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隋帝國風雲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獨孤氏 文 / 猛子

    ∷書哈小說罓:小說罓∷

    第一百四十七章

    獨孤氏

    白猛,河北南宮白氏子弟,祖上皆為高齊舊臣,少時從軍,長年鎮戍北疆邊陲,在征伐突厥等北虜的戰鬥中屢建功勳。今上繼立,漢王楊諒謀lan,其追隨時為朔州總管的楊義臣參與討伐,為楊義臣所賞識。母喪去職,不久復出。此時楊義臣已經是上大將軍、宗正卿,在他的照拂下,白猛出任家鄉附近的洹水鎮防主。[|com|]

    白猛三十多歲,身高體闊,濃眉長髯,器宇軒昂。或許是因為同出西北軍、同在邊疆鎮戍的關係,白猛對伽藍和西行等西北軍官表現得很親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博得了西北人的好感。等到伽藍一開口,西北人隨即異口同聲,唯防主馬首是瞻。白猛也不推辭,當即發出一連串指令,做出一系列部署。

    西北軍的舊將們非常默契,根本不給元寶藏任何機會,直接剝奪了他的軍權,把他試圖控制軍隊的想法徹底扼殺了。元寶藏既憤怒又無奈。軍中派系之複雜不亞於地方官場上的利益糾葛,元寶藏也是行伍出身,對此心知肚明,只能強自忍耐,徐圖他策。西北人有「饑民」的拖累,伽藍必須從地方官府尋到糧食,所以元寶藏即便沒有控制到軍權,一樣可以憑借手裡的糧食鉗制和掣肘禁軍。

    依照白猛的部署,河北諸鄉團以城池為中心兩翼列陣,扼守河堤津口。禁軍龍衛統則紮營於後,利用馬軍優勢機動靈活地支援前方,同時繼續承擔護衛巡察使團和數十萬「饑民」大軍的責任。

    洹水鎮來了援軍,鋪天蓋地都是人,太行義軍o不清狀況,當即停止了渡河,由攻轉守,設陣於河堤,轉入對峙。

    午時,伽藍主動拜訪了元寶藏,直言不諱地問道,「使君打算何時渡河攻擊叛賊,重新打通永濟渠水道?」

    元寶藏笑容很和藹,舉止很從容,但心裡卻是怒不可遏,言辭不知不覺就有些尖銳了,「此事,將軍應該問防主。」

    伽藍笑了起來,躬身致歉,為自己早間的舉措做了一句解釋,「某攻擊豆子崗,剿殺高ji泊,夜襲鳳凰嶺,倚仗的都是某西北兄弟。」

    話不在多,點到即止。元寶藏微笑頷首,表示理解。伽藍到了河北,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更不敢輕易相信河北人,所以只能把腦袋拎在手上,一往無前,但那是早期,是樹立威信發出威懾的時候,現在形勢改了,關隴人馬上要自相殘殺了,此刻必須結盟河北人,必須利用河北人的龐大力量以保存自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元寶藏能理解,也能接受,因為他現在孤立無援,偏偏他又在黎陽旁邊,處在風暴的中心,想躲都躲不掉。一起幹吧,形勢不明朗,前景不看好,不干吧,黎陽方面不會放過他,第一個就要拿他開刀,這也是他以開倉放糧來主動示好西北人的原因所在,他需要結盟一切可以結盟的力量,需要擴充自己的實力。今天本來有機會擴充自己的實力,但伽藍把這個機會破壞了,而破壞的理由偏偏就是為了結盟和利用河北人,這令元寶藏很鬱悶。好在他現在也想通了,凡事都要靠自己,指望役使別人來給自己謀利實在是過於一廂情願了。這世上哪有癡兒?一個個比鬼還精明,稍不小心就給算計了。

    他自己就給伽藍算計了。假如伽藍幫助自己控制了軍權,河北人固然離心離德,自己與西北人也是貌合神離。如今河北人控制了軍權,於情於理都要把自己和伽藍「抬起來」做大旗,以便攜手合作,共謀其利。同時,自己和伽藍因為受制於河北人,又面臨一系列危機,為此不得不放棄成見,通力合作。不知不覺間,三方勢力就尋到共同的利益訴求,就走上了攜手結盟之路。

    「好計」元寶藏想通了,怒氣也散了,忍不住脫口稱讚。

    伽藍再度致禮,「當務之急是擊敗太行賊,不但要打通永濟渠水道,還要打通陸上馳道。」

    伽藍是憂心如焚,竭盡全力推動三方合作,試圖集中力量一戰而定。元寶藏卻不著急,在他看來,此次太行賊攻擊永濟渠,切斷糧道,其主要目的不是劫掠,而是要幫助黎陽方面阻礙巡察使團南下,並阻止河北饑民大軍衝進黎陽,以免unlan了黎陽局勢,所以糧道的斷絕是暫時的,最起碼在黎陽沒有舉兵起事之前,永濟渠不會被切斷,以防驚動了皇帝和行宮。既然如此,那著急幹什麼?不如以不變應萬變,看看黎陽接下來打算幹什麼,是不是要一口吃掉西北人。

