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獸焰

第一卷 第八五章遼西風雲(上) 文 / 唐同

    第八五章遼西風雲(上)

    劉民一路上揮舞著手中的狼牙棒,也不知道這一路裡來砸死了多少的人,這根狼牙棒對於劉民來說並不是趁手的工具,若是遇到高手,用這根狼牙棒的肯定要吃虧,不過在戰場上殺這些小兵,狼牙卻是很趁手,一圈掄下去,總是砸傷一大片,抬眼看到離得只有三四十步遠的魁頭,劉民不由的笑道:「我說你就是那個魁頭啊,怎麼叫這麼個名字啊,不會是你從小的理想就是想當土匪吧,你看看,你們鮮卑人就是沒有文化吧,取的名字沒有一點兒水平,你就算是從小立志當土匪,也不能取這麼個名字啊,你應該給自己取個名字叫拳打崑崙山上鳥,腳踢青海湖中魚,呵呵,那樣多有氣勢啊,至少比你這麼個烏**的名字強多了吧。」

    魁頭對於劉民的話,只是臉色白了白,卻沒有反唇相譏,眼中對劉民透著無盡的怨毒,忽然放聲大笑,那笑聲帶悲愴,在一陣笑聲過後,魁頭忽的的一夾馬腹,掉轉了馬頭,以極為淒厲的聲音喝道:「有殺此漢人者,賞美女十名,奴隸一千人,馬一千匹,牛五千頭……」

    魁頭將賞金提到了一個足以讓人瘋狂的地步,這樣的賞金,便是一個中型的部落的財產也比這個多不了什麼,魁頭自己名下的財產,也基本上就這麼多了,別看魁頭是西北一地鮮卑人的頭領,但他能掌握的也就只有自己的那個部落,而部落中的財產總不可能全是他魁頭一個人,可以說,魁頭這是要用自己大部分的身家買劉民的性命了。

    大聲的吼完之後,魁頭並沒有停留下來,而是帶著自己的近衛迅速的逃離,一邊逃,一邊想著這一次的失敗,心中那股子悲憤真是難以渲洩,以他那野心勃勃的心,是很難接受這一次的失敗的,在他的祖父檀石槐的手中時,他們這個家族曾經是何等的風光,那時檀石槐的手中,可控弦之士足有二十幾萬,草原上的兩百多萬人,大部分的人和部落都臣服在檀石槐的手下,哪像他魁頭現在,五萬的控弦之士已經是極數了。

    而這一次,四萬人馬竟然敗在了對方五千人馬的手中,他魁頭所有的野心,所有的信譽都將毀於一旦,這種屈辱,讓他魁頭以後還如何做人,鮮卑人聯盟,本就已經很鬆散了,這一次,只怕也將徹底的解散了,魁頭心中很不甘心,不過他不能不跑,留下有用之身,總有一天他魁頭還是能東山再起的。

    魁頭的這一次戰敗,其實說起來不算很屈辱,畢竟他是先中了劉民的火牛陣,比起前面的匈奴人,以及後來的突厥人,他的失敗真不算屈辱,想當初,霍去病帶著軍隊堂堂正正的硬抗六倍於己的匈奴人,打的匈奴人望風而逃,李廣帶著五千人步軍,也是幾次打敗了數倍於己的匈奴人,後來的突厥人更沒有出息了,李靖帶著一萬人,就攪得草原上雞飛狗跳的,當然,還有那最沒有出息的吐谷渾人,一支兩萬戰士的軍隊,竟然被十幾個大唐的將士追殺的哭爹叫媽,所以魁頭說起來,一點兒也不算失敗的太慘。

    畢竟,可憐的魁頭是先中了劉民他們的火牛陣,再加上有劉民這樣一個大變態,和著典韋他們幾個小變態在,魁頭輸的一點兒也不算冤枉,更何況他的重賞政策也給劉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過他現在這一逃跑,卻是徹底讓鮮卑人的大軍崩潰了。

