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口角之爭 文 / 狐雲

    中國人千年之後還自稱是漢人,說承襲的是漢家文化,這裡當然有董仲舒的功勞,畢竟是他力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他的徒子徒孫們怎麼能不搖旗吶咕盡力吹噓呢?不過要論起帝王的武功,漢武還是中國歷史上要占重要地位的,畢竟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讓每一個中國人想起都覺得蕩氣迴腸。

    可人家不容易啊,漢武帝為了打匈奴,把「文景之治」以來積攢下來的家底快掏空了,才湊出十萬兵馬北上攻擊匈奴,後來連續幾十年的征戰,全天下的商人幾乎全倒了霉,可就這麼著,到了東漢後期,王朝自己已經岌岌可危,還北伐匈奴,把匈奴人趕到歐洲去和羅馬帝國搗蛋去了。

    可漢朝一共才多少兵?就是到了唐朝盛世,最高峰也就五十多萬兵,可咱大宋呢?不包括最高峰達到六百萬之巨的廂兵、鄉兵、義兵、義勇,單說禁軍,立馬就能想到八十萬這個數字。

    可這八十萬禁軍幹什麼呢?翻遍書都沒見他們打過像樣的戰。

    這兵還就是在精不在多的,要是把八十萬裝備精良、待遇優厚的大宋禁軍交給漢武帝手上調教,沒準這老小子會親自和羅馬帝國搗蛋,那咱國朝後人還不驕傲的尾馬翹上天啊。

    當然現在太子趙禎還沒繼位,沒有他去亂「仁」一下,現在禁軍還不到八十萬,只有二十萬出頭,又分兵駐守西京,輔京和南京,汴京城裡只有十來萬禁軍,今天來函不過兩萬人,可也把娜仁托婭和阿不爾次郎嚇得戰戰兢兢。

    估摸著今天要給太子捧場的,這十萬禁軍也就能選出兩萬來人拿得出手了,個個挺胸出肚,刀明甲亮,龍衛、捧日、神衛、天武等諸多大旗迎風招展,禁軍士兵各依旗號列隊成陣,娜仁托婭悄悄的附在場二耳邊問道:「楊二哥,這便是大宋最勇猛的武士了吧,好威武啊。」

    場二轉頭看看場中列隊的禁軍,輕蔑的撇了撇嘴,這也算勇士?站都沒個站像的!列隊了還交頭接耳,嘻嘻哈哈,沒見這幾萬禁軍鬧出多大的噪音,邊上人說話聲音小點都聽不清,楊二擺擺手說道:「這算什麼勇士?沒得污了禁軍的名頭。」

    楊二並不是想惹事,只是這兩天在乞顏人面前可是享足了大國天朝的虛榮,凡是乞顏人吃驚叫好的,他都要表示不屑一顧一下:咱大宋這個算什麼?還有更好的呢!現在娜仁托婭對禁軍讚賞,他當然不滿意了,李清在水雲莊訓練龍翔軍,他可是一直陪在邊上的。

    本意不過想在娜仁托婭面前顯顯威的,可楊二說這話的地方卻錯了,大男人麼,怎麼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和姑娘咬耳朵?只是校場上禁軍實在是多,二萬來人,一人輕咳一下,合起來就是悶雷,所以他說話的聲音也放亮了些,這下麻煩了,又不是在水雲莊上,棚裡還有別人呢。

    楊二的話才落音,猛聽身後有人擊案叫道:「兀那小子,滿口柴胡,甚叫污了名頭!若不廝擄個明白,爺爺今日須放你不過!」

    楊二回頭一瞧,才明白自己這話算捅了馬蜂窩了,這可不是水雲莊的場子,他那個公子就喜歡請姑娘們做客,再就是張先、宋祁那幫酸人;這可是禁軍的校場,綵棚裡多是禁軍領軍的軍官,還多是上四軍指揮使以上的,這兩萬人可多是上四軍裡挑出來的精銳,被這小子說會污了禁軍名頭,這口氣哪忍得住?

