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人都是「百萬富翁」 文 / 悲痛麼名

    第四百四十二章人人都是「百萬富翁」

    王凡不想自己以後的孩子會成為敗家子,雖然自己也不算得十分富有,但是還是略有身家。窮人怕敗家,富人更怕敗家。任何的財富,都經不起肆意無忌地揮霍,哪怕是富可敵國,也終有敗光的一天。

    像秦朝那樣強大的國家,橫掃六國最終統一了全國,兵強馬壯,聲勢和氣浩大,但是卻只能延續到秦二世,然後就被一群混混,領著一大幫農民,華麗麗地推到了,最終消失在歷史當中,不復存在。

    在我國歷史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出身最為卑微,階級成分至少屬於三代貧農,做過和尚,要過飯。但朱元璋的個人能力在我國歷史皇帝當中卻是數一數二的,例如軍事才能,歷史上除了李世民,恐怕很難有第二皇帝比得過朱元璋了。

    此外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成績也是斐然,總的來說朱元璋稱得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感到遺憾的朱元璋的子孫確實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毛主席也說過:「《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看我國歷史,我們可以總結一個規律,每個朝代都逃不脫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開國皇帝的能力都是超強,兒子能力次之,孫子能力再次之,到後來就是一些扶不上牆的阿斗,最後就是這個朝代的滅亡。

    接著國家又產生一個能力超強的開國皇帝,一個新王朝又誕生,子孫的能力又一代不如一代,最後這個朝代也完蛋,週而復始重複這樣一個規律。這也是後來黃炎培老先生向毛*主席提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率問題,後來毛*主席說要跳出這個週期律,得到的答案是民主。

    其實這個規律並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朝代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個家族、一個企業也會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古話說,富不過三代,第一代白手起家,開創一番事業,到第二代基本也是守成之主,第三代不要說創造財富,守住手中的財富都不可得。

    根據有關報道我國95%民營企業家富不過三代,甚至對不少富有家族及企業來說,不是富不過三代的問題,而是能否富過兩代的問題。而且「富不過三代」並非中國特色,全球家族企業普遍面臨「窮孫子」問題。

    在美國,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三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

    富不過三代的本質原因是什麼?朱元璋個人能力可以說是當時那個時代最強的,但是朱元璋當時卻是最窮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是個窮光蛋,後來他的子孫可以說最富有的,皇帝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他的子孫能力卻不是最強的,甚至很多能力還特別的低下。

    所以說,歷史朝代的更替,基本上高能力者的代替低能力者的過程。富不過三代原因也就在於此,後代所擁有的財富和他的能力不相匹配,最終財富也就會發生轉移。

    能力如何來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人力資本如何獲得?人力資本獲得途徑,無外乎兩個,一個通過學校教育或者書本這種形式獲得,另外一個就是社會實踐、通過工作經驗累積獲得。朱元璋雖然是要飯出身的,可並不是文盲,他可是軍中的秀才。朱元璋人力資本獲得就是通過是殘酷軍事鬥爭當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其次人力資本獲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動力。在經濟學中就是激勵,根據經濟學原理,人們根據激勵做出行動。朱元璋因為是個窮小子,他是有很強烈的動力去獲得人力資本的,但是朱元璋的子孫還是富二代們,對他們來說,根本上是沒有動力去提高人力資本,因為他們財富本身就擁有嘛。其次要創造財富、去工作、去學習,也都是要面對風險的,要付出很多成本,甚至如朱元璋們那樣去造反,那是是要掉腦袋的。因此朱元璋的子孫基本上喪失了獲得人力資本的動力。

    其實這個原理也說明為什麼農村出來學生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高考成績更好,而向溫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學生高考不理想?因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有獲得人力資本的動力,而發達地區的孩子是缺乏這種動力的。

    大概是清朝,汾陽有個姓裴的賣買人,做口外生意發了大財。多年在外漂泊,一朝歸故里,便大興土木,在城裡建了個大宅院。又在城邊村買了幾十畝好地,當起了財主。只是他前妻早逝未生養,後娶得老婆在他年近半百才生下一子,取名良寶。老年得子的裴財主可謂歡喜不盡,美滋滋得他不知有多高興,總算有人能繼承萬貫家財了。可那寶貝兒良寶,打生下來就沒笑過一次,裴財主請醫拜神都不頂用。

    轉眼良寶已兩週歲,生日的那天,他媽吃完飯抱著良寶招呼傭人收拾。這時,一個女傭可能是腳下一滑,手中的一搭盤子摔在地上,「叭嚓。」奇怪的事發生了,懷裡良寶開口大笑起來,可人們打掃完地上的碎盤子,這孩子又像以往,板起臉愣瞅人,怎哄也不笑啦。

