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四百零一章 老孫頭和紅十字 文 / 悲痛麼名

    第四百零一章老孫頭和紅十字

    湖南、湖北及江南一帶地方有一個從唐朝流傳下來的習俗:每逢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全家圍坐在一起共飲「屠蘇藥酒」。喝酒的順序,不是先長後幼,而是先由最小的幼兒喝起,直至年長的老人。

    那麼,這種酒為什麼叫「屠蘇」這麼個怪名字。兩湖及江南一帶為什麼會有這一習俗呢?這裡邊有著一個曲折動人的民間傳說,而這個傳說故事還與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的名子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這一年,江南一帶的天氣反常,初冬時節出奇的冷,沒有多久,天氣便慢慢轉暖。接近陰曆年哪一個月裡,天氣簡直有些陽春的味道了。河邊湖畔的杏樹結出了嫩紅的花蕾,進而綻放出滿樹的花朵。田野裡、道路旁、池塘邊長出了綠茸茸的青草。常州城裡人們都喜滋地準備著出城踏青賞春呢!

    這時,一場突然降臨的大瘟疫在常州城裡流行開了。疫病是先從孩子們身上開始猖獗地傳播的。起初,幼兒們整夜哭鬧。繼而,大孩子們晚上也哭鬧起來了!緊接著,許多孩子開始寒熱、咳嗽,晚上則驚恐嚎叫,直出虛汗,嚇得父母日夜守候在病孩子身邊。已會說話的孩子們在驚恐哭鬧之後,就向父母描繪自己在夢中被鬼怪所纏的恐怖情景。

    孩子們說著說著,會被這些夢中情景嚇得再度哭嚎起來。孩子們的父母憂心忡忡,操勞過度,有的也染上了疫病。有的就紛紛去庵廟中請道士和法師來家中畫符捉鬼驅病。一時間常州城裡城外的道士、法師成了最吃香的行道!

    於是,街上的一些地痞無賴便也穿上長袍,戴上高冠,四處招搖撞騙去了。他們用香灰作「仙藥」騙人,病孩子們服了那種藥,有的被奪去生命。有的活生生地被裝神弄鬼的法師們的猙獰面目驚嚇死了!

    不久,竟連那青壯年和白髮蒼蒼的「老壽星」們也染上了病。常州城沉浸在恐怖和絕望的氣氛中!愚昧無知的人們,聽信了道士、法師們的鬼話,認為這是上天要懲罰敬神不恭的常州人,要滅絕整個常州城了!於是不少還能雙掌合十的人,便遵照道士、和尚們教的「秘方」,整日燒香叩頭求菩薩保佑……

    正在這時,孫思邈雲遊採藥來到了常州,住在城外的一所屠蘇庵中。他聽說城中有瘟疫流行,不敢怠慢,顧不得歇一歇因長途跋涉而勞累的身子,便背著藥箱,攜著針包,疾行人城。經他診斷,大部分人得的都是肺炎、麻診、腦膜炎等春季流行病。

    孫思邈清楚地知道:這些流行疫病本是三歲以下幼兒們的多發病,也能傳染給少年的兄弟姊妹,進而傳染給中年的父母、老年的爺爺奶奶。他急忙扎針、施藥,不分白天黑夜搶救。他還把全常州城裡的郎中們召集在一起,教給他們治這些病的針法和方劑,讓他們到大街小巷中去給人治病。過了十餘天,絕大部分的病人都被治好了。

    這時附近縣也發生了溫疫,他整理好行裝剛剛走出常州城準備趕往其它疫區時,突然有人來報:「城中不少小兒瘟病復發!」他急忙轉回去搶救。這一反覆,使他更明確了「健身防病」的重要性。他在想:有沒有一種藥物能夠有效地防止疫病的發生與流行呢?他心裡萌發了要創造一種預防春季疫病藥物的願望。

    孫思邈打發常州城裡的一些郎中到附近州縣搶救瘟疫病人。自己回到城外棲身的古庵中翻閱醫書,潛心思索,擬定預防春季疫病的方劑。經過幾天幾夜地細心揣摩、研究,運用他幾十年行醫的豐富經驗和藥物知識,他終於擬出一個藥酒的配方。

