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黑寶葫蘆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三章 姓氏 文 / 悲痛麼名

    第三百五十三章姓氏

    可能是由於老孫頭並沒有長成什麼奇形怪狀的樣子,而且看起來仙風道骨,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所以佩盈也就漸漸放下了心來,沒有了一開頭時的恐懼,反而饒有興趣地不停地打量著老孫頭。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滑脈的脈象特徵為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往來之間有一種迴旋前進的感覺,可以理解為流利脈。切脈的時候,可觸到脈跳流利而不澀滯,脈率似數飛數之動象。指下有「如盤走珠」之圓滑感覺,它跟動脈有些相似:脈來滑數有力,應指突跳如豆,但搏動的部位較滑脈短小,故云「如豆大,厥厥動搖」。其所主病為主驚,主痛。因為痛則陰陽不和,氣為血阻,驚則氣血紊亂,脈行躁動,故見動脈。

    但是滑脈不是只出現在孕妊期,在婦女月經前期,月經期,月經後期,以及哺乳期也包括孕妊期都出現滑脈。中醫診斷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要有懷孕的先決條件,結合滑脈才能診斷是否懷孕。

    「平人脈滑營衛豐」,即是說,正常人的滑脈,說明她營衛豐盛,是健康的表現。判斷懷孕,必須是已婚女性;夫妻同居;既往月經正常;此次停經四十五天以上;出現典型滑脈;面如桃花,身困乏力似感冒,小腹、乳房發漲;或已出現噁心嘔吐,才考慮懷孕。婦人在經期或行經前後的三天內、兩次月經的中間即排卵期都可出現滑脈。所以,不可單憑脈象判斷懷孕,另外,確屬懷孕,而不見滑脈,往往會流產或早產,也未必是。

    所以老孫頭一邊幫著佩盈把脈,一邊詢問著佩盈各項事情,以便得到最為準確的判斷。雖然有些問題比較私密,但是在是否懷孕的這個大問題上,佩盈還是很關心的,於是她心裡有些難為情,但是還是羞澀地一一詳細告訴給老孫頭。

    好一會兒,老孫頭放下了佩盈的手,緩緩地說道:「恭喜王夫人,你的確是懷孕了!」

    「真的?」佩盈雖然早已經聽王凡說了不止一遍,不過現在由大宗師口中說出,自然可信度就不是一般的高了,因此連忙驚喜地再確認一次。

    王凡也一把抓住老孫頭的袖子,急聲問道:「老孫頭,你有把握嗎?」

    「嗯,貧道有十足的把握!」老孫頭撫了撫雪白的鬍子,很是自信地回答。

    「啊!」夫妻兩人興奮地抱在了一起,高興地大呼小叫起來。

    可能是因為原來的事情過於驚訝了,懷孕這件事情反而是有些被沖淡,又或是旁邊還有一個人在,額,那個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稱作為「人」了,佩盈臉皮薄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只是興奮了一會兒就清醒了過來。她紅著臉偷偷地瞅了一眼老孫頭,看見對方並沒有注意自己和老公的親密行為,才鬆了一口氣,然後問道:「孫神醫,那我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有什麼是要忌諱或者忌口的嗎?」

    「王夫人,等會兒我會開一些保胎藥給你,然後會吩咐你丈夫注意你平時的飲食習慣的。」老孫頭笑著回答。

    王凡也插嘴問道:「老孫頭,能看出來裡面的究竟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嗎?」

    「嗯,只不過是懷孕了兩個來月時間,胎兒都還未完全成型,哪裡有這麼快能看出來呢?」老孫頭暗笑王凡心急。

    「那個,孫神醫,你喊我佩盈就可以了,不用這麼正式的。」佩盈咋聽老孫頭對自己的稱呼,有些不太習慣。

    王凡頓時想起了那麼一個謎語,說是什麼東西老公有給老婆用;和尚有但不用;太監沒有進宮之前有,一進去就沒有了;東方人有,但是沒有西方人的長?呵呵,可不要想差了,答案就是人的姓氏。

    在如今早已滌蕩淨盡的舊時代的污泥濁水,不知怎麼的一下子又從地下冒了出來:重修廟宇、翻蓋祠堂、經營陰宅、拜把結義、收「干」認「濕」、齋僧布道、看風水、做法事、選族長,形形色色的三仙姑、二諸葛、金八與魯四老爺,紛至沓來,招搖過市,讓人們大開眼界,又使人感到困惑不解。過去「左」,人們愛說「同姓不一家,階級兄弟姐妹才是一家」,這早已被人們唾棄了;現在,「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五百年前是一家」又香起來——到底同姓是不是「一家」呢?

