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四卷 浪翻龍灣 第三十四節 兩個可憐的人 文 / 一致對外

    黃海峰所知的程斌是是楊司令的左膀右臂。他很會利用山區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的特點,指揮作戰。就是與軍部、楊司令聯繫不上的時候,在缺乏補給、減員嚴重的情況下,他都能堅持開展游擊戰,頑強地與日軍周旋。在他指揮的幾十次戰鬥中,消滅了很多日軍和為軍警,特別是在摩天嶺戰鬥中,他更是殲滅了日軍今天中隊。

    他不僅是一師師長,更是政委。沒有楊司令的重視和心來,他怎麼可能身兼兩職。早年度過中學的他,九一八事變後就加入了抗日義勇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伺候先後當過游擊隊小隊長、保安連政治委員、游擊隊政治部主任,後來又擔任了抗聯第一軍的政治部主任。

    這樣一個文武全才的程斌,還是個孝子。但,誰都沒想到這會變成他致命的弱點。

    日軍抓捕了程斌的母親和哥哥,並在本溪地區大量張貼和散發要他歸順的傳單。

    這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叛徒也有繼續堅定抗日的人。一師還是有不少人拒絕投降,離開了程斌繼續留在當地抗日。黃海峰也是從他們那裡輾轉聽來的。

    介紹到這裡,黃海峰說道:「人啊,總是有想不開的時候,鑽到牛角尖裡就出不來。這一走歪,就是萬劫不復之地。」

    程斌的叛變,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大量的密營被破壞和游擊隊傷亡急劇上升等問題,因為他瞭解楊靖宇的一路軍所經常使用的作戰方式,所以一路軍連作戰方式和習慣都要改變。物資沒了可以再搶回來,人沒了可以再招,戰鬥習慣則改了就是了,這些並不能從根子上動搖一路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破壞來自於程斌挺進隊等大量由叛徒組成的討伐隊,他們不僅襲擊了密營,切斷不及通道,更是嚴重破壞了恆仁、寬甸、本溪地區的抗日根據地。最為關鍵的是,去年末對輯安、老嶺根據地的大肆破壞,直接導致一路軍完全喪失了根據地,造成無補給、無補充,傷員無法治療等結果。這可以說是對一路軍的致命一擊。

    黃海峰說,若當時沒有鐵血隊的支持,一路軍可能已經消失不在了。

    他又說,他恨程斌,但也氣他。

    恨他叛變革命,給一路軍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氣他不爭氣,看不清抗日的目的和本質,。

    歎的是,惡劣的環境、殘酷的淘汰。

    葉磊想:某種角度上,現在留下來的人應該慶幸才對。如果到了那種境地,你能不能堅持下去,能不能不叛變?不要現在說不會。不到那種程度,你的回答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葉磊又想道:如果是我呢?我能堅持下去嗎?

    如果有人這麼問,他肯定會說不會。但自己問自己是,就沒必要這樣回答了。因為他也沒信心。

    至於怎樣減少出現叛徒的問題上,黃海峰說了一些方法。但葉磊感覺這樣就有些矯枉過正了。真要做到那種程度,不用鬼子上山來打,自己就得拼光了不可。

    如果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誤,或是有一點點可以,就要採用那種方式解決問題,那這隊伍還怎麼帶?人心惶惶、互相猜疑的環境下,還能集中多大的精力投入到戰鬥當中。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是這樣做了還出現了那麼多叛徒,不這樣做那還不得成堆地叛變?

    「政委,問一個。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以前是怎麼發展隊伍的?」葉磊問道。

    「還能怎麼發展?只有查清了對方的底細,我們才敢招人。像現在這樣收編俘虜是根本不可能。當時我們的兵員,大多來自於根據地裡邊,是組織推薦的。」

    「怪不得發展不起來啊!」

    「別看我們現在有這麼多人,真要打起仗來,被俘的肯定少不了。這叛變的,哎,不說了。越說越氣憤。」黃海峰說道。

    「但這樣的結果,你們想過嗎?」

    「想過。但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就像咱們現在搞得這種方式,也不是沒想過。但否決掉了。」

    「為什麼?」

    「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現在的敵人還是太強大了。雙方的差距不是那麼一點兩點。說是差上十萬八千里也不為過。在敵我雙方的如此懸殊的對比下,就算我們如此做了下來,結果也是可以想像的。除了讓更多的老百姓遭受災難之外,我們並不能改變什麼。何況……」韓海峰說到一半就沒有繼續說下去。

