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終南啟示錄

第二卷 第十一章 路還很長 文 / 唐斬帶刀

    第十一章路還很長

    仙界統一的對自身規則鏈條的研究方法就是排除法。都是先選定一條規則鏈條,嘗試意念控制這條規則鏈條的動向,如果實在無法控制,那另選一條來嘗試。一般來講,不同規則鏈條代表的規則力也有高等和低等之分,仙人剛開始修道行的時候大都無法控制住代表高等規則的規則鏈條,只能勉強控制住比較低等的規則鏈條。如果找到了可以控制的規則鏈條,那就可以意念此鏈條浮在體表固定位置,然後就是在這條規則鏈條周圍用元力模擬出各種各樣的環境,試探此規則鏈條有沒有反應。譬如一個代表燃燒規則的規則鏈條,當在這個鏈條周圍模擬了水,土,木,金屬等環境時,這個規則鏈條不會有反應。但當在這個規則鏈條周圍模擬出火的環境時,該鏈條就會活躍起來,如此,修行者就知道了這個規則和火有關聯,至於具體是什麼關聯,還要進一步的用模擬方法去套。比如把火焰溫度分成不同檔次,一次次去接近規則鏈條,根據規則鏈條的反應可以知道該規則對溫度的管轄範圍,再想辦法製造各種該溫度範圍內的燃燒環境,譬如在真空中燃燒,在水中燃燒,在二氧化碳裡燃燒等環境,務必嘗試出該規則的細節來。

    這種方法無比煩瑣,耗費的時間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那些修行幾百萬年了的早期大羅金仙也還在不停的摸索規則鏈條的準確規則範圍,至今不敢說是通透了自身的規則鏈條。只能不斷深入研究規則鏈條的細微,同時爭取把體型轉化的更接近規則鏈條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再不斷嘗試規則鏈條的精細之處,達到身體和規則鏈條的親和度無限趨近於聖人的水平,以求踏過成為聖人的那一道門檻。

    至於楊易在人間偷來的那些信仰力,都被規則鏈條當成養料給吸收了,也不是沒有好處,就是楊易的規則鏈條反應敏感了許多。比如測試同一個規則鏈條,其他新晉仙人比如要五十次實驗才能確定這條代表燃燒規則的規則鏈條適用溫度範圍是0——100攝氏度,而楊易的規則鏈條要靈敏許多,也許只要47次實驗就能得出相同的結果。乍一看來好像沒有多少優勢,但是在仙人佛陀以百萬年計的修行時間中還是可以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來的。何況有些高等規則的排除次序就要好幾道,而且還得是連續的實驗,比如有一個規則鏈條需要六道程序來驗證規則所屬範圍,以一道程序普通仙人50次實驗而楊易只要47次實驗來計算,總共普通仙人需要50的6次方數目的實驗次數,而楊易只要47的6次方次實驗數目,這就顯示出實驗總共花費時間的差距有些大了。

    這個結論也是出自張裴的解說。張裴給楊易講述了一個典故,在一千多年前有一個大羅金仙和佛門菩薩關係良好,這位仙人發現了一個問題,佛門菩薩修神通比他修道行要來得快。但這怎麼也解釋不通,只因為佛道仙道修行的區別都只是在人間界罷了,上了天大家都是在干同樣的事,修煉的程序也完全相同,只是形象上有差別,稱呼各有不同而已,那為什麼菩薩修行要快些呢?雖然找不出直接原因,但是佛門和道家也只有在人間界時在信仰力上有所差別了吧。於是該仙人就下界雲遊,在蠻荒之地建立了一個宗教,希望能找到這其中的秘密。這位仙人發現隨著凡間民眾的信仰力不斷提供給他,他體內的規則鏈條就變的越來越敏感,對自身規則的研究速度也就有了顯著的提高。等這位仙人返回仙界之後,忍不住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同門,慢慢其他的仙人也都知道了這個消息,紛紛打算照貓畫虎。可惜這個時候仙界已經遠離了地球,仙人如果冒險飛往地球很可能中途就耗光了元力,只留下生命烙印在宇宙空間裡漂浮,如果周圍只有恆星照耀而沒有元氣補充,很可能就此在空間裡永遠漂浮下去,直到宇宙的末日來臨。所以儘管仙人們無比羨慕該大羅金仙的好運,卻也沒人想著冒這樣大的風險去嘗試同樣的辦法。

    這也是佛界中雖然只有兩位聖人,但佛門的講話權卻不比道家差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在聖人以下的級別中,道家普遍不如佛門。用比喻來形容,道家仙人是智商平均為100的國家人民,而佛門則是民眾智商平均達到105的國家,因此或許道家在人數上是多一些,但在總體實力上卻始終無法佔到優勢。

    楊易尋思著,那個大羅金仙應該就是『主』了吧,看來還是佛門的修煉順序好一些,不過自己也吸收了足夠的信仰力,資質應該不會差於那些新晉的佛門羅漢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也應該是屬於智商105那一撥裡的人,先天上並不比別人差。

    佛界雖說是獨立於仙界之外,但其實就在三十三天之中。所以佛界所佔的地盤其實並不大,不過每個佛門聖人甚至包括釋珈牟尼都在自己的地盤上施放了固化的空間領域,納須彌為芥子,使得佛界裡的地盤也足夠佛門修行者使用。並各自單成一個空間,和整個仙界隔離開來。如果要進入佛界,首先要徵得主人的同意,既是要有邀請函,或是通過了進入佛界的申請。同樣,佛門菩薩如果要到仙界來,也是同樣的手續。只有聖人可以無視這一些繁規瑣矩,自由來往於兩地之間,不過聖人一般很少出門,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居所裡感悟天道,甚至連雲床都很少跨出。

    楊易現在修道行的門路已經有了,接下去就是漫長的實驗過程了,雖然道行的修行在初期顯示不出威力來,但修行到領悟了領域的階段以後,道行的威力開始逐漸顯現。那時候,一個元力再強的仙人也對付不了一個剛剛領悟了領域能力的新晉大羅金仙。楊易想到這裡,不由對自己發明的獨門積累元力法的期待下調了不少,就如同木桶原則,能裝水的多少還是要看最短的那一塊木板。元力再渾厚也只能在普通仙人裡耍耍,再往上還是要看道行啊。

    那麼,不說二話,開始修行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