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三十八節 郵局 上山 文 / 孤舟雪

    【瘋狂打滾求推薦!!!!!!求收藏!!!!!求點擊!!!!!!求評價!!!!!!收藏漲的太慢了……,目前才二百三十五】

    對於王鏊同學,朱厚照同學是很熟的。

    在朱厚照同學知道明朝有朱元璋魏忠賢劉瑾魏忠賢之前,朱厚照同學就聽說過王鏊這個名字了。

    另一世,在朱厚照同學很小的時候,鄰居有一個退休老教師。學校給退休教師的福利之一就是給每個人都訂了一份《滄州晚報》。這份報紙的倒數第二版總是用來刊登連載的小說的,朱厚照同學第一次注意到這份報紙的時候,上面開始連載的小說是《天官王鏊》。時間過去了很久,其他的情節都差不多忘記了,但是有一個情節某人記得很清楚:皇帝賜給王鏊同學在家鄉跑馬圈地的權利,就是一匹駿馬跑三天所圈起來的地都歸他所有。家鄉的百姓無奈的圍觀著,但是卻發現王鏊同學用一個扁擔連上韁繩,將扁擔一頭固定在荒地上。如是,這匹馬跑了三天但是只是圈上這一小塊地。王鏊同學說自己希望致仕之後,在這塊地上建一座房子,然後過一過老農的悠閒生活。不過可憐的王鏊同學死在了任上,到死也沒實現自己的夢想。

    默哀……

    朱厚照同學看著周圍人都走了,然後對下面的王鏊王侍郎說道:「王愛卿,對於這個郵局你有什麼看法?」

    王鏊同學一拱手:「微臣無異議。」

    「嗯,朕是這樣想的。在每個驛站旁邊挨著建立一個郵局。郵局前期的作用就是傳遞小件非貴重物品和信件,等穩定運行後可以接受小額度匯款。」

    「郵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全國的縣編號,這樣可以迅速的分揀信件。編號用天竺數字,各省佔兩個數字,然後逐層編號。信封上不僅需要寫郵政編碼,還要寫上收信人的詳細地址和姓名,以及發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信件在一段時間統一用馬車運到省城,然後通過驛路分別運到各個省發下去。最後郵局中應該有郵遞員負責遞信。地址錯誤的信件可以按原路返回。」

    「為了郵局的運行需要,寄信的時候由寄信人交錢,按照統一的一套標準交錢,不准各處有不同的地方。信封要用統一的格式。朕回去設計一個格式給你,以後格式不對就不能用郵局投遞。」

    「郵遞物品按重量和佔地算。製造一些小木匣,合適的標準以下一個價格,超過了就按超過多少逐次增加。」

    「信件和物品旁人不得拆看,除非錦衣衛持有上級的明確命令才可以。以後驛站傳遞的東西錦衣衛不必持有命令即可拆看。」(某人這是逼著官員用郵政系統?!)

    「郵局寄信所用價格要合理,不能太多,也決不能太少。要保持郵局一直有贏利就行。各個郵局可以聘請一些讀書人,為那些不認識字的人免費寫信讀信,這樣可以解決很多讀書人的吃飯問題。」

    「一切要形成詳細的制度,人們不可以違反,違者一定要按規矩受罰。當一切都形成習慣的時候,這個體系就可以健康的運行下去了,無規矩不成方圓那。」

    「……」

    王鏊同學用心的記著朱厚照同學所說的每一條,他暗自心想這可都是自己陞官進爵的保證啊啊。

    朱厚照同學比較詳細的給他敘述了自己的想法。然後讓王鏊同學去執行。

    佈置完了在王鏊侍郎告辭的時候,朱厚照同學突然喊住了他說道:「對了,寄信的人一定要排隊來昂。」

    在王鏊同學不接的目光中,朱厚照同學揮揮手讓王鏊同學走了。

    當皇帝真好,朱厚照同學想。想做什麼事情不用自己親手去做,只需要對合適的人說出來然後交代下去就行,下面的人絕對會為你辦的漂漂亮亮挑不出一點兒毛病來的。這就是權利的感覺???還是比較爽的,嘿嘿嘿嘿嘿。

    ——————————

    經過兩天多翻山越嶺的跋涉,劉瑾同學一行走到了大豐山的腳下(山東的這個道教名山我實在找不到上面的道觀的名字,只好用福建一同名山上的道觀代替。而且這座濟南西南六十公里的山,在百度地圖上也找不到,假如弄錯了就算讓這座山跑跑龍套吧。大大們表拍我t^t。)。

    抬頭望去,山上鬱鬱蔥蔥的,不時有鳥兒飛來飛去。白雲繚繞頗有幾分仙意。

    山上草木繁盛,松柏夾雜其間,一條石路直通山頂。雖然路看起來挺長,山看起來挺高,但道觀的香火還是不錯的。

    劉瑾同學帶頭向山上攀去。

    門口有個道童在打掃,看到劉瑾一行人有些詫異:這些人看起來不像是來進香的?

    劉瑾同學一行人進到道觀中,看到接待的道人。

    道人打了個稽首說道:「不知列位施主有何需求。」

    劉瑾同學也不拐彎直接說道:「吾等身負皇命,尋訪精於煉丹的道長。在路上某家聽說這兒有精通之人,不知誰人是?某家先見見,若傳言非虛,則陛下有請。」

    那道人一驚,但是多年修身養性和神棍生涯讓其練出了比較強的定力。他仔細一想,發現這個人聲音尖細;再一觀察,沒有喉結,於是確定此事的真實性了。然後他說道:「掌門師叔精通煉丹,但是一般都是煉的保養性的丹藥……」

    「可否讓某家見見?」直接打斷。

    「當然,諸位施主請。」作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引領著一行人到後山去。

    像其他這個時代的道觀寺廟一樣,這道觀有不少田地,還是比較闊綽的,道觀的規模不算小,很多地方有翻修過的痕跡。道觀整體雖然不新,但是比較整潔,劉瑾同學看著在心裡連連點頭。

    (俺真是混了蛋了,章節編號竟然從三十多直接蹦到二十多了……,今天才發現,真囧。盡情的鄙視我吧。)

    【請各位書友參與一下投票,主角發行貴金屬貨幣(金、銀)的時候是用圓形方孔的樣式還是用銀元的樣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