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兩百八十九章 誰攻下了平壤? 文 / 猛子

    五月二十日清晨,伽藍與西北狼兄弟及阿史那大奈、阿史那賀寶帶著突厥精騎殺到了順安城下。

    緊接著,馮翊、西行率左龍衛府馬軍主力殺到。

    將士們連續作戰兩天兩夜,人疲馬乏,已是強弩之末,但此時距離平壤已近在咫尺,考慮到平壤城內還有以逸待勞的精兵強將,假若讓敵軍察覺到帝國軍隊的虛實,發起凌厲反撲,則戰局必定顛覆,龍衛軍必定全軍覆沒。

    伽藍下令,在城外尋有利地形列下戰陣,擺出攻擊態勢,同時遣小股精騎在戰陣之後往來飛馳,以揚起沖天煙塵欺騙敵軍,佯作主力陸續抵達,迫使敵軍不得不全力堅守要隘,繼而給龍衛軍贏得喘息之機。

    午時之後,右龍衛府諸團在劉黑闥、王安等人的率領下,陸續趕到。步軍將士狂奔兩百餘里,精疲力竭,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好在馬軍已經擺下戰陣,更有沖天煙塵為掩護,可以讓步軍稍事休息。

    大約在黃昏時分,江成之的左龍衛府第一團與盧龍的魔鬼團飛馳而來,他們挾持著高平和一群烏骨城官員,高舉著高平的帥旗,在順安城外耀武揚威的轉了幾圈後,這才緩緩退入戰陣

    天近入暮,高臨帶著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抵達順安。

    十八日在薩水東岸作戰時,高臨麾下不過兩三千人,但兩天兩夜之後,他旗下的軍隊就超過了兩萬。戰局發展到現在,形勢基本明朗,雖然平壤城固若金湯,雖然高元和乙支文德還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但高平、高臨的背叛已經分裂了高句麗,他們有強大的中土帝國做後盾,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龐大的帝國軍隊為後援,雙方的實力對比一目瞭然,高句麗的貴族自然會做出明智選擇。而選擇的結果便是在過去的兩天兩夜內,絕大部分逃離戰場或者尚未抵達戰場就開始撤離的高句麗貴族,紛紛帶著麾下軍隊投奔了高臨。

    高臨對伽藍非常敬畏。兩天前決戰之刻。他看到進入決戰戰場的只有龍衛軍,而帝國軍隊的主力竟在西岸按兵不動,頓時便失去了取勝信心。然而,伽藍信心百倍。甚至放出狂言,可一擊而勝。結果當真如此,年輕的伽藍擊敗了威名赫赫的乙支文德,幾千帝國龍衛軍擊敗了數萬氣勢洶洶殺來的高句麗軍隊,甚至還狂追兩百餘里。一口氣殺到了平壤城外,不但贏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更就此決定了高句麗王國的命運。

    決戰之前,高臨幾乎是一無所有,形勢也是晦暗不明,所以沒有提條件的資格,但現在他有軍隊了,有貴族的支持了。實力飛速膨脹。更重要的是形勢也基本明朗了,他必須要提條件了。

    入暮之後,高句麗人在紮營的同時,也給龍衛軍構建了一座營寨。龍衛軍瘋狂追擊,把全部的輜重都丟在薩水東岸,現在可以說是飢寒交迫。更不要說戰鬥力了,但目前的戰局卻確保了龍衛軍的安全。以高臨為首的高句麗人若想重建王國。若想保全自身利益,就必須倚仗帝國的幫助。徹底剷除高元和乙支文德等人的勢力,穩定半島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並以此為契機,重建與帝國的宗藩關係,重新贏得帝國的信任,唯有如此,高句麗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高句麗人才能告別噩夢休養生息。

    深夜,高臨拜會伽藍。

    伽藍坐在馬鞍上,吹著橫笛,神情專注。烈火站在他的背後,仰頭默默地望著深邃的星空。暴雪趴伏在烈火的陰影裡,一雙冷森森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戰戰兢兢走來的高臨,準備隨時撲上獵殺。

    高臨衝著伽藍深深一躬,也不說話,就站在那裡,聆聽著悠揚笛音。

    一曲終了,餘音裊裊。良久,伽藍抬頭看了他一眼,虛手相請。高臨盤膝坐下,相距五步,開口便直奔主題,「將軍是否想攻陷平壤?」

    乍聽這是廢話,伽藍當然想攻陷平壤,但這話從高臨的嘴裡說出來,其意思就不一樣了,他實際上是誘惑伽藍,將軍是否想獨佔攻陷平壤的功勞?

