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全球攻略

《》章 節目錄 【第七十三章 邀戰日,侯鑒之思】 文 / 鄒久官

    ps:呃,現在在南京,可能還要在南京待兩天!過完中元節再回家裡,到時候就能穩定更新了!這一章是在網吧搞出來的,請大家見諒!明天也會有更新,就算泡網吧通宵也會搞出來的!謝謝大家不離不棄的支持!對了,可以的話,請給張票吧!

    在冷兵器時代,指揮千軍萬馬靠的可不是嗓門

    每一個千人隊就會有一面將旗大纛。在軍中,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卒,正兵乃至輔兵役夫全靠大纛指揮進退。可以說,大纛就是一軍之魂!

    為了方便指揮,將領們通常都會站在大纛下,如果將領移動,則大纛也要跟著移動!當然,跟不允許前排士兵回頭是一個道理,大纛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允許輕易移動的。因為大纛代表了中軍穩固,一旦輕動,若是向前還好說,一不小心往後倒了,那麻煩可就大了。

    大纛不可輕動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大纛一般都由堅硬的鐵衫木做旗桿,而且粗如海碗,高達兩丈,重百二十斤,這樣的旗幟若想要順利移動,非兩到三人一起扶持不可。在高速移動的軍列中,大纛的移動極為麻煩,所以一般大纛都不會輕動的。

    漢聖祖之後,大纛做了簡單修改,特別是在騎兵軍陣中,大纛不似之前那般笨重移動,主要設計在旗桿和旗幟升降上做了些改進,讓整個大纛更顯輕便和簡單,但也沒有輕省到哪裡去。只要戰爭模式沒有改變,大纛的指揮作用就無可替代。在聖祖之後,帝國軍隊所向披靡,將領們也養成了執堅披銳,帶著大纛衝鋒在前的習慣。在之前的歷次戰役中。帝國將領們的這種行為無疑對士氣有著極大的鼓舞。但在這一次……

    「皎月浮海旗?!哼,原來是月氏王子親軍!」

    軍團大帳,軍團長侯鑒望著眼前還帶著血跡的月氏大纛旗幟,道,「看來這面旗幟的做工不咋滴啊,旗桿應該也非鐵衫木做成,不然怎麼會被四石力弓一箭射斷?」說著,他又拿起另一面旗幟,卻是大漢北疆方面軍第三軍團前師第二鎮的將旗大纛。不由輕歎一口氣:「唉,將軍百戰死。第二鎮也算不辱軍威!總算是把將旗搶回來了!」

    「殿帥,酉時之戰,兩軍算是對攻,不過咱們後師那裡並沒有取得優勢,反而折損了許多兵卒。第二鎮這裡倒是立下了戰功。精騎兩百便奪了月氏第六軍團大纛,可第二鎮鎮帥被斬殺。就此一項。已經抵消了我軍奪旗之舉對敵軍的士氣打擊。接下來的方略,該如何決斷?」一個留著八字鬍的少校參謀,小心翼翼地看了侯鑒一眼,輕聲問道。

    侯鑒卻是沒有回答他,依舊看著兩面軍旗你說奪旗這麼大的事兒,我們該怎麼給他們敘功?」

    八字鬍參謀行禮道:「殿帥,以屬下之見,敘功倒也簡單。特編部乃是元帥心頭肉,如今立下如此大功,總算在元帥那裡多少能有所交代……」

    侯鑒終於從軍旗大纛上移開目光,看向他,沉聲道:「仲賢,諸多參謀中,唯有你最懂我的心意。以你所見,此事該如何處置?」

    百里束,字仲賢,雲州開城人氏。少智不學,十八歲以武入軍旅,駐防度信州,後支援北海,轉戰千里,五載晉陞中尉。戰後,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軍團,乃侯鑒麾下第一臂助。三十歲晉陞少校,重入昭武大學參謀科進修。畢業後回到北海州第一乙等軍團,入軍團大帳參謀部至今。現年三十四歲,算是帝國軍隊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先入伍後學習的少校參謀。

    百里束看著侯鑒的眼睛,深知這個讓自己追隨了十年之久的將軍,此刻已經萌生退意。

    事實上,在凌晨接到月氏敵軍進攻之初,侯鑒便有了撤退打算。而作為大漢有名的「兔子將軍」的參謀,百里束每到一個地方,就有設計和研究撤退方案的習慣。當得知月氏人突然向漢軍發動進攻時,百里束便急匆匆趕到軍團大帳向侯鑒進言撤退,依照之前的策劃,第三軍團至少可保證絕大部分物資和軍隊安全撤到離此地最近的飛雲堡。

    可在這時,參謀部的另一些從其他軍團抽調而來的參謀們卻對侯鑒行駛了「一次否決權」,不同意此時撤軍。對此,侯鑒很是憤怒,可卻沒有辦法,只能謹慎地選擇固守。

    帝**制的互相制約在這一刻明顯的表露出來。百里束這才想起來,第三軍團是戰時臨時組建的軍團,參謀人員也是各個地方抽調過來,臨時組建的參謀部。而在原來北海州第一軍團的參謀部裡,是絕對沒有人會質疑侯鑒的命令的,更沒有人會反對他百里束的建議。

    話說回來,若是侯鑒在第一時間下達撤退命令,第三軍團能不能夠按照百里束的計劃那樣全部撤出呢?