    「將軍所言甚是。」

    元寶藏表現得很積極,當即與伽藍一起進城,參加由防主白猛召集的軍議。

    白猛此刻也在與游元商討局勢。

    現在援軍紛至沓來,洹水鎮實力劇增,白猛打算渡河攻擊,擊殺太行賊,以最快速度打通水陸糧道。

    游元沉吟不語,良久,他搖了一下手上的蒲扇,慢聲細語地問道,「西北人擊敗了豆子崗諸賊,砍下了劉霸道的頭顱,又在高ji泊橫衝直撞,擋者披靡,更在鳳凰嶺上重創了清河賊,此後更是耀武揚威,糾集十數萬饑民橫掃清河諸縣,其威名早已遠揚大河南北。太行賊不知道?楊公卿、王德仁和李文相莫非狂妄自大,自以為實力已經超過了豆子崗和高ji泊?」

    白猛冷笑,搖搖頭,目露無奈之色,「武川人做得太過了,獨孤八郎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國舅,驕橫跋扈,為所欲為。太行賊猖獗至此,與獨孤氏的縱容有著直接關係。」

    游元面色微沉,臉上掠過一絲不悅,眼神中更是帶著幾分警告,示意白猛注意分寸,不要lan說話。

    獨孤氏,中土虜姓第二家,其權勢之大,根本不是游氏、白氏這種河北二流世家可以比肩。白猛所說的獨孤八郎名叫獨孤震,是魏郡郡守。他的父親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衛國公獨孤信。獨孤震是獨孤信最小的兒子,在家排行老八。帝國開國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也就是今上的母親,就是獨孤信的第七個孩子。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世宗明皇帝的皇后。排行第四的也是個女兒,嫁給了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兒子李昺,兩人的孩子就是唐國公李淵。

    中土第一虜姓是元氏,漢化前是鮮卑拓跋氏,北魏朝的皇族,血統高貴,身份地位自然非同一般。虜姓第二就是獨孤氏,而獨孤氏之所以勢力龐大,卻是因為他掌控了代北武川系。

    代北武川是北魏北疆六鎮之一。因為北魏朝實施的漢化政策激化了貴族內部的矛盾,導致了六鎮大起義。武川豪強賀拔度拔和宇文肱乘勢而起,其後這支軍隊裡湧現了宇文泰、賀拔勝、賀拔岳、獨孤信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英雄豪傑。爾朱榮和高歡爭霸天下的時候,鎮戍關隴和荊襄兩地的就是賀拔岳和賀拔勝兄弟,當時宇文泰和李虎效力於賀拔岳,而獨孤信、李虎、楊忠等人則是賀拔勝的帳下悍將。

    關隴的賀拔岳死了,李虎日夜兼程趕到荊襄求援。賀拔勝急速派出獨孤信趕赴關隴,試圖接管自己哥哥的軍隊,但晚了一步,軍隊給宇文泰控制了。其後東西魏分裂,賀拔勝以荊襄歸附關隴西魏。賀拔勝死了後,荊襄的武川系將士就以獨孤信為尊,唯他馬首是瞻,這其中就包括楊忠,還有一部分原賀拔岳的將領比如李虎也追隨其左右。獨孤信把女兒嫁個楊忠和李虎的兒子,原因就在如此。宇文泰非常忌憚,讓獨孤信鎮戍關隴,十幾年都不讓他回京。

    等到宇文氏篡奪了元氏國祚,建立了北周朝,關隴貴族迅速崛起,其中鮮卑虜姓一系,關隴本地漢姓一系,河東河洛漢姓一系,山東漢姓一系,爭權奪利非常激烈,而以獨孤氏為首的鮮卑虜姓中的代北武川系始終牢牢掌控著軍隊,掌控著王朝權柄。楊氏受禪,以隋代周,之所以能成功,而且還是以最小代價奪取了國祚,正是因為得到了以獨孤氏為首的代北武川系的鼎力支持。

    先帝時期,以漢族世家權貴為主的貴族改革派力量實施了一系列新政,遏制和削弱了以鮮卑人為主的代北武川系對軍隊的控制,由此也激化了漢姓貴族和虜姓貴族之間的矛盾,加劇了兩大勢力之間的衝突。今上繼位,銳意改革,侵害了既得利益權貴集團的利益,而這個集團是整個關隴貴族集團,既包括漢姓,也包括虜姓。也就是說,今上的改革,某種程度上緩和了關隴貴族集團內部的矛盾,最終迫使他不得不聯合山東和江左兩大貴族集團來進行對抗。

    白猛對此或許不甚了了,但游元清楚,他一眼就看到了要害,他有足夠理由懷疑魏郡郡守獨孤震正在幫助黎陽。

    獨孤震是關隴虜姓,元寶藏也是,假如這兩個人都是楊玄感的同謀,那洹水鎮不僅是個陷阱,而且還是要殺死西北人的陷阱,當然,河北人也難以倖免,必遭連累。

    「魏郡那邊可有消息?」

    白猛連連搖頭,「某多次派人求援,至今未見一兵一卒。」

    游元輕輕頷首,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先打一打,看看獨孤氏的反應。」停了片刻,他又補了一句,「讓西北人打頭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