    再多的賞金,那也是要有命去拿的,兵敗如山倒,被劉民他們追殺了幾十里才罷手,這其中,劉民的手下又損失了一千來人,但得到了三千多的俘虜,儘管後來魁頭想組織剩下的人反攻,但已經是真正的大勢已去,當年檀石槐留下的鮮卑人聯盟徹底的解散了,大多數的鮮卑人部落離開了魁頭,投奔其他的大部落去了。

    劉民的損失也是巨大的,以前所掠奪到的東西除了馬匹之外,其他的基本上損失光了,那些草原上的部落知道了劉民這一股四處掠奪東西的隊伍之後,無不向著更北的方向遷移,以至於劉民在向著幽州一帶行軍的過程中,竟然很難遇到可供搶掠的部落,好在春暖花開草長鶯飛,一路上不用擔心那些馬匹沒有草料,不過對於戰馬來說,光有草沒有大豆等糧食,戰馬的體質可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個多月後,劉民帶著手下到達了幽州境內,在這一個月內,劉民遭遇到十幾次的刺殺,這些人,都是為了魁頭所下達的賞金而來的,這其中大多數不是專業的刺客,純粹是那些想發財的人所為,但也有兩伙是專業的刺客,只是在劉民和典韋這種人面前,刺客的那些手段往往會被提前發覺,並沒有給劉民造成什麼傷害。

    此時的幽州境內,張純,張舉,丘力居,領著十多萬人也造反了,同時參與造反的還有烏桓人和鮮卑人等幾個草原上的的部落,在歷史上,朝庭在這個時候派了公孫瓚進行平叛,公孫瓚手下有一支萬餘人的騎兵隊伍,叫做白馬義從,戰鬥力很可觀,初始時似乎打的那些叛軍節節敗退,結果被張純他們誘到遼西管子城,公孫瓚被困二百餘日,弄的元氣大傷。

    劉民到幽州的時候,正是公孫瓚連戰連勝的時候,以至於公孫瓚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還以為自己的孫武再生,白起降世,那顧盼自雄的脾氣也長了,劉民帶著大量的戰馬和普通的駑馬路過他所管轄的境內時,公孫瓚竟然狂妄的要求劉民把一萬匹戰馬留下來。

    劉民不表明自己的身份還好說,一說自己是劉姓的候爺,與那劉虞有仇的公孫瓚就更加的變本加厲了,要求劉民把所有的戰馬都留下來,劉民現在有合格的戰馬近一萬五千匹,這些馬在大漢的境內,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公孫瓚哪能不起貪心,連劉姓的王爺都不會放在眼中的公孫瓚,在幽州這塊地盤上,公孫又怎麼能怕了劉民這樣一個小小的候爺。

    當公孫瓚的手下到劉民的面前下達了公孫瓚的命令後,連最沉穩的張遼也不由的怒了,典韋更是一把揪住了來下命令的人:「狗他娘養的,公孫瓚他算什麼,竟然敢對俺大哥下達這種命令,惹惱了俺們,俺們把你們這些狗他娘養的都撕碎了。」

    「大哥,如今我們該怎麼辦,這公孫瓚也欺人太甚了,他以為他是誰,竟然想要吞下咱們所有的戰馬。」張遼看著劉民,心中恨不得與公孫瓚大戰一場,草原上的這段日子,讓張遼也退去了青澀,開始有了日後一代名將的風采,一般情況下,張遼都顯的很沉穩,只是公孫瓚的這個要求太過無理,再沉穩的人也會發怒。

    「我們還能怎麼辦,公孫瓚這傢伙手中有著一萬餘騎的白馬義從,單個的戰鬥力並不會比我們的士兵差什麼,而我們現在只剩下不到四千人,那三千俘虜目前我們還用不上大用場,主公在名義上只是一個牙門將軍,比起公孫瓚的級別來差的遠了,這裡又是人家的地盤,強龍難壓地頭蛇啊。」張先做為一個讀書人,想的可就不是打打殺殺的事。