    正如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式只是人類發展到特定階段的歷史現象一樣,姓氏也不是古已有之的,它的社會意義也不是向來如此的。「同姓同祖」、「五百年前是一家」,它作為同一父系血緣的標誌,也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現象。

    比文明史遠遠長得多的人類童年時代,以群婚形式實現自身的再生產,那時人類並無姓氏。傳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先秦時,「姓」與「氏」是兩個不同概念。最初,「姓」是用來表示母系血統的,作為一種符號和區別標誌,它是人類繁衍中優生的需要,不像後來那樣,主要成了父系財產傳承的需要和家庭、門第的標誌了。

    《說文》:「姓,人所生也。」先秦典籍,或謂「因生以賜姓」。蒙昧時代人類「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早期的姓氏,都從女字偏旁,如姬、姚、嬴、姜等。其實,「姓」是個後起字,本來作「生」,後來才加個「女」旁,成形聲字。金文「百姓」作「百生」;荀子《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性」亦「生」字。

    足見,「姓」產生於母系社會。「因生以賜姓」,從何而「生」呢?早期人類不知生殖的秘密,也許出於對生殖的神化,他們總認為生殖來源於神物。王充《論衡·奇怪篇》說:「禹母吞薏苡(yiyi)而生禹,故夏姓曰姒(si);离(即契(xie))母吞燕卵而生离,故殷姓子;後稷母履大人跡而生後稷,故周姓姬。「薏苡」,今稱「玉米」,然非「玉蜀黍」,乃「藥玉米」,其實曰「苡仁」,傳說大禹的母親是因為吞食了薏苡籽懷孕而生的禹。「苡」與「姒」古同音,故其姓用女旁之「姒」。

    「离」即「契」,殷商的始祖。《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song)氏之女,為帝嚳(ku)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這是太史公綜合了先秦的神話傳說而概括出的文字。「玄鳥」,即燕子,當然是神燕,在楚辭中又作鳳凰,它是殷部族的真正始祖,也是殷人的圖騰。卵即子,故殷人以「子」為性。後稷為周部族的始祖,稷誕生的故事,《詩·大雅·生民》有很生動的記述。稷的母親為姜嫄,亦作姜原,一次她在野外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就上去踩一下,踩的時候心有所動,結果感而受孕。生下孩子後以為不祥,棄之山林,鳥獸都來卵翼他,遂收養長大,後取名棄,也作稷。稷因履大人「跡」而生,故取姬姓。

    氏,是姓的分支,姓為全體氏族成員所共有,氏則為有地位及富有者所特有,「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它是部族繁衍和母權向父權過渡的產物。《國語·晉語》云:「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列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十四人,為十二姓。」黃帝5個兒子,分化為1姓,反映的就是姓向氏的分化。

    「氏」,本來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後來專指部落的首領,如有巢氏、神農氏、有熊氏等就是。後來國家出現了,不少官職也成了「氏」的名稱。這時「氏」代表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只有貴族才有。像緬甸的「吳」,直到今天還起著類似的作用。因為古代的封國和官職是世襲的,因而「氏」也世襲,即使這些封國或官職失掉了,「氏」的稱號也還保留著,於是「氏」就演變成為家族的標誌了。

    周代特別是東周即春秋時代,是姓氏的大分化時期。舊時的宗法制度非常強調血統和世系,嚴格區分昭、穆、嫡、庶、大宗與小宗。貴族階級以嫡長子也即正妻所生的大兒子繼承其職位,稱為大宗,其餘兒子稱為小宗,成為大宗的臣屬。天子的小宗稱王子,王子之子稱王孫,統稱王族。諸侯的小宗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統稱公族。王族、公族可以國名為氏,但公孫的子孫則不屬於公族,屬於其它支族,就另外命氏了。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分封諸侯,姬姓國有53個,魯、鄭、晉、吳、燕等都是,這些諸侯的子孫多數都以國名、封邑名或其父祖名字為氏,不姓姬了。按理說中國的多數人都應姓姬,可現在姬姓的反而不多了。

    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封於魯,開始時是最大的諸侯國。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嫡長子姬同承位為莊公,是大宗;余三子慶父、叔牙、季友為小宗,即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就是大家熟悉的「三桓」。莊公昏庸,三桓很有勢力。