    「何況什麼?」

    「算了,不說了。說了也沒啥用。」黃海峰搖著頭說道。

    「嘿嘿。說了沒啥用,不說你就能膘上一斤肉?還是說說看看吧。」

    人就是這樣,別人越不想說,他就越想知道。

    「你知道六三指示信嗎?」

    「什麼六三指示信,我咋就不知道呢?六一兒童節我倒是知道。可惜現在沒人過這個。」

    黃海峰沒理六一不六一的,慢慢給葉磊說起六三指示信。

    五年前,黨中央發飆了八一宣言,也就是為抗日救過告全國同胞書。宣言中分析了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和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的賣國政策所導致的民族危機,熱情讚揚了各抗日武裝和許多愛國志士的英勇鬥爭,並號召全國各黨派、各軍隊、各界同胞,團結一致,停止內戰,堅決抗日的主張。同時號召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全中國統一的國防政府和全中國統一的抗日聯軍,集中、動員一切國力投入到抗日救國的戰鬥中。

    而在這之前,黨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已經發出了一份給吉東負責同志的密信,簡稱六三指示信。

    「**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這是什麼?」

    「這怎麼解釋呢?就是中央派到『共產』國際的代表吧。」

    「哦,你繼續說。」

    指示信裡先說了一段東北抗日郵寄運動的形成和特點,認為在東北造成了廣大的民族反日統一戰線的環境,當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已經在鬥爭中形成,並在逐漸壯大,與一些反日隊伍初步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但是,由於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不斷的、殘酷的進攻,使東北抗日游擊運動的條件異常困難,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還比較薄弱,未能結成廣大的反日統一戰線,並提出現有的反日力量還不能將日本帝國主義從東北驅逐出去。

    因此,考慮到目前東北抗日有機運動的形勢不是最後決定勝負的時期,而是準備群眾的時期,應該為爭取最後的勝利而準備的時期。根據現有情況,指示信中提出了,積蓄力量、保存實力、準備將來決戰的方針。這封指示信還進一步提出要擴大有機運動,聯合一切反日力量共同抗日,為此可以打破各地的關門主義,吸收一切願意參加武裝反日的人進入游擊隊組織,要實現全民族的反日統一戰線,鞏固和擴大建立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異類的組織。

    這封信和八一宣言都是**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起草的,其基本內容基本相同。

    但葉磊還是聽出了一個差異,他問道:「黃政委,我問你。這指示信裡的指示是黨中央的指示還是『共產』國際的指示,或是兩者都有?」

    黃海峰露出疑惑的表情,問道:「八一宣言是兩者的名義發表的,而六三指示信是駐『共產』國際的中央代表團那裡傳來的。」

    「嗯……,這個代表團是誰領導的?我問發出六三指示信的那個時候。」

    「讓我想想……應該是王明團長。」

    「誰?」

    「王明。」

    「王明?怎麼這麼耳熟?」

    「你竟然聽說過?」黃海峰詫異地問道。

    王明這人,他也是從魏書記那裡偶爾聽到的。這葉隊長是什麼地方聽說的呢?難道也是從魏書記那裡聽到的?葉磊對著王明這個名字感覺很是熟悉。想了一會都沒有想起來,就翻起了自己的本子。他想從裡邊找找有沒有記錄。找了半天的結果,讓他十分失望。別說王明,就是連趙明、孫明都沒有記錄。這人都當了代表團團長,那肯定不是什麼小人物。怎麼就記不起來了呢?

    又想了十來分鐘,他認識連一點線索都找不出來。看來這記憶是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其實,想不起來這一結果,也在說明一個問題。至少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十分十分重要的人物,至少不應該是引導『共產』黨帶著八路軍發展起來的人。

    那問題就簡單了,這個沒啥本事的人下達的指示真要聽從嗎?當然不。

    若他的判斷真的很正確,那抗聯不可能沒幾年就在東北地區消失的幾乎見不到蹤影。如果真那麼正確,那以他如此的判斷力,肯定會做出不止一個英明的決斷。若如此,葉磊肯定是聽說過的。

    很快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就被葉磊給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叉號。

    真不知該可憐還沒見著就被人貼上叉號的王明,還是得可憐這個僅憑自己個兒有限的只是亂給他人帶上高帽子的葉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