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兩百九十章 驚變 文 / 猛子

    高元逃跑了,乙支文德也逃之夭夭,而帝國遠征軍的主力尚未抵達平壤,這正是高句麗貴族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重立新王的最佳時機。只待既成事實,中土帝國迫於半島和遠東形勢的壓力,不論這個高句麗新王是否符合他們的需要,也只能下旨承認了。

    伽藍早已與高平達成默契。他只要平壤,拿下平壤後,便由高平全面掌控平壤的軍政大權。至於高句麗的政局如何發展,伽藍只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絕不能損害到帝國利益,否則他就要出手干涉。實際上,這等於變相支持高平坐上王位。

    有了伽藍的支持,高平信心十足,對王位勢在必得。二十六日伽藍進城後,當著高句麗眾多權貴的面,做出了堅決支持高平的姿態。

    伽藍的表態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了高句麗權貴們對新王的選擇。

    高臨意識到了危機,強烈的生存危機。雖然平壤城內很多貴族都像他一樣背叛了君王,但自從兵變之後,公開反對高元崛起策略的貴族基本上被清洗一空,不是殺了就是逃了,剩下的要麼支持高元,要麼持中立立場,而昨天正是這些貴族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背叛了高元,並繼續掌控著高句麗的命運,支持高平為高句麗的新君王,也就是說,平壤的國策核心還是「崛起」,只不過迫於形勢不說了,韜光養晦了,只待完成了休養生息,那些掌控了王國權柄的以崛起為己任的貴族們還是要發動戰爭,還是要把高句麗推向死亡的深淵。

    當然,高句麗如何重建,政局如何發展,那都是未來的事,對高臨及其所屬勢力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生存下去。以高臨為首的貴族們,其政治理念務實而保守。他們堅決反對崛起策略,甚至不惜發動兵變來推翻高元。正因為他們的背叛導致了平壤內亂,繼而加速了高句麗的敗亡。加快了戰爭的進程,把勝利拱手讓給了中土帝國,而中土帝國則就此掌控了高句麗的命運。這是不可饒恕的罪責,而從王國重建的角度來說。高臨及其保守勢力的存在,也嚴重影響到了高句麗的核心國策和王國政治的穩定,所以,乘此良機,及時剷除高臨及其保守勢力。是理所當然的事。

    高臨及保守勢力絕不能束手待斃,平壤目前的混亂形勢,既是高平誅殺他們的機會,也是他們斬殺高平的機會,而若等帝國主力大軍進駐平壤,他們也就失去了掌控自己命運的機會。但能否取得伽藍的支持,卻直接影響到了這場廝殺的結果。

    這天晚上,伽藍參加了高平在王宮內舉行的宴席。賓主盡歡。離去時。高平將其送出了王宮。其後則由高臨一路護送到了北城。

    攻克平壤後,高平控制了平壤的王宮、內城和外郭東西兩城,高臨控制了外郭南城,伽藍和龍衛軍則屯駐於外郭北城,三股力量互為牽制。到了北城後,高臨告辭。離去前他躊躇良久,終於還是問了一句。「將軍,之前給某的承諾。是否記得?」

    伽藍看著他,神情冷峻,緩緩點頭,「時機不到。」

    高臨冷笑,「將軍,倘若今夜某被人大卸八塊,將軍是否依舊信守承諾?」

    「他敢殺你?」

    「他為何不敢殺某?」

    伽藍若有所思地望著高臨,高臨則夷然不懼,目光炯炯,神色堅定,似有所決斷。

    良久,伽藍緩緩頷首,轉身離去。

    二十七日凌晨,高臨突然發難,指揮其所屬軍隊向高平及其親信部屬發動了猛烈攻擊,一時間內城、外郭內殺聲震天,平壤城再度陷入血雨腥風。

    龍衛軍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集結,但伽藍遲遲沒有下達出擊命令。

    平壤城內的很多貴族都在看著伽藍,看著龍衛軍。這些貴族勢力龐大,控制著相當數量的軍隊,其中有些人的政治立場是激進的,有些人則是中立的,但值此關頭,個人利益肯定要凌駕於王國利益之上。王族手足相殘與他們利益何干?相反,帝國軍隊的選擇,才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未來。

    高元沒有選擇,唯有擊殺高臨。

    他肯定要殺高臨,這不僅僅關係到由誰來掌控高句麗,誰來做高句麗王,還關係到能否最大程度地保全高句麗的現有實力。只要高臨在,只要高臨及其勢力想掌控高句麗,那麼就等於給了中土人實施離間計的機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土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置高句麗於死地。

