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49節 楊乃武案(6重發) 文 / 嵩山坳

    全文字無廣告

    第149節楊乃武案(6重發)

    對不起,發錯了昨天的章節,重新發一次。(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陳正以為不妥,他和朱智是表兄弟,也不必太多隱晦,說出一番道理來:有軍機章京這道關口攔著,雖然不至於貿然定讞,但刑部定議,再打回去重新審核,事情就難辦了——刑部的面子怎麼丟得起?到時候要是還堅持原意,豈不就搞成僵局?與其費力於後,不如挽回在前,事半而功可倍。

    朱智深以為然,「這樣吧,」他說,「去找刑部的人問問清楚。」

    兩個人聯袂去見人,此人叫余撰,同樣是浙江人,任職秋審處總辦——著名的八大聖人之一——他是咸豐二年壬子的進士,資格很老,在秋審處是首腦。見到之後,坦承來意,余撰是一副從容不迫的神情,「這件案子疑問很多,事關逆倫重案,又非尋常命案可比,不過從表面看,楊乃武和葛畢氏都已招供,而且證詞如一,所以部裡也沒辦法推翻;最多只能找一些不明不白的地方,讓浙江聲復,枝枝節節,無關大局!楊家要真認為是覆盆奇冤,為什麼不京控呢?」

    陳正在一邊答說,「楊家本來有京控的意思,只是不知道來得及來不及?」

    余撰沉吟了片刻,才說道,「此案的性質不比尋常,我可以回堂官盡量拖一拖,不過誤期太久,只怕上面不肯答應,這個責任,堂官不肯擔。」

    陳正不懂,朱智卻是知道的,這個上面指的不是皇帝,而是軍機大臣。如果真耽誤了期限,軍機大臣奏請交部議處,刑部從上到下都要受處分;如果能夠事先做了軍機處的疏通工作,即便皇帝發覺,有所詰問,也有軍機大臣在上面為之說好話遮掩彌縫。

    朱智明白,這件事難處有二,一個是刑部這邊,有餘撰暫時拖一拖還能應付;另外一個就是寶鋆那邊,他是體仁閣大學士,位極人臣,當年和劉錫彤是鄉榜的同年,現在又是恭親王奕的摯友——若是他在其中設阻,這件案子就不必再審下去了!

    他想了想,想起一個軍機章京的同事來,當即和余撰告別,又把陳正送到仁錢會館,彼此一揖,轉身西去,到西城去拜訪一位朋友,同時也是同事。這個人叫金曰修,字少伯,是咸豐十四年乙丑科的進士,後來到宗人府,由主事考取了軍機章京,兩個人的私交很好。金曰修是乙丑科的進士,寶鋆就是這一科的四總裁之一,另外還有一個人,就是現在的刑部尚書桑chun榮。(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金曰修和寶鋆的師生情誼很深,經由他的口和寶鋆說話,更有幾分把握。這天下午,金曰修受了朱智之托,有意挑傍晚才去的,老師自然要留學生便酌,這一來,便有從容閒談的機會了。「這幾天舉子雲集,新聞很多,你聽到什麼沒有?」寶鋆問道。

    「很多,尤其是浙江的新聞。」

    「浙江?浙江有什麼新聞?」

    金曰修先不回答,反而突如其來的問了一句,「浙江余姚縣的劉大令,直隸鹽山人,是老師的鄉榜同年?」

    「不錯。」

    「聽說,劉大令有一年征漕浮收,大吏要參他,還是老師替他緩頰的?」

    「老同年嘛!」寶鋆並不隱瞞,他也是很覺得無奈,「六十七歲了,還是風塵俗吏,晚景可憐,如果落一個革職的處分,於心何忍?所以我替他寫了一封八行給楊石泉(楊昌浚的字),不了了之了。」

    「那就無怪其然了。餘杭縣近來出了一樁逆倫重案,浙江公車上書的舉子都憤憤不平,說劉大令在朝中有極硬的靠山,此案必成冤獄了。」

    「少伯,這話是怎麼回事?你說清楚些?」

    「這是轟動浙江的大新聞,老師大概還不知道呢!」金曰修給老師斟上酒,「等門生從頭說起。」

    於是寶鋆撚鬚把杯,細聽楊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他不但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極為仔細,有一個細節不瞭解的,立刻插嘴追問,一定要弄個明白方休。這裡有一個緣故,他和奕是無ri不見的密友,兩個人各自退值下來,在三轉橋的恭親王府流連至夕,飲酒、聽曲、玩古董之外,聊閒天的時候也多,這樣一個新聞自然是很好的話題。但奕看人料事總有獨到的見解,寶鋆要防他提出疑問,所以非要將始末緣由弄清楚不可。