    他知道,經過一場大疫病,常州城裡沒有什麼存藥了。於是他自己不辭勞苦上山採藥,拿回庵來。先制了一瓶,自己試服,感覺良好。這才把配好的藥材送給城裡城外的患者服用。對待每一位患者,他都親自講清製成藥酒的方法和服用的時間,非常仔細認真,從不馬虎大意。常州城裡的人們服了孫思邈的藥酒後,身體日漸強壯,沒有一個再發病的!人們把孫思邈敬之若神,親切地稱他「藥王爺」、「孫真人」。

    有人問孫思邈:「藥王爺,你那防病的藥酒叫什麼名字?」開始孫思邈還沒來得及給藥酒起名子,現在經人一問,不由得心裡靈機一動,順口答道:「這防病驅疫的藥酒方叫屠蘇酒方,這藥酒就叫屠蘇酒吧。」從此這藥酒及藥酒方便有了名稱。這名稱也便流傳開了。

    因這「屠蘇」兩個字用的奇特,更重要的是,人們傳說這屠蘇藥是孫思邈在屠蘇庵中研究的避疫神藥,有屠絕鬼氣,使死人的魂魄甦醒的神力。越傳越神,越傳越玄,後來,竟傳說在大年初一早晨飲這種屠蘇藥酒,飲酒人的魂魄便變成了手持斬鬼的天神,變成了手持觀音淨瓶的仙童,所以能趕殺一切鬼怪疫魔,使病人甦醒。

    還說小兒常喝這種藥酒,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讀書時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將來準能考中頭名狀元呢。這樣一來不管有病沒有病的,到屠蘇庵中找孫思邈討屠蘇藥酒的人越采越多了,簡直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有時孫思邈出外採藥行醫,屠蘇庵裡便會擠滿了等候他的人群。

    為了打消人們關於屠蘇藥酒的迷信傳說,宣傳健身防病的主張和防疫祛病的藥物知識,孫思邈找來一張黃絹,筆蘸濃墨,把屠蘇酒方以及炮製和飲用的辦法都一一寫在上邊,張榜公佈在屠蘇庵的山門柱上。自從藥方子一貼出,人們便人山人海地站在山門前讀啊、抄啊,每月象過廟會一樣熱鬧。

    一位常州城裡有些名望的老郎中,拈著鬍鬚看著黃絹卻微笑著搖了搖頭。這情形讓行醫歸來的孫思邈看見了,便上前去虛心求教。老郎中說:「您是名揚四海的藥王爺、國醫老前輩,在下跟著您學還來不及呢,還怎敢班門弄斧?」

    孫思邈向他拱手說:「話不能這樣說,人有所長,已有所短,請先生賜教,看這屠蘇酒方還有哪些不妥之處,這不僅是我孫思邈得到教益的好事,也是使萬民得福的善舉啊!」

    老郎中見孫思邈態度懇切,便說:「藥王啊,屠蘇藥酒的神效—已名滿常州,家喻戶曉,只是你這屠蘇酒方卻都是一些草藥,名與它的神效不符。你的方子是,大黃、桔梗、白朮、肉桂各一兩八錢,烏頭、畢櫱各一兩二錢,這些藥哪一株能屠鬼氣,醒人魂呢?」

    孫思邈聽完後說:「屠鬼氣、醒人魂是無稽之談,這些藥都是為防春季疫病而配製的。」

    老中醫說:「新春時人們特別是小兒為什麼容易發病?請先生賜教。」

    孫思邈說:「根據對小兒疫病的診斷經驗和潛心鑽研,以為小兒春患疫病,一般因為嚴冬時寒氣入侵體內,到春季天暖就會發病,就是古醫書上說的『冬傷於寒,春行病瘟。』這些藥雖是平』常草藥,卻有溫肝暖胃、驅風祛溫的功效,放人酒中借酒的行竄作用,舒竄全身,就起到驅風寒祛疫病的作用了。」

    老郎中連連點頭稱是。但他又想起了什麼,便問:「請問藥王,這藥人酒前為何要在大年三十的午時,裝入袋中,沉人井底浸泡一宿,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取上來人酒煎服呢?「孫思邈說:「這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只是因為這些藥中有的有些熱燥性罷了。

