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仙武大宗師

第四卷 帝都 第六十二章 走進帝都 文 / 水色煙頭

    搖著折扇,晃著腦袋,滔滔不絕講著的海休閣,如果此時他身前再有張桌子,桌子上再有快驚堂木,他真的和說書先生一模一樣,看得沈襄忍不住想笑,想笑卻又不敢笑,扭過頭的他,忍得好辛苦。

    海休閣顯然不知道沈襄心中將他想像成個什麼樣子,兀自講著:「但是有何栗大人,有李綱大人,還有四大都總管大人的支持,誰也沒有想到,大宋天朝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人都沒有幹成的事情竟然讓幼小的齊王殿下無風無浪的給完成了。銷毀了大宋軍隊以前一切資料,憑借尚方寶劍的權威放過一切人士的罪過,將功贖罪既往不咎。齊王殿下的承若再加上軍隊整編完畢,立刻讓人感覺到大宋鐵軍的不同,頓時引起全國上下一片嘩然,無數讚譽罩向齊王趙栩。」

    「哦,那什麼事情都沒有了,還有什麼事情能引起齊王第三怒呢?」

    聽海休閣講到這裡,沈襄就如同聽書者一般,討巧的問了一句,而這一句問的恰到好處,正撓到說書人的癢處,引得說書人說書的**更加強烈。

    「自然會有了,不過這次齊王之怒與上兩次的發怒全然不同,事情的性質同樣不同。你聽我道來大宋軍隊整編完畢,全力抗金已經沒有任何問題,而這個時候也就是四軍齷蹉的開始,也就是齊王第三怒的開始。」海休閣果然有說書人的潛質,公子袍袖一捲,手中折扇一揚,頓時讓柳東籬、南宮述四人看得眼睛一花,幾乎不敢相信這麼輕佻的人會是堂堂驚天九人龍之一,竟然會是天下有數的神級高手。同時目光掃過,看向沈襄的目光也變化了許多,他們不能不歎服,也就這位爺能讓堂堂神級高手表現出如此狀態而不知。

    海休閣那裡會管這幾個人的目光有何變化,談興一來渾然不知自己是什麼個形象:「四道都總管統領天下四州兵力,名義上有一正二副三大元帥,可實際上真正的兵權還是在四大都總管手中,兵力重新整備,在重新劃分自然會有輕重緩急,畢竟,就算是精兵也會有高低上下之分。齷蹉也就此產生。」

    「哦,有點懂了。」沈襄再次乖巧的填了一句。

    「這個變化是齊王所預料不到的。他畢竟很是踏入世俗,還不知道利益的力量會有多大。四道都總管在大是大非上可以毫無保留的支持齊王,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可就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畢竟,誰不想分多一些兵,誰不想分的兵更強壯更精銳一些。所以因為分兵而引起四大總管相互攻訐,而為分兵四大總管鬧得不樂亦乎,齷蹉頻生。這是年輕的齊王殿下所想不到的,到了最後甚至影響到對燕雲戰事的變化更是齊王所想不到的。」

    「這第三怒就此產生了。」

    「不錯,齊王發怒,鎮壓下四大總管,一正二副三位元帥強自分兵又強自將四大總管趕回自己的州府,鎮壓是鎮壓下去了,但是四大總管間的隔閡和齷蹉卻並未化解開來。由此也就有了今天南宮這件事情。」

    沈襄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海休閣又解釋道:「其實四大總管的糾葛並不是什麼大事,也說不上有什麼過錯。黔州和鄧州還好一些,畢竟一個以騎兵為主,一個半邊靠海。可冀州和禹州就不同了,同樣是步兵,又同樣靠近大金,他們有很多的共通性,事情主要的矛盾就是從他之間發生的。雖然齊王、何栗和李綱三位將他們壓制住,但心中的隔閡還是無法就此消除,天長日久,從上到下逐漸得兩軍之間就越來越生分,越來越不和諧。尤其是左撲射汪彥直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之後,神衛軍看到天武軍更是囂張跋扈起來,甚至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為什麼?」

    沈襄一愣,再度不解的問道。

    海休閣歎息道:「汪彥直出身貧寒,但少有才名,中秀才後,在家讀書備考科舉時,家無餘財艱苦度日,無奈之下來到浮雲山求助到胡直孺門下。胡直孺出身華林胡氏,是禹州望族,其胞兄胡僧孺任禹州西路提督,屬禹州名士,當時胡直孺將聚居山下的家族搬到浮雲山上,更投巨資於浮雲山建起一座華林書院,汪彥直就在書院任教諭先生,因為有胡直孺扶住才有了汪彥直後來步入青雲。此時汪彥直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豈能不偏向禹州神衛軍。」

