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第二節 欽天監 經筵 文 / 孤舟雪

    回到書房,

    朱厚照童鞋開始抄寫標點符號——某人考慮的很全面,1870年中文標點不全他也考慮到了,從百度百科上面複製了一篇文章。

    第二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

    鳥語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咱們的朱厚照童鞋坐在寬大的椅子上看著下面的一群兔子。

    對,你看的沒錯,就是兔子,但是請不要想歪了,下面一大群明顯熬夜的人們讓朱同學感慨不已——看來咱說話的份量還是蠻重滴。

    輕咳一下說道:「好了,都把功課交上來吧。」

    旁邊的小太監將下面的東西收了上來。

    朱厚照靜靜的看著,

    下面的群臣在靜靜的等著。

    看來下面的人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最起碼和逗號與句號相似功能的符號都有了,其他各種符號也不少,統計一下幾乎全了。

    「嘿嘿,看來列位都下了功夫弄了,這樣咱們就商量一下吧。」

    他拿出了一張昨天晚上畫好的表格,然後示意旁邊的太監們抬張桌子來放在屋子中央。

    昨天晚上他就想好了,要想讓這些人接受後世的符號標準使自己寫字更方便(鄙視一下某個懶人),就要討論,不斷地討論和堅持。

    他輕輕的走到桌子旁邊,說道:「按照這個表格可以把同一類的符號統計到一起,然後選出來最合適的一個,」他開始一個個的統計「就像這個,句讀之中語氣停頓所用,就叫它逗號吧」他慢慢的抄寫,用了半個時辰才抄完這一大摞紙。

    他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不該有的也有不少。甚至他還找到不少很想英文字母和希臘字母的。

    「諸位請看,這個是用來做語氣停頓所用,但是我們平常說話讀書有兩種停頓,一種長,一種短,還應該加上一個,就叫頓號吧……」

    眾人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爭論的好不熱鬧,

    某人冷眼旁觀,看到誰所說的和自己心裡的想法相同就死命的支持之,不同的打壓之,缺少的增加之,多餘的刪減之。最終,一份新鮮的標點符號規範(這兩個字當然是某只邪惡的人提議的啦)出爐了。

    符號分了兩類,分別是點號和標號:

    點號六種,作用在於點斷,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有逗號、句號、問號、歎號、頓號、分號、冒號;標號九種,作用在於標明,主要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有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和專名號。

    其它的所有統統歸類到符號中。

    群臣對於自己也參與了一份的成果很感興趣,除了對於用法意見不太統一。

    按朱厚照同學的意思,應該詔告天下並大力推廣,有相當一部分人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有人認為不妥,理由千奇百怪,最後還是尚書劉鍵說了一句既然有好處而且沒有明顯的壞處那麼為什麼不用?大家都知道劉公善斷,了之。

    朱厚照同學發話了:「史官,記下,某年某月某日朕月群臣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套全面的標點符號。」

    群臣驚訝而後雀躍,

    青史留名啊,今天真正的是青史留名了,不過要有人用標點才會記得我們,推廣,一定要大力全力的推廣!要不遺餘力的推廣!

    安排禮部負責推廣事宜後退朝。

    回去的路上,朱厚照同學突有所感,於是對身邊的伴隨說:「走,去欽天監看看。」

    於是移駕欽天監。

    欽天監,中國古代國家天文台,承擔觀察天象、頒布曆法的重任。由於曆法關係農時,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變和人事變更直接對應,欽天監正的地位十分重要。監官不得改遷他官,子孫世業,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如有缺員,由本監逐級遞補。

    出宮門左轉再右轉前行一段,進門二門門口有一匾,上書「觀象授時」。

    由於正是工作的時間,大小官員都來參見,厚照同學抬手:「免禮,朕只是過來參觀一下,看看你們工作情況如何。你們繼續工作,那個誰,你過來領路。」

    其他人都回去用一種比平常更加高效率的狀態開始工作。厚照同學看著有條不紊的眾人,然後在主簿的引領下登上了現象台,看著數目繁多精巧的天文儀器他不禁在心裡為古人喝了一聲彩。中國古代的工匠因為大多數用手工製作,所以技術很高,比現代的老鉗工不相伯仲,一般來說作品的精度不夠是因為不需要如此高的精度而不是不能。

