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九章 勿看 文 / 悲痛麼名

    第四百三十九章勿看

    王凡覺得自己老婆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不過貌似在現在這個充滿了金錢味道的年代,很多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自己的方向又是在何方呢?

    如今的社會,不單止是我們,就是外國也是如此。「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而且股票還反跌」,這恐怕是全球老百姓此時的心聲。目前,全球多數經濟體正遭受「通貨膨脹」煎熬。

    美國開動「印鈔機」,亞太地區物價「漲聲一片」,印度、韓國物價壓力尤為顯著。中國近期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漲」字遙遙領先,成網民心目中的年度漢字。「蒜你狠」、「豆你玩」、「蘋什麼」,也成為網絡流行新詞彙。不僅是亞洲國家,英國、美國、埃及、巴西等國也面臨通脹威脅。

    在經濟復甦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全球老百姓的小日子過的並不輕鬆,維持生計面臨更大挑戰。

    跟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英國這波漲價潮,幾乎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服裝銷售商next宣佈,由於棉花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將上調男女服裝售價5%到8%;在英國排名前三甲的大型連鎖超市塞恩斯伯裡,1。5公斤裝的自有品牌麵粉,每袋售價也從42便士調高到了52便士。英國燃氣公司也上調了供暖的價格,據推算這個冬天英國人的供暖開支將最多上漲7%。

    控制不斷上升的物價,讓英國中央銀行傷透了腦筋。英格蘭銀行公佈的季度通貨膨脹情況報告說,英國通脹率近期內將繼續走高,明年全年仍將高於英格蘭銀行確定的2%控制目標。

    既然央行都表示一時半會兒對控制通脹無能為力,那麼英國老百姓只能想方設法自力更生了。在經濟危機陰霾未散的時候,大部分人開源無方,於是只能在節流上下力氣。

    本來每天下班後,攜三兩好友在街頭的酒館裡來上一杯威士忌或黑啤酒是英國人最喜愛的休閒方式,可據統計現在就連買酒錢也少了4%,世事維艱加上酒價上漲,甚至讓人們對花錢買醉也開始意興闌珊,雖然今年夏天世界盃期間英國啤酒銷量大增,但據預測今年全年的酒類消費還將下降1。4%。

    民以食為天,過去一年餐飲業也受到了通脹的影響,飯店的菜單大都重印,菜價都上調了一兩鎊。提供美味珍饈的大飯店業績平平,但街頭小吃鋪卻生意興隆。像傳統的煎魚薯條這樣的快餐四五鎊一份,確實省時省錢,因此這些店舖的生意上漲了l1%。

    雖然英國人吃掉了全歐洲半數油炸薯條,但外賣店還算不上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平均每個英國人每週在外吃飯要花10英鎊,這頂多也就是兩頓快餐的錢,而其餘的都是在家吃。為了節約成本,英國人也不得不更多地走進廚房,買本菜譜照葫蘆畫瓢,之前英國四分之一的家庭竟然沒有全家共用的餐桌,而這一切都要添置上,因此去年英國人花在在家做飯上的開支竟然上漲了19%。

    10月食品價格漲4。4%,創15個月最高小麥價格比去年上漲47%。根據英國的法律,一旦通脹率超過「紅色警戒線」3%,央行行長就必須給財政部寫信解釋。現在,今年5月剛剛上任的英國財政大臣,已經收到不下3封這樣的信。

    另一方面,近來每個月都要寫解釋信的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也許還在盤算解釋信到底還要寫多少封——目前英國央行仍不敢退出經濟刺激政策,這樣就很難控制通脹。過去6個月,普遍上漲的食品價格,讓英國普通居民們不得不在購物時更加謹慎。

    斯蒂芬?羅伯森是英國零售業聯盟主席。在他看來,雖然成本增加,但零售業競爭壓力卻很大,為此,英國的連鎖超市正在盡一切努力壓低商品價格,但他悲觀地認為,由於增值稅的調高,到明年商品的價格會進一步上漲。英國連鎖服裝店next最近警告稱,假如全球市場上的棉花價格繼續上漲,英國消費者明年買衣服的開銷漲幅將會是兩位數。

    最新出爐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讓美國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成本每分鐘都在增加。美國人對天然氣以及食品價格非常敏感,因為通脹預期像高懸在他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時刻提醒他們要關注cpi。

    受美國國家園藝協會委託,哈里斯網上評估公司1月在全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4300萬美國家庭打算今年自己種植蔬菜、水果、漿果和藥草,比2008年增長約19%。

    約三分之一受訪家庭認為,因為經濟不景氣,手頭吃緊,才會選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近半數家庭把食品安全作為重要考慮因素。

