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仙武大宗師

第四卷 帝都 第六十一章 齊王之怒 文 / 水色煙頭

    「天武軍和神衛軍矛盾很大嗎?」

    「矛盾並不大,不過齷蹉不少。」

    沈襄和南宮述的一問一答是在奔行帝都的路上,對於這些人的離開惡臉漢子他們狐假虎威的叫了幾句就不了了之了,根本不敢上前阻攔。

    「天武軍是宗澤大人麾下,隸屬冀州;神衛軍是胡直孺大人麾下,隸屬禹州;還有種師道大人的捧日軍隸屬黔州,張叔夜大人的龍衛軍隸屬鄧州。」

    看到沈襄對大宋天朝的軍制不太明白,南宮述詳細的給他講解一番。

    在南宮述口中四道都統領麾下的捧日,天武,龍衛和神衛是禁軍的精銳部隊,是禁兵中的上兵,通稱上四軍。其他的禁軍都是中軍和下軍。各等級之間對士兵的身高,武藝水平的要求都不相同,軍俸標準也有很大不同。

    整個大宋天朝唯有黔州盛產駿馬,故此捧日是馬軍為主;冀州山麓疊嶂,故此天武軍是最為精銳的步軍。這兩處也是大宋戰爭最為頻繁的地方,黔州貼近大遼,冀州貼近大金,故此兩軍比侍衛馬軍司的龍衛,侍衛步軍司的神衛精銳許多,連帶著也有些看不起同為上四軍的龍衛軍和神衛軍。齷蹉就此而來。

    「恐怕不是如此吧。」

    聽南宮述一說,旁邊的海休閣嘴角冷屑一笑。

    「還有內情?」

    沈襄扭頭,他感覺也不應如此,否則就算是有些齷蹉也不至於南宮腰裡帶上一塊天武軍符就要打要殺的。

    「南宮述說的簡單,我告訴你上四軍間齷蹉真正的原因吧。」海休閣十分不屑的為沈襄講解起來:「這事還要從咱們大宋天朝開朝太祖說起。」

    海休閣說得沈襄就是一愣:「這事還能牽扯到千年以前的太祖皇帝那裡?」

    「不錯。」海休閣鄭重的點點頭:「咱們大宋天朝是由老祖宗宋太祖趙亨一根鐵棒硬生生打下來的,天下九州在二十年間愣是被他打下四州半來,如若不是大遼和大金聯手在燕雲死死扛著,恐怕他還真能拿下完整的五州來。」

    大宋天朝太祖是一位很值得人尊重的,這份尊重不僅是朝堂大員和莘莘學子,就連武林豪傑和江湖人士也是同樣如此,武功高絕,鐵血真漢子從來都是江湖人最為認同的。

    毫不猶豫的道:「對於千年前這位太祖武林人很少有不欽佩和歎服的。要知道,帝都一馬平川之地,即不適合攻擊也不適合防守,宗太祖一朝也沒有拿下完整的燕雲,可以說是死不瞑目。所以說從『天子守國門』這一齣戲裡,就可以看到太祖的不甘,而立都真定府為的就是告誡後輩子孫不要丟掉勇武的骨氣。這也是靖帝誓與帝都共存亡的原因,因為大宋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懦弱之時,四圍無有屏障可擋的帝都千年未有外敵踏過一步。這也是靖帝所說百年之後無臉去見列祖列宗的原因。」

    對於這一點沈襄也十分認同的點了點頭,有骨氣,有魄力的同時還能夠付諸實施的人,就連修真界的修者也會十分認同。

    「所以說,在七年前靖帝一怒驅逐三位重臣,發下誓言,金兵不退卻誓不出帝宮。事情就是從這開始的。」

    說到這裡,海休閣和柳東籬同時在臉上浮現出激動的表情,靖帝發威真的可以說激起大宋朝堂上下一片叫好,靖帝的這一怒激起大宋上下一片熱血沸騰,尤其是集合在帝都周圍千里屏障的上四軍,大金逼迫一朝天子如此狼狽,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也聽說了,靖帝很有太祖風範。」

    沈襄也點點頭,這事早在靖帝發威之時正銘就急急忙忙的跑到山上通報過,蘇從化和東南珪兩位興奮不已連連叫好,就連山下兩村年青人都衝上清屏山請求參軍報國,蘇景文他們就是在這一次出山參軍的。

