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西遊前傳 第三十七章 神器之道,真武大帝 文 / 一劍臨風
第三十七章神器之道,真武大帝
五國之中的諸子百家滅亡,接下去的秦始皇掃**,一統南贍部洲西部,已經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此時蒼穹並沒有心思關注這個過程,周雅五人死亡的異象,讓蒼穹感覺到了危機,過後第一件事情,蒼穹立即施展先天大衍神術,卻什麼都算不出來。
「那四十億天兵,基本都是盜版封神榜上的從神,煉不到多少法力。」帝江祖巫說著,回到蒼穹五彩玲瓏石化身身旁,把諸子的信仰法寶拋給了蒼穹。
收了東西,蒼穹默默說道:「意料之中,這場戰役,煉化諸子百家,能夠收穫上百個元會的法力,就算得上豐收了,況且,還發現了太子們最近的小動作,這才是大收穫,只是找不到原因。」
帝江說道:「可往東海碧游宮尋求答案。」
蒼穹卻有些躊躇,說道:「只是如此一來,欠下的善果可就多了,他日要還清都困難。」
帝江笑道:「就算我成聖,擁有混沌鐘,又怎能獨立抗衡其餘六大先天聖人?可見在未來的幾十量劫裡,先天聖人還是決定性的力量,我今日還沒成聖,而欠下通天教主的因果越多,通天教主越是會保護他在我身上的付出,如此,我成聖之後,只需唯截教馬首是瞻,兩教扶持,就能在洪荒世界裡站穩,甚至借助種種情勢,壓過其餘聖人大教,奪取量劫先天功德,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玄冥祖巫晃到了附近,聽此也冷然說道:「我要成聖,通天教主是關鍵。」
蒼穹見此,便把十二尊祖巫收起,化虹往東海金鰲島而去,走有半個時辰,到了東海上空,與趕來的真身合一,按下雲頭,徐徐落在金鰲島上,早有龜靈聖母奉通天教主之命前來迎接,進了碧游宮,聖母退下,通天教主說道:「你之來意,我已得知,那幾人立誅仙陣之法劍,確實是金仙級的法寶。」
蒼穹皺眉,沉吟道:「天地原本就有的法寶,凡是上了等級的,我都知道,不過那幾人的法劍,我卻認不出來,只是感應上,既不是先天靈寶,卻也沒有侵染後天的濁氣,顯然非正常所產,天下間,除了我用九州鼎煉成的靈器大道,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大量產生金仙等級的法寶的呢?」
通天教主笑道:「你卻不知,妖與魔是從仙器分化而出,劍走偏鋒,雖然威力巨大,其實不成大器,巫器之道已經沒落,無需多說,你的靈器之道,借物而成,也算旁門,因此天下間的煉器大道,現在盛行的只有仙器與佛器,但其實,隱藏起來的,還有另外一種煉器大道,便是神器。」
「神器?」蒼穹默念良久,方才問道:「應神道而成的煉器之法?」
「是的。」通天教主說著,把手在虛空一抓,點點星光從虛無中落下,聚在教主手中,片刻化作了一把水晶般的寶劍,劍光湛藍,如水般純淨,教主將寶劍拋給蒼穹觀看。
太陽神劍:第五等神器,太陽精華煉聚而成,削鐵如泥,能放太陽真火,無真靈加成,不能寄托執念斬屍。
這神器,不過是通天教主以聖人神通,強行從星球抓落下來的星辰元氣,簡單匯聚而成的法寶,只是用來給蒼穹觀看而已,雖然如此,蒼穹的臉色也漸漸變了顏色,只看一眼,蒼穹便知道了這種神器在此時出現,對他將會有多大的威脅。
「有人滿足了條件,在李聃,元始那裡接下一個隱藏的任務鏈,是要在東勝神州上,建築九十九萬座道觀,供奉道門三清,完成之後,獎勵了三百六十五件金仙等級的星辰神器。」通天教主淡淡說著,「並且以後的所有玩家,能夠通過做天庭正神頒發的任務而積累友好度,再用這好友度來換取各自等級的星辰晶石,就是煉製神器的材料了。」