    老中醫被孫思邈一心為民防除疫病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歎服地點著頭。又問:「這些藥酒為何要起名叫屠蘇藥酒呢?」

    「哈……」孫思邈爽朗地笑了,指了指山門的匾額,說:「這藥方本無名,那天有人問起方名,我偶然看到匾額上『屠蘇庵院』的題字,就隨口說,這藥酒就叫屠蘇藥酒吧。」

    原來如此!老中醫動情地說:「起這名字沒有什麼意思,還不如遵循黎民百姓們的叫法,稱它為『藥王酒』方好呢!」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孫思邈連連搖著手推辭說:「我孫思邈不圖名利,不能為此更名!就仍叫它屠蘇酒吧。」

    孫思邈一百多歲時,從京城長安回到了故鄉耀州的五台山。人們聽說後,不斷上山采求醫。這時候,孫思邈的臉上已經佈滿了又深又密的皺紋,他的眼睛有些花了,耳朵也不太好使了。他想:我活不了幾天了,我死後誰為求醫病人療病呢?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區城東有個手藝最巧的石匠,人們都叫他巧石匠。巧石匠按照孫思邈的吩咐,從西山裡採來了一塊像玉一樣潔淨的大石頭,又將這塊石頭鑿成了一座模樣像柱子的碑。碑頭和碑座上還刻了黃花、杜仲、當歸等藥材的圖案。

    孫思邈把一生中總結出來的最有效的藥方,都工工整整地寫在碑身上,石匠仔細地刻上每一個字。孫思邈叫人們把這塊精美的石碑,豎立在五台山下、漆水河東岸的大路旁,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它。

    孫思邈去世後,人們有病,就從這碑上查找藥方。碑上的藥方都百靈百驗,救活了無數病人,起到了醫生的作用。那時候,人們把專為帝王和宮廷官員治病的人叫「太醫」。因此,人們把這塊碑叫作「石太醫」。

    一天清晨,巧石匠路過這兒,不禁大吃一驚。只見「石太醫」倒在地上,不知誰把上面的字跡統統鑿掉,碑身上下都是棋子般的疤痕。求醫的病人撫摸著石太醫,狠狠地咒罵著鑿毀字跡的人。他們都氣哭啦,淚水淋濕了不會說話的石太醫。

    這天中午,蔚藍的晴空中,忽然飄來一朵烏黑的雲。烏雲徐徐落在了五台山頂。過了一會,從那裡走來了一位老頭,老頭的兩隻眼睛又大又圓,閃著縷縷紅光,活像一對燈籠,身上穿著金爛爛的長袍。

    老頭走過來說:「你們不要害怕,我就是三十年前,孫先生醫治過的那條老龍。」它咬牙切齒地說:「石太醫被鑿毀的事,我已知道了,我饒不了這個壞人!」說著「呼」地的一聲飛向空中,站在烏雲上,現出了原形——一條好幾丈長的龍。

    只見它那雙噴著火光的圓鼓鼓的眼睛,察看著四面八方。過了一會,它緊緊盯住正南方,說:「我看見那個敗類了,他是太醫」。此刻,那個太醫正洋洋得意地帶著幾個人朝長安方向走。

    老龍高高舉起一隻前爪,突然,爪中射出一道雪亮的電光。電光劃破藍天,朝南方劈去,隨後便響起一聲炸雷,震得人們的耳膜「嗡」直響。

    龍高興地說:「那個壞傢伙被我打死了!」

    過了一會兒,龍回到山頂,扔下一大卷紙來。大家拾起來一看,原來就是那個太醫拓印的「石太醫」上的藥方。

    人們高興極啦!請巧石匠又重新鑿了四塊碑,又將藥方刻在上面。巧石匠擔心新碑立在路旁還會出事,就把他們都豎在山上的孫思邈故居前。直到今天,他們仍在那裡呢!

