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耕唐

第二卷 初入仕途 第五十八章 大局定矣 文 / 深悟不空

    第五十八章大局定矣

    今天這場漫長的早朝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結束的,雖然是夏日天氣,但封德彝只覺得自己手腳冰涼,心中狂跳,呆在原地,似無法動彈。

    他深知作為宰相集團中實際上排名第一的大臣,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皇帝不留情面的嚴厲叱責,意味著什麼。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政治信號。

    隨著朝會的發展,李世民的意思已經越來越明顯了,眾臣都已了悟,皇帝不單單只是針對尚書右僕射封德彝,那位當朝地位最顯的司空裴寂只怕也快站不穩了,當年劉文靜一案是他親審,現在皇帝卻要重審,這是為何?倘若翻案,裴寂還有什麼臉面位列群臣之首?

    看來,長安官場上新一輪洗牌已經被啟動了,殿中群臣都在心中暗暗為自己的將來做著謀劃。

    忘了是怎麼回到府上的,封德彝長歎一聲,想自己一生歷經了四位皇帝,見識不可謂不廣博,這次卻偏看走了眼,李世民果然不是好糊弄的!

    實是沒料到,自己到頭來竟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封德彝悻悻來到書房,呆坐一宿,天明將至,長歎一聲,揮筆寫就,請辭之表,曰:

    「臣倫言:臣質輕散木,才德有缺,然深受皇恩,自愧無地矣,蒲柳易衰,犬馬將暮,沈痾歲積,惛耄日侵。雖復年未杖鄉,而疾乖陳力,惛陰理務,沈迷簿領之書;伏枕當官,敢斁彝倫之序。久屍寵祿,事等曠官,內省愆尤,何顏在職?冒乞骸骨,退就廬田,庶得休閒,微加攝餌。則皇天有施生之惠,庸臣免偷安之責。倘蒙恩許,負岳為輕。但頓憊在躬,方違旦夕,仰輕檻而增戀,望霄極以長懷。伏紙陳誠,心靈戰越,不任悲愴之至。」

    寫完棄筆於地,老淚縱橫,讓家人將自己辭表送上,自此以後,謝絕會客,閉門不出。

    封德彝上請致仕表的事情一日之內傳遍了長安,漸漸,也有那冷暖自知之人學封德彝的作法上表請辭,李世民一一收下,卻沒表態,等來等去,本該是主角的裴寂裴司空不知是有戀棧之意,還是錯估了形勢,竟然毫無動靜。

    等了三日,李世民耐心耗光,第四日的早朝上,李靖、溫彥博等三司長官聯名上奏,言劉文靜一案實屬冤案,請求陛下平反昭雪。

    李世民當朝下旨:「追覆文靜官爵,以子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

    隨後有御史出班彈劾司空裴寂,裴寂不服,與他當堂辯論,御史當著滿朝大臣之面指出他大小罪過一十三條,裴寂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半響,跪求恕罪,李世民當場免去了裴寂官爵,封戶減半,命其歸蒲州居住。

    哪知裴寂還要再請留居長安,帝大怒,叱曰「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

    李世民此話一出,裴寂癱倒在地,眾臣心中都是一沉,更有那心事重重之人已是冷汗涔涔,李世民所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雖然是對著裴寂說的,但同時絲毫不留情面的把太上皇也給罵了進去,看來這次李世民是鐵了心要把這朝堂之上眾臣清洗一番,而不似初登基時只緊握軍權,把政權與舊臣勳貴共享。

    散朝前,李世民又下旨,前日上表請辭諸臣都准了,並允許他們繼續留在京城居住,胡戈站在殿中暗暗歎道,想來這也算是給明白人的一個安慰獎了,那些搞不清形勢的,只怕下場還慘。

    兩日後舉行的朔望朝參上,李世民當著長安數千九品以上文武官員的面,宣佈了朝堂之上的人事變動:

    進刑國公房玄齡為尚書左僕射,免去其原任中書令一職。

    進蔡國公杜如晦為尚書右僕射,仍領吏部、兵部尚書事,總監東宮兵馬事。

    進西河郡公溫彥博為中書令(中書省最高長官,正三品),封虞國公,免去其御史大夫一職。

    進永寧縣男王珪為守侍中(門下省代理最高長官,正三品),封永寧縣公,免去其黃門侍郎一職。

    進永康縣公李靖為檢校中書令(名譽),仍領刑部尚書,封代國公。

    進巨鹿縣男魏征為秘書監(秘書省最高長官,從三品)仍領諫議大夫,參豫朝政,封巨鹿縣公,免去其尚書右丞之職。

    進駙馬段綸為紀國公,實封四百戶,仍領工部尚書。

    隨後,由新任尚書右僕射、吏部尚書杜如晦宣佈,將裁減長安城中多餘官員,武德時遺留下來數千人的官員總數將精簡到六百餘人。

    自此,李世民完全掌控朝堂,軍權政權歸於一手,即使日後朝廷裡有什麼不同的聲音,那也無非只是一個陣營裡不同派系的內部紛爭罷了。

    於是,這幾日辦事的衙門都忙得暈頭轉向,而工部裡面現在最忙的就要屬胡戈了,大批官員被遷回原籍,原本分在關中的職分田要歸還,永業田要置換遷移(從京城換到地方,工部要開證明),這都是他屯田司裡的事情,他司中滿打滿算不過二十多人,人人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見胡戈分身乏術,工部侍郎徐信跟剛剛進位國公爺的尚書大人段綸建議,暫時調其他司吏前往屯田司幫忙,段綸當場下令,其他三司各派小吏十人,支援屯田司,如果還不夠的話,他再去其他衙門借調書吏。

    要說這政事忙到什麼程度呢,忙到胡戈連給馬周以及自己授田(六品官職分田四百畝,永業田八十畝)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短短幾天時間裡,胡戈已經穩穩掌控了屯田司,在工部之中他也逐漸站穩了腳跟。

    前些日子,尚書大人親送胡戈上任,前腳剛走,後腳侍郎大人便來司中巡視,這就夠讓大家對這位新官側目的了,都在暗地裡打探這位檢校員外郎是什麼來頭。但更讓眾人吃驚的還在後頭,這胡大人剛上任的第一天,隱退多時、行蹤不定見首不見尾的前魏國公右金吾衛大將軍冉毅居然現身工部,似乎特意為這胡大人而來,又有傳聞這兩人關係竟頗為莫逆。

    這還沒完,這胡戈第二天上朝時竟然是和武臣第一紅人尉遲恭並馬而行,讓在皇城下等候上朝的工部同僚們眼睛瞪得是又大又紅。都在心中暗歎這胡戈背後的關係真不簡單,沒曾想,這時冰山才小露一角而已。

    隨後的幾天裡,又有一些平時和工部八竿子打不著的重量級人物來到工部巡視,計有右武衛大將軍程咬金,前朝宗室、著名書法家、詩人、駙馬、吏部侍郎楊師道,左武衛將軍牛秀牛進達等人,都說是來恭喜新晉國公大人段綸,可離開工部之前卻都毫無例外的渡步到了這屯田司,在裡面坐一坐,轉一圈,打個哈哈,雖然這種場合大家都只是不鹹不淡的客套兩句,但諸人都明瞭這其中的意思,這個胡戈不簡單。

    就浮出水面的關係看來,前魏國公冉毅乃當年太原起兵元勳,是武將系中的元老派,與當朝皇帝結交於未顯之時,可謂帝友。

    吳國公尉遲恭和宿國公程咬金乃是武將系中的降將派,當然,這兩人又是降將派系各自山頭的領軍人物,都乃李世民的腹心,可謂爪牙。

    還有這楊師道是杜如晦在吏部的重要副手,此番來工部,未必沒有代杜如晦巡視的意思。一個小小的檢校員外郎,哪知背後竟然藏有這麼多道道,於是,胡戈成了這幾天工部閒談時最熱門話題。

    聽軍爺說,合則留,不合則去,但這些天來,胡戈發現自己手下諸吏都挺合的,沒見著有不合的,只要自己吩咐,從未見有怠慢者,也沒有一個刺頭跳出來挑事,真正做到了言出必行,令行禁止。

    反倒叫做好心理準備認為會行事艱難的胡戈頗為意外,還暗想這唐初吏治水平整體上看還真不低。

    終於,幹部的問題解決了,胡戈的心思便逐漸放在了,如何分配這手上日益增多的良田一事上來。

    僅僅數天,他已經給朝廷收回了近十萬畝良田,如果順利的話,預計總共可以收回三十到五十萬畝,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不但緩解了眼前土地緊張的局面,也讓許多狹鄉重回寬鄉,起碼夠讓關中之地轉圜數年的了。

    這幾天裡,胡戈早出晚歸,坐堂下鄉,忙得個不亦樂乎,這天他正好由城外田間巡察歸來,看看天色似乎快到了下班的時辰,便沒有和手下小吏一同返回工部,吩咐了他們一聲,自己往西市而來。

    聽聞馬周用程咬金贈送的那百兩金子在西市附近的坊內買了個小宅子,只是不知道具體地方,心想這些天除了早朝的時候見馬周在那裡監察朝會紀律之外,其他時間兩人都難以見面,不如今天且去會會他。自己不知道地方,小芝一定知道,便催了催身下朝廷給自己配的白馬,朝西市中小芝的餅店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