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七章 文 / 悲痛麼名

    第四百三十七章

    在澳大利亞,有一片名叫「springbook」的草原,那裡的草長得特別肥美,所以那裡的羊群發展得特別快,而每當羊群發展到一定的限度,就會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走在前面的羊群總能夠吃到草,而走在後面的總是只能吃剩下的,於是後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時候,就會拚命地跑到隊伍的前面。就這樣,羊群為了爭奪食物,都不願意落在後面,這樣草原上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壯觀的場面,羊群都朝著一個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盡頭有一片懸崖,羊群跑到懸崖邊緣也全然不去理會,於是整群的羊就往懸崖下跳……

    從一開始,羊們只是為了貪吃一點青草,但為了爭奪這一點青草,最後卻貪「吃」了自己。當貪念開始升起時,別忘了提醒自己,貪念會把你帶到懸崖。

    在北極圈裡,北極熊幾乎沒有天敵,然而,愛斯基摩人卻能輕易地把它們捕獲。

    北極熊有一個嗜血如命的特性,愛斯基摩人正是利用了它們的這個嗜好。他們把動物的血凍結成冰,中間藏進一把雙刃匕首,然後把這種精心製作的冰塊扔在雪原上。當北極熊聞到血冰塊的氣味時,就會迅速趕到,並開始貪婪地舔著血冰塊。舔著舔著,北極熊的舌頭漸漸麻痺,刀刃劃破了它的舌頭,鮮血一個勁地湧出來,隨著不斷地舔下去,刀口越劃越深,鮮血越湧越多,最後北極熊因失血過多,休克暈厥過去,從而輕易地落入了愛斯基摩人的手心。

    想起北極熊,讓我想起一些大權在握者,他們也像北極熊一樣,在他們的權力範圍內,幾乎沒有「天敵」。

    然而,他們中總有一些人,下場可悲,或淪為階下囚,或送上斷頭台。那麼,是誰害了他們?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的嗜好。因為總有那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窺探著他們的嗜好:你嗜好金錢,便用金錢來餵你;你嗜好美色,便用美色來餵你;你嗜好虛榮,便用虛榮來餵你……結果,有些人在享樂中,漸漸變得麻痺起來,漸漸失去了理智,最後因丟失了做人做官的底線而受到法律的嚴懲。

    在領導幹部廉政培訓班上,一位黨校的老教授給學員們講到內蒙古草原上的一種鼬鼠。他說,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尋找著食物,然後把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到洞穴裡。據統計,鼬鼠一生要儲存20多個「糧倉」,足夠十幾隻鼬鼠畢生享用。

    「然而,你們知道鼬鼠最後是怎麼死的嗎?」老教授問,「它們最後都是餓死的!」

    餓死的,這怎麼可能呢?學員們感到不解。擁有眾多「糧倉」的鼬鼠,按說應該「豐衣足食」地安享晚年才是呀,怎麼可能餓死呢?

    老教授說,鼬鼠晚年走不動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糧倉」裡,但它們必須經常啃咬硬物磨短兩顆門牙,否則就會因門牙無限生長而無法進食。但它們早先在「糧倉」裡並沒有儲存硬物,結果因沒有硬物磨牙致使門牙不斷生長,老長的門牙讓鼬鼠無法進食,最後餓死在糧堆上。

    學員們感歎:這鼬鼠也太愚蠢了!為什麼當初在儲存糧食的同時不儲存一點石子等硬物呢?

    老教授說,鼬鼠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從它儲存糧食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餓死,而是餓死在自己的貪慾上。貪慾使它只看到糧食,而看不見石子,看不見糧食以外的任何東西,它陷入貪慾的陷阱裡,看不見隱患,看不見潛在的危機,看不見明天與未來,是貪慾葬送了它。

    聰明的人,有時卻犯著鼬鼠一樣的錯誤!老教授最後一句話,像一聲警鐘,在學員們的心中久久地迴響……

    雖然很多人都深深地厭惡著金錢所帶來的罪惡,但是他們卻不得不為金錢所奔波,有些人還樂此不疲。

    有些人樂於安命,盡情地享受著自己現在的生活,雖然日子有些苦,但是也能苦中作樂;有些人十分眼饞富人們的生活,拚命地往上爬,從而不擇手段,只要是對於自己的地位提高有所幫助的,即使是投向了魔鬼也在所不惜。

    有些人一旦富有了,就忘記了以前的窮苦日子,恨不得用金錢將自己那身土氣給遮掩住,大肆地揮霍著金錢,但是由於渾身的銅臭味,怎麼都進入不了真正的上層社會;有些人雖然很是富有,擁有的金錢不要說一世,就是好幾世都用不完,哦,這當然是指有規劃有計劃地使用,不然就是擁有金山銀山,也會有用光的一天,但是他們卻絲毫不奢華,過著十分平凡節儉的生活,一點兒也不在乎金錢的享受。

