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機槍響了

第3卷 第十六章 巧結姻緣(下) 文 / 丁老大

    第十六章巧結姻緣(下)

    到了樊玉龍的家,家裡人亂哄哄的,有人問他找誰?他說行禮的客人。往進走,沒見一個樊家的人,滿屋儘是挎短槍的。這件廳房床板上擺了一排各色花布。桌上擺著十五封銀元,用紅紙包著,旁邊有兩個背短槍的兵在旁邊坐著。廚房裡正炒菜,只聽鍋碗瓢盆響,從廚房簷底飄出騰騰熱氣。

    到了裡邊,一間房門「吱」的一聲打開,樊玉龍從裡邊出來,見了韓文德,愣了,好大一會才說,喲!兄弟你回來啦,大哥家有喜事,你先坐下。

    韓文德進到屋裡,看床上有把德國二十響,拿到手扳開機頭,對樊玉龍說,這槍有**成新,你啥時買的?噢,還有一袋子彈。他把子彈跨上肩,槍插上皮帶,又對樊玉龍說,你看威風不威風?

    樊玉龍臉色都變了,陪著笑臉說,你先喝水,我把你侄女許給人啦,今日給辦喜事,來了幾個客。

    韓文德問,我來妨事嗎?

    樊玉龍說,不妨事,兄弟。

    樊玉龍猛然見到韓文德,心裡震動,但他到底還是經過世面的,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對韓文德說,你走後我日夜擔心,又不見人送個口信。你不知道,桂英這娃不聽話,你知道哥這兒朋友多,客人多,她就常和這些人流來流去的,你回來啦,今天他回她大媽那兒去了,可能今日就回來啦。我的意思是你把這女子放手,咱鄉上好姑娘多得很,只要你看上哪一個,出不了一個星期,哥馬上成全你結婚,連彩禮也不要你處,不知兄弟同意不同意?

    韓文德說,大哥,桂英她沒結婚前情人男人再多,咱管不著。她如果和我結了婚,那就不行,大丈夫敢取娼門之妻,怕什麼。

    樊玉龍尷尬的笑笑,說,好兄弟哩,說這些幹啥,我去教他們給你上茶。

    樊玉龍剛走,韓文德就命羅大運把窗子打開,放好凳子,以防不測。如果事急,兩人立刻就可以跳窗上山。

    樊玉龍進來,端了壺水,拿了兩個茶碗,說,快坐下喝,你的隊伍哩?

    韓文德說,在譚鋪山上。

    樊玉龍說,也不叫大家下來喝口茶?

    韓文德說,不知道你這兒辦喜事,我沒給侄女買禮。將來我給些錢,她自己買去。

    正說著,聽外面沒有聲音了,韓文德給羅大運遞了個眼色,羅大運出去一看,人都走完了,那十五包銀元也不見了。進來故意大聲說,辦喜事的人咋都走完了?

    韓文德就問樊玉龍,大哥,客沒吃飯咋就走了?

    樊玉龍說,兄弟你還不知道,戰爭時期,說聲命令就得走。

    過了一會,樊玉龍老婆進來,見了韓文德,說,兄弟,才把你盼回來啦。快拉桌子吃飯喝酒。

    韓文德說,不吃了,部隊還在山上,等我們安排好後,明天再來。

    韓文德和羅大運到山上,拉了幾捆稻草,找了塊平地鋪開,說說笑笑睡覺了。第二天在河裡洗了臉,然後到樊玉龍家喝水吃飯。

    剛到不大會兒,桂英的二哥黃永銀帶了六七個人,一條步槍,五根獵槍,兩把大刀和桂英進門了,樊玉龍的女兒跑去拉著桂英,指著韓文德說,姐,你能認得他嗎?

    桂英拍了她一把,說,咋認不得。

    樊玉龍女兒說,看我哥瘦了,沒以前好看。

    樊玉龍老婆說,女娃嘴長,快叫大家吃飯吧。

    飯後,大家一同到譚鋪鄉公所,叫文書為韓文德和桂英寫了婚約書。介紹人、證婚人等。

    韓文德拿到手剛出門要走,看東邊來了隊伍。有一百多人。

    樊玉龍問韓文德,是你們的隊伍?

