校終於下定決心,不管李汝華真意如何,也要按自己的想法走。想到這,朱由校便清清嗓子,道:「方愛卿、李愛卿。」

    「臣在,」方從哲和李汝華相對一視,忙上前應道。

    「方愛卿即是內閣首輔,又是戶部掌部大學士;李愛卿則是戶部尚書。你二人掌管國帑,可謂重中之重。朕的官員、軍隊是否能吃飽肚子,可要看你二位了。」

    「臣等自當盡力。」方、李二人心中一凜,連忙躬身施禮。

    「甚好,」朱由校話音一轉,「如今戶部權責大增,如不盡快理清頭緒,必將惹起大亂。朕想,兩位大人也不願看到官員們堵著你們的門討餉吧。」

    「不想,不想。」聽得皇上此言,方、李二人只覺頭皮發麻,連忙告饒。「陛下,我等一定盡快想出法子,理清頭緒。」話雖如此,兩人心中卻暗暗叫苦,暗罵解經邦沒事找事,引出這亂子……

    「這也想讓你們慢慢想,可國事維艱,這國家財政,如何統籌安排,卻等不得啊!對了,這個俸祿是何時發的啊?關緊不?」朱由校笑吟吟的,逼得方、李二人滿頭大汗,不知所措。其他大臣在旁邊也看不下去了,連忙出來勸諫。有機靈些的,見皇帝胸有成竹,便向前奏道:「臣等愚昧,請陛下聖斷。」

    對啊,請陛下聖斷。方、李二人也醒悟過來,連忙附和,其他大臣也連忙附議。

    朱由校見大家識穿了,也順坡下驢。笑道:「主意呢,朕倒是有一個,就說出來,請諸位端詳端詳。」

    「臣等恭聽聖諭。」

    「朕以為,這次雖給戶部撥過去一些倉庫、賬目,但卻未出戶部原有權限。可對?」

    眾人一愣,對啊。戶部原來不是做這個的嗎?怎麼多了幾個倉庫,就亂了手腳?一時間。眾人心中生疑,道道目光看向方從哲、李汝華兩人……

    「不對,」李汝華起初也有些迷惑,可轉眼間就明白過來,忙奏道:「陛下,這權限雖和以前一樣,可這責任卻大了許多。如今這各大衙門都沒了財權,千鈞重擔就壓在了戶部身上。戶部看似接受了一些權利,可這統籌兼顧的擔子卻大了許多。」

    朱由校原本笑吟吟的看著眾人,可聽了這番話,笑容卻凝固了。半晌,才搖頭暗道,都是些老狐狸啊……

    「李愛卿所言甚是,」朱由校嘉許道:「如此一來,戶部原有的辦事結構便不適應了。李愛卿才撓頭不已。可對?」

    「正是,」李汝華一陣無奈,笑道:「臣原先只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可百思不得其解。幸有陛下點醒,才明白過來。」

    這是,其他人才先後明白過來。一時間,感歎之餘,對朱由校反生出一股高深莫測的感覺……

    李汝華繼續奏道:「國朝定制,戶部的官員名額為51名,外加160名處理文書事務的吏。如今卻又添加了數百人,這如何安插就成了問題……」

    「朕想的也是這些,」朱由校接口道:「朕想了個法子,把戶部按照職權劃分一下機構。從新核定編製,分派人員。」

    說罷,朱由校環視諸位大臣,看到他們都在聚精會神的聽自己講話,心中一陣得意。笑道:「依朕之見,戶部可下屬財政、統計、稅務、會計、審計、倉場等六個官署,以侍郎署其事;署下再設司,以侍中署其事。如何?」

    此言方出,大殿內便亂成一團。戶部原本有侍郎二人,並無明確責任劃分。如今卻增至六個,還有了固定職責,這和獨自開衙又有何區別?怕是過不了多久,這六部之名便不復存在了……

    李汝華低頭沉吟,到了現在,皇帝的目的已經昭顯,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呢?想起獨自掌握國帑的後果,李汝華只覺不寒而慄。又想了想,才奏道:「陛下,這統計、稅務、會計、審計、倉場,臣都明白,可這財政是何職掌?」

    「財政署的主要職責為統籌國帑,編製預算。簡單的說,就是如今戶部的縮小版,只是將一些雜務分割出去罷了。」見李汝華還有些不明白,便解釋道:「這樣說吧,每年年初,財政署編製預算,看需要收多少稅,花多少錢。交內閣批准後,便照此執行。稅務署去收稅,收完稅把錢糧都交到倉場。但倉場只負責保管。朕想花錢,就要看一看是否符合年度預算,如符合,就在會計署報賬後,去倉場領取;審計署對此進行監督,如不符合預算,可以駁回。」