    莊公死後,慶父兩次殺死魯君,「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遂成了成語。後來慶父被迫『自殺』,他的兒子公孫敖繼承了祿位,他的庶子中有的就以「孟」為氏。這是因為慶父在小宗中排行最大,故稱「孟孫」;又因為他實際上是老二,故亦稱「仲孫」,字仲,所以子孫中也有以「仲」為氏的。孟子和孔子的大弟子仲由即子路,原來都是姬姓的本家。

    慶父死後,季孫氏勢力最大,季氏三世輔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季氏,而不知有魯君。他們的子孫多以季為姓氏,季友的封邑在費(bi),他的子孫也有以費為姓氏的。這都是以父祖的排行和封邑為姓氏的。

    再如鄭也是姬姓大國,封邑本在陝西,鄭武公隨周平王東遷後,以河南新鄭為國。春秋之初,在武公、莊公時代,鄭國很火紅一陣子。他們的嫡派子孫承襲了姬姓。到春秋末,鄭國被韓國滅掉,子孫又以國名「鄭」為姓氏。鄭莊公的弟弟名段,封於京,後來因為兄弟間矛盾被莊公打敗,出奔到共(gong),他的子孫遂以他的名字「段」為姓氏。其實,《鄭伯克段於鄢》中鄭莊公的這位老弟,應該叫姬段,可史書上都稱他為「共叔段」,「段」為名,「叔」表排行,亦字,表示他是老弟,「共」是他的流亡之地。他的子孫竟姓起「段」來了。

    也有以祖上謚號為姓氏的。如「惠」姓原出於「姬」,他們是周惠王的後裔,周惠王名姬閬,死後謚「惠」,其庶出子孫以「惠」為姓。

    也有以祖上官職為姓氏的,如司馬、司徒、司空、司寇等皆然。這些官名在三代以前都有,故以之為氏的子孫並不同姓,「五百年前」並非「一家」。到了近代,複姓單化,「司徒」、「司空」又有改姓「司」的。

    也有以祖上所住地名命氏的,東門、西門、東郭、南郭等就是。如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因為好心而幾乎被狼吃掉的東郭先生,那位因破除迷信興修水利而流芳千古的西門豹,他們的姓氏都是這樣來的。魯莊公的兒子姬遂字襄仲,府邸在曲阜東門旁邊,人稱東門襄仲,他的家族在與「三桓」的角逐中最後失敗,其子公孫歸父逃亡齊國,子孫遂以其祖居地「東門」為姓。

    西門氏的先祖有姬姓和姜姓兩支。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西門,鄭國的西門氏為姬姓後裔,西門豹大概本姓姬了;而齊國的西門氏本姓姜,《金瓶梅》中山東清河縣的那位謀殺武大郎佔有潘金蓮的大流氓富商西門慶,大概是姜太公的子孫了。

    鄭樵《通志?氏族序》據《左傳》說古代「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謚,以官,以邑,五者而已」,實際上還不止於此。

    隨著姓的迅速分化繁衍,戰國以後,人們一般稱氏而不稱姓了,以後姓慢慢消亡,姓氏合而為一,逐漸穩定下來,主要成為父系血統的標誌。後人常說的「姓」實際上即指姓氏。舊中國女人多數有姓無名,婚後隨夫家之姓,以娘家之姓為氏,稱曰「氏」或冠以夫家之姓稱「氏」,彼時人們還有點「氏」的觀念,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婦女有了自己的不依賴於夫家的獨立姓名,年輕人已不知「氏」為何物了。

    這樣一來「同姓」固然或能「一家」,「不同姓」也可能是「一家」了。「五百年前」祖宗「同姓」,「五百年後」兒孫異姓,則各有其家了。反之亦然。

    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即孔丘,其家族原也出於「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後裔。周滅後,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封於宋,即今天的商丘。後來因為內亂,公族出身的大司馬孔父嘉被殺,他的兒子木金父逃亡魯國,隨後以祖之字「孔」為氏,木金父的五世孫叔梁紇是有名的大力士,他與顏氏女徵在「野合」,卻生了文縐縐的兒子,即我們的大思想家孔聖人。

    其實孔氏還不盡出於子姓。春秋時鄭、衛、陳三國也有孔氏。鄭穆公二子字子孔,他們的子孫以孔為氏,這是出於姬姓。衛國的孔氏是出自黃帝姞(ji)姓;而陳國的孔氏則出自媯(gui)姓,他們是舜的後代。由此可見,天下孔姓也並非一家;而宋國亡國後其公族後人多以「宋」為姓氏,他們與「孔」倒是一家呢。