    在百年之後,有人重新研究起這次戰役時,對比了雙方統帥的作戰計劃,得出的結論是可以!而且成功性非常大!

    在月氏發起攻擊之時,包圍圈並不嚴密,若按照侯鑒和百里束的計劃,第三軍團完整撤出查干湖,移動到飛雲堡是完全可能的。不得不說,侯鑒對於撤退的確有過人的天賦,他第一時間敏銳地察覺到月氏人敢於向漢軍——而且是重兵集團的第三軍團——發動進攻,必定是有所憑恃的。所以才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撤退。但因為參謀部的「一次否決權」導致最佳的突圍時機被耽誤。在之後發起的申時之戰和酉時之戰,在某種程度上更加耽誤了突圍的時間,讓月氏人有時間從容包圍整個第三軍團。根據這個判斷,百年之後的國人甚至有把當時第三軍團參謀部人員定位歷史罪人的衝動。

    當然,這是後人的研究。而歷史往往是隱性的,就跟「主和者未必怯,主戰者未必勇」是一個道理。後人能夠全知全能地俯視整場戰役。但在當時處在查干湖的漢軍心裡,其實未必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最起碼在當時,整個軍團大帳中,會選擇撤退的只有侯鑒一人而已。就連百里束,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講,也未必同意撤退——所向披靡的漢軍,什麼時候連正經的仗都沒打就撒丫子跑路了?他之所以會提早做好撤退計劃,完全是出於對侯鑒這個將軍的瞭解和尊重罷了。這點可以從申時之戰和酉時之戰的作戰計劃通過了參謀部一致同意並遞交到侯鑒的案頭可以證明,百里束從內心深處是渴望戰鬥,而並非撤退。

    雖然後世將這次申時之戰和酉時之戰的作戰計劃稱為「大漢帝國千年以來最愚蠢的作戰計劃之一」。但在當時,卻是唯一符合全軍意願,連侯鑒這個軍團長都無法阻止的最佳計劃!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歷史的真相總是這麼出人意料的。

    閒話少敘。總之申時之戰和酉時之戰雖然有一定戰果,也弄清楚了當面月氏軍隊的番號和編製。可越是這樣。整個軍團大帳的氣氛就愈加沉重。

    根據這次損兵折將的兩場戰役,第三軍團參謀部得知南面之敵為月氏第六、第七軍團,東面之敵為月氏第八軍團,西面之敵為月氏第四軍團,預計總兵力達十萬人!而在出征前,甘州與肅州軍團在塔里木河河谷之戰的戰敗報告早就經由暗衛整理。交到了所有將軍的手裡,其中就有提到這四支軍團!

    塔里木河河谷之戰,月氏第六軍團是率先突破漢軍左翼防線的軍團,更是它。第一次圍殺了當時的甘州第一軍團軍團長秦文廣。之後還是月氏第六軍團突破輪台城,逼迫漢軍匆忙突圍,最後又一次斬殺肅州第一軍團軍團長祁漫。之後的追擊戰中,月氏第四、第七、第八軍團是主力,其中第四軍團在布寧城圍殺了斷後的肅州第二軍團軍團長查簧……可以說,眼前的這四支月氏軍團對於漢軍來說都不陌生,更有深仇大恨!而這四個軍團也是最不畏懼漢軍,最敢跟漢軍正面搏殺的月氏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在甘州第一軍團的報告中著重指出,月氏第六軍團的統帥叫貢昆?阿巴斯,乃是月氏偽帝張晟的兒子,兵員大都是早期跟隨在張晟身邊的,原大月州乙等軍團的老卒,作戰最是勇敢,數次率先突破漢軍防線。不過傷亡也是最慘重,後來得到了補充。因為有貢昆?阿巴斯的存在,所以月氏第六軍團又被稱為王子親軍!所以侯鑒在看到軍旗大纛時才會有那麼一句感慨。

    不過很顯然,漢軍的情報有了很大的偏差。月氏第六軍團的名義統帥的確是貢昆?阿巴斯,但實際上指揮第六軍團的卻是羅馬人斯裡文森,而作為統帥的貢昆?阿巴斯,此刻卻當作一名前線基層指揮官在使用——這點怕是連胡公殿下也不可能想到!

