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八節 李青的心聲 文 / 一致對外

    第八節

    李青的心聲

    十五日晚,在一天的會議結束之後,等大多數人都回去各自休息之後,東北抗日軍事委員會的會議在比較偏僻的一個山洞內開始了。(!贏話費)[lvex.]

    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兩件,一是,是不是這次就讓張壽籛加入到這個委員會來。二是,對中央方面的指示應該怎麼執行。

    關於張壽籛是不是這次就加入委員會的問題,有人同意,有人反對。

    同意的人主要有魏拯民、楊靖宇、周保中。他們的意見是盡快把張壽籛招進委員會,讓委員會補充完成人員。且作為熟悉北滿地區的人,張壽籛的加入,對委員會作出更加準確而合理的決定有很大幫助。

    反對的人主要有趙尚志和李青。

    趙尚志曾經被北滿省委趕出黨組織,且又剝奪的他的指揮權利。或許是有這件事情的影響,趙尚志強烈反對現階段就把張壽籛拉近委員會。他認為,現在的組織結構方面並不完整的情況下,著急地把張壽籛帶進委員會,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有可能會暴露這個組織的存在。

    按他的想法,應該先召開東北抗聯軍事會議,等張壽籛接任新的職務,留在青嶺崗的時候,才有把他帶入組織的意義。就像這次把他和葉磊從臨指方面叫回來一樣,說不準哪天就要進行會議,若每次都讓張壽籛從北滿趕回來,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且這樣頻繁地讓張壽籛回青嶺崗,那金策方面又怎麼想?

    李青的反對則更加直接。他認為,張壽籛方面需要再進行一些考察才行。雖然已經把他定為九人委員會的一員,但其真正加入進來的時間,還是要斟酌才行。

    對於這樣的反對意見,魏拯民等三人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服兩人。

    顯然,想說服李青是很不現實,而趙尚志提出的問題也確實有可能發生。(最穩定,,.)

    除了這兩人之外,劉松江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白燕紅則一直在一邊默默地坐著。而葉磊也是在那裡閉目養神。

    說到最後,這件事情的決定權還是落在葉磊手上。只要他同意,那劉松江、白燕紅、李青等人就不會再反對,趙尚志也可能會順應葉磊的意思。

    葉磊見討論得差不多了,就說道:「我不反對張壽籛同志加入這個委員會。何況在這個委員會成立之時,也是我主動提起讓他參加。但,就像趙副總司令說的那樣,如果張壽籛同志不留在吉遼根據地這邊,那他就算是加入了這個委員會,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我建議什麼時候等他從北滿地區回到青嶺崗,我們再考慮讓他加入進來吧。」

    周保中本來還想擴大一下委員會的規模,把金策、馮仲雲、季青等人也帶進這個委員會,但見葉磊似乎還是有很多顧慮,便沒有再提出這樣的建議。

    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確定完第一件事情之後,會議的進程已經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我跟大家說過一些事情。你們也知道這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可能不會發生。為了讓大家更加對我的判斷有信心,我也給了大家半年時間。到時大家肯定能明白這件事情是真還是假。」葉磊首先說道,「如果按現在的環境,我們應該考慮執行中央的指示,但如果那件事情是真的,你們分析分析看,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抗聯已經有超過十萬的部隊,我們確實有能力把一部分兵力分派到其他地區展開游擊作戰。這樣的地方不少,比如在大興安嶺方向,還有在汪清、東寧那邊,而原二路軍的活動區域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週報中說道,「只要我們能為他們提供糧食等方面的補給,那他們完全可以在那些地方站住腳,並能發展起來。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是很清楚。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日軍肯定會向東三省地區派出更多的兵力。初步預計敵人至少還要增加四到五個師團。若敵人有了這麼多兵力,那我們抗聯就很難繼續在東北地區堅持抗戰。我們雖說把關內和日本國內的一些兵力都調往了東三省,但這在戰略上是一件得不償失的做法。」

    「我同意周書記的意見。」李青是直性子,有些話憋在心裡他就難受,「至少到目前,我們消滅了多少敵人?牽制了多少敵人?這大家可能比我還清楚。但如果要我們牽制更多的敵人,那是做不到的。一旦這麼做,我們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十幾萬軍隊,很可能不用一年時間,就會被敵人打垮。這個我不說你們也清楚。而我們得到的是什麼?把關內日本的日軍都引到我們身邊,讓我們抗聯蒙受巨大損失,就對他們有好處?咋,我們東北人的命就不值錢,就得要為關內的人犧牲?這憑啥?再說了,等我們的兵打完了,小鬼子還不得再次增兵關內?那時他們就能守得住了?」