    太玄古洞在藥王山藥王大殿內孫思邈的塑像背後,俗稱「藥王洞」或「龍穿洞」。

    傳說,一年久旱不雨,農民心急如焚。玉皇大帝發了慈悲,指令灞河龍君行雲降雨,普救黎民百姓。灞河龍君奉了玉皇聖旨,豈敢怠慢,馬上駕雲騰霧,興風作雨。恰巧,就在這個時候,灞河龍君的喉嚨裡生了惡瘡,一時心中煩惱,降起惡風暴雨來了。

    這時候,名醫孫思邈正同他的徒弟出診,忽然遇到惡風暴雨,難以行路。徒弟要求找個地方避雨,孫思邈說道:「這是病龍行雨,片刻即止。你我不必躲避,快速趕路,去搶救病人!」於是,徒弟取出雨具、稍作防護,二人踏著泥濘的道路繼續前進。

    灞河龍君在空中聽了孫思邈的話,不覺心裡一怔:他必定是位神醫路過,何不趁此機會,請他治療呢?它便搖身一變,化為一個白頭老翁,來到孫思邈面前。

    惡風停了,暴雨止了。孫思邈見一老翁前來求醫,就在路旁一塊大石頭旁蹲下來給老龍診脈。診脈後孫思邈問道:「從脈象看,你並非人類,究竟系何物所化,需要顯出真形,方能給你治療。」

    那老翁答道:「我乃灞河龍君是也。只因奉了玉皇大帝聖旨,在天空興風作雨,忽然喉內生疾,巧遇先生路過,特來求醫。恐怕先生受驚,故化一老翁。先生要我顯出原形,只得聽你吩咐。」老翁說畢,搖身一變,成了一條青龍。

    孫思邈面對那條青龍,鎮靜自若,面無懼色。他左手掰開龍口,右手緊握銀針,瞅準惡瘡,狠狠地紮了下去。霎時,龍口大張,膿血直淌,孫思邈安慰地說:「你乃寒風人膏,致成喉疾,用針以後,膿血排盡,再給傷口上敷些藥,休息幾個時辰,就會痊癒的。」說罷,他在傷口上敷過藥,便和徒弟急忙趕路去了。

    第二天,灞河龍君果然病癒身爽。他為了普救黎民,又駕雲騰空,行起和風細雨來。老百姓得到一場透雨,歡喜的勁兒自然沒法細說。

    後來,灞河龍君聽說孫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去成正果,它為了感謝療疾之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五台山上鑽了一孔四十多里長的石洞,幫助孫思邈於農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從此,每年二月二五台山上趕會,人們為了紀念神醫孫思邈,上山赴會朝廟,燒香吊表。

    直到現在,太玄古洞還原樣保存著,孫思邈給灞河龍君看病的神話,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據說耀州和富平交界的「岔口」就是孫思邈給龍君扎針的地方。岔口南邊有個村子叫「紅水頭」,是當年龍君膿血流過的地方。

    在藥王山一帶的廣大群眾中流傳著「孫思邈加入紅十字會的故事」。一看到這個故事的題目,大家一定會啞然失笑,因為藥王孫思邈死於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而國際紅十字會才誕生於1864年,兩者相差為一千一百八十二年。說一個死去一千多年的人,參加了後世的國際救護、救濟團體,不能不說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實不然。

    那是十年動亂之初,到處都在「破四舊,立四新」。書籍被禁,神廟被拆,文物被毀……因為是一場巨大的民族災難,藥王山自然也被砸爛了。造反派們在砸毀了許多文物之後,又扛著橛頭拿著掀,氣勢洶洶地來砸藥王洞裡藥王的塑像。

    可他們闖進藥王洞後,不由大吃一驚,原來,過去的藥王塑像是黃袍加身,可現在則一反常態,換上了雪白的白大褂,又戴上一頂有紅十字標誌的護士帽,這似乎成了一位國際紅十字會會員的光輝形象,誰又能提出異議呢?唯有他曾經為其治病保健的龍君和敬德的塑像依然如故,還是舊時裝飾,仍恭恭敬敬地立在藥王的兩旁站班,他們越看越不舒服,便一擁上前,砸毀了這兩座神像。自此一組三座神像,就只剩下藥王一個人了。這只是由於他「加入」了紅十字會,才免於一場大難的結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