    月氏第六軍團的出現讓侯鑒更加感覺到危險,但在打完了申時之戰和酉時之戰後,侯鑒反而更加不能撤退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若說在申酉之戰前月氏人還沒有完成合圍的話,在戰後,月氏第六軍團已經逼近軍團大帳,合圍已經完成,此時後撤只會釀成真正地潰敗,第三軍團將徹底覆滅!身為大漢帝國的將軍,侯鑒當然不能做出這個選擇。

    但是不撤的話,第三軍團又該怎麼做?月氏人在東西南三面包圍,故意留下北面,難道第三軍團就往北面跑?

    敵人越希望我做得事,就越不能做。這是一個基本的作戰準則。任何一個粗懂軍事的軍人都明白這一點。侯鑒自然不能選擇全軍向北,不過已經派了游騎斥候團向北偵察,如果敵人有埋伏就派人回來通知,同時游騎斥候還擔負著通報元帥大帳的使命。

    在進退不得的情況下,侯鑒能選擇的只能應戰,或者說固守!但對於戰場嗅覺敏銳的侯鑒來說,申酉之戰已經完全證明,當面的月氏四個軍團有擊敗第三軍團的實力,他不得不考慮最後撤退或者突圍的事情。可是一旦撤退或者突圍,第三軍團無疑就會收到重創,甚至導致整個北疆方面軍的大危機,這個責任足以讓侯鑒被押上樞密院的軍事審判院,然後判一個死刑,千百年後還會由人唾罵,他的恩師諸葛老元帥也將背負識人不明的罵名——侯鑒不想擔,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如何擺脫這個責任,就是侯鑒現在要想的最重要問題。而他問百里束的,也是這個。

    作為跟隨侯鑒十年的老人,百里束在看著侯鑒眼睛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所以才會說「特編部乃是元帥心頭肉,且立下大功」之類的話,目的無非就是想提醒和告訴侯鑒,此時此刻,想要不承擔責任只有一個人能幫他,那就是胡公殿下!整個北疆方面軍的最高統帥就是他!如果有他下令,那麼第三軍團的一切決定都可以推到胡公身上,到時候就算戰敗了,也沒有人能夠責怪侯鑒,這就是所謂的天塌下來有高個的頂著。

    至於如何能夠讓胡公同意做這個「冤大頭」,百里束也諫言了:「唯特編部耳!」

    意思很明確,在隨後的作戰中,特編部這塊胡公的心頭肉務必不能再有損傷,立下奪旗大功已經足夠,看在這個份上,胡公也不會過多難為侯鑒。一旦事不可為,所有部隊都能拋棄,唯獨特編部不能。還是那句話,特編部是胡公的心頭肉——至於原因,前面已經說過,胡公擔任昭武大學祭酒時間不長,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子都是他以後與英公、智公、涼公等公爵大族爭雄的資本,萬萬是不能有失的!

    除了特編部,侯鑒還有一個顧忌,那就是隨軍的百萬石後勤糧草補給。這些補給也是重中之重。若是第三軍團敗了,這些輜重補給又被月氏拿去,那侯鑒他不背責任都不行了。所以為了拿到這些後勤輜重補給的處理權,他還必須從胡公那裡要到「臨陣處置之權力」!

    為了這點,百里束甚至建議侯鑒在給元帥大帳的軍報上誇大戰損,特別是後師的戰損,以此來獲得胡公的批准。當然,這些都是後面發生的事。

    在四月二十五日的申酉之戰後,月氏人雖然損失了一面大纛,但斬殺了漢軍一名鎮帥,並且東面擊退了第三軍團後師的進攻,南面逼近了第三軍團軍團大帳二十里之地,可謂大勝!不過月氏第六軍團的真正統帥斯裡文森受驚不小,在接下來的二十六、二十七整整兩天時間裡居然只命令軍隊包圍,卻不敢下令進攻。這兩天時間裡月氏人的毫無作為,也是後世研究者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在時間衝散了一切的百年後,更加沒人知道為何月氏四支軍團會整整兩天無所作為……

    月氏人無所作為,卻不代表漢軍無所作為。本來打算第二天迎來惡戰的侯鑒驚喜地發現敵軍居然沒有進攻,大喜之餘立即下令全軍靠攏,捨棄查干湖東岸之所有營盤,全軍向軍團大帳靠攏,集結在查干湖西岸,加強防衛力量。同時,向北偵察的游騎斥候也有了報告,月氏人在北面五十里的扎布河沙海處果然有埋伏,游騎斥候向西繞道十里,從一處小峽谷北上才跟扎布汗河的元帥大帳聯繫上。那處小峽谷可能是不熟悉地形的月氏人包圍圈中的一個小漏洞。當然,如果第三軍團大張旗鼓的想從那裡突圍,很快這個小峽谷就會被鎖死,數萬人的大軍是不可能通過這個小峽谷跑掉的。不過在月氏人沒反應過來之時,以這個小峽谷作為聯繫元帥大帳的秘密通道卻是不錯。

    就這樣,兩軍在查干湖度過了最為不平靜的平靜兩天,直到四月二十八日,月氏人突然向漢軍送來一封邀戰書信,才讓整個安靜的局面起了變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