    裴財主拿了盤子試摔了幾個,良寶馬上又笑啦,可就一下。他立即叫人把幾席飯桌上的盤子都端來,叫人們摔,看他良寶笑。就這樣折騰,幾卓席器摔完不算,還又叫人買了幾筐。可那良寶也就是摔一次,笑一回,摔少了還不笑。不過,裴財主總算知道自己孩子不傻,從此每天都摔些盤子碗哄孩笑。

    歲月如箭,良寶在裴財主百般寵信,萬般溺愛下已長至**八。可良寶就是不好讀書學武,只愛玩雞鬥狗,結一幫狐朋狗友,成日吃喝嫖賭,不務正業。人送外號「裴良拔」,意思跟現代說紈褲敗家子一樣。

    沒過幾年,他媽因氣加病離了人世。裴財主已年老無奈,只得任由「裴良撥」放蕩。他怕這敗家子兒子敗盡家財,就把積蓄和值錢的東西換成五十倆一個的元寶,分別藏在大院各房牆腳,各房頂瓦籠下。臨死前,囑告「裴良拔」:「孩,家裡幾十畝地的租金,足夠你生活用,但有一天你過不下去,咱這宅院可不敢整體賣,千萬要拆得賣,切記,切記……」瞪眼死了。

    處理完後事,大院裡就剩下「裴良拔」一個人了,以前的傭人、長工也怕跟上他受氣攢不上錢走啦。「裴良拔」還是窯子進、賭場出,舊學不改。簡單的去飯莊吃頓餃子,都要讓老闆把餃子上的面邊揪了才吃。耍起錢來還是大少爺派頭不倒,一次慘輸就把鄉下幾十畝地輸了,還欠下了高利貸。

    債主追要錢,「裴良拔」已是身無分文,就求債主把大院抵壓上,再借錢去賭場翻本。結果,借貸來的錢一夜豪賭,又輸盡光。債主再次逼還錢,他就把裴財主留下的大院三不值賣了來還高利貸。可憐裴財主臨死前說得話,他都忘得一乾二淨。要聽他老子得話,拆得賣,尋出銀元寶足已還債,也能接濟他生活。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家,「裴良拔」沒幾天敗光了。一無所有的他不思自食其力,過起了流浪、乞討的生活。

    一日,滿臉污垢,衣著爛縷的「裴良拔」乞討,來到以前他常去的飯莊門前,老闆憐他,便叫夥計給下了一碗麵,飢餓的「裴良拔」狼吞虎嚥就吃了,還對老闆說:「老闆,這是什麼面,真好吃。」

    老闆說:「這就是你以吃餃子揪下來得面邊子,我涼干給存下來。」他哀求老闆再煮一碗,老闆笑著說:「行,這都是你花了錢的,我一直給你留著。」言外之意,老闆好像早看出他會有這一天。

    一年秋天,飢餓得「裴良拔」偷挖農民的紅薯,被人們追攆到二道澗河,他又饑又困,就著一塊石頭便睡著了。不一會,他競被一好夢笑醒,口裡還叫著:「好舒服,真美。」當他回頭看自己睡過得亂石灘,不由想起小時侯,睡覺時,因一羽雞毛壓在背後都覺得難受,而罵傭人,今非夕比。肚中飢餓難匆不容他多想,只得挽把草來充飢。

    後來,據說「裴良撥」那年冬天被凍餓死了,也有得說是被抓丁當兵啦,究其如何,也無據可考,反正至今汾陽再沒聽說過有「裴良拔」的後人。

    王凡想到這裡,不由得瞅了瞅身旁佩盈稍稍挺起的肚子,暗暗下定了決心,等到這個小傢伙出生了以後,一定要好好教育這個小傢伙才行,免得他學壞。可憐的小傢伙還不知道,他還未出生呢,就早早地被自己的無良老爸定好了教育計劃。

    接著王凡晃了晃腦袋,果園和雞鴨養殖的事業,還是要進行下去的,不僅要如此,還要漸漸地擴大規模呢!即使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目的,但是為了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更加的幸福,必要的物質基礎還是必須的。

    金字塔能建多高,取決於低層建築建的有多好。無論要過怎麼樣的生活,物質基礎是不能缺少的。也不能說沒有錢就不能幸福,有些人能夠苦中作樂,或者利用有限的條件樂觀的生活,他們無疑是十分樂觀向上的。但是,如果口袋裡的錢多了一些,豈不是更加好嗎?