    面對一棚人的怒目而視,楊二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可那個軍官口出污言,又讓楊二不忿,我說錯了麼?上四軍?拿出來和龍翔軍比比看?所以楊二也沒出聲告罪,而是冷眼望過去。

    居然還不服氣!之前拍案大罵的那個軍官可怒了,起身罵道:「狗才,今日爺爺便教訓教訓你,看是誰污了名頭。」隨著他起身而立的還有另外三、四個人,楊大和孫五見勢不對,也是起身攔在楊二身前,安小哥忙拱手陪笑道:「我家兄弟一時魯莽,出言不端,還請各人包涵則個。」

    這一棚裡不下五十人,誰都很反感楊二的話,可鬧得凶的只有六、七個人,這可不是宏毅寺,太子還沒來呢,咱們這棚先打起來,一會兒要是上面責怪下來怎麼辦?所以有楊大、孫五在前面使勁遮擋,倒並未算真動上手,拉拉扯扯的,楊二不過挨了兩拳。

    若是那個軍官不罵些爺爺孫子的,興許楊二還會賠個罪的,人家可是跑江湖的,一進興起犯了眾怒自己也覺得不妥,因此楊二隻是遮擋,並未還手,反正拉扯中挨了兩下也不重,只是心裡也是憋氣的很,就是不願意出聲告罪。

    正在僵持不下呢,這邊站起一個中年模樣的軍官來,只聽他高聲喝道:「都住手罷,這般鬧將起來,成何體統?」

    想必這人官位要高些,他一出聲,禁軍的那些軍官們先後罷了手,連挑頭的那個也是,恨恨的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悻悻的回到自己座位上。

    安小哥忙抱拳陪笑,可那中年軍官只是冷眼看了看他,似笑非笑的說道:「不知你等是誰家大人門下,果然權高威重,如若不然,幾個從人也進不來此處坐,本官倒想請教請教,日後我等同僚也可上門討些教益。」

    一聽這話,楊大不由得瞪了自己兄弟一眼,得意忘形了吧?就是想在乞顏人面前長臉,你說話小聲些不行?這不是為公子得罪人嗎?

    楊二心裡也悔了,話已經出口,如果人家是找他碴的,那不怕,群毆單挑的,他自己接下來就是,可現在人家要找李清的麻煩,好端端的,他楊二不是給水雲莊惹事?而且,要真找上門去還不怕,咱這話本來就是吹給外族人聽的,終不濟低個頭解釋清楚,最怕的就是人家不上門,心裡記恨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給你一下,那才最難防。

    現在可沒法解釋,李清讓一個女子扮男裝混進校場,而且還是番幫的,傳出去可不得了雖說咱公子名聲本就不大好了,可咱們也不能拚命往上抹黑不是?楊二想到此處,只得低頭抱拳沖四周作了個羅圈揖說:「本是小的狂妄,出言無狀,還望各位大人海涵,小的在這陪個不是了。」

    見楊二低了頭,滿棚的禁軍軍官們也略消了氣,之前拍案的那個軍官高聲譏笑道:「日後說話可要先思量著,校場上豈是你等閒雜人可隨意叫囂的,一個下人,怕是少見識罷,場上的可是上四軍,你懂什麼叫勇武?」

    那個中年軍官負手站在楊二跟前,神色淡淡的說道:「你等究是何人門下,便要說個清楚,休說本官欺負了你,沒得倒是一定,日後見了你家大人也是面上無趣的緊。」

    楊二回頭看看自己哥哥,楊大也在遲疑,眼見著這事就這麼揭過去了,還是不說的好,再說李清也不是什麼大人,誰知道人家怎麼看李清呢?安小哥一邊陪笑道:「小的們理多嘴,冒犯了各位大人,都是小的們無狀,要通了名,倒給家主人添亂了,還請大人寬恕則個。」

    安小哥可是幫閒出身,說軟話陪小心本是日日餬口的活計,這棚裡可都是禁軍的軍官,咱低個頭也不算什麼;那個中年軍官一聲輕笑:「便說出來又何妨?莫非嫌我等皆胸窄量淺之輩,會與你們這些下人尋晦氣?」說完,哼了一聲,不屑的轉身回自己座位上去了。

