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三卷國共合作 第三十章 阿爾山不是山 文 / 沈清平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語「熱的聖泉」之意,原本並不專指哪個地方,更不是指哪座山。

    吳毅是穿越客,知道白城子到葛根廟朝西北方向,被小鬼子命名為「廟溫線」的未建成鐵路末端,那所謂的「溫泉之地」就是後世的阿爾山市。

    所以毫不客氣地改回阿爾山,並派出以小駝子張奇威為大隊長的武裝建設工程大隊,選擇那些有溫泉的地方,趕工修築戰俘營式的營地。

    不過,不是用以關押被俘小鬼子,他們只有在吆喝聲中拚命幹活的份!

    這些營地,準備用以接收蘇聯囚犯。

    蘇聯肅反運動起於1934年,最為熾烈的是1937年初~1938年。

    早在聯繫上『共產』國際聯絡員巴浦洛夫神父之初,吳毅就開始撥拉小算盤。

    只是自己都是個朝不保夕的窮光蛋,也不敢太過分。

    僅僅透過巴浦洛夫同志,轉達一下意願,得到蘇方派遣的少量人員。

    這些人員不算蘇聯肅反運動重點對象,只是些「出身不好、政治立場不堅定」被發配者。

    心知這些人要是撞上浪尖期,可就不止是這般境況。

    乾脆將他們的家小都給要過來,說是改為中國的俄羅斯族,便於為中國抗戰鬥爭、『共產』主義事業出力。

    巴浦洛夫神父雖不是鼎鼎大名的巴浦洛夫將軍,但活動能力卻不差。

    真把這事給辦成了不說,還順帶著又帶來一批。

    大約蘇方覺得,這些人丟給亟需援助的中國同志有用的話,不妨就多給點吧!

    第二次承德之役,用以打擊小鬼子的「冰雹」,就有這些人員的一份功勞。

    出於保密需要,冰雹也好,那些有點多管火箭炮雛形的利器也罷,沒有張狂地用到北滿戰場上。

    而是留在熱南纏鬥日偽,吸引大量敵兵力,為北滿全面奇襲創造條件。

    都是鋌而走險,小鬼子輸慘了。

    其實際把控的偽滿洲國遭受重創,重兵龜縮在剩下的地盤上,只敢大量驅使強征來的民夫晝夜修築防禦工事。

    部署到滬寧杭地帶的兵力,算起來不少。

    失去秘密武器,對上近百萬國民政府軍卻沒有勝算,也只能是心有不甘地暫時作罷。

    迫使日偽咬牙切齒臨時收手,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當然要絞盡腦汁保衛勝利果實,而不是在鬼子的報復下、蘇方難以援助後化為泡影。

    就那麼百來號俄羅斯族技術人員,攤到興隆、鷹手營子等地,與宮敬華同志的工兵團一起抓緊建設都不夠,不至於空運到齊齊哈爾等地,與蘇軍派遣人員撞車。

    看看博古等同志加強到位,抗聯李杜總司令就任,各部空前團結奮發。

    於是建議,東北抗日聯軍正規軍整編為五個軍、兩個航空師、三個騎兵師、一個教導總隊,並報黨中央核准。

    第一軍原防區不變,第二、三、四軍與騎一師針對鬼子防線部署。

    第五軍、騎二師、騎三師集中嶺西,接受蘇方軍事人員指導,進行短期訓練。

    高志航、劉粹剛的兩個航空師,分別部署在大興安嶺東西兩邊,不定期更換值班任務。

    收攏一團,升格為教導旅,由楊二同志任總隊長(旅級),關新亭同志任政委,轉屬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

    轄步兵、工兵、裝甲兵、炮兵、通訊兵五個大隊,特設一個狙擊中隊。

    隨抗聯總司令部駐齊齊哈爾,擔起初級軍事院校重任。

    不僅要輪訓東北抗日聯軍各軍戰鬥骨幹,還要為數量眾多的游擊隊、縣區大隊、守備隊培養幹部。

    原一團人員經過連番戰鬥,已大部分調換。

    帶到北滿來的不是特勤旅各團骨幹部分,就是經過教導團集訓的學生兵。

    一部分直接加強抗聯各軍,一部分留作抗聯教導總隊教練員。

    秦邦憲、李杜等同志深知如此安排的重要意義,當然是舉雙手贊成。

    致電中央時,不忘對吳旅長大公無私的革命主義精神大加褒揚。

    「你們都看看,這就是我們的吳楞子喲!」

    黨中央接到電報,第一件事就是召開一次特別擴大會議。

    毛主席將電報揚了揚,讓與會者自行傳看。

    擠了上百人的狹小會議室,隨著電文傳閱響起陣陣竊議、爭論。

    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人聽著,眉宇間閃現怒意。

    特勤旅與抗聯在東北浴血奮戰,打出極為有利的抗戰局面。

    然而,南京國民政府方面、中國知識界的部分人卻以為,正是這樣「不顧全大局」地妄動干戈,引起小鬼子在滬寧杭開戰的意圖。

    試圖直接指責不成之後,轉而對延安方面大施壓力。

    不僅以停發八路軍軍費相要挾,而且發動大小報紙連篇累牘地聲討某部「匪性不改」、不尊政令軍令,罔顧國府爭取國際斡旋苦心,妄自尊大破壞和平。

    甚至矛頭直指特勤旅、抗聯接受蘇方援助一事。

    認為「此乃前門打狼,後門迎虎之舉。貌似抗日救國,實則賣國行徑。人神共憤,千夫所指。嗚呼哀哉,懸崖勒馬……」

    若只是國民黨以及那些豬頭三「文化人」不懂裝懂,逼迫黨中央作出解釋也就罷了。

    遠在莫斯科的王明、張國燾、康生等人聯名致電,詰問毛(澤東)、王(稼祥)、周(恩來)、朱(德),要將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往哪兒引。

    因為他們已從蘇方得知些消息,認為蘇維埃聯盟共和國要清除、拋棄的敵人,特勤旅居然要求用以援助,簡直是奇恥大辱、荒誕至極、絕不可接受的事。

    電波來往還不夠,居然由康生等人組團借助蘇聯飛機,經外蒙飛抵延安咄咄逼人地施壓。

    幾番爭論無效,才拂袖決絕而去。

    黨內外磕碰引起的波瀾,卻在延安此起彼伏。

    「都看過了?」

    毛主席深深地吸一口煙,輕輕呼著煙氣,似有些隨意地問。

    「那就再看看這份電文吧!

    「這是這吳毅,我們的愣子同志發來的抗辯!」

    周副主席適時地拿出另一張電文,示意與會同志傳看。

    電文簡短,似乎有些莫名其妙:明月枝頭叫,黃犬宿花蕊,阿爾山不是山。

    不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懂,但了然者不在少數。

    無知無恥無能、不要臉至極的廢物「文化人」們,或許還會輸不起地繼續哼唧、鑽牛角尖:哼,你以為你是帝王啊?

    但清楚「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的馬紹良類真正文化人,還是不少的。

    對民族、國家有用的是哪一類,涇渭分明!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