    從台上下來,又觀察了一會漏壺,突然(對於旁邊的人來說)他發話了:「把欽天監監正叫來,朕有問題請教。」

    待欽天監監正過來見禮並說到:「請問陛下有何見教?」

    「吾聞漢代張衡作水轉渾天儀,北宋蘇頌作水運儀象台,計時精確運轉自如不懼擾動,且使用方便,為何我大明還在用這水漏壺?」

    「其技藝已經失傳。」

    「失傳了也是有記載的,有記載就可以復原,張衡初創之時以前未有記載,今人有記載然不思復原,奈何今人不如古人哉?」

    拽了一會兒文,厚照同學十分舒暢,看著啞口無言的欽天監監正,某個懶人又說:「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你可以找有關部門配合你,就說是我的命令,此事關係到曆法,而曆法關係民生國運啊。」

    某人邪惡的把此事上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然後又循循誘導道:「而且你如果做出來,朕賞你百金,並且下特旨把每個有大功的人官升一級。想一想吧,像張衡蘇頌一樣青史留名,人活一遭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給後人留下點什麼麼。做好了送到我那裡給我看看。」就像一隻大灰狼面對著小白兔,還能隱隱看到某人嘴裡的小獠牙頭上的角手裡的叉子以及後面的尾巴。

    滿面紅光激動不已的欽天監監正顫抖著應下了。

    某人志得意滿的回去了。

    第二天又是一個好天氣,早起習武之後吃完早飯百無聊賴。

    上完早朝之後,旁邊的小太監提醒道:「皇上,今天是經筵的日子,幾位學士們請您去聽講。」

    重生之後從這具身體原來的主人那裡得到一個信息是經筵十分無趣,那是相當難受。但是記憶畢竟是記憶,既然來了還是要去親身體驗一下滴。決定了,對周圍人說:「準備一下,今天去一次看看有什麼內容。」

    根據傳統習慣,皇帝為皇太子時即應就讀,受傅於翰林院諸學士,稱為東宮出閣講學。登極之後,除繼續就讀而外,他還要出席另一種形式的講學,即所謂經筵。

    經筵於春秋兩季氣候溫和之時舉行,每月三次。每次經筵,所有六部尚書、左右都御史、內閣大學士和有爵位的朝臣勳戚都要一體參加,還有給事中,御史多人也在聽講的行列中出現。經筵舉行的時間一般在早朝之後,皇帝在大漢將軍二十人的保衛下首先駕到。在這文質彬彬的場合中,大漢將軍也免除甲冑而穿上袍服,但仍攜帶金瓜等等必不可少的武器。皇帝在文華殿面南坐定,傳諭百官進入,行札如儀。

    左邊講官所講授的是「四書」,右邊講官所講授的則為歷史。此種節目,歷時大半天只有講官可以口講指劃,其他全部人員都要凝神靜聽,即在皇帝亦不能例外。如果當今天子偶然失去了莊重的儀態,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之上,講官就會停止講授而朗誦:「為人君者,可不敬哉?」這樣的責難不斷重複,決無寬貸,一直到這個為人君者突然發現自己的不當而加以改正,恢復端坐的形態為止。

    朱厚照同學前呼後擁的倒了文華殿,在一群木人中間面南坐定,鴻腫寺官員將書案一張擺在御座之前,專供聖鑒;另一張擺設在數步之外,為講官所用。

    參加聽講的百官魚貫而入,分列書案左右。先一日用楷書恭繕的講義此時已經陳列於案幾之上。在贊禮官呼唱之下,兩員身穿紅袍的講官和兩員身穿藍袍的展書官出列。講官面對皇帝,展書官在書案兩側東西對立。接著是講官叩頭,叩頭畢,左邊的展書官膝行接近書案,打開御用書本講義,用銅尺壓平。此時左邊的講書官也已經趨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開始演講。講完後,書本蓋覆如前,講官及展書官退列原位。

    今日所講的乃是《中庸》的九經。

    這裡倒是要提到一點。所謂的《中庸》九經,就是用來治國的九項幾本工作了。其原文為:「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成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講官講的確實並不出彩,平淡無奇,但是對於經歷過20世紀填鴨教育並光榮的在大浪淘沙中衝到前面的豬腳來說只是平常,可以忍受。

    不過講的都是原主人學習過的一些東西,他不禁暗暗後悔不該來浪費時間,下定決心以後再有這種情況就找個理由避過去算了,反正以前經常這樣做群臣都習慣了。

    他聽著聽著不小心走神想接下來該幹什麼,結果突然發現講官進入了一種十分有韻律的節奏中,仔細一聽竟然是「為人君者,可不敬哉?」,原來走神被看出來了,鬧了個紅臉。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