    邊上另一個軍官怪笑道:「我等皆是廝殺漢,如何會這般量淺,只是你家主人平日裡也該門風緊些,出來胡亂說話,可不是該當的。」

    而拍案的那個軍官又嘲笑道:「適才口出大言,此刻卻連姓名都不敢說,你怕甚?莫非驚我等打上門去,叫你家主人見識見識如何叫威武嗎?」

    楊家兄弟聽了這話臉都氣得鐵青,安小哥本在陪笑著,現在也收住了笑容,這都已經服了軟,怎麼還是不依呢?說我們倒算了,誰叫咱們說錯話了,可說到自己公子身上,那可不行。

    一直沒開過聲孫五這時候忽然開口說道:「原是我等出言無狀,卻與我家公子無干,只是若諸位大人有興登門,我家公子最是好客,喜結交天下英雄,定會盡賓主之禮,我家公子姓李名清,便住在汴京城外水雲莊上。」

    楊大也朗聲說道:「今日之事全由我等出言無狀而起,若是諸位大人要見責,便由我等領教責罰,還請諸位大人休要污及我家公子。」

    這幾句話一說完,棚裡暫時出現冷場了,連那中年軍官臉上也是悻悻之色,過得一會兒有人小聲說道:「李三郎又如何?李三郎便可說我等污了禁軍名頭?」隨即有人附和道:「就是,不過僥倖贏了一仗,便可目中無人嗎?」

    眼看著本就要平息下去了,這會又起波瀾,大家都在京城裡混,憑空多那麼多對李清不滿的人,總不是件好事情,就像楊二評論禁軍那句話,其實也是隨口並未當真,人家這些禁軍軍官的話也是撒氣,並不是要和李清較真,現在一亮名號倒麻煩了,反而叫人家憋著一口氣。

    安小哥這會子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之前陪笑說軟話沒關係,反正咱上不得檯面,現在要是再陪小心說話,掉的就是李清的面子,這個安小哥就不願意了,眼見著局面這麼僵持著,再過的一會,恐怕棚裡個個都要說李清目中無人了。

    正在這時,本來一直在邊上看熱鬧的禁軍軍官站起來五、六個人,為首的年輕軍官哈哈大笑道:「誤會誤會,俱是戲言耳,諸君無須叫真的,李清李公子並不曾開過聲,如何可怪罪到他身上!周大人,您說呢?廖老哥消消氣,為句戲言認真不值當的,莫如等賽後兄弟請諸兄豐樂樓喝酒聽曲可好?」

    那位拍案大叫的軍官原來姓廖,只見他有些帶酸味的說道:「秦大人,你倒是攀了高枝,現下來說便宜話兒,若真要破費,豐樂樓有什麼趣處,不如去秦時樓的好!」

    只見那姓秦的年輕官兒立馬換作一副哭相的叫道:「廖兄真是不厚道,小弟的月傣才幾何?怕是不夠秦時樓一晚上的花銷吧,若是去了,家妻小便上廖大哥府上討生活如何?」

    見了這般做派,姓廖的官兒笑罵道:「好你個秦起,原是這般滑頭,莫以為我不知曉,這幾日你都在甜水巷不曾歸家,若上你府中宣揚開了,怕是不得安生吧?還是乖乖的做個秦時樓的東道吧!」

    這句話可應得了棚中大多數軍官的贊同,個個鬧著要上秦時樓,那個秦起在中間作揖打恭討饒,一會兒說秦時樓裡花費太多,囊中羞澀侍候不起,一會兒討饒說千萬不能讓他娘子知道他在甜水巷過夜,要是府中河東獅吼可要到劉大人跟前說理去,原來這個姓廖的,是捧日軍劉都指揮使的手下。

    花姑娘就是魅力大些,剛才還是大家象烏眼雞一樣的瞪眼,一說到花姑娘,轉眼便是一派祥和。

    見得棚裡眾人都開始說些風月勾當了,秦起湊到姓周的官兒面前施了一禮,媚笑道:「周大人且消消氣,石、高二位公爺也知周大人平素為官方正,有心想交納深些,又恐怕周大人嫌我等不務正業,游手好閒,只是現在太子也喜歡這得勝球,周大人何不也湊個趣兒?日後下官仍就追隨大人於左右可好?」