    伽藍望著眼前這個相貌普通但目露精幹之光的中年人,臉上慢慢浮現出嘲諷之色。遲疑了片刻,他低聲問道,「計將何出?」

    伽藍聲音嘶啞,但蘊含其中的殺意卻異常凌厲,仿若一柄出鞘利劍,讓高臨倍感窒息,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來。高臨畏懼了,他不敢說了,他擔心自己一旦提出條件,極有可能遭到這個血腥殘暴之徒的殺戮。

    伽藍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橫笛,神色漠然,好似眼前根本就沒有高臨這個人。

    很長時間的沉寂,高臨似乎都能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終於,他鼓足勇氣,顫慄著問道,「高元之後,誰是高句麗王?」

    伽藍不假思索的搖搖頭,「這由帝國皇帝決定,與某無關。」

    一股滔天怒火不可遏制地從高臨心底湧出,「摧毀高句麗,對中土有甚好處?」

    伽藍臉色陡沉,目光驟然森冷,「你若想死,某可以成全,但在死之前,你必須替某打開平壤的大門,否則,平壤城,就是第二個烏骨。」

    「將軍必須給某一個承諾。」高臨豁出去了,厲聲說道。

    「承諾?」伽藍冷笑,「若你打開了平壤的大門,某就給你承諾,某不再屠城。」

    「這不是某要的承諾。」

    伽藍斷然搖手,「那個承諾,某給不了你。」

    「但將軍可以讓它既成事實。」

    伽藍沉思不語。

    「將軍當真以為那些軍隊都是因為某而歸降?」高臨手指自己的大營方向,言辭懇切地說道,「戰局發展到這一步,高平必然要為王國和自己做打算,為此他肯定要改變策略,而接下來將軍若想拿下平壤,必然要倚仗高平的威望,於是高平必然會利用這一機會為自己謀取稱王的實力,一旦他控制了所有投降的高句麗軍隊,那麼未來的高句麗大王必然就是他。這是毋庸置疑的事。高平稱王了,其野心必然膨脹,高句麗依舊是中土大患。」

    這倒是事實。高臨的資歷威望,與高平根本沒有可比性,雖然這兩天很多高句麗貴族帶著軍隊投奔了高臨,但實際上都是衝著高平來的。好在高平被帝國軍隊所挾持,暫時無法與這些貴族「溝通」,這才給了高臨一個機會。

    「某憑甚相信你的承諾?」伽藍忽然問道。

    「難道將軍相信高平的承諾?」高臨當即反問道,「你血屠烏骨,與其仇深似海。高平一旦稱王,豈肯罷休?對將軍來說,高平才是心腹大患。」

    伽藍嗤之以鼻,「某憑甚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你?某在拿下平壤後再殺高平,必會激怒支持他的高句麗人,對某來說,後果嚴重。」

    伽藍當然想獨吞攻陷平壤的功勞,但現在遠征軍的水陸主力大軍距離平壤遙不可及。為此他必須付出代價。那就是讓高平在重獲自由的同時重新獲得實力並掌控高句麗王國。這時候,假若伽藍出爾反爾,殺了高平,激起平壤兵變,以龍衛軍之單薄實力,極有可能丟掉平壤。而得而復失的責任,伽藍承擔不起。

    「某說了。某可以為將軍打開平壤的大門。」高臨手指自己,鄭重說道。「是某,而不是高平。」

    伽藍想了半天,還是搖搖頭,「或許,你可以打開平壤的大門,但你的實力控制不了平壤,而高平卻可以。能否在攻陷平壤後牢牢掌控平壤,對結束這場戰爭至關重要,否則,高句麗會分崩離析,會陷入長久內戰,而這對中土,對半島乃至整個遠東局勢,都不利。」

