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四卷 第十六章 復仇烈火(上) 文 / 沈清平

    (誠摯感謝折翼天使、yjj650731、愛媛一生、momomol等書友大大的支持!呵呵,老沈用心寫書也怕沉寂,你們的支持,老沈的動力!)

    幾十年後,據藏身陰溝得以逃脫的幾名日本老兵說,日軍上海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遭受鋪天蓋地的「天火」襲擊時,他們僥倖是第一年兵,被長官懲罰掏下水道,以防雨季到來排水不暢,一看情形不妙立即縮進陰溝拉緊蓋板,鑽進深處泡進污水裡頭。

    等他們覺得外頭徹底安靜了,爬出來看看四周,全是焦黑的死屍,如同地獄般猙獰、恐怖,一輩子做夢都是那種場景,發誓要教育子子孫孫,絕對要忠誠於大中華,永不可有異心。

    另據一些「友好人士」的後人撰文描述,說日軍上海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裡頭不全是日本人,還有一批留學過日本學貫中西的優秀人才,或是堪比泰戈爾、荷馬的文化大師,正接受仰慕中華文化的日本將領盛情宴請,探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且歌且舞中飲宴其樂融融。

    要不是不分青紅皂的殘酷戰爭罪行、嚴重不人道的惡毒攻擊,這些批無與倫比的優秀人才,一定能夠為祖國建設發揮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另有傳聞說,這些優等人才沒有死絕,只是被燒得面目全非,從此心灰意冷不問世事,偶爾發出嗤笑,笑看「支那人」冥頑不化。

    登時間,網絡上掀起探究尋訪名士、大師狂潮,溢美之詞氾濫若尼羅河、亞馬遜河、長江再加雅魯藏布江總和滔滔不絕,「文化人們」膜拜得無以復加,不少自稱才子的發誓,只要給他們舔一舔名士、大師們的腳印,他們願意立即上吊獻祭。

    後人們什麼樣的心態、嘴臉,只是側面反映鬼子建在上海虹口江灣底這座所謂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遭到密集飛魚襲擊到底慘至何種程度。

    現場指揮兼主要設計者吳毅,卻對飛魚的表現嚴重不滿,眼看第一波二百餘枚過去,牢固異常的鬼子建築似乎沒什麼大的損傷,立即喝令:「重新裝填,快速射擊!」

    一枚飛魚總重高達六十餘斤,溜子呈四十五度角發射,才勉強達到一公里多點兒的射程。

    可是扣除外殼、附屬部件、混合發射藥、引爆藥,又僅僅三十餘斤特意調製好的混合油料,二百餘枚不過六七千斤。

    而且受側向風、鬼子驚駭中的慌亂射擊影響,準頭欠佳、落點渙散,拋物線跌落後,爆炸威力並不大,除非在炸點六七米範圍,否則沒有被彈片擊殺的可能——多半屬於燒傷。

    起火點燃起的火焰還算壯觀,只可惜連成片的實在是太少,許多鬼子還在來回躥動,似乎是想要進行滅火撲救。

    不過粗糙也有粗糙的好處,那就是裝填發射極為快捷。

    力氣夠的,單手提起一枚卡到溜子上,另一隻手順勢壓上電火花點火鋼環,就勢躍回「發射架」前端的蓋溝型深坑內按下電鈕,聽到呼呼作響的尾噴、感受坑壁震顫,就算發射完成。

    備彈量也充足,吳毅快速地裝填、發射,突然發現「儲彈坑」內沒有了,扭頭想找鄰近陣位的酒鬼二要一顆。

    「別看啦,旅長同志,俺這兒也沒有咧!嘿嘿!俺剛剛打出去這最後一枚,還是搶了老嫖同志的……」文質彬彬的酒鬼二,此時狂暴得比端著機槍掃鬼子還過頭幾分,竟然動手搶飛魚了,帶著防毒面具甕聲甕氣直樂呵。

