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耕唐

第一卷 初來乍到 第三十六章 穿越千年的雜交稻 文 / 深悟不空

    第三十六章穿越千年的雜交稻

    烈日炎炎下,赤著腳的胡戈在這片關中少見的水田中插著秧,田垅旁站滿了本村村民,大家三五成群,在一旁望著水田這種稀罕物議論紛紛。

    「小戈啊,我們種了幾十年地,可沒種過這水田啊,你說這秧苗真的可以在我們這裡栽種嗎?何況現在這個時節,也不是種糧食的日子啊!」王老實不愧人如其名,心裡想著什麼便直接問了出來。

    「確實不適合大規模耕種,不過單開個幾十上百畝田還是沒問題的,至於這個時節適不適合種稻子,過些天你就看得到啦!王叔,就把心放肚子裡吧!」胡戈回頭答道,順便捲了卷褲腳,看看腳上有沒有附著螞蟥什麼的吸血蟲。

    在後世的陝西,水稻一般以陝南漢中盆地最為集中,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則主要以麥、棉為主,而陝北則是農牧兼顧區域,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佳米驢和陝北羊。

    可在這唐朝初年,別說水稻,就是小麥都沒有在三秦大地普及起來,所以王老實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

    儘管大家心存疑慮,但在胡戈下田整地時,總會不斷有村民過來幫忙,大家有事沒事都會過來瞧瞧。更不要說王老實,他簡直把胡戈的田地當做自家的一般,一有空閒就過來精心呵護。

    要知道胡戈現在可是村裡最受歡迎的人,這話還要從這越來越熱的天氣說起。

    在這個時代沒有電風扇空調,夏夜天氣熱了,勞累了一天的農人們大多晚上便會搬出竹床蒲椅在屋外乘涼,往往這個時候便是孩子們一天裡最為開心的時刻,在皎潔的月光下,大人們談些家常裡短,小孩子們則聚集在一起瘋鬧,大肆揮霍著美好的童年。

    後來胡戈見大家吃完晚飯後都無事,便在村前的一大片空地上,搬來桌子,給大家說起農技來,他想通過講演來檢驗一下自己書中的內容,如果發現有什麼漏洞也好早作修補。

    其實大家都是種了幾十年地的行家裡手,就連常年在家織布的大嬸們說起種田來都是一套一套的,所以大家剛開始來聽講完全是給胡戈面子捧個人場。畢竟大家能夠安然度過這個災年跟眼前這個年輕人有著莫大的關係,誰也沒真認為胡戈能講出什麼花來。

    可是聽著聽著大家發現胡戈肚子裡還真的有貨,句句都能說到點子上,還真不是瞎侃,慢慢大家便把那份不以為意悄悄收起,開始真正用心吸收著這濃縮了華夏千年農耕精華的講演來。

    大人們聽得是聚精會神,可是偏偏苦了孩子,半大的孩子正是玩性最足的時候,往往坐不了一會便開始滿場亂串,後來胡戈想了個法子,就是在每天講完農技之後,把那《封神演義》當做消遣來說給孩子們聽,來換得他們認真學習農技。

    本來這是在正餐外另給孩子們準備的開胃點心,哪知聽完農技後大人們都不願離去,反而津津有味的繼續聽胡戈說著那神魔的故事,後來連軍爺和老管家都搬了椅子過來旁聽,有次在胡戈講完當晚章節後,軍爺還拍著胡戈肩膀歎道,「哪來那麼多道義,贏了的成神,敗了都是魔。」

    而每次劉詩薇聽到胡戈講述著她聽過的章節時,心中都無比得意,嘿嘿,私下裡她可比這公眾版多聽了幾十章。

    晚上說書,白天勞作,其樂融融,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有道理的。神仙們高高在上心一想事便成當然會嫌時間易逝,沒人會嫌享受得太長!而在地上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們,有時候細想來,原來無一天不在煎熬。

    好了,閒話不表,話說中途胡戈得到斥候傳回的消息,在洛陽運來的那批雞鴨上陣之後滅蝗的進度大幅度提升,甚至有的村子等不及禁軍的隊伍,家家戶戶趕著自己養的雞鴨捕食起蝗蟲來,預計在未來不到十天的時間內就能有捷報傳來。

    這讓原本還有些擔心會有漏網之蟲而不敢將種子入土的胡戈送了口氣,至於筒車的修建,目前官方的進展是,渭河沿線已經基本上覆蓋,他們剩下的任務就是繼續向渭水各條支流挺進。