    美國媒體曾就一些百萬富翁的成功故事整理出富人理財的十大秘訣,雖然這些秘訣看起來語不驚人,但內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卻值得人們去思考。

    根據美國史派克崔姆公司在2010年3月發佈的統計報告,2009年美國家庭淨資產(不包括擁有的自用住宅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家庭共有780萬戶,比2008年的670萬戶增加了16%。

    與此同時,2009年美國家庭淨資產超過500萬美元的家庭數量比2008年增長了17%,達到98萬戶。而家庭淨資產在5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為1270萬戶。根據有關研究,美國75%的富人是白手起家,而投資和儲蓄又是他們致富的主要手段。在看待財富上,美國富人中有91%的人認為財富給了他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80%的人認為財富是辛勤工作的回報,只有38%的人認為財富使他們能得到社會的尊重,32%的人表示他們將用更多財富來做慈善事業。

    可以說在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想成為富人,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窮人永遠比富人多。窮人與富人之間一定會有些不同,要不然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富人,而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還是過著清貧的生活。

    人們要想成為富人不一定是運氣好,也不一定是靠極度勤奮地工作,甚至並不一定要獲得大學畢業文憑。從富人所走過道路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成為富人或是取得成功,最需要的是有明智的頭腦,明智的頭腦會使人形成良好的習慣,而這種良好習慣又會導致財務上的充裕,使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裡所說的富人並不是象比爾蓋茨這樣世界頂尖的富豪,如果按照美國擁有100萬美元家庭淨資產就可以算是富人的話,這對於不少人來說,應是一個可望又可及的目標。

    美國著名理財專家大衛金恩認為富人與窮人在理財上有著兩個巨大的不同點,而這會對人們能否致富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如何管理金錢。富人對金錢的管理是看重於有效性。富人在理財上有著明顯的共同點,即消費不能超過收入,而積攢下來的錢要用於投資。

    如果一個人能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錢財,合理地節省並有效地投資,他的財富就會一點點增多,而善於管理錢財的人最後自然會比不善於管理錢財的人富有。

    第二,窮人賺錢主要用於消費,而富人賺錢大多用來投資。富人會將金錢作為資本,投資於能增值的項目,如房地產、黃金或其他有價值的資產。窮人則視金錢為消費的手段,他們往往將錢花在貶值的物品上,如汽車、電視上。

    從經濟角度看,富人與窮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比窮人有錢得多。被問到他們致富的秘訣,他們的回答卻很簡單,大多是長期精明投資、勤奮努力和節儉樸實。美國媒體曾就一些百萬富翁的成功故事整理出富人理財的十大秘訣,雖然這些秘訣看起來語不驚人,但內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卻值得人們去思考。

    「7年賺700萬」博客博主卡特伍德在科技業自創門戶打拼時拚命省錢,節儉過日。今年49歲的他說,很多人在年輕時就過度依賴信用卡借貸,結果是借貸吃掉儲蓄,永遠省不下錢來。他認為人要想生活得富裕,在年輕時不要想什麼就買什麼,讓自己被物慾的滿足所操縱。在年輕時,如果能早早養成好的理財習慣,賺的錢才會留在自己的口袋裡,也才會真正成為百萬富翁。

    「30歲以前賺到100萬」一書的作者科裡年輕時幾乎把市面上所有能找得到的百萬富翁傳記和自傳都讀遍了,並從中得到啟發開始投資房地產,結果不倒30歲就成為百萬富翁。科裡說,他是通過讀書來尋找這些富人在事業上成功的共同特點,這樣可以幫助自己選擇最適合個人的致富道路。最後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富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無比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在財務上有大成就。這個發現也真的幫助了他,讓他年級輕輕就實現了百萬富翁夢。

    「鄰家的富翁大媽」博客專欄作家史密斯認為,要想成為富翁一定要有這樣的夢想,如果自己本身沒有這樣的夢想,富翁夢那真是成了夢。但僅僅是說出「我想做個有錢人」這樣的話那是太空洞了,最好能具體地想像,想像您是一個百萬富翁時生活是什麼樣子。

    譬如「要有200萬元錢進行投資,然後光靠投資的收益就可以過好日子。這樣就可以辭掉工作,去做義工、旅行、學習打網球和畫畫、和家人一起在沙灘上野餐」。史密斯的富翁夢是在有了孩子之前自己的經濟狀況完全自立,不需要工作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史密斯從雜誌上剪下她最想去的地方或是她最想做的事的圖片,擺在書桌前明顯的位置,時時提醒自己要努力達成美夢,而最後史密斯確實也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一項調查顯示,雖然美國是世界上百萬富翁人數最多的國家,但大多數美國人卻沒有想成為富翁的**,他們對小康生活就很滿意。因此在美國有些人本來可以有條件成為富翁但最終卻與富翁失之交臂,這與人們的心態有一定的關係。