    鬼子那座在「歷史上」攻不破的司令部大樓,此時已經陷入熊熊烈火之中,即便是煙霧瀰漫如同遮蓋了數重黑紗的飛魚陣地上,依舊能夠看出「火焰山」輪廓。

    確實可以咧嘴放聲大笑,前提是不怕混合發射藥的有毒煙霧,敢摘下防毒面具來當百毒不侵的西毒歐陽鋒。

    「嘿!小鬼子找死,咱們就給他們多來幾波復仇烈火!」吳毅也覺得心頭一陣無比的暢快,一面摸索著收拾傢伙準備迎擊鬼子合圍報復,一面向收手圍攏過來的弟兄們喊。

    不過,好像沒什麼遭合圍的危險,因為早已虎視眈眈的第十八軍將士,開始毫不節約炮彈地密集炮擊鬼子外圍陣地、工事,毫不講什麼狗屁道義地「趁火打劫」了。

    要不是吳毅事先提醒,飛魚燃燒的煙霧有劇毒,恐怕嗷嗷叫的凶悍步兵衝鋒陣勢都來了。

    望著鬼子陷入熊熊大火中的司令部大樓,陳次長跟普通官兵一樣手舞足蹈地連聲吼著好,蹦跳樂夠了,回頭跟師長彭善說:「吳旅長這把火燒得好啊,端掉壓在弟兄們心頭的無限仇恨壓力……好啊!幸好是自己人……」

    彭善用勁點點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有些虛幻的火焰說:「之前反擊階段,我軍也曾幾次炮擊,甚至用飛機轟炸過,卻沒能奈其如何。哈哈,現在看他們小鬼子燒屍……長官,可以衝鋒了吧?」

    「不,吳旅長說了,我們之前屢次未能奏效,是用炮不對。」陳次長擺手否決,並解釋說,「先由特勤旅炮觀組指示目標,直瞄射擊拔掉鬼子外圍工事,再將火炮推進繼續直瞄射擊,哪怕鬼子司令部還有殘敵,也經不住炮擊了……」

    陳次長現在總算是真的懂了。

    鑒於「歷史上」國民政府軍拿15厘米德國造大炮轟不動,吳毅心知其實是用炮方法不對頭,並非整座鬼子大樓如同金剛罩打不破。

    緣故就像是「歷史上」土八路缺乏重武器,在迫擊炮能夠打直射之前,拿鬼子磚混結構碉堡都沒招一樣。

    小鬼子見慣地震,又兼有侵略戰爭需要,這大樓蓋得肯定是具備抗震功能,還有類似各處碼頭貨倉的防爆防火設施不奇怪,連門窗都加裝防護鋼板也不是什麼意外。

    按照國民政府軍的算法,15厘米榴彈單發命中鋼筋混泥土的侵切量為0.25立方米,這還是拋物線落點的量,要是直接命中鬼子大樓立面牆體,或是外挑式加護窗口鋼板,不至於轟不動!

    再次會面時,吳毅曾就這些原理簡單地說了說。

    但由於蔣委座及那些「國府要員」依然沒能沉住氣清醒對待已有的好牌,致使陳次長手中火炮不足,不願冒險或說有點不信。

    較為委婉地勸吳毅說,能夠攪亂一下上海市區日軍陣腳,為蔣委座部署的外圍防線多爭取些時機就感激不盡,不指望攻克敵指揮堡壘。

    吳毅當時只是說說而已,並未抱什麼希望,於是動用蓄謀已久的報復手段,可謂是正合適。

    只不過,覺得二千多枚飛魚,十多萬斤黏糊糊的烈性混合油,要是連同附帶部件用料算上,這把火燒得還是有點貴了。

    跟王亞樵也就略微說說,卻被笑罵摳門摳到家了。

    人家老王帶人準備了幾個月,用盡各種手段、耗費無數心機才集齊這些飛魚,都一點兒也沒有蝕本的感覺,認為是大賺特賺了。

    比起六架民航小客機高空丟空瓶子嚇鬼子,這樣的成本真是有點高,也就是便於弄到這些材料的上海好玩玩。

    從南京起飛,率隊沿著長江往往東飛的高志航、劉粹剛,也覺得編隊所載的武器成本有些過高。

    成本折算多少錢,他們並不清楚,但是轉場承德載彈的時候,順口問問親自開車帶隊運送的熱河駐防軍黃顯聲軍長,知道每一顆彈需要十多名熟練技工配合,耗時一個星期製成。

    其中十架tb-3上分別載有二十顆,到底是何價值,可以管窺一斑。只是聽說崇明島上窩著至少一個師團小鬼子,還日夜趕工準備使壞,才略微釋懷。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