    沈襄笑了:「那麼說,此入帝都,南宮難道還要面臨宗澤大人與汪彥直之間的爭鬥不成。」

    「介入爭鬥到不能,畢竟我們這樣的小人物還入不了兩位大人的法眼,不過如若不將著銘牌收起,當不得要受點小麻煩。」海休閣眼中精芒一閃即收。

    南宮也笑了:「海大叔要是小人物,那誰當得了大人物。」說著他略略回頭笑道:「就這麼幾個齷蹉傢伙還能駭到我不成,我偏不收起天武軍牌,我看他們能將我怎麼著。」

    聽著南宮自傲的話,看著南宮凌厲的臉上佈滿寒霜,沈襄敏銳的感覺到南宮身上一股靈力湧起又覆滅,湧起又覆滅,再三反覆許久才落下。

    「有意思,有意思,在這個靈力泯滅的凡塵南宮竟然還吸納了這麼強的靈氣,看來是個大氣運者。」沈襄高舉葫蘆,美酒縷縷倒入口中:「原本我還想順其自然、循序漸進,不過現在看來應該可以有些動作了。」

    已經可以他們也不在急急忙忙的往城內趕去,畢竟驚擾了帝都可不是鬧笑話。

    千年發展壯大,帝都已不是當年的真定城了,在很多人的心裡只有帝都早就忘記真定這個名字了。

    帝都是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份組成。

    宮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這是為了方便有朝一日外寇入侵便於指揮而設立的。外郭城內的各大區域從左、右、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白虎大街為界,東西分屬常山、真定兩縣。

    宮城和皇城乃宋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佈局。

    由於帝都是由真定府擴充而成,原真定府舊址就是現在的真定縣,以此為踞向北擴充,故此新帝都的城市建設十分有規矩,和許多的舊城改建成巨城的混亂而無規劃不同。

    帝都外郭千百家似圍棋步局,整齊如一,十二條主街南北貫通,寬敞開闊縱使大軍馳騁也無有阻隔。十二條南北大街和十四條東西大道,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六十八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帝都城內的交通主幹,而最為最寬敞的是直通皇城的白虎大街,闊達四十丈,餘者雖不及白虎大街的寬闊,其規模亦可想見。

    在帝都城除白虎大街外,最著名就是位於皇城東南和西南的都會商市和利人鬧市,各佔兩坊之地,坊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佈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各種行業的店舖臨街而設。每區之內,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內部通行。

    這兩座坊市一條是以商業繁華無所不有聞名,一條則是以廟會、百戲雜耍而聞名兩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從明德門入城,踏足白虎大街,行進至路半就是百官治所,西道都統領宗澤大人就在那裡。

    剛進明德門,正銘、南宮他們這些土包子就被這繁華且具帝皇霸主氣象的都城的鼎盛局面震懾。

    大道兩旁,植有槐樹,柳樹,綠樹高大成蔭,樹下一排排的石桌石凳供酷暑時期行人乘涼;街上車水馬龍,喧鬧吵嚷,比肩接踵行人如鯽;為防止積水,城內主要大街兩旁設排水溝,寬若小川,在路口水溝交匯處,均鋪架石橋,形成帝都的一個特色。

    尚未進入白虎大街沈襄一勒馬停了下來。

    「怎麼了師叔?」

    緊跟在沈襄後面的正銘看到沈襄停下來慌忙也勒住了馬。

    「前面我就不去了,正銘,記得回來找我。」

    沈襄抹了下嘴,擰上手中的酒葫蘆。

    「師叔,您不跟去。」

    「不了,你和南宮去吧,我的職責就是將你們安全的送到帝都。其他的和我無關。」

    沈襄笑笑跳下了馬,扭頭看著左右希望找個客棧休息。

    「怎麼,大少爺不去都統府?」

    海休閣趕出很遠一回頭發現沈襄和正銘幾個落在後面,連忙驅馬轉了回來。

    「嗯,不去了,找個地方休息休息。」

    沈襄甩著酒葫蘆,牽著馬向旁邊的一個客棧走去。

    「那我也不去了。」海休閣跳下馬貼了過去:「你那酒還有不?」

    海休閣想樣子看上去很是猥瑣,不過也不怪他,誰讓沈襄的酒那麼甜美好喝呢。

    「那我也不去。」柳東籬跟著也跳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