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小說博覽 第兩百五十八章 瘋狂的伽藍 文 / 猛子

    「未雨綢繆?」

    劉炫在帳內陷入長久的寂靜之後,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低沉而蒼老的語調裡透出一絲深深的不安。

    帝國有崩潰之危?的確,就當前政局來說,政治上有不同派系之間的激烈交鋒,軍事上有對外征伐的連番失利,而國內更是叛亂迭起,中土突然間陷入了自帝國建立以來最為混亂而危險的時刻,這時候,假若來個不可預見的天災,釀成不可抵禦的**,那麼帝國的確有分崩離析之危,但現實是,帝國自統一以來,在先帝和一幫賢臣猛將的統治下,迎來了二十多年的大發展,帝國在休養生息的大環境下,蓄積了巨大力量。即便今上登基之後,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也遠沒有傷害到帝國的元氣。帝國依舊強大,中土的統一依舊牢固,普羅大眾更是強烈堅守著和平的理想和昌盛的願望,帝國距離崩潰的絕境遙不可及,最起碼現在和未來幾年還看不到敗亡之兆。

    然而,未雨綢繆是對的,這一策略對河北人來說尤其重要。

    一旦皇帝徹底結束了東征,中樞把所有精力轉到內政,轉到國內的穩定上,那麼戡亂平叛就成了首要之務,而中土各地的義軍則成了剿殺對象。以帝國軍隊之強大,國力之雄厚,剿殺那些尚不成氣候的義軍,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到那時,各地方貴族集團從自身利益出發,必然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義軍」。他們不但不會予以支持,反而會成為剿殺義軍的「急先鋒」。

    河北義軍的生存怎麼辦?那些追隨義軍,僅僅只是為了吃一口飯的無辜百姓怎麼辦?

    這一次河北義軍在各方勢力的支持下,先是擊敗了第一任戡亂統帥馮孝慈。接著又迫使第二任戡亂統帥伽藍不得不妥協,總算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危機,那麼,當東征結束之後,新的戡亂統帥到了河北,河北人怎麼辦?

    「師傅,兩位先生,請相信某對中土的忠誠。對中土蒼生的眷顧。」伽藍以手按胸,正色說道,「某自進入中土以來,兩戰河北。從未有意去傷害無辜。今日某以生命發誓,某之提議,絕無傷害河北義軍之念,若有異心,天誅地滅。」

    信任的取得。不是靠發誓,也不是靠過去的歷史,而要拿出實打實的誠意,拿出能夠贏得對方信任的策略。劉炫和孔穎達等人交換了一下眼神。旋即微微頷首,等待伽藍拿出具體辦法。

    「東征結束後。由誰主掌河北戡亂,戡亂的策略如何。直接關係到河北義軍的存亡。」伽藍繼續說道,「以某兩戰河北的戰績,以某的出身以及與山東人的關係,以某所率龍衛軍的實力,還有以裴閣老在中樞中的地位以及他對山東的深厚感情,某有很大把握在東征結束後,繼續主掌河北戡亂。」

    假若由伽藍來主掌東征之後的河北戡亂,那麼即便政局發展對河北義軍極度不利,伽藍也能以手中的權力和武力,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河北無辜的傷害,甚至能在山東貴貴族集團的幫助下,各取其利,贏得一個各方都能獲利的最佳局面。

    這是一個對未來前景的展望,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就要保證伽藍能完成皇帝擴建龍衛府的詔令,並在第三次東征中拿到讓皇帝和中樞非常滿意的戰績。

    眾人沉思,良久,孔穎達低聲歎道,「假如事情的發展並不如將軍所願……」

    「某可以把自己的未來和性命交給河北人。」伽藍不假思索,斷然說道。

    劉炫白眉微挑,目露驚訝之色。孔穎達、蓋文達和薛德音也是吃驚地望著伽藍,對其決絕之態大感意外。

    「所建新府,某屬意由平原劉黑闥統領。」

    伽藍此言一出,就連劉炫都為之動容。

    新軍的統帥是伽藍,下設左右龍衛府。依照伽藍的意思,假如左龍衛是伽藍的西北軍,那麼右龍衛就是劉黑闥的河北軍,如此形成牽制,只要河北人對伽藍稍有不滿,便可舉兵「造反」,而河北人「造反」的後果,便是伽藍和他的龍衛軍統統完蛋。此乃自陷絕境,置之死地之策。

    伽藍果非常人,太「瘋狂」了,竟能想出此等匪夷所思的辦法。拋開其中諸多運作上的「難題」不說,即便這個念頭就已經非常瘋狂了。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別人,而且還是一支叛軍,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魄力,還有許許多多讓人無法想像的東西,而就伽藍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來說,其中牽扯到的利益非常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他這是在豪賭啊。

    他賭什麼?賭他對未來的預測?賭帝國在不久的將來崩潰?賭他以此計來贏得河北人的信任和支持,繼而由此來開創自己的帝王霸業?

