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小說博覽 第八十六章 專業人士 文 / 狐雲

    最近李清已經養成閂門的好習慣了,沒辦法,新婚啊,難免有些大白天也不檢點的,可安小哥這兩小孩若英和李清都很喜歡,特別是李清和若英在園子裡散步的時候,兩姐弟手牽著手跟在後面,已經是水雲莊的一道風景了;既然莊主和夫人都這麼和氣,這兩小孩現在是莊子裡面子最大的人了,垂花門以內連安小哥都只能進正廳呢,他兩小孩倒是經常不敲門就可以拜訪李清的臥室了。

    小男孩才兩歲,沒學名,小名叫著狗兒,不過李清喜歡叫他狗狗,姐姐叫晴兒,摸樣也甚是清秀,反正比他老爹強,天天帶著弟弟瞎轉悠,也沒辦法,這莊子裡可沒有同年人,不過小丫頭特別喜歡去琴房,一去到那就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聽,和平時判若兩人。

    見李清抱著弟弟了,小晴兒拽著李清的衣角,細聲說道:「把狗兒帶上天,那狗兒不就成了神仙了,我不要狗兒成神仙,晴兒只要一個小的。」

    左右也是無事,再說上次做天燈的時候,李清自己就沒搭上手,都忘了個兩個小孩留那麼一個了,李清也覺著過意不去的,那就做一個吧。若英見李清要做天燈,也很是欣喜,也過來幫手,一個做燈架,一個縫燈體,這萬盞天燈同時輝映夜空,可是若英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情形,此時做來,心裡甜滋滋,待得情意綿綿的看一眼夫君呢,這夫君卻是又割破了手了。

    這天燈堪堪快做好的時候,張管家已經在房門前稟告了,李清覺得很奇怪了,即便騎上他的坐騎,快馬趕去京城,這會怕也是剛進城呢,如何回來的這般快的?張管家說道他可沒進城,他先去張家莊找那族人的老爹去了,想著和人老爹一塊進城去,公子不是吩咐要最好的材料麼,張管家可不是為省兩錢,想著搬動了老爹,那兒子自然不好敷衍他,省得給他些不算好的,在公子面前失了體面;不過正巧,近來活不多,那族人今天就回了莊子探望他爹呢,這不,一塊叫了來了。

    說話間介紹邊上這個人,也姓張,家裡老二,莊戶人沒那麼多講究的,所以學名就叫張小二,不過在萬全司已經做了快二十年,手藝也是算得上一號的。

    李清趕緊說道:「張管家快請去正廳奉茶,我去拿了那弩即刻便來。」

    等李清拿了那弩走回正廳呢,張管家正神氣活現的吹噓他家公子如何如何呢,連相府的家人對他這管家都得客客氣氣的,一見李清進來,那張小二趕緊起來恭身施禮,李清笑道:「小二哥快快請坐,李清正有事煩請小二哥幫忙的,還請小二哥多多指教才好。」

    他這句小二哥叫得人家一個勁擺手,又連給他鞠了幾個躬,張管家一邊陪笑道:「公子稱呼他小二就好,他是小老兒的侄輩,一個匠戶,公子如此抬舉,沒得折了他的草料。」

    怎麼說話的這是,李清瞪了一眼張管家,人家可是人才懂不,專業人士,客氣下有什麼的?再說人家怎麼瞧著也四十歲上下了,叫聲哥也無妨的;請了張小二坐好,遞上手中的弩,口中說道:「還請小二哥看看這把弩,可是萬全司所做?」

    張小二拘謹的接過弩,瞧了瞧,說道:「這正是萬全司所做,聽聞族叔說及公子對這弩頗有不滿,然此弩已是司內上上之選,不知公子為何不喜?」

    鬼的上上之選,做古董倒是上上之選,後世特種兵使用的弩號稱100米內無聲狙殺,精確度極高,射擊速度也不慢,這把算什麼,百來只羚羊象座肉山似得跑過,還只能射中個屁股的,況且拉個弦都費力啊。

    李清說道:「無他,這兩天亦空閒,清想做兩把稱手的弩,射得準且遠些,而且上弦也易,亦不用銅鐵,只需木料,只是對用料多有不明,還請小二哥多多指教。」

    兩天做2把弩?還要射得遠射得準,張小二可是行內二十年的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李清是外行了,不過也並沒嗤笑,只是沉聲說道:「想是公子之前並未做過弓弩,這弓弩製作不易,僅材料準備,便需耗時一年,如何兩日內完成?」

    材料準備就要一年?不會吧,那倒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一說到專業問題了,張小二沒有了之前的拘謹,向李清介紹道,這制弓需六材,即干、角、筋、膠、絲、漆,而這每一項材料都講究不說,比如這角,上好的牛角長一尺有五寸(近50厘米),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這是最佳的角材,一隻角的價格就相當於一頭牛,故稱『牛戴牛』的;而且每個材料的製作季節都有規定,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細密;春天治角,自然潤澤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會糾結;秋天合攏諸材,自然緊密;寒冬定弓體,張弓就不會變形;嚴冬極寒時膠、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裝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所謂的稱手,還需要看個人臂力身高而言,上制弓為四尺八寸,非有千鈞之力不能開弓的,而這弩製作更繁於弓了,要想製作一把好的,兩日如何能夠?

    不過也沒讓李清太絕望的,張小二笑道這些材料萬全司裡都有存貨,公子想做弩無需等上一年了,只是問李清究竟想要什麼樣子的,可有圖紙?

    有這麼專業的人士在邊上,李清豈能放過?趕緊叫張管家去拿紙,別弄宣紙來,去找些印書用的紙張來,另外弄些小木棍,底端用火燒燒,我可要劃圖紙了。

    幸好來的不是個什麼巧手木匠,否則看了圖紙,問也得把李清問煩了,張小二可是行家,若說之前看著不過覺得新鮮好奇外,待到看到後面,一臉的肅穆。李清先畫了整體圖,然後又畫分解圖,張小二隻是問問後面加的木輪是做何用途,李清解釋到是為方便上弦而用的,張小二對李清畫的圖紙上為什麼有兩根弦問都沒問,李清有心想賣弄下都沒機會的。

    圖紙還沒畫完呢,張小二便起身問張管家,莊內可有馬相借否?李清愕然的問道要來何用,張小二急急的說道:「小人即刻回萬全司,將公子所需之物帶來莊上,公子放心,小的必不將此圖說與他人知道的。」——

    網上很多軍事論壇裡,起點的某些作品裡也好,都喜歡吹噓英格蘭長弓,可知道中國的制弓技術在春秋時已經很先進了,上制弓長度超過1米5,不是簡陋的英格蘭長弓可以比的,無論射程還是精確度上面。

    當然優點也是缺點,中國古代太講究制弓了,因此,對弓箭手的要求也強了很多。有興趣的朋友看去看史記裡記載的,漢李陵5000步兵如何抗擊8萬匈奴騎兵的,並且殺了多少人,是為什麼敗了。另外本書裡王少將軍父親王超歷史上率5萬步兵加一萬騎兵,對陣遼國8萬騎兵,因是救援途中被圍,殺1萬5,自損2萬,後為糧草被焚而全軍退,不落下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