    在有絕對把握後,胡戈才敢把自己的種子拿出來播下,雖然蝗蟲是不吃土豆苗的,但對其他單葉草作物它們可不會客氣。

    在胡戈包裹裡的幾種作物種子中,夏玉米和甜菜已經過了播種季節,就算勉強種下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所以先存下以待來年,只將水稻,小麥,土豆,向日葵的種子按照合適的播種時間一一種下。

    這畝大田便是胡戈特意蓄起水來,用做雜交稻種的制種田,前些天,他將臨近的兩畝田地的田垅清掉,合成了現在一塊大田。

    事先村中人聽聞胡戈要開田,都把家裡積攢起來的五穀輪迴之物全給胡戈送了來,紛紛表示著自己的一份心意。

    用生物肥澆灌後的這畝大田里,同時分佈著秈稻和粳稻,胡戈將包裡七公斤多稻種同時種了下去,這實在是一種很難見的場景。

    秈稻和粳稻是我國水稻最主要的兩種稻種,自古就有「北粳南秈」的說法,秈稻和粳稻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不同,前者耐寒不耐熱,後者則耐熱不耐寒,且這兩種稻穀很難互相引種,不是沒有人試過,只是成功率極低,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所以極難在同一地區同時分佈這兩種稻。

    而我們平常所說的雜交水稻,多是指的袁隆平的雜交秈稻,他的雜交秈稻在全國秈稻播種面積的覆蓋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而雜交粳稻,在全國粳稻播種面積中僅佔百分之三強,也就是說市場上出售的絕大多數粳稻,都非雜交品種。或許大家對秈稻和粳稻還沒有個直觀認識,打個比方吧,我們平常所吃的那些口感較好的東北大米,就屬於粳稻。

    說到雜交粳稻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在這個專業很有建樹之人,原雲南農大的教授李錚友,這位在八十年代官至雲南省副省長的農學家用一生的心血打破了雜交粳稻的地域性,使得無論是北達東三省,還是南至雲南,他培育出的雜交粳稻都可以栽種自如。

    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明言很後悔當年因當官而耽誤了雜交粳稻的研究,在他將自己的雜交粳稻申請列入863計劃以獲得國家資金支持時,連續八年被拒之門外,屢次敗給一種產量較低且無自主知識產權自日本引進的稻種。

    當年人民網上曾登載了這一消息,胡戈的導師在看完後歎息良久,默默無言。

    胡戈手上的粳稻正是源自於這位老科學家培育出的稻種,沒有他耗費在這小小稻種上面的幾十年心力,現在胡戈面前這片大田中,就不可能出現秈稻和粳稻同居一田的情景。

    「小戈,你教我怎麼做,我來幫你插秧吧!」見胡戈因彎腰得太久,直起身難受的扭著,王老實看不下去了,便要下來幫忙。

    王老實說完還沒等胡戈回答便挽起褲腳就往水田中跳,見此情景,胡戈心中一陣感動,想到自己遲早要將這份農技傳播開來,便細心的對王老實交待著,比如株苗行距多少,怎樣排列,深淺都細細說明,其實插秧還是比較簡單的,真正難的是後來的制種。

    雜交水稻的制種相當複雜,雜交水稻的父本屬於雌雄同株,即是在同一朵稻穗上既有雌性花蕊,又有雄性花粉,而母本則沒有雄性花粉,只有雌性花蕊,需要通過人工給母本授予父本的花粉,之後,母本才會結下稻子(雜交稻種),如果母本沒有受到花粉,則只會結下無用的紕谷。

    所以制種時會把父本和母本同時栽種在一塊田里,但難題是,父本的生長期與母本不一樣,一般要比母本長十多天,所以為了讓父本和母本的盛花期一致,不但要考慮到兩種稻的本身習性,連光照、溫度、地力都要瞭如指掌,因為這些細小的方面都會影響到稻穗的花期。

    如果有時因為各種原因,父本和母本無法同時到達盛花期,只好使用人工手段來促使他們步調一致。如果父本生長過快,就需要抑制它的生長,通常的作法是在父本含胞即將抽穗前,將其稻葉的頂部割除,這樣不但能延遲父本的開花期,還有利於後來花粉的傳播,便於母本授粉。

    同樣的作法還有對母本剝胞,用人工以促使其穗子自胞葉裡露出,已達到授粉的目的。這過程需要相當小心翼翼,稍微用大了點力氣,就會使稻穗折斷,最後導致前功盡棄。

    這些只不過是雜交稻制種中幾個較典型的例子,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靠時間去積累,不過話又說了回來,如果不是這麼複雜,人類也不會在耕種了數千年稻穀以後,才由我們的江西老表袁隆平教授掌握了這項技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