    周大人這會也不好緊繃個臉了,他對得勝球這東西本是沒什麼反感,不就是個玩的遊戲麼?這樣也好,有這麼個遊戲,軍中那些兔崽子也算有點事做了,省得老在外面惹亂子,至於別的麼,倒要細想想的,國公爺的招牌是響亮,身份也貴重,可畢竟不拿事不掌權,咱官小身卑的,卻是個手上有兵的副都指揮使,還是上四軍中的天武軍,國公爺也管不了咱,要我這麼貼上去湊近乎,還真有些不樂意的。

    不過國公爺後面是太子,這可就是以後的皇帝,誰不知道當今聖上就麼這一棵獨苗,得罪誰也不能得罪他,周大人嘴角一咧,擠出絲微笑道:「若不是說話狂妄些,本官如何會計較,此事便這麼揭過吧。」他可沒接秦起的話碴。

    瞧著場面基本上都擺平了,那秦起搶到楊家兄弟及安小哥面前,卻是先作一揖的輕笑道:「幾位大哥請了,小弟秦起,在捧日軍中做個指揮,先前也總無緣分到水雲莊結識幾位大哥,日後還請多多照拂才是。」

    人家為自己這邊解了圍,現在還湊上前對他們行禮,楊家兄弟趕緊恭身還禮,「秦大人休要這般,小的可禁受不起,今日之事,要多謝秦大人周全了。」

    那秦起得意的笑道:「幾位大哥客氣了,咱們今後便是一家人,這點事值得拿出來說的?倒是日後上得水雲莊來,幾位大哥不見外,已叫小弟心滿意足了。」

    安小哥和孫五在楊家兄弟身後面面相覷,怪事了,明明是頭一次見面啊,若說是龍衛軍中的,有王德顯在還可以扯上關係,這秦起是捧日軍的,怎麼說的咱一家人呢?再說這禮數也不對,而且是太不對了。

    也別怪之前棚裡的軍官們對他們幾個都是大呼小叫,因為他們今天穿的,都是做下人打扮的;咱大宋到現在,對衣著的等級制度還沒抓的那麼嚴,除了五色禁止庶民使用外,一般也不在乎這個。

    水雲莊裡就更加不在乎了,反正莊裡的絲綢多,平日穿什麼衣服李清也不在意,就是拿綢緞做鞋面兒,李清見了還會說好看的,不過,這可都是非正式場合。

    今天是到哪啊?禁軍校場!雖說李清沒有官身,讓大家覺得他不懂規矩也不行啊,再說就是李清不介意,安小哥他們也不會這麼不懂規矩的。

    平時他們愛怎麼穿都行,就像以前安小哥也經常是一身文士打扮,可要是跟著李清出入正式場合,他是絕對不能這麼穿的,否則人家會說道的,主從之分也是倫常,體現到衣服上面,最簡單的區別,就是主人家穿長袍,從人著短衫,「皂衫紗帽」是下人的標準裝著,要是李清今天穿個短衫出席,是要被人斥為非禮的,就是不尊重人。

    他們今天六個人,都是跟著李清出門的,包括娜仁托婭在內,這可不是玩鬧著帶她逛秦時樓了,她要是穿的和李清一樣,興許之前的小吏就會上前請教姓名,沒準李清面子大還能引到主看台上去,一個女人,女扮男裝混到校場上,而且還是番幫的蠻夷,這要讓人知道,李清多少都要吃掛落。

    而穿著短衫就簡單了,小吏問都不會問,直接便引到棚裡來,從人麼,值得問個什麼?

    現在秦起對他們幾個從人打扮的這麼客氣,還口口聲聲稱大哥,怎麼不叫安小哥奇怪?連孫五都瞧出來,奇怪的還不止這麼點,剛才出面打圓場的幾個軍官穿著也是有些特別,個個都像他們李公子一樣束著冠。

    莫非是現在京城裡的新時尚?這可要問問,別顯得咱落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