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九節 能改變什麼 文 / 一致對外

    第九節

    能改變什麼

    李青繼續說道:「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天才只需3秒就能記住)他們怎麼不去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打游擊,他們怎麼不派人到平原地區打游擊?那裡是什麼情況你們都知道.別說是人,就是動物也沒幾隻能在那裡能夠活下去。這裡可不像關內,沒有那麼多人。到平原地區跟在山區沒太多區別。再說了,西邊的那草原上就那麼好打游擊戰?沒老百姓,這補給怎麼解決?鬼子是不見得會過去討伐。那是因為,就是不去討伐,部隊到了那裡都沒法子活下去。還有,咱們兵力好像是不少,但真的就多到要分出去的地步了嗎?沒有,我們防守現有的根據地也不是也很容易,能拍多少部隊出去?再說了,沒有吉遼根據地,那些派出去的部隊還能幹什麼?遲早還不是會被敵人的集團部落政策給困死、餓死?」[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在這裡開會的人都是東北抗日的領導人物,對這樣的事情誰都心裡明白。但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少會有人主動提出來說事。

    畢竟,這東北抗聯本就是靠一口氣撐到現在,如果說出這些事情,那就不知道對部隊造成多大的影響。

    在殲滅敵人數字方面,葉磊並沒有誇大。畢竟他們消滅的敵人也多,不用刻意誇大宣傳,但在這傷亡數字方面,則在宣傳上縮小了很多。不知情的人看,還真以為原四路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能殺很多鬼子,自己則不會受到多少傷害。

    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何況是日軍可比四路軍在兵力、補給、裝備、訓練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與敵人對陣的四路軍部隊經常要付出敵之三倍的傷亡。就是戰勝了,也是要付出一倍以上的傷亡。除了早期的一些戰鬥之外,這樣的傷亡數字在原四路軍高層中,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就像李青說的那樣,四路軍的勝利,也許有很多這樣那樣的有利因素影響,但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四路軍敢打敢幹。上十萬的傷亡數字就是其最好的證據。

    作為一支部隊,四路軍也許沒有像其他幾路軍那樣有很多政工人員,也沒有多少軍事人才,但他們有勇氣、有魄力,他們無畏又無私。對己,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保存什麼實力,更沒有過勾心鬥角的事情,對敵,他們一往無前,就是犧牲也無怨無悔。(.贏話費,)

    任何人想得到任何利益,都是要有付出。這天下可是真沒有白吃的午餐。老天爺很公平,誰努力他才會給誰機會。

    如果沒有四路軍將士們的犧牲,沒有遼東根據地百姓們的付出,怎麼可能出現今天的這種大好局面?

    但說回來,至少到目前為止,說東北抗聯為抗日付出了多少損失,還真是沒法跟關內比,不管是從總數來講,還是按比例來講。

    其實李青的話也只是限於四路軍的部分,四路軍確實用不到一百萬的根據地人口,左湊右湊地編出了很多部隊,其傷亡大,貢獻也大。

    再說回來,如果整個抗聯都要這麼做,那整個東北人民的付出就不僅僅是這些了。

    如果從第三者的角度上講,如果抗聯真要按中央的指示去進行,那這事還真是不公平了。

    憑啥東北老百姓只用不到四千萬的人口就要對付近三分之一的敵人?那他們近三億五千萬人口又在幹些什麼?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勝者活下來,而是活下來的人才是勝者。

    就算按中央的要求執行了,就算日本被打退了,那留給東北老百姓的又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幾乎是要損失掉一代的人。年輕人都要快死絕了,那對東北老百姓們來說,這場戰爭算是勝利了嗎?這到底是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

    反正這場戰爭肯定是要勝的,還不如…

    有人或許會給這樣的想法帶這樣那樣的高帽子。但這裡就要回問了,憑啥你們不付出,要我們付出?你們給過我們什麼,要讓我們失去自己的生命?

    他們會提出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但那些理由真經得起推敲嗎?

    想到這裡的葉磊突然想起前世中有人貶低東北抗聯的言論。

    說實在的,歷史上的東北抗聯確實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但若只看付出,他們的損失絕對不比其他地方要少。

    三六、三七年時都有三萬人的抗聯部隊,到去年末只剩下了那麼一點點人,從比例上看,至少有千分之一的人參與了與敵人的直接作戰,且死得也差不多。如果算上部隊也在不斷地招人,如果算上之前的義勇軍等其他部隊,這比例就要高得很多。

    這東北人還要怎麼做,才能算是抗日了呢?才能算是牽制了更多敵人呢?

