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一一一節 消耗 射程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最後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遠遠的,就能聽見整齊而又嘹亮的口號。

    這是一隻不一樣的軍隊,從來沒有過的每天都訓練的軍隊。

    另外一個時空,稍後一些時間的戚家軍,僅僅是幾天一次訓練,就已經是精銳中的精銳,幾乎是天下無敵了。而現在,這支軍隊在朱厚照加大營養的情況下,有了每天都在進行的訓練,不成為精兵是不可能的。

    「殺!」

    一排閃亮的刺刀在一聲暴喝之後,以閃電般的速度向前做直線運動,白花花的一片,煞為好看。尤其是幾百人一起做一個刺殺的動作,即使看過後世很多大閱兵的朱厚照同學也不得不說這很壯觀、很新鮮。因為在那個時候,刺殺很少大量訓練了,而且大閱兵的時候不可能有這些,演習裡頭也不會有。

    騎兵在另外的地方訓練,所以這兒看不到。而剩下的一些人則在打靶。

    按照每人每月二十五發子彈的射擊量訓練,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每月兩三萬發的子彈消耗倒不是太大問題,反正火藥儲量絕對充足,鉛彈打完之後也可以適當回收。紙包火藥雖然費事,但是使用了大量的閒散人員如婦女兒童等原來的非勞動力,相當於很少佔用資源,而且花錢不多還能為員工創收補貼家用。

    軍隊射擊訓練最大的消耗,是火槍,開支的大部分是被這個消耗的。

    這個時候,首先冶金技術並不過關,這個時代的所有槍管都是熟鐵製造的。當然,這個熟鐵的說法中,包含了一部分低碳鋼,這也不能掩蓋槍管質量的不算太好。雖然說在梯恩梯出來之前,根本沒有必要用鋼管製作槍管,但這樣的壽命也是不會太高的。

    現在的傳統黑火藥,對槍管的燒蝕是相當嚴重的,而且火藥成分中的硫,也會對鐵造成毒害。在硝化棉火藥,也就是無煙火藥出現之前,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雖說無煙火藥出現之後幾十年,各國都為了追求威力使用其它的有煙火藥,但是那時候,冶金技術已經足夠發達,可以承受住了。

    使用圓形彈丸的滑膛槍,為了裝彈方便,都是將彈丸做的比槍口稍微小一號,這樣彈丸在槍膛中就和槍管壁有了游隙。游隙的增大,導致火藥燃氣被更多的浪費,為了有更好的射程,不得不加大裝藥,這對槍管損害不小。

    同時加大的裝藥,也在同時加重了火藥對於槍管內壁的燒蝕。所以這時候的火槍壽命都不會很長,不管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都是如此,因為兩者原理是一樣的。

    現在大明的這支新軍使用的步槍,在最初的型號的時候有兩百發左右的壽命,不過那是為了皇帝使用精心製作的。後來定型之後產量加大,平均下來上面消耗的精力可能減少了,不過同時工匠們的製作技藝增加了,製造方法也改進了,而且有質量監管體系的限制和流水作業的優勢。所以,火槍的壽命一直是緩慢增加的。現在他們使用的槍械一般都有三百發左右的壽命,不過為了安全,一般在二百五六十左右的時候就換下來去維修。

    槍管換下來回爐,然後換上新的槍管,其他的地方也被檢修,替換掉有問題或者有可能出問題的零件,於是朱厚照的開支就消耗在這個過程中了。

    在另一個時空中,火銃一直是作為消耗品存在在軍隊中的。為了降低價格,製造火銃的工匠也減少用料。暫且不討論這種做法的優劣,現在朱厚照則是走的另一條道路,他的部隊的火槍,雖然說不上是精工製造,也絕對不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所以價格上也高了不少,這也是造成開支稍高的原因。

    二十五發子彈,士兵們用手中的火槍打五發,用以熟悉手中的裝備。然後在靶位上使用配給的火槍發射二十發,其中十五發是在靶場訓練隊列的時候發射的。

    被放在靶場的步槍很悲劇。

    每人二十發,也就是十三人次步槍就會報廢。

    所以這兩三個月,靶場的步槍報廢的很快。不過,這還是優於讓士兵們使用自己手中槍練習的,那樣如果士兵們手中的槍都報廢或者臨近報廢,突然趕上戰事,那就杯具了。

    朱厚照靜靜的圍觀,直到這些打靶的士兵訓練完畢才靜靜的走上去。

    看到朱厚照來到,所有人都在打招呼「校長好!」「校長好!」

    訓練設計的正是陳平,他趕忙跑上來敬禮道:「總教官好。」

    朱厚照揮揮手道:「沒事兒,我就是來看看。」

    然後他對士兵們說道:「我看你們剛才訓練的是射擊準確度,成績都怎麼樣?」

    眾士兵紛紛喧囂自己的成績。

    朱厚照聽後笑道:「嗯,不過,不過還要繼續努力啊。不求百發百中,五十米十發九中總是要做到的。」

    其實這並不是很難做到的,後世戚家軍的鳥銃就是「試火器,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三發一中,十發七中為精。

    比弩,以六十步為式,把高五尺,闊一尺五寸,三箭中二枝為善射。

    賞罰,鳥銃三彈中一者,平;中二者,賞銀一分;中三者,超賞五分。一次不中者,打三棍;二次不中者,打六棍;三次不中者,打九棍;五次不中者,打四十棍,革退。不願打者,一次罰銀五厘,二次一分,三次一分半。弓弩同例。」

    注意這裡的最後一句:弓弩同例。

    也就是說,戚家軍考試標準是這樣的:鳥銃是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既一百二十米人形靶;弩是六十步為式,把高五尺,闊一尺五寸,既八十米人形靶。

    從考核標準就可以看出:同樣的精準度前提下,鳥銃的射程比弩長了將近三分之一。

    (有書友說上一章的那個鍛造機的原理沒看明白,要圖紙。所以我用畫圖畫了一張,發在下面。鼠繪,還沒有任何基礎,畫得不好還請勿怪。希望大家能看明白。)

    【請大家參與最新的投票調查,大明海軍主力戰艦的命名,是用北洋艦隊主力艦的名字好,還是地名、人名或者其他命名??謝謝】[[[cp|/chapters/20115/26/]]]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