    金錢既然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流通貿易的工具,那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作為人類一份子的我們,在社會當中是不能夠離開這個玩意兒的。錢雖然不能夠買到所有的東西,不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但是絕大多數事情,還是能夠憑藉著它較為輕易地辦到。比如物質上的享受,又或者是精神上的。

    別以為精神上的享受就能離開金錢這種東西,哦,除非是在做白日夢,那就真的和錢無關了。我們看書豐富知識,購買書籍是需要金錢的,即使這本書是我們撿來的,不需要花費我們的錢,但是書籍原來的主人,難道就沒有花錢買嗎?而且印刷書籍,又不需要錢嗎?所花的油墨紙張,樣樣都需要金錢的支撐。

    還有我們聽歌看電影上網聊天玩遊戲,雖然如今盜版盛行,上網隨便搜索,什麼東西都大把大把地能夠找出來,不需要花費我們一分錢。但是,上網需不需要錢,某些蹭網的傢伙除外,家裡的電費需不需要錢,額,某些電老鼠又除外。如果真的什麼都不用花費一分錢,那麼那個人一定十分地有辦法,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不過犯不犯法就不知道了。

    既然生活當中什麼都需要用到錢,那麼賺錢就十分必須了。而要讓自己的家人和家庭生活得更好,起碼物質方面能夠得到滿足,那麼錢也是必須的。

    要說王凡如今賺到的錢,基本上可以不愁吃喝了。但是要知道,現在有這麼多錢,並不等於明天你也有同等價值的金錢。打個比方吧,在八十年代,萬元戶是十分罕見的,那個時候誰家裡有了一萬多元,基本就是當地的大富豪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一萬元已經算不了什麼了,百萬以上的身家,才能算得上是富人。而到了現在,哼哼,一萬元隨便花花就沒有了,百萬元要看你用在什麼地方,若是奢華場所,恐怕只能冒個泡。若是想買豪車,恐怕還不夠看的。

    在過去農耕時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的關係,人們所用到的數字是很小的,一般量詞單位都是個十百千等,如果要形容某個數字很大,人們用到的往往是「百萬」這一數字級,如熊羆百萬、百萬雄獅、百萬買宅等。

    過去,我們說西方那些有錢人,往往用「百萬富翁」來代之,而今天在美國百萬富翁早已不算富了。目前,每十個美國百萬富翁中,至少有四個以上的人均表示感覺不到富裕。根據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in_del_logo_vestments)一項調查,在美國要真正感到「財大氣粗」至少需要擁有750萬美元。

    該項調查顯示,在1,000多名受訪百萬富翁中,42%的人表示沒有感覺到富裕。所有受訪者不計地產與退休資金,均至少擁有100萬美元的可投資資產。

    受訪者平均年齡為56歲,平均投資資產為350萬美元。調查還顯示「富裕」標準隨年齡增加不斷提高。不過,現在美國的百萬富翁們較2009年時稍顯樂觀。2009年,46%的百萬富翁表示不覺富裕。

    以上情況說的是美國,而我們中國呢?前幾年還總以為我們比之於「百萬富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然而幾年過後驀然回首,我們幾近跨進了「百萬富翁」的行列,當然我們的「百萬富翁」標準與美國不同,首先是要把房產計算在內的。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如果你在二環裡有一處五十平米的蝸居,那麼恭喜你,無論你是白領,還是下崗職工,那麼你已經成為貨真價實的百萬富翁了。豈止北京等一線城市,神州處處哪裡的房產不是在迅速攀升呢?也許睡一覺起來,就步入了富翁的行列,「昔日田舍郎,今日富翁行」者決非少數。

    這樣的「百萬富翁」們感覺到自己富裕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高房價下的中國「百萬富翁」們正在為明天的早餐在哪裡而發愁。

    就好比那些奢華品,這些「富翁」們又能買多少呢?奢華品等同於奢侈品,奢華品牌首先來自於它所服務的奢華市場。奢華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在生活當中,奢華品牌享有很特殊的市場和社會地位。

    從3美元一瓶的香水到300英鎊一瓶香水之間的差別,你可以驚憾奢侈品牌的神聖和迷人。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如營銷學),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一條「金利來」牛皮帶可以賣到1000元人民幣。一頭黃牛,連皮帶肉也僅賣到1000元。但你束上「金利來」皮帶就很驕傲,讓你披上一張牛皮就著實一番嚇人了。可見,奢侈品及其品牌確有獨到之處。

    王凡這幾百萬身家,換成鋼崩可以隨便地砸死人,而且能砸死一片人。但是如果想要在高級地方投身進去,恐怕花光了所有的錢,連個響聲都聽不著。

    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王凡不得不與時俱進,繼續果園的種植和雞鴨的養殖。況且這兩者,王凡幹得也有一段時間了,起碼懂得了這些方面的知識,做生不如做熟,自己也好利用寶葫蘆繼續這份事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