    韓文德說,不像?

    忽然,隊伍中一匹馬馱著一個人越過隊伍,來到跟前,馬上是一個老頭。韓文德眼一亮,上去一把拉住馬韁繩,說,老張大隊長,幾年沒見面,你一家都好。

    原來,這就是韓文德在第一次擴軍時保的那個玩骰子的老頭張單傑。

    張單傑歪著頭看了一會,想不起這個英俊的小伙子是誰。

    桂英上來了,拉著張單傑的褲腿,叫了聲舅。張單傑下馬,又看了一會,說,噢,你是韓文德,你長高了,變了,簡直成了大人了。然後再看桂英,噢,你是桂英,你們兩個這是……

    韓文德把手裡拿的婚約書給張單傑看。

    張單傑看了說,他們為啥沒蓋章?你們可能沒給人家擺酒。走,到鄉公所。

    這時候樊玉龍出來啦,叫聲,張哥,然後說,你來了。臉上有慚意。

    張單傑說,你不給娃蓋章,娃拿回去還要叫大隊長支隊長看,這不是白條子嗎?

    樊玉龍說,管章子的人還沒來,來了馬上就蓋。

    張單傑把文書給樊玉龍,說,快辦。回頭又對桂英說,閨女你選得好,他可是我出山的第一個保駕臣,有能力,膽大,希望你們合好,過兩天你回來,叫你妗子給你做兩床被褥,可能文德連行李都沒有?我知道我們軍人在這戰爭中婚事是最可憐的,他離家遠,你無爹娘,內心苦,可是你們年輕人正在闖事,國難出英雄,我知道文德當連、營長都夠材料,你好好幫他。

    正說著文書來了,把章蓋了,張單傑對樊玉龍說,玉龍,我給你錢,你在館子包兩桌菜,叫娃吃了高高興興的回去。

    樊玉龍說,不行、不行,咋能叫你老請,我是本地的父母官,連兩桌菜都請不起,不是笑話嗎。

    樊玉龍在街道的館子叫了兩桌菜。

    席間,張單傑對韓文德和樊玉龍說,日本人攻取長沙繼續增兵,我們游擊隊要全力出動,絆住他的腿,炸鐵路,炸大橋,挖公路,割電線,長江裡放水雷,鬼子必經之路埋地雷,不讓他們舒舒服服的前進。我們這回要大搶敵人各處庫房,今後不怕無衣無食,無鹽。我們只要有智、有謀、有勇,就一定能戰勝敵人。

    席間,樊玉龍很少說話,他雖然心裡很惱火,面上還要裝出笑臉,他沒想到這次偷雞不成倒捨了一把米,屋裡準備了一塌糊塗花錢不說,這兩桌酒席還得他出錢。

    回到家,樊玉龍讓老婆狠狠罵了一頓,心裡憋火,埋著被子睡了。

    張單傑帶著隊伍走了。桂英的二哥黃永銀也帶著那幾個人走了。韓文德讓羅大運回隊裡報信,說他明天回去。

    羅大運走了後,韓文德和桂英、大妹柳英回到朱家灘與大媽話別,二人當夜未回,大妹柳英和大媽睡,韓文德在老鄉家借一間空房,又借了表嫂一床舊棉套,地上鋪上稻草,蓋著沒有外套的舊棉套,韓文德和黃桂英就這樣洞房花燭夜。因為天黑,彼此看不清臉面。天明起來,桂英看著韓文德,想起韓文德昨晚的折騰,臉就紅了。

    第二早上回去,韓文德先把桂英安排在分隊,然後去向汪廉清大哥報告經過。汪廉清說,大哥我也領回來一個表妹,你去看看。

    韓文德來到汪廉清房裡,見汪廉清大哥的媳婦是個瘦瘦的江西妹子,叫了聲嫂子,嫂子臉紅,沒答應,但是給他倒了杯水喝。

    汪廉清跟進來,看他接過水,說,你怎麼不把弟妹引來見哥?