    一般而言,10分鐘的淋浴需要消耗大約25加侖的水(假設淋浴噴頭每分鐘噴射2。5加侖的水)。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每天的水電成本為57美分,一年就是208美元。相比之下,15分鐘的淋浴需要消耗大約37。5加侖的水,水電成本為85美分,一年就是310美元以上。因此,洗澡速度快5分鐘,一年就能省下102美元。

    按照美國國家環保局計算的數字顯示,將家用熱水器的設置從華氏140度調整到120度,一年能節省125美元,如果你使用的是燃氣熱水器,一年可以省下75美元。

    假設汽油的價格是每加侖4。07美元左右(很多地方的油價比這要高出很多,而且油價不會一直保持這個水平)且每天往返30英里,一輛標準尺寸的汽車或者suv每15英里耗油1加侖。如果你從家裡或者途中搭同事的汽車上班,每週一次,一周你就可以省下8。14美元的油錢,一年省下400多美元。

    由於油價上漲,在美國,有人放棄了開車去別的州旅遊的計劃;有人開始考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有人減少了各種外出聚會活動。油價的上漲甚至降低了顧客去沃爾瑪超市購物的頻率,但他們每次購物的數量卻增加了。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現在盡量減少出門次數,好省點油錢。所以許多顧客一般是一次就把一兩個星期所需的東西都買回去。

    看著食品、服裝、日用品的價格節節升高,省會很多市民開始精打細算,日前一些新的「節約型」生活方式成為流行,部分新行當也借此紅火起來。

    「今年羽絨服真貴,去商場一看,一件新款羽絨服一般就得大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如把舊的羽絨服重新做一下,花上百十來塊錢,跟新的一樣。」家住談固小區的李女士說,她最近剛把自己去年穿的羽絨服拿到街邊羽絨服以舊換新的小店,準備加點流行元素,改成今年的新款。

    衣服過時了?換個顏色也許會好許多,算下來比去商場買件新的便宜了數倍。

    街邊染衣店的生意最近格外紅火,很多居民把舊衣服拿去重新染色,可以再當新衣穿。在槐中路的一家染衣店,送來染色的風衣、裙子、羊絨大衣掛得滿滿當,據店主介紹,染一件風衣的價格是幾十元到100多元,看款式長短和質地而定。送來染色的衣服一般是淺色染深色,比如粉紅染成正紅,灰色染成黑色。

    由於錢包的變薄,還有很多市民做了網上「換客」。

    「我有一件新的蘋果mp4,想換台手機,有意者請聯繫。」「數碼相機,想換自行車。」……在一些網站,越來越多的網民加入到了「換客」行列,把閒置的東西貼出來,希望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交換的物品五花八門,既有冰箱、彩電等大家電,也有相機、手機等數碼產品,還有背包、毛絨玩具、購物卡等,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一家「換客」網站統計,從2009年11月到今年11月的一年時間裡,就有數百次交易成功的記錄。近期,因物價上漲,「換客」們的活動也呈增加趨勢。「換客」網站每日點擊率達到數萬次。「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換給需要的人,再換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省錢,對社會資源也是一種節約呀,很符合當前低碳的消費理念。」多次交換成功的市民小張說。

    而棒子國更是悲哀,普通的白菜竟然成了他們那裡蔬菜中的法拉利。

    過去一年來,韓國白菜的價格一直保持著上漲的趨勢,而在經歷了一個天氣惡劣的夏季後,白菜價格更是一路狂飆。韓國媒體分析稱,最初只是由於壞天氣導致白菜歉收,而其後的投機行為加劇了白菜價格的上漲。

    據統計,首爾市白菜的零售價在9月15日是6664韓元(100韓元約合人民幣0。6元),僅僅5天後,就漲到7184韓元,到10月初更飆升到10425韓元。

    「這些白菜是不是鍍了金啊,這個價格簡直是在殺人。」65歲的主婦黃順女向媒體抱怨說。「作為韓國人,我每天都要吃泡菜,白菜價格漲成這樣,我太震驚了。」首爾市的主婦金玄素說。

    由於價格昂貴,韓國人開始把白菜戲稱為「蔬菜中的法拉利」。一些人甚至決定用非法手段弄到白菜。10月初,韓國江原道的幾名男子由於盜竊了400棵白菜而被逮捕。

    報道稱,10月份消費者物價如此上漲的原因,是因為異常高溫和頻繁降雨影響了收成,這導致蔬菜價格居高不下。據統計,白菜價格上漲了261。5%、蘿蔔上漲了275。7%、大蔥上漲了145。5%、西紅柿上漲了115。4%,其他蔬菜類食品價格也平均飆升了49。4%。