    而現在,如果真按這個指示做下去,那這要付出的代價是多少?真的值得去這麼做?

    葉磊在想,其他人也在想這樣的問題。

    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你真地用心去考慮這個問題,以對得起老百姓的態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決定可不是很容易就能確定下來。

    「我來說兩句吧。」葉磊說道,「作為領導人,作為指揮者,我們確實不應該考慮這樣的問題。但可以說我們不僅僅是領導者和指揮者,在我們獲得黨員們和百姓們的支持的那一天,我們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普通人,不僅僅是一個能夠指使很多人的普通人。我們身上肩負著他們的希望,代言著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的最大目標是什麼?不就是為他們爭取更大的利益,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嗎?我只是在這裡希望,在勝利之後,你們能給支持你們和把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利益和權利,至少拿回屬於他們的那一部分。我們可不能讓這些老百姓流血又流淚。」

    「這是當然。」魏拯民說道,「我們的抗日不就是為了這些嗎?葉總指揮,關於這點你就放心吧。這個就是你不說,我們這些人也會這麼做的。」

    但,戰爭還要繼續,抗聯與日偽軍的作戰還要繼續。不管願不願意,只為了自己能存活下去,抗聯就得繼續與敵人進行更加艱苦的戰鬥。

    關鍵的問題還是回到原來,是不是應該繼續擴大作戰範圍。

    對於這點,魏拯民、周保中、楊靖宇、趙尚志等人都表示應該按中央的指示去做,而劉松江沒有任何表示,算是中立。白燕紅的態度也與劉松江一樣。

    而李青在剛才抱怨了一通之後,也不說話了,只是盯著葉磊看。

    「葉總指揮,對於東北人民的巨大付出,我想中央肯定是知道的。我想以後他們肯定會有所補充。但這戰爭還要繼續下去,我們的任務還是沒有變。既然我們擴大作戰範圍,能夠給關內方面減少一些壓力,那咱們是不是應該這麼做呢?」趙尚志問道。

    趙尚志說的沒錯,這東北的抗日烽火更大之後,那關內方面的壓力肯定會小上一些。

    問題是,這並不能改變什麼。既然都說到是持久戰了,小鬼子也沒辦法吞併中國,那為什麼還要抗聯方面擴大戰事,牽制敵人呢?

    這能改變什麼?

    其實,這什麼都改變不了。唯一改變的就是,剛剛有點起色的東北抗聯,會再次招到敵人的毀滅性打擊。歷史再次用那強大的慣性回到原有的軌道上。以後的事情,可能會與歷史上有所不同,但大勢還會按原來的方向發展。

    「我還是建議,作戰範圍還是主要保持在拉濱線、奉吉線、梅輯線以東地區和綏濱線以南地區,游擊作戰方面則主要放在連京線、京濱縣以東和北滿、吉東地區。暫時不要把作戰範圍擴大到連京線、安奉線以西地區。」

    「能給一下理由嗎?」趙尚志問道。

    「如果光憑實力,我們碰上兩三個師團就得被打垮。就是把我們部隊放到關內,我們也不見得能建立像吉遼根據地一樣的根據地。之所以我們被七八個師團的敵人圍在長白山地區,還能堅持下去,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敵人要派出很多兵力固守很多地方。如果我們把部隊擴散到東三省的所有地區,那敵人就沒有了顧忌,反正我們抗聯隨時能碰壞他們的工廠,到時,敵人就沒有必要派出大量的兵力,去守那些地方。更大的一個原因是,日偽軍現在最大的敵人,還不是我們,而是蘇聯。但等我們把戰火燒到整個東北之後,那日軍第一個要幹的事情就是剿滅我們。而這樣,他們就能把駐守邊境的第一、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五十一等師團全部調回來,加上本就在我們身邊的第八、九、十二、十四、十九、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五十四、五十七師團和朝鮮南部的第二十師團,總共十七個師團外加九個獨立守備隊和十三個國境守備隊來對付我們。你們說,在這麼多的敵人面前,我們還有希望堅持下去嗎?」

    cente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