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的憤怒 文 / 猛子

    九月十二日清晨,齊王楊暕得到斥候報訊,雁門城下的北虜大軍已全部撤離。

    楊暕大喜,傳令三軍,火速挺進雁門城下。

    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擔心出現意外,先行派遣一支選鋒軍疾馳西陘要塞,打探軍情,以防不測。

    雁門城中,鼓號喧天,歡聲雷動。

    帝國皇帝、帝國中樞重臣、帝國禁衛軍將士和雁門軍民親眼驗證了奇跡的發生,北虜撤離了,在圍攻雁門城整整一個月之後,撤離了,雁門城勝利了,帝國皇帝勝利了,帝國皇帝的預言變成了現實,帝國皇帝的威信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隨著帝國援軍的到來,激動的歡呼聲更是驚天動地,響徹雲霄。

    雁門城緩緩打開。

    齊王楊暕、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驍果第二和第三軍折衝郎將、行宮重要官員進城覲見皇帝。

    皇帝心情很好,但南北雙方的生死決戰才剛剛拉開帷幕,能否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完成決戰目標,實現戰略意圖,不僅需要全軍將士再接再勵,需要燕北軍將士在長城一線牢牢堵住北虜的逃離之路,更需要兩京派遣大量援軍。帝國若想贏得這場決戰的勝利,僅靠將士們的士氣和勇氣遠遠不夠,必須擁有絕對實力,必須在軍隊數量上超過對手。皇帝為此憂心如焚,急切想瞭解當前的戰局,想知道兩京來了多少援軍。

    皇帝先召見了齊王楊暕。楊暕被困崞城,昨日午時才脫困,雖然他在第一時間馳援雁門,但對目前戰局一無所知。

    皇帝勉勵了楊暕幾句,急召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

    雲定興惶恐不安,但事情的輕重緩急他還是知道的。首要告訴皇帝的便是東都狀況。東都於八月二十四日詔令各地北上雁門勤王。皇帝一聽,臉色頓時陰沉。裴世矩、蘇威、宇文述、來護兒等重臣也是神情沉重,臉上更是「陰雲密佈」。

    皇帝八月十三日被圍雁門,東都八月二十四日詔令勤王,中間隔了整整十天。以帝國發達的驛站系統,以戰時加急加快的傳遞速度,可以看出東都反應之遲緩,而遲緩的原因大家心裡都有算,東都有相當一部分權貴意圖置皇帝於死地。

    「代北戰況如何?」皇帝迅即拋開了東都的煩心之事,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北疆戰場上。「伽藍在哪?」

    伽藍在哪?這是皇帝念叨了近一個月的話,其身邊近臣耳朵都聽出繭子了,然而正是這句話頑強支撐著皇帝的意志,不論是自欺還是欺人,皇帝始終堅信伽藍能按照他的設想完成決戰的戰略部署。

    「伽藍將軍於八月十九日攻陷白狼塞。堅守至今。」

    白狼塞,果然是白狼塞。皇帝突然激動起來。衝著裴世矩大聲喊道。「白狼塞,伽藍果然在白狼塞。」

    裴世矩心神震顫,差一點潸然淚下。雖然他的心理素質非常好,但在承受近一個月的重壓後,突聞伽藍果真攻陷了白狼塞,完成了對北虜的戰略包圍。所有壓力頓時不翼而飛,激動、愉悅、歡喜……各種情緒霎時湧上心頭,百感交集。

    雲定興看到皇帝高興,心中的恐懼感有所削減。隨即繼續奏稟,「東北道大使、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於八月十八日率幽州諸鷹揚趕赴燕北,與二十二日抵達燕北行轅,居中指揮。八月二十七日,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率軍寇邊,攻打燕北長城一線,涿郡郡丞郭絢率軍阻御。九月初二,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率北平諸鷹揚抵達燕北。另據涿郡急報,九月初,遼東留守楊恭仁率遼東、遼西諸鷹揚已進入榆關,不出意外的話,此刻他們即將或者已經抵達燕北。」

    太原、涿郡和燕北之間一直保持著聯繫,但路途遙遠,地形複雜,又處在邊疆荒蕪之地,訊息傳遞緩慢。雲定興目前所掌握的消息截止到九月初,之後的消息估計還在傳遞路途上。

    皇帝心情更好了。薛世雄忠誠,李景也忠誠,楊恭仁這個侄子也很不錯,整個東北道五大鎮戍軍都忠誠於自己,此番決戰勝券在握。

    「白狼塞戰況如何?」皇帝迫不及待地問道。能否贏得決戰,關鍵還在白狼塞,還在於伽藍和燕北軍能否堅守到主力大軍的到來。

    雲定興報喜不報憂,他把伽藍在防守初期所取得的兩場勝利作為重點進行了稟奏。至於防守後期,雖然北虜肯定會增兵攻擊白狼塞,但薛世雄也會持續增援伽藍。薛世雄手上有幽州軍主力,而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此刻也應該抵達白狼塞戰場了,這樣算起來雙方兵力懸殊不會太大,帝國軍隊還據有地利,所以基本上能打個旗鼓相當。只是,如今圍攻雁門的北虜主力北撤而走,白狼塞戰場上的北虜大軍馬上就會增加到十幾萬人甚至二十多萬控弦,而帝國軍隊的人數則處於絕對劣勢,白狼塞肯定是守不住了,除非兩京援軍飛速趕到,在白狼塞尚未失陷之前抵達決戰戰場,否則最後的決戰必將成為泡影。

