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鋒無形

第二卷長城內外 第五十三章 開門揖盜 文 / 沈清平

    (ps:拙作《殘唐涅盤》已同步上傳,歡迎感興趣的書友筒子們,點開作者信息,點閱品讀。)

    克服阻力打開閘門,放開的是滔滔水流。

    做通自己人的思想工作,讓出便於敵人進出的通道,引得的是無盡禍害。

    敵人類似洪水猛獸,其兇惡程度遠勝水災、獸害。

    受阻於三個方向的日偽,以為經過這麼些天的鏖戰,特勤旅已是強弩之末。

    不顧風雪強勁,暫不理會遁逃進深山老林的零散「抗匪」,洪水般湧進既定作戰目標。

    「電告司令部田代司令官,一木支隊竟日苦戰,突破抗匪重重阻礙,到達興隆鎮……」

    儘管風雪中,還看不到興隆縣城的輪廓,但一木清直少佐已難以壓抑興奮。

    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5月份到華北駐屯軍,就任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

    無時無刻不在為其熾烈的侵華夢想,處心積慮地準備著。

    如果沒有意外,正是他想出一個士兵失蹤的「絕妙點子」,整出盧溝橋事變。

    正是他率部炮轟宛平城,「擴大事態」正式拉開全面侵華戰爭序幕。

    正是他帶隊攻打二十九軍學生團駐守的南苑,致使寶貝疙瘩似的學生兵幾近全部戰死。

    也正是他在太平洋戰爭中,帶著所謂的「一木支隊」試圖充當救火隊角色。

    現在,用不著他找借口,就已開戰了。

    是不是拉開全面侵華戰爭大幕,不關他什麼事。

    因為這次他屬於應戰者,提前當上支隊長,且還是趕來充當救火隊的角色。

    「縱火犯」心態極其奇妙,不僅對駐有重兵的興隆縣城圍而不打,而且用以困擾守敵的居然是教導團。

    平津等地的黨組織雖然大部分緊急撤離,但輸送進步學生的任務還是能夠勝任的。

    特勤旅教導團,沒有宋將軍學生團那麼闊氣,只有九百餘人。

    畢竟初步起家的特勤旅,哪兒都缺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識、有熱血、有紀律的骨幹。

    咬咬牙,劃撥出七百餘名大中學生,編入教導團。

    團長田予義、政委郭宏軒,均是東北抗日聯軍各部交流過來的青年學生幹部。

    擔任營、連、排主官的,則是富有戰鬥經驗的幾十名抗聯戰士,百餘名散落錦州一帶堅持抗戰的原東北軍士兵。

    鑒於「歷史上」宋將軍捨不得這些寶貝疙瘩動刀槍,遲至開戰前夕才發給步槍的教訓。

    教導團的裝備訓練,可謂是一等一。

    著裝整齊。人人都是鬼子鋼盔套上粗劣版迷彩裡外襯的「凱夫拉」,淡綠色寬大工作服式的棉布軍裝,有些臭卻絕對便於行軍作戰的黃膠鞋。

    武器特殊。五百支步槍清一色遼十三式,六十挺輕機槍全是捷克式,十五挺重機槍更是從主力一團摳出五挺馬克沁配齊。

    便於山區機動的火炮,做到團屬炮連蘇羅通、麥得森各兩門,迫擊炮每排配備一門,擲彈筒每班一具。

    班長及以上幹部,人手一支十響、二十響駁殼槍。

    訓練有素。完成圍困任務,依照命令分作兩個方向撤離,做出慌亂「逃跑」架勢。

    依然能夠分別向被圍、來援之敵精確打擊,之後交替掩護,翻山越嶺全身而退。

    使得一木清直率部,興高采烈與困守興隆縣城的日偽匯合時,心底有些悻悻不快!