    「哦,原來這審計署幹的是戶部給事中的活啊。」左都御史張問達恍然大悟。

    「不錯。」朱由校應道:「這預算既然交內閣批准,那執行就要靠審計署監督,戶部給事中便改為審計署。」

    眾人不置可否,唯獨周嘉謨問道:「陛下,這統計署又是何職責?」

    「財政署編製預算,總要有所憑借。這統計署便是統計土地、編口,為內閣決策提供便利。」朱由校沉著應對。

    「陛下,」方從哲突然想起一事,連忙奏道:「戶部尚有移民墾荒、鑄造錢幣、撫恤貧老等事務,這又該如何處置?」

    朱由校聞言一陣頭暈,心中更是暗自叫苦,難道還要成立個農業署、民政署嗎?只好問道:「這些事務以前是怎麼劃分的?」

    李汝華苦笑道:「以前,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這些日常事務則有臣與兩位侍郎分理。」

    朱由校的臉一紅,急忙掩飾道:「這些朕都知道,這樣吧,再增設個農業署,負責全國農事;再增設個侍郎,幫李愛卿把這些俗務都管起來,如何?」

    眾人一聽,好傢伙,這下子,戶部有了八個侍郎。一時間,心思各異。要知道,今上早就明確表態,現任內閣閣臣和七卿是三年不變的,這侍郎銜就是官員三年內能達到的極點。在三年後,這些侍郎就是角逐內閣大學士的生力軍。想到這裡,眾人的心不由得熱了起來……

    見大臣們臉色各異,朱由校暗自發笑,這下有了狗骨頭,看你們誰搶的快……。正得意間,卻看見方從哲上前啟奏。

    「陛下,」方從哲問道,「國朝本有倉場總督,設在通州,職掌漕運糧庫,以戶部侍郎兼職。如今有新設倉場官署,這兩者如何區分,還請陛下示下。」

    「這個,」朱由校稍一沉吟,「既然命倉場署掌管國庫,那就不必另設機構,兩者合一即可。如事務繁雜,可在通州設佐官負責。」

    「臣遵旨。」方從哲應聲退下,心中暗自盤算,這樣以來,倉場總督變成了倉場署,給事中變成了審計署,只是其他事務做了細分,添了幾個主管,想必輿論不會太過反對……

    見方從哲退下,李汝華卻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戶部原有十三清吏司,分別對照各省。如今如何變更,還請示下。」

    「按業務劃分,」朱由校對此早成竹在胸,「至於如何劃分,則由爾等共議。商議後交予朕御覽,批准後實施。」

    「臣等遵旨。」

    君臣又商議幾句,大殿內就靜了下來見。已無事可談,朱由校只得放諸人離去,自己轉回乾清宮安歇……

    皇帝自去休息,可大臣們卻各有動作。方從哲約了李汝華,劉一燝、韓爌、周嘉謨等人卻等了王安,其他幾人則是三三兩兩,各自分頭離去,想來今夜必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

    次日,十月初九,常朝日

    因昨夜多飲了兩杯,當宋平恩趕到午門外的時候,已是寅正二刻(四點半)。此時,官員們多已來到,正在那裡三三兩兩的閒談。宋平恩鬆了口氣,找到戶部所在方位,擠了過去……

    宋平恩,兩榜進士出身,現任戶部浙江司郎中。正可謂年少有為,春風得意之時,宋平恩也因此自傲,言談舉止中未免有些倨傲。但因他是個有才幹的,戶部尚書李汝華也極其看重他,才未被眾人排擠出戶部……

    卯時(凌晨五點)正,午門擊鼓,令文武大臣列隊從午門左右掖門進入,並按品級分列於奉天門前兩側。宋平恩便打起精神,隨戶部隊伍魚貫而入,在奉天門前對著城樓皇帝方向行了一跪三叩禮……

    此後便是九卿六部大臣按照部門順序,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有關決策。因與己無關,宋平恩便借此機會想起心事來……

    前日,皇上突然下令,命各衙門錢糧倉庫盡數劃撥戶部,還撥的甚急,竟在一日內完成,京中輿論一時猜疑不定。宋平恩雖官位卑下,但也知道戶部犯了眾怒,尚書李汝華位置難保。想到這裡,宋平恩便犯起愁來,李汝華一旦離職,自己又該如何是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