    對於不斷上漲的物價,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11月2日表示,「要增加食品的進口,並在11月底集中投放市場。」韓國總統李明博指示韓國有關部門,「站在平民消費者立場的物價管理尤為重要」。

    由於國內白菜供應不足,韓國就準備緊急從中國大量進口白菜。韓國聯合通訊社9月2日報道說,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當天表示,將從中國進口150噸白菜,並於18日左右開始在國內市場銷售,每棵白菜的售價將在2000至3000韓元。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和農協組織正積極向市民提供特價白菜,以保障市民的需求。首都首爾市從10月5日至20日向市民供應特價白菜,市民每人可以在規定的市場內購買低於市價30%至50%的白菜3棵,首爾市計劃在43個市場內向市民供應30萬棵白菜。韓國農業協會6日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向民眾提供每棵價格2000韓元的白菜300萬棵,市民可以通過網站進行預訂,每個家庭可以預訂購買9至12棵白菜。

    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對於全世界穆斯林來說,宰牲節是很重要的節日。每家宰殺一頭羊是節日的傳統習俗,但由於物價大幅上漲,對於很多埃及普通家庭來說,買一隻活羊來慶祝宰牲節只能是奢望。

    在開羅的牲畜市場販運活羊的商人哈桑說:「今年牲畜價格和去年相比幾乎漲了一倍。」一隻中等大小的綿羊平均價格超過1500埃鎊(1美元約合5。7埃鎊),比普通工薪族的月收入還高。因此哈桑抱怨說,去年宰牲節前他賣了50隻羊,而今年只賣了15只。

    埃及是發展中國家,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全國近8000萬人口中有40%是貧困人口,依靠每天不足2美元生活。因此普通民眾的生活面對糧食蔬菜價格的上漲是脆弱的。除了極少數富貴階層,對於大部分埃及普通居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水平尚不足以支撐自己通過個人投資抵禦通脹,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面對節節攀升的物價,埃及民眾最普遍的選擇是尋求收入來源的多樣化,簡單說來,就是從事第二職業,設法多掙錢。

    受傳統習慣影響,埃及社會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時間都不長,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銀行和多數企業的員工每個工作日只需工作6小時。當他們在下午兩三點鐘結束第一份工作後,通常還有足夠的時間再做一份工作,比如合夥或獨自經營一家店舖或餐館,甚至還有不少單位職員下班後去開出租車。

    現年30歲出頭的馬吉德同時為兩家埃及媒體工作,每月能掙4000多埃鎊,但也剛剛買得起開羅郊區的一套小公寓。他的家離兩個工作單位都很遠。每天在路上奔波要三四個小時,而在兩個崗位上還要干滿12小時,的確十分辛苦。如果遇到夜裡加班,他索性就睡在單位裡。最近他還在考慮和朋友合作開餐館,正在為高昂的店面租金髮愁。

    「我感覺所有東西都比去年貴了大約20%,這就好像我的工資縮水了20%。」印度司機拉姆告訴記者。

    每月收入近2萬盧比(約合人民幣3000元)的拉姆已算是司機中的高收入者,他的妻子就像80%的印度中產階級一樣不外出工作,9歲的女兒上學也都靠他一人的工資。「你知道我們印度人最常吃的就是洋蔥和土豆,最近洋蔥價格漲了一倍,以前5個洋蔥能吃一周,現在老婆做飯都節約用洋蔥,5個能吃10天了。」

    像拉姆這樣的印度中產階級也許只是更加算計著節衣縮食,但占印度人口總數六七成、生活在農村和城市貧民窟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底層百姓,受影響最大,記者看到一些衣著簡樸的人在菜市場每次只買1個洋蔥和兩個西紅柿。做女僕工作、月收入2000盧比的婦女黛維表示,她每日只能為自己的四個女兒做一頓飯,就是用最便宜的香菜做成糊就麵餅吃。

    過高的食品價格漲幅已經給社會穩定造成威脅。自去年以來,印度反對黨一直在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機會,指責由國大黨領導的聯盟政府政策不力。為抗議印度油氣價格上漲,印度主要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和左派政黨在今年7月組織為期一天的全國罷工,印度各大城市的航空和陸路交通因此受到影響,不少市場和企業閉門歇業、學校放假。

    面對百姓的施壓,印度財政部長穆克吉表示,政府正試圖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遏制高漲的食品價格。印度央行通過提升現金準備金率以控制需求方面,這將從銀行系統吸納4000億盧比,緩解多餘流動性的壓力。供給方面,已經允許進口糖、食用油和豆類等關鍵產品。政府還增加政府平價店的供給,每月增加給低收入家庭的低價糧10公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