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神祇不朽

第四卷 封神立碑 第82章 修著修著 血性沒了 文 / 天情悟劍聲

    ~-~第82章修著修著血性沒了

    心念一動,一層朦朧的如晨煙似暮靄的青色光華逐漸透體而出,漸漸的,蒼天負手而立的身影通體明淨,內外光耀,光華冉冉再盛,光影裡帝座虛影消失不見,只餘一尊溫潤清輝的化身留在原地。

    洗去無明衰氣的景蛻,性靈散發著濛濛玉光,照耀著身前身後五丈方圓。

    如雲如霞的光影裡傳來蒼天呢喃:「如此,正好用這景蛻化身,一觀那個能傷吾景蛻之靈,將吾從閉關中驚醒的少年人,看他是否能比那瘋子逆天走的更遠,是止於第六步,還是八步登宵,真是讓人期待啊。」

    「不過,這少年人能踏上這條路,本身就是一種成就。」以蒼天的眼力自然能看出呂詔修持的是最原始的凝神古術,而非現今諸天流傳的偽神術。

    這門古術,直指本心,外人根本無法護持。

    「嗯?據我所知,第一步旺境每時每刻都在吸攝修者接觸到的信息,一念花開,一花一世界,這樣一算,蘊含的信息量便足夠龐大了,這少年人沒有被如此龐大的信息流衝散神識,當真有兩下子。」

    無心之境蘊含的虛無真意,雖然能夠讓修者踏上凝神古路,但卻不代表這種意境能無限制的吸收外界信息流,若真有那麼牛,呂詔早就一步登天,將整個宇宙都複製在心中,成佛作祖,還修道作甚。

    正是因為無心之境也有限度,所以神旺之境對呂詔來說是劫數。

    要脫劫,歸根結底只有兩個字:景蛻。

    那個修持釘頭七箭書,差點將呂詔射殺的少年便是蒼天少年時的景蛻所化,代表著蒼天在巫神道的成就。

    而要褪下神旺之景,唯一的途徑就是悟出自己的道理,收攝世間一切法。

    當初,呂詔就是因為在鬼臾的幻境神域中悟出動和靜,動靜之間萬法生,動靜之間萬法滅。

    最後,才得以從神旺之境中超脫出來。

    當然,這並非巧合。

    呂詔若是沒有前二十年在紅塵中生活的經歷,而是像書中那些只知道閉關修道的道士一般只知道靜坐冥想道理的話,自然不可能悟到這一層。

    二十多年的平凡生活,他並沒有白活。

    就算那時的他,在旁人眼中,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中一個庸碌的少年。

    每天做著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今天重複著昨天同樣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著。

    將無數個這樣的昨天、今天拼湊起來,畫中的故事好似靜止一般。

    但生活總有一些意外的插曲,插曲中的點點滴滴,又讓整個畫面鮮活起來。

    不要說呂詔,換做是任何一個認真生活著的人,都能體會到這兩種意境。

    若是再淺顯一點。

    很多時候,你去做了,努力的做了,結果卻什麼都得不到。而有些人明明什麼都沒做,卻得到了很多。

    這種時候,如何自處?

    得不到自然會妄想,一想,心便動了,神自然也動了。

    如果神動之後,能有所得,自然能周行不殆。

    但若是無所得,神自然會損。

    如何自處便成了大學問,自處之道便是對道的體悟,而當你把心中對道的體悟、感悟付諸行動的時候,便上升到證道的層次。

    有必要提一提的是。

    這個「神」,既是人體內的精氣神三寶中的「神」,也是神祇所修的元神。

    這個「神」在含義上,與神祇的「神」無異。

    神損,便是神旺劫數的真意,呂詔悟到了,所以,他走到了凝神的第二步——衰。

    ……

    蒼天自然不可能從一部凝神古術,便看穿呂詔的悟和道,更不可能知道呂詔曾吞噬過聖君的神念,他最多只是緬懷一下曾經修煉過這部功法之人的事跡,想想現在修煉這門古術的呂詔是否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越是這樣想,就越是好奇,就越是想見見呂詔本人。

    這源於參悟到自身為「真」之人的共性,但凡真君業位以上的神道中人,見到與自己不同的道,總會想要應證一下。

    而想要在沒有見到呂詔本人情況,對其多瞭解一點,夢城自然是首選。

    旋即,蒼天眸光一動,打量起手中的小城,只見這夢城籠罩著一層薄霧,只是隱隱之間,有著種種嚮往、洩憤的氣機流轉其中。

    「要說,這凡人之夢築成的城池的確有其獨到之處,與吾所知的幾種入夢證道的法門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比起鬼臾的位階,蒼天的業位顯然要高出太多,他完全看透了整座夢城的形成秘密。

    「然,這眾生之夢築成的城池,充滿了執拗的感覺,究其原因,蓋因未經修行的凡人所做之夢,多顯極端,或嚮往心中最美的一面,或意在發洩心中的執念,或在逃避現實,或停留在過去。」

    整座夢之城就像是人世間的縮影,無數的夢被聚集在了城裡,自然會有一些奇妙的事情發生,蒼天觀之,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忽又恍然。

    「如此種種,固然能錘念修行者的心性,使之境界平穩,但同時也失去了道韻,沒了血性,人自然就沒了活力。」

    修行往淺了說,就是增廣見聞,明白事理,事理即是天理。

    在隨心所欲的修行中,初出茅廬的修士那看似空靈的心境往往被自己看到的和接觸的那些景致和事物觸動,被現實的無奈所衝擊。

    原本這些東西,真正經歷的話,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但夢城的存在,卻讓呂詔在這一步上走了捷徑。

    對事情的看法少了自己的理解,毫無疑問會收到夢城中那些極端情感的影響。

    可以想像,當呂詔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處事方法勢必會受到影響,甚至當「懶」入侵心靈的時候,他會直接將夢城中那些只能用作參考的他人的閱歷當作是自己的經歷。

    「觀其核心敕文,這城池並非純正的神道築城之法,反倒像是築城者巧借眾生名利夢築成的城池。」

    當他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的時候,其實什麼都沒有經歷過,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想像、幻想而已。

    平白消磨了血性而已……

    蒼天歎道:「此法,若不改之,不可取也。」——

    八戒小友,貧道這廂有禮~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