    很多人之所以破產,常常是因為離婚、家人去世、因傷殘疾病或家人無法工作,有的人也會因為家中某次聚會來賓摔倒而付出高額賠償費而半生的心血付之東流。反過來想,為這些不可預知的事故買保險則能保障自己的財富。

    「平安的百萬富翁」作者、著名財經專欄作家懷爾特指出,許多人買的保險根本不夠自己所需,或者是買了不需要的保險,這些都是對保險和保險的作用不夠瞭解。在美國如果購買房價較高的住宅,保險公司都會建議屋主購買財產的百萬傘險,這種保險的最大好處就是一旦有外人在屋主私人住宅領域內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可以承擔相關的賠償費用。

    美國一些案例表明,即使是朋友聚會,舉辦派對,屋主對所有來賓都負有法律上的責任,一旦出現摔跤、碰撞事故造成人體傷害,屋主是需要賠償的。

    很多人都認為富翁們之所以有錢,大多是碰到好運氣。但是億萬富翁川普在他的新書「像川普一樣思考」中認為自己成功並不是靠運氣,川普認為自己成功的最基本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勤奮工作。他說,勤奮會帶來好運,因為勤勞多半會導致成功,然後人們就認為好運帶來成功。就算是如此,也是因為你運氣夠好,自己聰明到知道要工作勤奮。而同樣的觀念在18世紀本傑明-弗蘭克明就提倡過,他曾表示,我越勤奮工作,我的運氣就越好。

    史密斯自己每個月都記賬,她也建議民眾練習這樣做,每個月一一列出自己花錢的細目。此外她也認為維持好的信用分數對成為百萬存款族也有幫助,因為好的信用分數可以在很多方面替自己省下錢,而一生節省下來的錢就會達到數萬美元。

    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可能會帶來高薪,但是如果自己不喜歡卻不一定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因此科裡建議人們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看看自己下班時最喜歡花時間閱讀哪一方面的書籍雜誌或資訊,那可能就是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值得考慮投入相關的職場。比如你非常喜歡看時裝雜誌,從事與時裝有關的工作就可能會給你帶來發展的機會。有時一項職業就算薪水等可能不太吸引人,但只要自己真心喜歡,就極可能有超凡的表現,成為人上人。

    多數人只說自己想做百萬富翁,但對於很多人來說,100萬美元是不夠的。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隨著通貨膨脹,等到他們65歲時,100萬元根本不夠過個舒適的生活。因此最好能先把自己的想法具體化,包括想住什麼樣的房子、什麼樣的旅行、支付多少的房貸、孩子要上什麼樣的大學等等,總結出一個數字,這樣更能幫助自己達到目標。

    這裡所講的其實就是設立財務上的目標,然後對自己一生所追求和想達成的目標進行分解,逐步來讓夢想成真。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人缺乏一個人生的財務穩定計劃或是目標,往往是過一天是一天,能有房子住,三餐不斷也就算是生活了。

    科裡建議在投資方面應與大多數人逆向而行。如果現在股票跌得慘,很多人拚命賣出,如果敢逢低承接,一年半載之後就可能是大豐收。這樣的投資法也不僅限於股票市場,如房地產的投資道理亦同。勇於以低價買下法拍屋,把它分租出去,日後可能會有很大的回報。科裡談的是一種投資策略,而對於很多人而言,關鍵是要形成投資的觀念。

    中國人有儲蓄的觀念,但投資的觀念卻還在滿滿形成中。投資不一定是非要把資金投在房地產、股票證券上,像退休基金等也是一種好的投資方向。美國的理財專家多建議人們從工作開始就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投到退休基金上,而工作40年到退休時,有效經營的退休基金金額可以在100萬美元以上。

    即使是阿姆這樣的大明星都會精打細算,不想亂花錢。有一次阿姆看到一隻他非常喜歡的腕表價值15000美元,他很想買下來。但是他後來認為,還是應該把錢留下來,因為他不想把錢用光,而是希望有錢來供女兒上大學。

    很多大明星就是因為因為沒有這種想法,結果落得一身債。百萬富翁史密斯說,她的理財經驗是不要為了趕時髦每月把掙得錢都花光,而是想辦法將收入的10%到25%節省下來。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要跟風,不要買那些所謂象徵身份地位的物品,如時髦的跑車、豪華的莊園、也不需買太多名牌的皮包、鞋子和服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