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兩百七十九章 一夜之後 文 / 猛子

    這邊楊恭仁與高平討價還價,談判很激烈,不知內情者還以為雙方勢均力敵呢,而知情者則對此非常憤怒,其中伽藍的火氣大。域名--請大家熟知//高速//

    在他看來,戰局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都是因為選鋒軍兵貴神速、攻敵不備所致。雖然烏骨城的防禦的確堅固,大部分高句麗人也抱著與城共亡之念,敵方的士氣和勇氣都很強,但越是到了這種關鍵時刻,越要堅持攻擊,這時候雙方比拚的就是毅力,就是堅忍不拔的意志,假若停止攻擊,等同於拱手送給高句麗人一個喘息良機,一旦等到雙方整軍再戰之時,帝國軍隊僅有的一點優勢必定喪失殆盡。

    伽藍與龍衛軍會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馮翊和劉黑闥等人,認為現在必須打破戰場上的僵局,擴大戰果,把戰線向烏骨城的縱深tin進,以防觀公楊恭仁與叛虜達成停戰協議,把大好局面盡數毀去。

    馮翊遲疑良久,既擔心將士們久戰不利,損失太大,又擔心龍衛軍與主帥意志相背導致內部失和,乃至爆發衝突,於是小心勸道,「伽藍,談判是必要的,是為了維持當前戰局,以便給主力大軍支援而來贏取足夠的時間。」

    「高句麗人會遂我些等心願?」伽藍質問,「高句麗人會束手就縛,任人宰割?」

    劉黑闥冷笑,「投降?有這麼投降的?啥叫投降你不知?」

    馮翊當然知道高句麗人投降的目的,他也想打破當前的僵局,以取得決定xin勝利,洗雪帝國軍隊的恥辱,所以他理所當然支持攻擊,只是用何策能打破目前的僵局?

    「計將何出?」馮翊不再堅持,倒是想聽聽伽藍有何取勝之策。

    「斬首。」伽藍森然說道。

    馮翊暗叫慚愧。伽藍是干甚出生的?他是西北軍裡頂尖的秘兵,幹的就是見不得人的勾當。去年在東都戰場上,李雄、韋福嗣等重要叛逆就是死在西北狼的暗殺上,而這一斬首之策也的確給了楊玄感和叛軍以致命重創。只是這裡是高句麗。一個對西北狼來說完全陌生的戰場,他們還能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嗎?

    「尋薛氏兄弟,還是求助羅藝?」馮翊追問道。

    在陌生的戰場上斬殺敵首。僅靠西北狼的武力肯定不行,必須還要獲得熟悉高句麗的東北邊軍銳士的幫助。目前無論是羅藝的北平軍,還是薛氏兄弟的懷遠軍,其轄下都有熟悉高句麗或者本身就來自高句麗的銳士。相比較而言。薛氏兄弟的部下久鎮懷遠,熟悉高句麗,但龍衛軍欠了羅藝的人情,在未來的戰鬥中也需要與羅藝的密切合作,假若因為這件事讓羅藝和北平軍產生誤會。破壞了雙方的關係,那就得不償失了。

    「某去尋羅藝。」伽藍不假思索地手指馮翊道,「你去尋薛氏兄弟。此策若想成功,唯有齊心協力。」

    羅藝一口應承,對伽藍「斬首」之策十分讚賞。不過他對伽藍以身犯險之舉頗為不屑。以今日伽藍的身份、地位和權勢,竟然還像過去一樣不顧生死衝在前面,那不是英勇,不是膽略。而是愚蠢。試想假若伽藍不幸戰死。那些追隨他的兄弟部屬們怎麼辦?羅藝沒有出言告誡,他倒想看看,這位傳說中的帝國貴能否再一次創造奇跡。

    深夜時分,龍衛軍、北平軍和懷遠軍非常默契地向高句麗人發動了猛烈攻擊,一邊製造出戰場上的緊張氣氛,一邊迫使高句麗各級將領在前線暴露出自己的位置。以便給伽藍和西北狼兄弟創造刺殺機會。

    伽藍不負眾望,與西北狼兄弟並北平、懷遠眾銳士。在三軍將士的有力配合下,果然創造了奇跡。一夜間利用各種非常手段刺殺了在戰場前線指揮的十幾位高句麗各級將領,直接導致高句麗人指揮失靈,前線作戰軍隊迅速陷入hunluan,防禦是漏don百出,這給了帝國軍隊luan中取勝的機會。

    帝國軍隊抓住了這次機會,三軍將士在羅藝、王辯和薛氏兄弟,還有馮翊、劉黑闥的指揮下,果斷出擊,大膽穿hā,各團將士士氣如虹,酣呼鏖戰,把高句麗人殺得丟盔棄甲、狼奔豕突、潰不成軍。

    至黎明時分,高句麗人以重兵阻擊於內城防禦線,擋住了帝國軍隊前進的腳步。

    戰局再變。一夜之後,烏骨城的防禦缺口在帝國軍隊的瘋狂攻擊下迅速擴大,並漸成崩潰之勢。雖然高句麗人依舊控制著西南北三城和內城,但因為整個東城防禦區的丟失導致其防禦體系遭到幾近毀滅xin重創,而嚴重的是,它的士氣遭到了沉重打擊,這是為致命的地方。

    帝國軍隊的勝利似乎唾手可得。然而,楊恭仁和崔遜卻非常清楚,選鋒軍的實力己經超水平發揮,取得這樣的戰果己是選鋒軍的極限。當前大的危機是連續作戰的選鋒軍將士是否有能力抵擋住高句麗人即將展開的大反攻。

