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終南啟示錄

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聖人揭秘(二) 文 / 唐斬帶刀

    第二十九章聖人揭秘(二)

    太清教主似乎稍有感慨,步下雲床,在楊易面前踱來踱去。楊易也不敢再自行端坐,立起身來,攏袖垂於身前,目光隨著聖人的身形左右移動。

    聖人來回踱了幾趟,停在楊易身前,面帶回憶之色的喃喃說道:「自從仙界遠離祖星,我等所謂的聖人就留有化身存於人間。只是這化身不顯人前,或以草木形態留存,或以山石之狀矗立,等閒不會移動,只是默默的在人間旁觀。」說到這裡,老聃把目光投向楊易,「但是天地元氣的變化我們還是會予以關注的,你成就地行仙時在空中飛行,引動的元力相對於祖星的水平來看太高了,我們想不注意到都難。」

    楊易有額頭冒汗的感覺,虧得自己還自以為隱秘,卻不料一切行蹤早已落入人家眼中,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自鳴得意罷了。

    「你也不必感到慚愧。我等之化身留存於凡間,就是這整個仙界,也未有幾人知曉,所以你未能料到,亦不為奇。」聖人說到此處,抬頭仰望殿頂,口中卻不停歇,繼續說道:「你可知我等聖人最大的願望是何等事嗎?」

    楊易思索片刻,想出幾個候選答案,卻又不能肯定,也就不言,只是搖了搖頭,示意自己不知。聖人依舊保持著抬頭仰望的姿態,只是楊易這一搖頭,他雖未轉眼,卻已如親見,自行說出答案來,「我等五人不論親疏,最大的願望卻都相同,乃是希望能夠有生命和我等一樣,不磨不滅,滅世猶存。」說到這裡,聖人長歎一聲,「唉,同類的存在太少,這也是一種寂寞呀!我等五個老不死的雖說有時鬧些意氣紛爭,但也只是打發寂寞的一種方式而已。你不同於其他仙人,我觀察你許久,知道你有定見,也就無須偽言搪塞。對我等所謂聖人來說,能增加一個同等的存在,就是最為重視的事情。凡人因其同類數量之多而毫不知珍惜,這你應該知道。而我等混元大羅金仙,欲再得一同類而遲遲不成。造化弄人!」

    又是一聲長歎,聖人接著說道:「我等既然已是不磨不滅,但每當想到大劫來臨時所有的凡人,仙人,終將化為灰灰,唯我五人得以獨存,還要忍受宇宙再生之前的漫漫黑夜,就不由的孤獨感倍生。所以我等寄望於大羅金仙的進階,可惜爾等仙人與我們修行的不是同一條路,無法指教,只能進行有限的扶助。」聖人說到這裡,低下仰面朝上的頭顱,看向楊易,「所以我等收徒不看實力,而注重潛在發展。收徒之後也未必能在修行上給予多少提點,路還要靠你們自己去探索,我等只是提供安全保障而已。至於你那吸收元力的方法,是不錯,不過對於卡在道行修行中的大羅金仙來說,也就不是那麼重要。找你來,只是看中你的不拘常規,每有創新。爾自地球上時就偶有顯露的奇思妙想,讓我們五個老不死很是期待你的後續發展。」聖人說完,就以探詢的眼光看著楊易,等著他的回答。

    『是這呀!』楊易心中頓時通透,聖人所言也是在理,換了自己如果只有五個同類,其他都是螻蟻,也難免會有寂寞之感。想那鴻鈞道人指導盤古開天地,又指導五位聖人由神轉為聖,也是一般感觸。也許只有到了同類眾多的時候,生命才不會加以珍惜。想到大地上上古人的淳樸民風和現代人的冷酷,楊易也同生感慨,這人心冷暖也不光是外界的影響,無論什麼東西只要是多了,總會變的廉價,就是生命本身也是一樣。

    既然聖人如此坦白,楊易也不虛偽,正正衣冠,躬身施禮,言道:「得掌教老師垂青,終南豈會不識老師好意。只是弟子以前曾經為天庭出過堵塞佛界輪迴之路的建議,不知佛界的兩位聖人可肯諒解。」決定了投入老子門下,楊易就改口稱呼聖人為老師,只是他擔心佛界的那兩位混元大羅金仙不肯就此罷休,想要從老聃這裡討一顆定心丸。從老子口中得知這些年來自己的動靜都被聖人關注著,楊易要說沒有後怕是不可能的。雖然之前一段時間不見佛界的反應,但就算是此時,他也還在擔心著佛界聖人的秋後算賬。

    老聃搖了搖頭,說道:「此事你不必掛在心上,佛界如同仙界一般,接引和准提,就像是我和原始以及通天一樣,除了壓制兩界的大戰以外,我們對其它的事情並不在意。」聖人笑了笑,又說道:「那兩位你不必擔心,不過實際掌握佛界行政權力的是多寶,他會否對你做出些舉動就不在意料之內了。這也是這次找你來的主要原因,只要你是我的弟子,就算多寶還是會耍些手段,他也不敢過分,想當年還是我點化他入佛門的,只可惜這些年來他也始終無法突破到聖人的門檻。」提到多寶,老聃似乎又有些感慨,唏噓一番之後又回到正題,對楊易說道:「這也是我和原始以及通天商量後由我來出面收你為徒的緣故。我們看好你,希望你能打破仙人無法晉陞成聖的往例,加入到我們當中來。」

    聽了老聃的話,即使以楊易這種輕易不肯動容的性子也忍不住有些感動。即使是知道聖人只是純粹的希望多兩個伴而已,楊易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感激,但他也不惺惺作態,只是一禮,說道:「他日必不讓老師苦心東流!」

    這是承諾,是作為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承諾,楊易知道這是老師最大的希望,也不矯情於禮節,直接在聖人最重視的問題上做出了承諾。

    太清教主滿意的走近楊易身前,右手扶上楊易的肩膀,說道:「我也希望那一天早些到來。」接著聖人轉換話題,談到了具體操作的問題,「你現在還只是普通仙人,而我的弟子無論是入室弟子還是記名弟子,都最少也是大羅金仙。所以此時如若收你為入室弟子,恐怕不少人會很不滿意,甚至包括我的其他弟子。所以我衡量之後,覺得還是先收你作記名弟子的好些,待你步入到大羅境界之後,再升為入室弟子也不遲。如此一來,至少外面的怨言輕些,你的麻煩也會少些。」

    誰說聖人不識人情,單就是這一番囑咐,已經給楊易找好了最合適的道路,既不過分招惹人嫉妒,又保持了超然不可得罪的身份,正符合楊易的心意。

    楊易點頭應是,「老師考慮周全,弟子無限贊同。只是此後弟子究竟是定居於何處?還請老師幫忙參詳。」

    太清掌教真人走近雲床,背對著楊易,回復道:「這都隨你。只等我正式收你為記名弟子之後,那你就可以隨意的進出三十三天。到那時你是願意繼續在天庭待著,還是移居到三十三天來,都無所謂。」說到這裡,聖人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終南,你且先回去。我這邊就通知下去,做些準備,然後過幾天讓你正式拜師。具體的日期等一切安排好之後我自會派人通知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