    「不能給,咱們這麼多的兄弟,就指望著這點兒東西過日子呢,給了他公孫瓚,我們以後怎麼活下去,他公孫瓚要打,我們就打好了。」顏良看了張先一眼,有些不滿的道,武人與文人之間,看待事情的角度的不同,難免就會有不同的意見。

    「那就不給好了,四弟,你帶上一些黃金,去見那幽州牧劉虞,就說,我願意獻上兩千匹馬給他,只要遼西太守一職,反正咱們有那麼多不能做戰馬的駑馬,給人家一點也沒有什麼。」劉民對於到了自己手中的東西,怎麼會捨得輕易的給別人,如果公孫瓚要的只是一千二千匹馬的,劉民也許就捏著鼻子認了,現在公孫瓚的胃口這麼大,劉民就算是把馬全都殺了,也不會再給公孫瓚一匹。

    「大哥,你是想在這裡紮下根來?」張遼聽劉說要當遼西太守,有些意外。

    「不,在這種地方紮下根來不是一個好去處,只是我們現在這麼多的人,不可能都帶到洛陽去,暫時在這個地方安個身,等以後天下亂了,我們再找個好去處。」劉民搖了搖頭,話雖然這麼說,劉民自己也不知道以後該在什麼地方當他的軍閥去,以前玩三國遊戲時,劉民曾經在很多個地方發展過自己在遊戲中的勢力,其結果都是失敗了,所以劉民對於自己在什麼地方當自己的老大,心中還真是一片茫然。

    劉民這話,卻也向手下人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一旦天下亂了,他劉民就會做割據一方的軍閥,而不是投靠於某人或者繼續向大漢朝庭效忠,這話讓大家的精神一振,似乎看到了一片美好的前景,劉民手下這些人,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對大漢朝庭忠心耿耿的人,他們效忠的對象是劉民,劉民的理想,就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理想,要依靠著劉民來實現,只要是稍微有一點兒才能的人,都不會甘心於在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手下做事。

    張遼帶著自己的二十名親兵走了,劉民調動自己的手下開始準備與公孫瓚開戰,而公孫瓚也在得到了劉民的拒絕後,心中大怒,發誓要給劉民一個大大的教訓,就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造反的張純他們接待了一位西北鮮卑人的來使,很快,十幾萬叛亂的大軍中又多了兩萬精銳的鮮卑人戰士,而就在張純張舉他們的叛軍與魁頭的鮮卑部落達成聯盟時,劉民的大帳中也來了一位鮮卑人使者,這個鮮卑人的使者代表的是慕容家的。

    檀石槐死後,慕容部落叛出了鮮卑人聯盟,並且與鮮卑人聯盟大戰了幾場,最後慕容部落損失太大,不得不遠走遼西,本來按照原來的歷史,慕容部落是跟著張純他們造了一陣子大漢的反後,轉而投靠了劉虞,在劉虞的幫助下,慕容部落得以漸漸恢復元氣,然後在五胡亂華時狠狠的風光了一把。

    現在張純他們的造反大業正是如火如荼之時,慕容部落的人還沒有想到要投靠劉虞,但他們的死敵魁頭的到來,讓慕容部落的人不得不提前為自己部落的前程謀出路,劉民打的魁頭丟盔卸甲的事情,慕容部落的人是知道的,也正因為這樣,慕容部落的人把劉民的勢力當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存在,在選擇投靠的對象時,把劉民的勢力納在了名單內。

    來的人是慕容左左的堂兄慕容屈,在慕容部落中,慕容左左是慕容一姓中的旁枝,而慕容屈是慕容一姓中的正房謫系,所以,慕容屈在慕容部落中的地位較高,做為一個高位者,一般情況下也就不會去注意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多人,因而慕容左左認得慕容屈,而慕容屈卻不認得慕容左左,所以當慕容左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姓名時,慕容屈很是意外了一下。