    高元有信心、有實力擊殺高臨,把他的勢力一掃而空。

    高臨卻是賭博。時間拖得越久,形勢對他越是不利,一旦高平徹底控制了平壤,他想贏得伽藍的支持就更為渺茫。他不相信伽藍的承諾,與其把命運交給一個異族人,不如竭盡全力殊死一搏,這樣反而有機會殺出一條血路。即便贏不了,甚至不能與高平同歸於盡,但最起碼可以重創高平。高平奄奄一息了,以伽藍的豺狼性格,豈能饒過他?高平死了,支持他的勢力煙消雲散,如此一來,以高句麗崛起為己任的持激進政治立場的貴族就所剩無幾了,這對高句麗的重建,對王國未來國策的制定,對高句麗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著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

    所以,雙方都拚命了,而且,雙方都沒有向伽藍求援。

    高平不願求援,其中原因很多,借助帝國軍隊的力量自相殘殺,就算贏了也沒有光彩,恥上加恥而已,但更重要的是,他擔心中了伽藍的奸計,一旦伽藍在自己的背後捅一刀,其優勢蕩然無存,形勢會驟然顛覆。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事實,他若想徹底剷除高臨,必然要付出昂貴代價,等到他傷痕纍纍鮮血淋漓之刻,就只能任由帝國軍隊宰割了。

    高平向冷眼旁觀或靜觀其變的貴族求援。懇請他們以王國利益為重,關鍵時刻出手相助。

    高臨實力不濟,此舉純粹是自尋死路。但高臨豈會愚蠢至此?高臨的出擊,要麼來自帝國軍隊的授意,他有倚仗,所以才肆無忌憚;要麼是豪賭。反正都是死,臨死也要拖個墊背的,也要狠狠咬上一口,或許就能咬得你魂歸地府。但不論是哪一種可能,貴族們都很害怕。如果是來自帝國軍隊的授意。自己加入戰場,豈不是找死?如果是高臨的豪賭,那高臨現在就是一條瘋狗,逮誰咬誰,誰給咬到了誰就倒霉,臨了高平是不會撫恤賠償的,相反,只會落井下石。歷經三年戰爭之後的王國已經一窮二白。而重建過程中利益糾葛更是嚴重。能夠瓜分的利益實在有限,能夠少一個利益瓜分者,誰不高興?

    高臨賭對了,除了堅決支持高平的貴族,餘者依舊冷眼旁觀,誰都不敢動。都怕雄踞北城的那頭虎視眈眈的帝國猛虎突然從黑暗裡衝出來。

    隨著戰鬥的進行,局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高臨是拚命。不惜一切代價拚命,他只有拚命的資格。而高元卻有各種各樣的念想,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瞻前顧後不敢拚命,尤其害怕伽藍在最後一刻發動致命一擊,一口把他們兩個都吞了,所以他始終留有餘力,以防不測。

    他留有餘力,其他人就不幹了。現在是非常時刻,誰手裡的軍隊多,誰的實力強,誰就能在重建王國的利益瓜分中佔據主動權,反之,為高元把軍隊打光了,實力沒有了,理所當然就會被踢出利益瓜分者的隊伍。很多貴族雖然支持高元,但那是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一旦前景不明朗了,危害到自己的利益了,當然要「抽身後退」,即便還能與高元共進退,那也要謹慎的留一點餘力,不能把身家性命統統賠了進去。

    結果本應該是一邊倒的戰局,逐漸演變成為勢均力敵。在雙方僵持的過程中,因為帝國軍隊始終不動,對高句麗人造成了巨大威懾,導致越來越多的貴族選擇了「旁觀」,而這一局面又導致一些本來支持高平的貴族主動退出了戰場。高句麗都要亡國了,你們叔侄為了王位還手足相殘,你們何曾顧及到高句麗的利益,顧及到我們這些貴族的利益?事實上誰做高句麗王都行,只要他顧全到我們的利益,我們就擁戴他,所以,你們叔侄去打吧,誰贏了誰就是王,不要連累我們。

    於是戰局繼續變化,先是高平控制的東城丟了,接著西城也被高臨的軍隊攻陷,到天亮的時候,內城竟然告破,戰局竟然發生了驚天逆轉,本來實力不濟的高臨竟然控制了整個戰局,而本來勝券在握的高平竟然匪夷所思的輸掉了這一仗,被困在了王宮裡。

    消息傳到北城,伽藍與傅端毅、薛德音面面相覷,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失望之色。

    伽藍的確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想法,所以始終在北城按兵不動,只待高平和高臨打得兩敗俱傷了,他就張開血盆大口,橫掃整個平壤城,哪料高句麗的貴族們很有智慧,竟然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毅然拋棄了高平。高平死了沒關係,大不了換一個姓高的做君王,只要不損害到我的利益。只是這樣一來,卻損害到了帝國利益,伽藍不幹了。

    「將軍,計將何出?」薛德音低聲問道。

    伽藍目露殺機,嘶啞而冰冷的聲音在眾將耳畔響起,「傳令,誅高臨,斬高平,火燒王宮。」

    「火燒王宮?」薛德音暗自吃驚,「將軍要屠城?」

    「既然他們拋棄了王族,某便屠盡高氏。」伽藍冷笑,「高氏滅絕,樹倒猢猻散,餘者何懼?殺!」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