所謂的星辰晶石,就是星辰元氣濃縮成而成的結晶石,玩家獲得星辰晶石,可以通過加入其他礦物、仙石等材料,來煉製成神器,神器的等級,一般因星辰晶石而定,不過若是加入進去的其他東西足夠好,也能夠把神器等級越級提升。
只是神器永遠沒有真靈產生,卻還佔據著玩家的法寶格,因此玩家若是死亡,身上最高級的法寶是神器的話,那麼造成的後果,就是神器降低一個等級,若是低於第五等,就會徹底毀滅。不過神器等級下降了,還可以通過做正神任務而修復原來的等級,當然,越級提升是不能的。
當神器之道出現之後,其餘煉器之法,就只能盛行在金仙或者快要晉陞金仙的存在之間,而如今的遊戲裡,金仙等級的存在,全洪荒大才有百幾十個,若不是神器有著不能寄托執念斬屍的缺點,其餘煉器之法,就都會被擠出洪荒遊戲的市場了。
「只需要做任務,就能夠大量生產的神器,必然會成為玩家練級的主流裝備,雖然不能用來斬屍,但比起我受限制的靈氣大道,甚至其他煉器之法,都要受歡迎了。」
蒼穹苦笑著,彷彿已經看見了,十三家族幾萬在星辰上修煉成天仙的高手,個個持著第四等或第三等的神器,更有軒轅玉等人,祭起第二等神器,百十萬道法寶光華,一齊轟擊在蒼穹的接引佛國上,蒼穹等人,就隨著接引寶幢,都化作了灰燼。
並且蒼穹只能看著神器之道出現,被太子們用來對付他,卻不能用靈器之道來反抗,若是公開了靈器之道,蒼穹敢保證,太子們必定會瘋狂收集洪荒中的一切材料,而讓人喬裝打扮,偷來煉製高等級靈器,屆時,不僅沒有壓制住敵人,反而讓太子們能夠用靈器斬屍,更加輕鬆的來轟殺蒼穹。
當事情要發展到了需要依靠人數與財力來決定勝負的時候,蒼穹便落入了絕對的下風,這一點,蒼穹比誰都清楚。
長噓了一口濁氣,蒼穹向通天教主稽首,懇求道:「請教主賜下解救之法。」
「破解之道,只有正品混沌鍾加上周天星斗大陣,兩者合一,運轉到極限,能夠操縱漫天星辰,將三界之內的一切星辰精華都化作星辰元氣而回歸星辰之中,此外,除非我能出手,否則再無破解之法。」通天教主歎息道。
蒼穹默然,盤坐在地,沉思著不再說話,通天教主也把眼睛徐徐閉上,玄光蔓延碧游宮中,兩人都陷入了深層次的思考中,在意識海中重演洪荒的過去,參考如今的現實,推演出即將發生的未來,借此,從中發現可供利用的地方,這一思考,就是三天三夜。
卻說這三天裡,洪荒最大的動亂,不是秦國掃**,而是天庭真武大帝之死而留下的空缺,以及如何處置殺人犯,西方教之佛祖接引蒼穹佛的問題上,天庭上的神官們,吵鬧了三天,還沒有得出結果。
封神榜在元始天尊手上,闡教十二金仙,雖然死的死,叛教的叛教,但天庭四御大帝之中,除了昊天上帝,其餘三帝,紫微大帝、勾陳大帝、真武大帝,都是闡教門人,更有天庭戰將楊戩、哪吒等,實力還在被封神的正神之上,還有天庭冊封的四大天師,雖然是人教門徒,卻唯闡教是瞻,算起總體實力,闡教依舊是洪荒第一大派。
那人間天上,三界之中盡有心懷怨悵的,不肯服他,就算是佛教,也只能忍受它,不敢與之正面對抗,實在是天理就在它口中,因此只能走迂迴路線,或者傳教凡間,搶奪香火信仰,或者投靠其他聖人教派,藉機立足,聯手抵抗闡教逼迫。
那普天諸神,生前原有親疏,教派不同,各自歸神位後依然不改,有那前世本為對頭的,雖然共事一處,只是不和,原本便是同道中人的,便是分在各部,亦在公幹之餘時常來往,便如當初一般無二。只是這些正神,受封神榜限制,雖然以截教之人為多,卻沒有多少力量,向來不被天師、戰將,甚至天兵們重視,這處理真武大帝職位的問題,就沒有正神們的事情了。