    高臨沉默半晌,苦笑道,「沒想到,將軍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竟因一己之私利而置中土蒼生於不顧。既然如此,那就請將軍拭目以待,看看這場戰爭能否如你所想的一樣結束。」

    伽藍臉色微變。今夜高臨敢來提條件,敢來威脅自己,必然也想到了被拒絕的後果。他的資歷、威望和實力都不如高平,只待高平迫於形勢,不得不改變策略與帝國合作,高臨就成了必然被剷除的對象。今天他敢背叛高元,明天就會背叛高平,高平豈肯容他?所以高臨在決戰中竭盡全力,以期贏得自己的信任,改變其命運,一旦他的願望落空,他必然要掙扎,必然想方設法混亂局勢,分裂高句麗,阻礙王國的重建。做不了大王,那就做一方諸侯,唯有如此,他才能保全自己,才能贏得問鼎王位的機會。

    「你也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伽藍嘲諷道,「你為一己之私利,背叛君王,背叛王國,背叛高句麗,甚至不惜讓戰爭延續下去,塗炭生靈。」

    「某不過為自己、為高句麗尋一條生路而已。」高臨大義凜然地說道,「高句麗遭此重創,即便休養百年也未必可以恢復元氣,而這一切都是拜高元、高平、乙支文德之輩所賜。如今你竟以高平代替高元,明顯就是想把戰爭繼續下去,想讓高句麗亡國滅種。」

    伽藍沒有說話,他從高臨的眼睛裡看到了危機。

    「將軍是否知道,乙支文德在逃亡途中下令掘開了薩水上游的水壩,洪水呼嘯而下,已經斷絕了將軍的退路,也斷絕了將軍的援軍和糧秣。」高臨冷笑,「將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不知能在順安城下堅持幾日?」

    伽藍暗自吃驚,一雙眼睛慢慢瞇起,凜冽殺氣噴湧而出。高臨使出殺手鑭了,這時候倘若其臨陣倒戈,龍衛軍必定腹背受敵,高平固然性命不保,龍衛軍也岌岌可危,而更嚴重的是,高元和乙支文德則可乘機反攻,帝國選鋒軍的前期戰果必定毀於旦夕之間。

    高臨「出擊」的時機太好了,伽藍沒有選擇,唯有答應他的條件。

    「某可以給你想要的承諾。」伽藍說道,「但是,某一旦殺了高平,平壤大亂,迫不得已之下,就不得不屠城鎮壓。」

    高臨目露喜色,躬身一禮,毫不猶豫地說道,「某需要將軍的承諾。」

    乙支文德故技重施,打了帝國選鋒軍一個措手不及。

    王辯的運氣非常好,他帶著懷遠軍渡河不久就進入了一片丘陵地帶,僥倖躲過了一劫。

    楊恭仁、崔遜在薩水東岸紮營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情況,所以選擇了一處較高地勢,洪水沖過來後,雖然包圍了營寨,卻沒有人員損傷,且營內糧秣充足,足以支撐數日,只是如此一來,王辯也罷,楊恭仁也罷,短期內都無力再去接應支援伽藍,只能任其自生自滅了。

    二十一日,伽藍說服了高平。

    高平無路可走了,唯有倚仗自己的實力,借助帝國大軍的力量,直接殺進平壤,自立為王,於是他不惜一切代價使出了各種手段,於二十三日在順安城內應的幫助下,成功攻陷順安。

    二十四日,高平、高臨率軍殺到平壤城下。伽藍率龍衛軍隨後跟進。

    二十五日,平壤城裡的一些貴族背叛了高元,打開了城門。平壤失陷。高元倉惶出逃,與乙支文德及其殘部南下逃遁而去。

    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帝國遠征軍橫渡遼水三十七天後,伽藍率突厥精騎進入平壤,在城樓上升起帝國大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