    日偽不知特勤旅有意開閘放水、引流滯洪,得意揚揚地發出捷報的不止是一木支隊。

    第六師團四千餘兵力,配屬五千餘偽軍,在守備團各部「稍觸即潰」的鼓勵下,大踏步地挺進。

    洶洶山洪般漫過各處河谷村莊,分兵佔據房舍及附近制高點。

    準備站穩腳跟後,便對困守各處崇山峻嶺之上的抗日軍民,毫不留情地掩殺過去。

    不見人影的鄉村,空無餘物的房舍,並沒有影響谷壽夫的大好心情。

    致電關東軍司令部之後,立即一頭扎進一所寬敞的大房子內。

    深知其習性的部下,早已將大炕燒得熱乎乎的。

    十多個被擄掠來的「花姑娘」,瑟瑟發抖地擠成一團,蜷縮在屋子一角。

    她們是興城、建昌等地,第六師團行軍路上的「戰利品」。

    谷壽夫的著名理論,是弱勢敵國的一切,都屬於「大日本帝國勇士」理所當然的享用品。

    什麼建昌、興城不屬於「匪區」,那不是他考慮範疇內的事!

    有足夠的花姑娘供自己與部屬享用,以激勵「皇軍」無與倫比的戰鬥力,才是他的目的。

    他堅信,享用這批攜行而來的戰利品,能夠刺激神勇的「皇軍」,更加所向披靡。

    將那些躲在深山巖洞裡的「抗匪」趕盡殺絕,令那些隨「抗匪」躲藏的花姑娘,也像眼前這些一樣。

    風雪中的下元熊彌中將,遠沒有這麼好的享受,卻也是意氣奮發地電告關東軍司令部:

    第八師團連日苦戰,擊敗數以萬計的抗匪,重新打通承德、灤平與冀東、察南交通要道,只需趁勝追擊拿下古北口,便可恢復「滿洲國」西南疆界……

    算起來,承德南部山區,是在第八師團手上失控。

    而今在第八師團(其實配屬了混成旅團、偽軍不少)「雪恥」奮戰之下,勝利在望。

    也就難怪他此時喝著凜冽西北風,卻心情無比暢快!

    「這個吳楞子,這、這戰是怎麼打的啊?

    「什麼誘敵深入,簡直就是開門揖盜!

    「不行,老宋,我們不能再呆在大馬群山看熱鬧,必須盡快趕到興隆去!

    「重新部署力量,將日偽趕出山區去,保住這塊至關重要的抗日根據地……

    「咳呀!你倒是說話啊!」

    大馬群山的皚皚冰雪下,並不寬敞的掩蔽部,迴盪著老古焦急的咆哮聲。

    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急火攻心的豈止老古一個!

    老宋拿著油燈,支著鉛筆趴在簡略的地圖上,已經整整兩個多小時一聲未吭了。

    數千里外,蔣委座正在華清池住所陽台上打拳晨練,瞥見侍衛拿著電譯本匆匆趕來,知道有緊急情況。

    簡略了不少套路,一個行雲流水般的收勢停下。

    「唉,日本人的手段,終究還是高明不少……

    「飯桶!這個吳毅也是個飯桶!」

    略略看過戴笠匯總各方情報得來的摘要分析,蔣委座神情變幻劇烈。

    陝甘「剿匪」還在三令五申催促中,冀東「赤匪」卻已被日軍逼到負隅頑抗地步。

    某種程度來說,蔣委座也深知冀東突然冒出的抗日力量之妙用,並不希望特勤旅失敗、消失得太快。

    與此同時,保安縣的窯洞內,徹夜工作習慣的毛主席,也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呵,這小鬼!」

    想起吳毅在密電中反過來勸慰中央,建議不必暗中勸說張、楊二人打消兵諫念頭。

    免得激起他們怒氣,更加激烈地採取措施,導致適得其反的情況出現。

    以毛主席的磅礡大氣,自然清楚,避免不了西安兵諫的發生,那麼特勤旅現在所採取的戰略戰術,是正確的。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