    韓文德說,我馬上去叫。

    汪廉清說,讓我勤務兵去叫吧。

    勤務兵跑第一次,回來對汪廉清和韓文德說,嫂子不來,說明天來。

    汪廉清說,你再去叫。

    勤務兵第二次回來說,嫂子害羞不來。

    韓文德對汪廉清說,你弟妹臉皮薄,怕見人。

    汪廉清說,隊伍上都是當兵的,有啥臉皮薄的,在山上挖個坑還不睡覺了。我看還得兄弟你親自去請來。中午咱會餐,把各排長、班長都叫來,今天就是咱弟兄二人結婚的日子,叫伙管員買雞鴨,班長去捉魚,再找些野菜,我身上還有五毛錢,去買點花生和瓜子。

    韓文德便回去叫桂英。桂英說,我把衣服洗洗補補再去,你看你身上的灰土油泥,叫人家笑話咱是髒鬼窮鬼。

    韓文德說,顧不得那麼多,老汪是咱燒香大哥,他也領回來個表妹,說好今天是咱結婚日子,他又準備了雞鴨魚酒菜。讓咱快過去。

    桂英說,還是拾掇乾淨些好,人一輩子就結這麼一回婚。

    韓文德說,咱昨晚上就把婚結了。

    桂英在韓文德頭上打了一下說,你就不說好話。

    韓文德說,我光幹好事。

    桂英臉紅了,說,不跟你說了。

    韓文德正色道,汪哥是中隊長,咱窮不窮髒不髒他還不知道,其他都是咱的同志戰友,誰笑話咱。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桂英說,那咱就走吧。

    到了中隊部門口,來的人過來把他們包圍了,嘴裡都稱讚桂英長得漂亮。把桂英說得臉上燒呼呼的,但是心裡甜滋滋的舒服。汪隊長喊,先進屋再說。

    到了汪隊長屋子,韓文德一介紹這是咱大哥,桂英馬上鞠躬行禮,給汪大哥端了一杯茶。又介紹了新嫂子,桂英同樣行禮。及各排長進來,班長士兵都爭先恐後,看一天兩個隊長結婚的好事。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禮節行完,桂英被嫂子拉去說悄悄話,韓文德走出房門,汪廉清出來把他拉住,指著他的鼻子說,兄弟你算尿到壺裡了,比哥哥的表妹文雅漂亮,哪裡人?

    韓文德說,她是瑞金人,老家是河南廣山縣人,他們那兒的人都會說廣山話。聽著還帶點湖北口音。

    汪廉清說,噢,好,好,咱弟兄們上午好好喝一下。

    地方的甲長提了一隻雞一隻鴨子來,說,不要錢,算我給兩位隊長行的禮,我還要喝喜酒呢。

    伙夫班長弄了好多條魚,又挖了不少野菜,一位分隊長去到住家戶買干竹筍,給他們一說,這些江西老表表嫂送菜送糖,熱鬧非常。

    熱熱鬧鬧過了兩天,吃的喝的沒花一分錢,這個隊伍上從當兵到當官的身上沒有一分錢,只有汪中隊長身上有五毛錢買了瓜子。

    命令緊跟著就來了,就像張單傑說的那樣,隊伍又要接著打仗了。汪廉清這個中隊奉命北進江岸,汪廉清對韓文德說,你把弟妹留下,和你嫂子做個伴。韓文德給桂英說,桂英不同意,跑去對汪大哥說,你把嫂子留下,我和小韓婚前就說過,他發給我一桿槍,我和她們一塊參戰打鬼子。汪廉清說,你是個女的,又沒有戰鬥經驗,去了危險。桂英說,沒有戰鬥經驗我學,慢慢就學會了。

    桂英到駐地人家借了剪子和針線,把韓文德的包袱打開,取出舊衣褲改造,改好後穿起來,又利氣又英俊,再改只軍帽戴上,韓文德又給她選了支三八式馬槍,一百發子彈。桂英笑著說,這就是我的嫁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