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一一二節 唱歌 火炮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最後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而且一百二十米只是考試標準,並不是鳥銃的最大射程。

    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例如同樣是《紀效新書》中寫道:「候近賊百步之內,中軍放銃一個,吹長聲喇叭,鳥銃手在前打銃,每長聲喇叭一聲,打放一層,只至擂鼓而止。如喇叭急吹長聲,連連不止,是要鳥銃手一齊放了,也不必抽放。又近賊五十步外放起火一枝,各射手兵放箭、放弩、放火箭畢,吹天鵝聲喇叭擂鼓,各兵奮勇徑奔賊鋒,再不許時刻遲疑,恁是如何廝殺,不許亂了鴛鴦陣,隨離隨合……」

    也就是說,戚家軍與敵人對戰的時候,是在百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左右開槍,五十步也就是七十五米左右的地方射箭、放弩、放火箭,最後才是短兵相接。

    從中可以看出,鳥銃至少能射擊一百二十米外的單個目標和一百五十米外的集群目標。考慮到密集列陣的時候的命中率增大與需要考慮可靠性的問題,一百五十米也不會是最大射程,鳥銃的射程至少在二百米以上。

    而且,《紀效新書》中,卷十長兵短用說篇記載了戚家軍規定作戰距離的指定標準:

    「……至若弓箭火器,皆長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後發;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後發,此亦長兵短用之法也……」

    也就是說,戚家軍在實際對戰時,採用的是以「最大射程的一半」為戰鬥距離的制定標準。因此,戚繼光時期,鳥銃的最大射程是二百步即三百米。

    這是一個很強的數字,即使在後世中英鴉片戰爭的時候,英軍的火器也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成書於西曆十六世紀中期,而據記載,十八世紀末,歐洲普魯士「精銳燧發槍兵」的水準:一百五十米五人寬大靶命中率百分之四十。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褐貝斯燧發槍射程只有五十四到七十二米。

    不過這也許是兩方的發展方向的原因,中國的鳥銃追求射程,不斷增大倍徑。西方則是為了破甲不斷增大口徑,兩者自然有差距,雖然戚繼光那個時候這個差別還不太明顯。而且戚繼光那時候兩方的工業水平也不是一個檔次。

    朱厚照的新軍使用的,則是兩者之間的一種產物。最大射程兩百米以上,有效射程至少一百米。

    所以,五十米人形靶十發九中,也就是能上靶還是稍微有些低的標準了。

    朱厚照和士兵們聊了會兒天,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這樣吧,我教你們首歌吧,來來來,都準備好,我先給你們唱一遍再教給你們。」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張口唱道:

    「日落西山紅霞飛,

    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

    風展紅旗映彩霞,

    愉快地歌聲滿天飛。

    哼—哼—哼—哼—哼,

    哼—哼—哼—哼—哼,

    愉快地歌聲滿天飛。

    歌聲飛到北京去

    陛下聽了心歡喜

    誇咱們歌兒唱的好

    誇咱們槍法屬第一

    哼—哼—哼—哼—哼,

    哼—哼—哼—哼—哼,

    誇咱們槍法屬第一!」

    明快的曲風,簡潔的歌詞,嘹亮的歌聲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士兵,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想學了。雖然朱厚照篡改了幾句詞,可這個歌聲的流暢性沒有改變。

    然後朱厚照教會了他們。

    末了,朱厚照道:「你們都會唱《團結就是力量》了吧?大家一起唱下吧。團結就是力量,預備——起!」

    前幾秒參差不齊,然後很快眾人的步調就一致了。這首歌就是要很多人一起唱才有氣勢,朱厚照不由得想起了當年軍訓時候的情形,不過這個可比那有氣勢的多了,人多勢眾嘛。

    晚霞中的歌聲在校場上空迴盪。

    木匠王成和學徒李白早就完成了論壇建設的任務,現在那個需求斷斷續續的,所以最近這些日子他們一直在協助製作槍托。

    朱厚照巡視到這兒的時候,他們正在對著一塊木頭在工作。

    研究院佔地面積很大,所以除了關鍵位置之外,不少地方的動力經常會不足。所以朱厚照看到他們的時候,王成老木匠在控制工件,而李白則在猛踏踏板。

    朱厚照聊了幾句就離開了。臨行時,李白用憂鬱的目光瞅著朱厚照張了張嘴,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可最終還是沒說出來。而朱厚照正在轉身,沒有注意到。

    朱厚照準備將鐵匠工坊等一系列工坊都巡視下來。現在,經常巡視一下自己的研究院,已經是朱厚照新養成的一個習慣了。看著這欣欣向榮的生產景象,朱厚照的心中有一種深深的滿足感,這不得不說這傢伙有些小家子氣。

    武器製造的地方在研究院外圍,是一個比較偏僻空曠的地方,而且附屬了一個武器試驗場,製造火銃的一系列工坊中最關鍵的幾個部位,以及最後的總裝都在這兒。

    新組建的火炮工坊就在這兒。

    朱厚照來到的時候,正好第一批實驗型號的火炮正鑄造完畢。

    之前火炮已經應用的很普遍了,各種型號如盞口銃、碗口銃、神機炮、旋風銅炮、將軍炮等等。不過這些火炮中,很多的瞄準裝置不完善,而且身管短,威力小、射程低、射速慢。

    在明朝,火器極大的發展。火器在朝廷支持下得到了蓬勃發展,各種火銃、火炮、火箭、燃燒火器、爆炸火器層出不窮。在引進火繩槍之前,那普通的洪武手銃至少生產了一百萬枝。而且火炮也大規模的裝備,在朱厚照來之前,火炮就搬上了戰船,搬上了城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就裝備有碗口銃。

    【請大家參與最新的投票調查,大明海軍主力戰艦的命名,是用北洋艦隊主力艦的名字好,還是地名、人名或者其他命名??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