    「李委員,中央的意思當然不是要東北人做出犧牲。」魏拯民勸道。

    「我就不明白了。我們沒有外援,就靠自己一腔熱血跟貴子打,我們容易嗎我們?咱東北才多少人啊,九一八那會兒也就三千萬吧。等東北軍大部都跑了,還不是這些老百姓組織起來抗日?我記得那時候,可都有二三十萬的義勇軍。一百個人裡邊就有一個人當義勇軍啊。這還是自發組織起來的。就說十年後的現在,我們抗聯所有部隊加起來不還是有二十萬部隊。雖說這段時間增加了不少人,你們說能有四千萬?就算有四千萬,咱也是兩百人裡有一個人是抗聯的人。這是啥比例?咋關內不這麼弄?四萬萬人口,就按咱這比例來,那也得有我們抗聯的十倍兵力才對啊何況他們有援助,有補給,都不用像我們這樣,糧食靠搶,油鹽靠搶,衣服布匹也要搶。槍是小鬼子的,子彈也是從小鬼子那裡繳獲來的。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我們抗聯現在跟幾個師團對上了?怎麼說我們周邊也有六七個師團吧,就算是我們因各種原因牽制了很多敵人,就算那關內的兩百萬軍隊只有我們的一半戰力,那他們也能頂住三十個師團才行啊我問你們,小日本真的有那麼多師團嗎?」

    葉磊聽李青越說越生氣,越說越大聲,便也勸道:「李叔,事情不怎麼簡單,你先坐下來消消氣。」

    「大櫃的,我今天非要把這事情說個明白不可。」李青說道,「誰他娘的不抗日,誰就是孬種。別看整編前的咱四路軍有了十七萬各種部隊,但你們知道我們死了多少人嗎?有些事情大櫃的不讓說,我也不好把這些數字拿出來說事。但今天我就說了。就說這青嶺崗地區,幾乎每家都有犧牲的人。聽清楚了,我不是說有參軍的人,是說家家都死了人。這些不是被敵人屠殺的,那不算本事,誰讓他們不反抗這些人全都是戰場上犧牲的,都犧牲在敵人的槍炮之下。你們也別老說原四路軍有多麼能打仗,說白了我們的戰鬥力還不如一路軍、二路軍。但憑啥我們的兵力越來越大,勝仗也是一個接一個?不就是靠我們死的人多嗎?不說其他的,就一個松樹咀、漫江防守戰,我們就陸陸續續犧牲了五千多人,一個龍崗防禦戰,我們也有近四千人犧牲。這一年來的戰鬥中,我們四路軍,就算平均下來,每天都要犧牲一百人。那還是少算的,真要算起來,遠遠不止這個數。現在的青嶺崗、撫松、濛江幾乎家家有人當兵,家家有人犧牲,家家有人殘廢。如果沒有這些損失,你們說我們這四路軍怎麼打出那麼多勝仗,沒有那些人的付出,哪裡來的遼東根據地?魏書記、周書記、楊司令,我不是小看你們的一路軍、二路軍,我是說事實。你們掐指算算,你們兩個路軍在這幾年的抗戰中犧牲了多少人?有我們四路軍在一年中的損失大嗎?就說這次佈防的事情,憑什麼原四路軍的部隊全都要到臨指,到與敵人的一線戰鬥中去?難道真的只有我們四路軍才會打仗?當然不是,說實在,一路軍的能力比我們還要高,但,我就不知道了,這是怎麼安排的,咋就原四路軍的部隊全到了前線。當然,有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且抗聯已經整編了,具體怎麼安排都是總司令部的事情,我也只是說說我的感受。但咱把這事放大了說,往全國裡說。憑啥我們死了這麼多人,還要牽制更多敵人,難道已經牽制了人數快相當於我們的日軍還不夠,還要牽制更多才行嗎?這按的是什麼心?非要把我們東北人都給打光了不成?什麼持久階段?持久階段又怎麼了?持久階段就不用打仗?那要等什麼?要等別人來救我們?自己不努力,自己不付出,光想著別人幫忙,這算什麼本事?再說了,這兵是打出來的,可不是養出來的。沒見我們四路軍越打越大,越打越厲害嗎?不打仗怎麼練兵?不打仗怎麼轉變實力對比?不打仗老天爺會有所照顧不成?」

    cente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