    當初慕容左左在慕容部落中很不得志,又得罪了慕容部落中一個當權的人,結果是離開了慕容部落,在草原上流浪了一陣,所以慕容左左對於慕容部落中的人沒有什麼好感,也因此當劉民與慕容屈談判的時候,慕容左左堅定的站在了劉民的一邊,把有關於慕容部落的情況與劉民一五一十的說了,當然,慕容左左也不是完全不念親情的人,對於慕容部落中的普通人,他還是很照顧的,損害的是那些慕容部落中的當權者的利益。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劉民與慕容屈達成了一個口頭上的協議,那就是共同對付魁頭,這份協議沒有任何的約束力,也沒有任何的責任與義務,劉民的目標只是分化一下鮮卑人的勢力,而慕容屈的目標則是借劉民的手打擊魁頭的勢力,至於雙方是不是真的會按照這個協議行事,則只有天知道了,連劉民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與魁頭死磕下去。

    劉民更想做的,是帶著自己的手下離開這個戰爭的漩渦,但魁頭一路裡跟蹤劉民到了這個地方,豈能讓劉民就這麼走了,在與張純他們的叛軍達成聯盟後,又暗中向公孫瓚送了一些財物,於是,公孫瓚便帶著軍隊擋住了劉民南下的道路,想藉著魁頭,張純他們的手滅掉劉民,同時又藉著劉民的手,削弱張純他們這些叛軍的實力,可謂是一箭雙鵰。

    這種情況下,劉民沒有選擇與公孫瓚大戰,那樣雖然可以奪出一條逃生的路來,但他與公孫瓚勢必兩敗俱傷,到那時,誰也沒有了實力去阻止張純,魁頭,以及烏桓人南下搶掠的道路,劉民這個人雖然從來沒有去想過要當英雄,也從來就不是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但思維能力基本上正常了的他,卻是不願意看到千千萬萬的漢人被人家搶奪和殘殺。

    在得知公孫瓚攔住了去路後,劉民便就地紮下了大營,同時派出顏良文丑各領五百人去襲擊張純,魁頭,烏桓人的糧草補給,而在當天的夜裡,劉民悄悄地的拔營起寨,讓那三千鮮卑俘虜騎著駑馬,偷襲了張純他們的大營,將那三千俘虜趕進了張純他們的大營後,劉民卻沒有帶著手下戰士衝進去,而在營地外吶喊了一陣。

    古代的軍營是最容易嘯營的,那三千俘虜衝進去後,張純那十幾萬人的大營頓時亂成了一團,黑燈瞎火的難以辨清敵我,大家都舉著兵器亂砍,那三千俘虜本來還想著進了張純的大營後就投降的,結果面對著混亂的局面,不得不舉著劉民給他們的簡陋兵器與對方廝殺在了一起,劉民看著對方的大營徹底的亂了之後,便領著手下悄悄地的撤離了。

    張純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劉民就那麼一點兒人馬竟然就敢來襲營,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叛軍,一旦亂起來之後,哪裡還能停下手來,廝殺了一夜,竟然讓張純他們死了三萬來人,本來魁頭領導下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是趕過來準備救援的,可一看張純他們大營的情形,沒敢往裡面衝去,要不然,死的人還要更多。

    劉民趁著對方大亂的時候,帶著手下向北撤離,所有的人都只是不想讓劉民南下跑回大漢去,對於北方的防範就比較鬆懈,結果劉民偏偏就往北去了,張純吃了個大虧,自然是不想讓劉民就這麼跑了,帶著手下僅有的一萬騎兵向著劉民追去,張純的叛軍多是漢人,能搜集到的戰馬並不多,而且又是起事不久,手下士兵的裝備少的可憐,否則十幾萬人也不會被公孫瓚打的一敗再敗。

    而魁頭早就被劉民打怕了,對於張純帶著一萬人馬就敢去追那位妖怪爺爺,魁頭是一點兒也不看好,所以帶著隊伍只在後面遠遠跟著,他可不希望,自己剩下的這點兒本錢再一次的折在了劉民的手中,很久以後,魁頭發現,自己這一次的行為是一件多麼聰明的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