    雲定興遲遲不說兩京援軍,皇帝則等不及了,在得知東北道主力大軍正在傾盡全力堅守白狼塞之後,馬上問道,「兩京援軍在哪?」

    雲定興張口結舌,冷汗涔涔,心裡更是把兩京權貴罵了個狗血淋頭。

    皇帝的心瞬間沉了下去,激動和喜悅之情轉眼就被滿腔的憤怒所淹沒,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到底做錯了什麼,讓兩京權貴對朕恨之入骨,非要置朕於死地,為此不惜背叛帝國,背叛皇權,背叛中央?

    「援軍在哪?」皇帝神色陰戾,厲聲叱問,「在哪?」

    雲定興跪倒在地,俯首請罪。

    皇帝讓其坐鎮太原,除了向前線戰場運送軍需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徵召援軍。整個代北戰場上只有不足兩萬人的代北軍,即便皇帝御駕北上,最多也只能把幾十萬北虜控弦阻擋在句注山以北,若想實現南北決戰之策略,則必須從兩京調來至少十萬衛府軍。然而,雲定興沒有完成這一重任,他是盡職盡責了,不顧生死、不惜代價第一個殺到了雁門城下,勤王有功,但皇帝以身為餌,被困雁門,其目的是拖住北虜主力,是給北疆各路大軍完成決戰部署贏得時間,他要的是決戰,是給北虜以沉重打擊,是給帝國贏得至少十年到二十年的邊陲穩定之格局,是讓中央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能夠集中全部的精力和國力,繼續推動帝國高速行進在改革的道路上,實現強國富民之理想。

    「逆賊,叛徒,奸佞……」皇帝勃然大怒,忍不住縱聲怒吼,「朕要殺人,朕殺的人太少,太少……」

    文臣武將噤若寒蟬,無人敢上前勸諫,但此刻皇帝的情緒可以失控,戰局的發展卻不容失控,一旦遲遲拿不出決策,白狼塞戰場上的帝國軍隊必有全軍覆沒之危,而東北道主力基本上都在白狼塞戰場,一旦全軍覆沒,則整個北疆鎮戍尤其是東北道的鎮戍,將陷入空前危機。

    裴世矩毅然上前,「聖主,從時間上來推算,兩京援軍應該已達太原,或者即將抵達太原。」

    「太原……」皇帝睚眥欲裂,揮舞著雙臂,衝著裴世矩怒聲咆哮,「到太原有甚用?北虜主力到白狼塞,不過四天的路程,如果日夜兼程,三天就能抵達白狼塞,而太原到白狼塞需要幾天?你告訴朕,兩京援軍抵達白狼塞戰場需要幾天?」

    「七天。」裴世矩從容回道,「聖主,最多七天。」

    從太原首府晉陽城到崞山,急行軍需要三天,由崞山到白狼塞急行軍需要五天。到達崞山後,有兩條路可以直達白狼塞,一條是經崞城、雁門城、西陘要塞、句注要塞、桑干鎮,渡黃水河至善陽城,再由善陽城北上至白狼塞。還有一條路則是由崞山直奔樓煩關,由樓煩關直奔善陽城。兩條路大約相差一天的路程。裴世矩說最多七天,指的就是從崞山、樓煩關到善陽城這天路。

    「白狼塞還能堅守幾天?」皇帝強忍怒氣,迫使自己冷靜下來,他同樣知道東北道主力大軍一旦敗亡於白狼塞,其後果非常可怕。

    「聖主,要相信伽藍,要相信舞陰公、滑國公和觀國公,更要相信相信東北道數萬將士對中土和皇帝的無限忠誠。」

    皇帝想到了雁門軍民,想到了這血腥而殘酷的長達一個月之久的戰鬥,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土,一定屬於朕。

    「傳詔,整頓軍馬,午時後,朕與諸鷹揚北上追敵,有違令者,斬!」

    「不可,聖主,萬萬不可……」蘇威當即勸阻,「北虜數倍於我,貿然追擊必定凶險萬分。」

    蘇威這一勸諫,頓時引得眾臣「呼啦」一下全部跪下,極力勸阻。

    唯有裴世矩站在皇帝的身邊,鄙夷地望著跪倒眾臣,忍不住就想吐口唾沫。

    皇帝大怒,拔出橫刀,雙手高舉,對準身前几案,狠狠剁下。几案攔腰中分,斷為兩截,筆墨紙硯灑滿一地。

    「再有勸諫者,如同此案!」

    =

    =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