    崔遜對羅藝、王辯和伽藍的擅自決策極度不滿。三位副帥竟然公開「架空」選鋒軍的主帥,悍然背離主帥的意志,這是極其嚴重的事件,必須予以彈劾,上奏皇帝和行宮給予懲戒。但是,出乎崔遜的預料,楊恭仁不但不予以支持,反而蓄意袒護,說伽藍事先稟報過了,自己雖然沒有同意,但也沒有反對,只是讓他們謹慎小心,臨機處置,所以有了深夜的猛烈「攻擊」。

    崔遜不動聲色,暗中卻利用自己的職權,十萬火急奏報皇帝和行宮,但彈劾的對象卻變成了羅藝一個人。

    楊恭仁的「袒護」不是源自對伽藍的「溺愛」,而是源自皇帝和皇族利益的需要。第三次東征必須贏得勝利,這是皇帝讓皇族重臣楊恭仁出任東徵選鋒軍主帥的目的所在。楊恭仁無條件信任伽藍,這是血緣關係決定的,也經過了東都平叛大戰的「考驗」,而伽藍對帝國和皇帝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伽藍桀驁不馴,而有些時候伽藍之所以能成功,正在於他的桀驁不馴的xin格。楊恭仁有意識地利用伽藍的這種xin格,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他這個處在政治lan尖上的皇族重臣不能「赤膊上陣」,以免在政治上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崔遜彈劾羅藝,也是處於自身所在的貴族集團的利益出發。崔氏與越王楊侗的利益捆在了一起。被動地「困」在了皇統之爭的戰車上,而自帝國開國以來,凡皇統之爭的背後,都是山東貴族集團和關隴貴族集團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崔氏為了未來的政治鬥爭。想方設法結盟於以楊恭仁為首的皇族勢力和以裴世矩為首的帝國溫和改革派勢力,但對於與自己抱有同樣目的的關隴武川系,則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這次武川系把「手」伸進選鋒軍,其目的是既然爭功又想鉗制對手。心思十分卑劣,是以崔遜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打擊武川系的機會。

    選鋒軍內部的矛盾在戰局改變後的上午,在楊恭仁的帥營裡,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楊恭仁做為主帥,於情於理都要對三位副帥的「擅權」做出警告,而三位副帥當然給主帥「面」,於情於理都要賠個不是,然後尋個合適的理由讓雙方的臉面都能保全。大家哈哈一笑。皆大歡喜。誰知崔遜非要挑起是非,把矛盾直接對準了羅藝,把「擅權」一事統統歸罪於羅藝,因為羅藝是第一副帥,王辯和伽藍都屈居其下,重要的是。羅藝一向驕橫跋扈為所欲為,是以崔遜認為。昨夜一戰,擺明了就是羅藝要「奪」選鋒軍之控制權。要「架空」楊恭仁乃至整個選鋒軍的統帥部。

    羅藝勃然大怒。他根本找不到辯解的「借口」,總不能說是伽藍「誘惑」了他,或者把罪責歸於王辯,那他的臉往哪擱?盛怒之下,羅藝一拳砸在了案几上,指著崔遜的鼻怒聲咆哮,「某在前線捨生忘死,你卻在後面暗下黑手,意欲何為?」

    崔遜面淡如水,眼神輕蔑,彷彿眼前所見不是羅藝,而是空氣。

    王辯xin情耿直,為人公正,面對崔遜的侮蔑,他忍不住了,剛想為羅藝辯白,不料卻被伽藍一拳打在腰肋上,頓時痛疼難忍,硬是把嘴邊的話「吞」了回去。

    羅藝也不是癡兒,吼了兩嗓之後,出了口惡氣,便怒氣衝天的拂袖而去。

    伽藍衝著王辯連使眼色,反正軍議也開不下去了,當然藉機離去,難道還要留在這裡繼續聽楊恭仁和崔遜的訓斥?兩人在楊恭仁的怒視下,逃一般的離開了帥帳。

    「崔監軍挑撥是非,蓄意離間選鋒三軍。」王辯苦笑道,「羅將軍必定要誤會我們,甚至可能認為我們故意設計陷害於他。」

    「差矣。」伽藍淡然笑道,「這是件好事,我們要感謝崔監軍。」

    王辯疑惑地望著伽藍,「為甚?」

    「崔監軍肯定要上奏彈劾羅藝,如此一來,便把羅藝逼得無路可退。」

    王辯頓時醒悟,「羅藝必定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烏骨。」

    「唯有奪取烏骨,羅藝能為自己辯白。」伽藍笑道,「現在便去尋羅藝,不待某等張口,他便會躬身相求。」

    「但三軍將士均已jin疲力竭,攻擊力銳減,恐難以如願。」王辯歎道,「再說,斬首之策,今夜很難奏效,叛虜必有防範。」

    伽藍沉默不語。

    「烏骨城防禦堅固,以選鋒軍之力,難以破其內城。」王辯又說道,「若想破其內城,除非叛虜自己打開城en。」

    「你說對了。」伽藍說道,「這天下堅固的堡壘,向來都是從內部攻破。」

    「你的意思是……」王辯若有所悟。

    「戰局發展到今天,你以為烏骨城內還有多少高句麗人能堅持下去?」

    王辯頷首而笑,指著伽藍說道,「有高句麗人找上en了?」

    伽藍微笑點頭,「收買內jān是某的不傳秘術,屢試不敗。」

    =(未完待續……)

    >vd/<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就請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書。如有章節錯誤請與管理員聯繫。本月為您推薦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絕世唐門》

    看最快更新,就來——

    列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