    劉炫不敢想像世上竟有這種不可思議的人,不可思議的事,他這一生中認識很多英雄權貴、名士奇人,但像伽藍這種瘋狂的人,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不過想到伽藍的秘兵出身,想到他自少年起便在刀尖上打滾,有此等瘋狂心性也在情理之中。

    他不瘋狂,誰瘋狂?孔穎達、蓋文達和薛德音從震驚中慢慢恢復,勉強接受了伽藍的想法。

    此策對河北人來說,利大於弊,最起碼,伽藍幫助河北人打造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而這支武裝距離皇帝和中樞非常近,近到甚至可以發動一場針對皇帝和中樞的兵變。當然,前提是龍衛軍需要贏得皇帝和中樞的信任,目前龍衛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這樣一支軍隊的存在,必將在未來影響到山東局勢的發展,而且這種發展肯定有利於山東人。即便從這一點出發。伽藍的提議也充滿了難以拒絕的誘惑。

    伽藍沒有給劉炫等人更多的權衡得失的時間,他衝著孔穎達深施一禮,「某懇請先生襄助,若先生首肯。某命幾個兄弟扈從先生急速趕赴豆子崗。其中相關條件,某可授權先生酌情考慮,能答應的,都答應。」

    孔穎達也不推辭,慨然允諾,連夜南下而去。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正月上。

    龍衛軍的新年過得非常辛苦,將士們除了拿到一份不菲的犒賞之外。沒有感受到任何過年的歡樂氣氛,他們奔馳在永濟渠兩岸,日夜巡值,確保水道封凍之後就能向北方輸送糧草輜重。

    伽藍過得更辛苦。除了偶爾接到蘇合香的信感受到一絲溫馨和甜蜜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殫精竭慮地處理各方面的關係,而皇帝、行宮和名義上的河北討捕大使楊恭仁卻絲毫不予以體諒,接二連三地下達各種任務,輪番施加壓力。

    最大的壓力便是組建新軍。因為皇帝和行宮正在全力以赴發動第三場東征,皇帝需要軍隊,更多的能夠被他所控制的軍隊。第二個壓力便是伽藍要說服龍衛府軍官接受他的擴軍計策,而這一計策直接關係到了軍官們的利益。這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事情,必須贏得大家的支持。否則只要有一個人反對,整個計策便有洩密的危險。而一旦洩密,這不但欺君,更有謀反弒君之嫌,大家都要掉腦袋。

    好在馮孝慈陣亡了,馮孝慈一死,馮系軍官們失去了靠山,只能轉投伽藍,而時值第三場東征在即,此次東征可謂勝券在握,正是彩虹難逢的建功立業的機會,豈能錯過?再說了,第三次東征結束,龍衛軍何去何從也是件懸而未決的事,畢竟它和驍果軍一樣,都是臨時組建,實際上就是為東征而建,隨時都會解散,假如解散了,大家各奔東西,西北人回西北,河北人回河北,彼此也就扯不上關係了。

    內部的事解決了,外部的事也有了著落。

    劉黑闥隨同孔穎達秘密趕到了龍衛大營,代表高雞泊、豆子崗和平原郡三路義軍與伽藍談判,而談判的重點不在東征,而是東征結束後的戡亂,也就是東征之後,河北義軍如何生存?

    伽藍做不了「神棍」。東征結束,幾十萬帝國遠征軍歸來,不要說河北義軍了,中土各地的義軍都將在絕對實力面前土崩瓦解。楊玄感的失敗就是個血淋淋的例證,所以無論伽藍怎樣鼓動如簧之舌預測帝國即將崩潰,都沒人相信。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帝國之所以在未來裡幾年迅速崩潰,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失敗,也就是皇帝和中樞所堅持的改革路線的失敗,中央集權政治和門閥士族政治在激烈的「碰撞」之後,玉石俱焚,中土的統一大業轟然崩潰。

    因此伽藍只能虛與委蛇,盡量滿足「義軍」的條件。

    只要你劉黑闥帶著十二個團兩千五百人,把右龍衛府建起來,並跟我去遼東戰場,那就行了,其他的事,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等到東征結束,我絕對不回河北。我回來幹什麼?時局已經變了,皇帝和中樞都把主要精力用來戡亂了,我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以欺騙的手段來平叛,更不可能對河北義軍大開殺戒。與其手足兄弟自相殘殺,不如留在北疆抵禦北虜。你劉黑闥和義軍將士都是中土人,是漢家的熱血男兒,看到入侵的北虜,總不至於掉頭就跑、逃之夭夭?只要你熱血上湧,血脈賁張,掄刀就去砍北虜,那麼我所有的難題都解決了。

    至於河北義軍,未來會頑強生存下去。在皇帝和中樞陷入政治上的失敗,威權喪失,並迅速失去對地方的控制之後,地方勢力乘機坐大,一方面肆無忌憚地大挖特挖帝國的「牆角」,一方面養寇自重,故意縱容義軍來惡化局勢,危害國祚,結果義軍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最終導致了帝國的崩潰,所以,未來幾年,河北義軍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並成為主宰中土命運的幾支實力最為強大的力量之一。

    正月十三,伽藍奏報皇帝和行宮,新軍組建順利,即將展開訓練,請求調撥錢糧、武器等各類軍需。

    皇帝奏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