天宮靈霄殿中,昊天上帝高坐至高御座之上,帝冠上垂珠遮面,百十瓔珞掛遍全身,珠光寶氣繚繞身外,下面星神仙卿,天王天師,戰將真人等等幾百人,都看不清昊天上帝臉色神情,捉摸不定。
寶光之中,上帝徐徐傳旨曰:「蒼穹殺害真武大帝,損我天庭臉面,到底該當拿他如何?」
話音落下,閃出坎宮斗母正神金靈聖母,稽首曰:「蒼穹作此殺虐,罪無可赫,但他為西方佛祖,不入仙道,亦非我天庭所管,可通告西方聖人,讓他等給我天庭一個說法。」
群臣之中,頓時有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聞仲代表雷部正神,南方三氣火德星君羅宣代表火部正神,瘟神呂岳代表瘟部正神,碧霞元君余化龍代表五方痘神,以及財神趙公明,雲霄三仙姑等等出列,齊聲高喝曰:「臣等附議。」
昊天上帝一時遲疑,下方卻急煞了托塔天王李靖,他拜燃燈上古佛為師,借勢掌控著天庭千億天兵天將,以及佛教天龍八部眾,權勢三界無兩,如今上古佛死亡,李靖若是無所作為,不能討好佛教,只怕天龍八部眾再也不停調遣了,李靖豈會甘心,連忙跳將出來,啟奏道:「萬歲,我天庭掌控天上地下人間,三界無不在其中,休管蒼穹是何人,他殺害真武大帝,犯我天庭之法是實,吾等若不將他擒拿歸案,反而要問聖人才能定奪,卻叫天庭臉面何存?」
不過李靖的話,只有他的直屬部將巨靈神等武神附議,其餘應者卻極少,更有天王三太子哪吒跳出來代表闡教,啟奏道:「臣雖為天王之子,卻也不敢認同其所言,想不論盤古三清,還是西方二聖,都是不生不滅,萬劫不磨的混元大羅金仙,掌控天下一切道,我天庭神道也在其中,通告西方聖人來處理,是尊崇聖人,更是順應天道,豈會落我天庭臉面?」
李靖一聽,氣得怒目瞪著哪吒,手中三十三層黃金玲瓏寶塔金光噴射,恨不得罩住哪吒,將這個沒有半點父子情誼的兒子煉死,只是想起哪吒還是闡教之人,只能忍下一口氣,卻氣得三昧真火燒面,通紅如燒蝦。
此時,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代表人教,啟奏道:「萬歲,臣也覺得如此才好。」
昊天上帝聽罷,便下旨定論道:「如此,著太白星君,往西方極樂世界,大雷音寺見阿彌陀佛,呈明因由,討個說法。」
太白星君領了聖旨,駕祥雲往西方去了。昊天上帝又問曰;「真武大帝身殞,如今四御不全,卻有何人可以填補?」
群臣頓時吵鬧起來,有說從仙卿中提拔的,有說從人間選拔的,有的提議聖人教派,有的推薦自家好友,種種不一一而論,過得許久,還沒結論,去西方討說法的太白金星卻回來了,隨行者還有釋迦牟尼如來佛,昊天上帝急忙讓人擺寶座,請佛祖上座,問起因由。
釋迦牟尼合什,曰:「奉阿彌陀佛諭旨:真武身殞,實在可惜,天庭四御不全,四方失衡,天下不定,蒼穹其罪也大。我西方教人不嚴,也有罪過。特命齊天大聖孫悟空,暫掌真武大帝之位,領兵討伐蒼穹,將其捉拿歸案。」
滿殿神將仙卿,頓時為之失聲,不料就在此時,殿外響起鹿鳴,落下玉虛宮傳旨仙人南極仙翁,手捧元始符詔,進了靈霄殿,也不跪拜昊天上帝,逕自宣讀了符詔,曰:「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原始天尊赦令:真武身損,殊為可惜,只殺手凶殘,三界難有敵者,幸有石猴孫悟空,可擋此人,著令孫悟空為真武大帝,領兵討伐蒼穹,以保天下太平,爾其欽哉!」
於是此事,就此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