    等到案子說完,金曰修說道,「浙江是舉子都說,劉大令一定會請寶中堂維持原判,楊乃武一定無法伸冤。」他有意囁嚅著說,「還有句話,門生不敢說。」

    「為什麼?」

    「怕老師生氣。」

    「不要緊,我本無庇護同門之意,生什麼氣?」

    「這,門生就說,有人昌言,此案如成冤獄,則將來殺楊乃武的不是劉知縣,而是寶中堂。」

    「是何言?」寶鋆勃然變色,「難道就認定了我一定會徇私枉法嗎?」

    「老師也別生氣,照學生看,他們也是唯恐老師插手干預,所以故意這樣說,用意是希望老師不要管這件閒事。」

    「我不管,不管!」寶鋆大聲說道,「我好端端的沒事去惹這些是非做什麼?不過,他們也不能無憑無據硬說劉某冤枉了楊乃武,將來刑部議奏我倒要仔細看看,劉某枉法,我不會替他說話;但如能秉公辦理,並無錯處,我難道也不能說話?」

    有了寶鋆的話,劉錫彤想托他回護這件案子的路子就算被堵死了,陳正得到這樣的結果,也很滿意,立刻寫了一封信,寄到杭州,囑咐家人,一定要詹善正親自收取。

    忙過了這件事,陳正開始忙碌會試的事情,等到三場考罷,很遺憾的是,他名落孫山了。

    等到了端午節前後,詹善正和一個叫王先南的男子到了běijing,王某人是葉楊氏府上的管家,這一次帶主母抱告,以姐姐為弟弟訴冤的形式,上京呈訴(為什麼不用楊詹氏的名義,另有緣故)。

    呈訴抱告要到都察院,因為都察院的職司有一條是專管『官民冤抑陳訴』的。收到狀子之後,照例是轉交京畿道御史——說來也巧,御史也是浙江人,名叫吳鳳藻,是咸豐二年的榜眼,資格老,為人也很正派——辦理。

    吳鳳藻接到狀子之後,先要行文刑部浙江司,要求把這一案的全部卷宗盡數解送běijing,而且因為此案是縣、府、省各級衙門都問過的,案卷非常之多,也絕不是那麼容易能夠看完的。

    等過了數日,看過全部卷宗,吳鳳藻當天就和刑部浙江司與秋審處共商,認為此案還是應該將抱告咨解回浙,交由浙江省內複審。

    吳鳳藻親自主稿,擬了一道都察院和刑部會銜的奏折,經兩個衙門的堂官畫了行,第二天一早呈上。軍機大臣承旨,只要面奏皇帝核可,這件事就算確定下來了。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看起來並不很重要的奏本,在皇帝那裡卻卡了殼。

    「浙江這個案子,朕聽說現在外面瘋言瘋語說得很多,都說這個楊乃武是冤枉的,是不是?」

    「萬歲爺金口玉言,您說楊乃武是冤枉的,那就一定是冤枉的!」肅順第一個碰頭說道。

    「啊,不!」皇帝微笑起來,「朕不是認定他是冤枉的,只是在論這件事而已。朱光第,你是管著刑部的,你怎麼看?」

    肅順胡說八道,朱光第心中大恨!若是皇帝順風扯篷,葛品蓮之死就永遠沒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了!「臣看過浙江解部的卷宗,其中多有可疑不實之詞,但臣想,楊乃武一案,自縣而府,右府而省,三處分別審過,楊某人口供中並無翻異。」

    「此次葉楊氏派家人上京抱告,臣以為,咨解重審,著浙江各員細心推排,定能收水落石出之效。還死者一個明白,給生者一個清白。」

    皇帝沉重的咳嗽幾聲,端起康熙五彩明黃蓋碗的**喝著,聽著,等他都說完了,這才問道,「朕不大懂刑律,這一次把案子發回浙江,是不是還是由餘杭縣審理呢?」

    「回皇上話,此事不可。連派餘杭縣會審都不行。若是派了,就是觸犯了大清律例。」朱光第以為他真不知道,耐心的為他解釋,其中嘉慶十四年和道光十八年都有上諭,規定了辦事的章程,簡單的說,京控交回的案子,督撫必須親自審理,或者委審,決不能發交原問衙門,否則便失去了京控的意義。

    不但劉錫彤不能參與深問,杭州知府陳魯也是一樣的,他鍛煉成獄,照理也是不能參與審問的。

    皇帝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那,倘若最後審問之後發現,前問不祥不實,原問官該如何處置呢?總有一個規定吧?」

    「是。」朱光第像是背書一般,朗聲答道,「雍正元年的上諭有,凡大小衙門問刑官員,於命盜案件,不能虛心研具,刑逼妄供,草率定案,證據無憑,以致妄坐凌遲、斬絞者革職。」

    皇帝老老實實的搖搖頭,「朕不明白。」

    「皇上,容奴才為您解釋,就是說,因為問案不細,致使冤屈者受凌遲、斬立決、斬監侯、絞殺等刑制的,主審者革職。」

    這一次他聽明白了,轉而又問道,「那,複審的呢?是一路錯下來的,總不能只處分原問官一個人吧?」

    「一路錯下來就一路都有處分,該管上司不能平反,州縣官應革職者,府州降四級調用,司道降三級調用,督撫降二級調用。」

    皇帝完全聽懂了,楊乃武一案關乎到浙江省上上下下數十頂烏紗帽,難怪遷延良久,還得不到解決!

    「就這樣吧,發交浙江。複審!」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