    以前一群朋友想要聚會喝酒,那就指派其中一個逐個打電話通知。有一次,剛好輪到了一位有特別姓氏的朋友,他的第一個電話是這樣的:「喂,老宮啊,今晚我們想你了,一起聚聚怎麼樣,到xx地,不見不散」,其實是說著無意,聽者有心,王凡他們開始是偷著樂,最後是在憋不住了,哄堂大笑,笑的這位打電話的哥們是莫名其妙,看著眾人問道:「我說錯了嗎」。不過剛問完自己也大笑起來,說這個姓氏沒辦法,要不然怎麼稱呼呢。

    這時候,一個女孩子突然站起來,摸著剛才那位帥鍋的頭,故意嗲聲嗲氣的喊道,「老公宮,你就不會改成小宮嗎,反正他比你小」。哈哈,又引起一陣大笑,那位女孩子此時也反應過來,紅著臉說:「錯了,錯了,我是教他怎麼稱呼的,亂套了都」。

    後來那位宮姓朋友自我解嘲地說:「我這個姓氏就是賺便宜,不過這個便宜的是女性朋友稱呼才好,你們這群男爺們以後別稱呼我老公(宮),聽著有點噁心,哈哈」。

    很多姓氏在無意中就會帶來笑談的,不過熟悉的朋友之間,只要不是過分的玩笑,調節下氣氛也還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其中有那麼一個笑話:俺村的焦大爺,上醫院看病,醫生囑咐他:「大爺,您這病,回去以後不能和你老婆同房。」

    大爺說:「俺家就一間房,不同房上哪住去?」

    醫生趕緊解釋說:「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說回去以後不能合理老婆同床。」

    大爺說:「俺家就一張床,不同床怎麼睡?」

    醫生又說:「我的意思是您不能性交。」

    大爺怒了:「我不姓焦姓什麼!」拂袖而去。

    還有那麼一個:某小學女生成績直線下滑,怒氣沖沖的老媽正在盤問中,突然有男生打電話來找女生,老媽搶過電話問:「你姓什麼?」

    男生小聲說:「我姓魏。」

    「魏什麼?」

    被嚇破膽的小男生答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爸爸也姓魏。」

    外國人同樣會鬧笑話。話說尼采去面試,面試官問:「你叫什麼?」

    「尼采。」

    「猜你個姥姥啊!下一個!」

    佩盈在關心完自身的情況以後,竟然還有心思詢問著老孫頭其他事情:「孫神醫,你幫我瞧瞧,這個猴子是不是同樣也是懷孕了?」說著,滿心歡喜地把悟空抱了過來。

    王凡不禁鄙視著自己老婆,你當神醫是獸醫呀,居然連悟空的事情也拿過來問!而且自己不是已經把悟空帶到市裡的寵物醫院看過了嗎,竟然還這麼多此一舉!

    接著佩盈又連珠似的問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像什麼「大唐是怎麼樣子的?」「是不是很繁華?」「李二英不英俊?武媚娘有多漂亮?」「小屁孩李治又如何?」等等的八卦問題。

    縱然老孫頭在醫藥學方面很有那麼一手,可是面對著佩盈的不停提問,他還是有些招架不住,稍稍有些手忙腳亂起來。

    還是王凡厚道,看出了老孫頭的窘態,連忙打斷了自己老婆的八卦之火,「老婆,你需不需要休息一會兒?你現在有了身孕,更要小心注意一些!」

    佩盈聽到王凡這麼說,才意猶未盡地停止了我問你答的這種行為,稍稍看了看時間,「啊,這都七點多了!遭了,我還沒有做早飯呢!學校也要上課了。不行,我得趕快去學校!」說著,就要拿起教具往門外走,口裡還邊說道:「孫神醫,你先在這裡坐著,中午回來我們繼續聊!」

    剛擦了一把汗的老孫頭差點兒被嚇得撲倒,還要繼續呀!而王凡立即攔著自己老婆,「老婆,既然今天有這麼重要的事情,就在家裡休息著吧,學校那邊等會兒我幫你去請一兩天的假。」

    佩盈卻搖了搖頭,「不行不行!現在學校裡正缺著人手,我哪裡能隨便請假呢!況且我不過是兩個月左右的身孕,外表還看不出來,根本不需要休息。」

    最終王凡執拗不過佩盈的堅持,只好是退讓了一步,陪著她一塊兒去學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