    「所以說從靖帝將天下兵馬大元帥和尚方寶劍交給齊王之後,第一怒就是從領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齊王趙栩開始的。」

    海休閣激動之下站住了腳步,雙眼有些火熱的望著帝都高大的城牆,許是興奮的原因抽出公子折扇不停的扇動著。

    「齊王趙栩!!會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這個名字很多次在沈襄的耳邊提起,不知不覺的已經引起他的興趣,真的不知道這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人是個什麼樣子,竟然連海休閣這樣的人都對他欽佩、仰慕。

    海休閣聽到沈襄的話轉過頭來:「是個不出世的絕世奇才,要知道趙宋是以武立國的,當年太祖一根鐵棒打遍五州無敵手,是位決定的神級高手,麾下高天級別無數,所以千年以來別看江湖武林門派林立卻從來沒人敢在帝都橫行跋扈。即使千年以來天子一脈沒有出眾的神級高手出現,但其底蘊雄厚是誰也不敢小覷的。齊王趙栩此次拋頭露面三怒震驚天下,已經有許多人懷疑他就是一位神級強者。」

    「神級強者??三怒??」沈襄疑惑的問了句。

    「不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王殿下三怒驚天下呀!!」說著,海休閣手中折扇一收,重重的擊在掌心:「手持尚方寶劍的齊王殿下帶著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何栗和太常少卿李綱兩位副帥遍巡四州大營,聯合種師道、宗澤、張叔夜、胡直孺四道都總管重新整備軍隊,將原本臃腫繁雜的軍隊體系整個的精簡一番,揀選精壯士兵補充上一級禁軍,淘汰老弱士兵降充下一級禁軍或廂軍或退役。由此引來殿下第一次發怒。」

    「哦,不明白了。改革軍事,整備軍隊能極大的加強大宋軍武的戰鬥力,為什麼會發怒呢?」沈襄再度迷惑不解的問道。

    海休閣噗哧一聲笑了:「我的沈大少爺,您真的是大小姐大門不出,萬事不知啊。」

    沈襄無奈的聳了聳肩頭,他不是一點不知俗世,不過是不知大宋天朝的俗世罷了,他也知道整備軍務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可大宋現在都什麼時候了,而且領銜的沒看看,都是什麼人嗎,還會有人敢忤逆他們??大宋朝是什麼樣的,他可是一點都不知道。

    海休閣解釋道:「改革軍事本身就是觸動很多人利益的事情,要知道,有幾百年了大宋天朝就想要動一動這個禁忌之區,卻因為高官、大家族、大勢力的阻撓而不能建全功,甚至牽連很多人為此身敗名裂,或遭誣陷罷黜,或者身死冤獄,不得善終。」

    說到這裡海休閣面帶不屑的歎息了一聲:「軍隊這裡觸動的利益太大了,觸動的人群也太多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啊,很多人不是不知道此時國難當頭,但是自家性命往往有時會比什麼都重要啊。他們都以為在這個時候朝廷會高高拿起輕輕放下,會害怕重壓之下引起內亂的擔憂讓過他們此劫。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齊王趙栩竟然會借此機會行此事情,自然也就惹到眾多人的反彈,由此也就引來齊王的第二怒。」

    「難道齊王動怒,血流千里了嗎?」

    沈襄也是一愣,這個齊王殿下性格也太過倔強了,因為這個禁忌之區一個不好真的會引起全軍嘩變,真的會勾起內亂。不過,哦,自己被海休閣的故事搞糊塗了,問了個笑話問題,因為這都是七年前的事情了,顯然內亂並沒有,血流千里也沒有。

    果然,海休閣帶著嘲笑看著沈襄,不用說,沈襄也只得海休閣的笑意,沒有說什麼,笑笑的扭過了頭。

    海休閣看到沈襄迴避,自然也不能太過,接著道:「幸好處理軍中政務的不僅僅是齊王殿下,還有何栗、李綱以及四位都總管大人,也許正是因為有這六位大人的支持齊王殿下才狠下心來挑起這番滔天大變。否則如果單憑齊王,單憑靖帝尚方寶劍的支持的確根本不足以抵擋或反抗眾多大勢力的反彈,大宋天朝也許真的會變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