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25節 兵部議軍(1) 文 / 嵩山坳

    第125節兵部議軍(1)

    福山城的戰鬥結束之後,清軍開始清掃戰場,這一天的戰鬥中,清軍就付出了傷亡8,200人的慘重代價,若是計算上胡小毛前期失利的原因,清軍在福山城內外扔下了總數超過14,000俱屍體!

    戰報到京,皇帝的好心情一掃而空!在前幾天李鴻章和鮑超會銜起草的奏折中,三原城已經被中**隊順利而徹底的拿下,傷亡總數不及福山城的一半,怎麼這裡就傷亡這麼嚴重呢?

    聽奕把奏折念到一半,他就揮手打斷了他,「行了。暫時就是如此吧。後面的不必再念了。」

    奕答應一聲,徐徐後退半步,站到隊列之首,「皇上,臣弟在想,用兵東瀛,四海關注,如今兵士傷亡如此重大,……倒應該早作打算啊。」

    這句話說得讓皇帝極不愛聽,「什麼叫早作打算?」他問道,「你想說什麼?怎麼個打算法?是托請洋人從中調和嗎?還是就此灰溜溜的退兵?那些戰死的綠營戰士怎麼說?那些為國捐軀於海疆的海軍步卒又怎麼說?」

    奕嚇了一跳,正要跪倒,皇帝不耐煩的使勁搖動手臂,「行了!」他離座而起,繞室而行,「朕告訴過你們,中日兩國之戰,是一定要打到其中一國亡國滅種而不能停止。朕只要還是大清的皇帝陛下,此事就斷然不能再提!」

    「你想想,朝廷花了多少錢、國家死了多少人,這些都暫時不提,就說放諸四海,可有戰爭尚未有一個結果,就遽爾展開和談的?這時候托請洋人從中緩頰,我們和日本人談什麼?是賠償人家,還是要對方賠償?」他盯著低垂著頭的奕,「你領總署衙門事多年,說話之前要動動腦子!」

    奕乾乾的嚥了口吐沫,「是,皇上教訓的是,總是臣弟處事不明,請皇上恕過。」

    沈葆楨眼見他臉色發青,並不為奕低頭請罪而有所緩解,知道奕的這幾句話很是惹得皇帝不喜,要是一怒之下有什麼嚴遣,事情就有些不好收拾了,因此在一邊小聲說道,「皇上,福山城一戰,綠營兵士浴血奮戰,其中如畢光榮、劉珩、成章瓚等為國報效,捐軀疆場,宜乎有所表彰才是的。」

    「嗯,」這句話果然起到了效果,皇帝的心神為之一分,「大大褒獎!從本年七月初對東瀛開戰以來,所有為國犧牲的壯士,都要大大褒獎!內閣擬旨,明發全國;守備以上品級者,在原籍省份設立墳塋,勒碑銘文;並將姓名、籍貫由軍中逐一奏明,迎請入京中昭烈祠,永享我大清俸饗,供後人景仰;守備之下者,也要照軍中最高等級的撫恤金銀髮放。有因傷成殘者,著立即返回故里,由省、道、府、縣四級衙門按月發放糧米,終生供養;並從其家中,由其任選一人,授予公職。」

    看他滔滔不絕,似乎還要繼續往下說,沈葆楨心中叫苦:這也太過分了吧?士兵扛槍吃糧,為國征戰乃是本份,哪有如此以豐爵厚祿賞賜的?「皇上,皇上?」

    「嗯?什麼?」

    「臣想,凡此種種,足以激勵將士,感戴天恩,奮勇廝殺了。」

    「好吧,就按你說的,到此為止。哦……」他靈機一動,又加了一條,「所有管帶一級的將佐陣亡,一概賞以烈勇巴圖魯嘉號。」

    「是。」

    「就這樣,都下去吧。」

    揮退了軍機處幾個,皇帝立刻召見朱洪章,他是接到朝廷的旨意,從鶴岡府乘船返回國內的,路上舟車勞頓不在話下,心裡更是慌亂成了一團:雖然旨意中為張運蘭抗拒上官,辱罵同僚一事把他狠狠地罵了一頓,又摘去他兵部侍郎的加銜,但比較起來,免了自己北路軍總指揮的職權反倒是比對張運蘭的處置更加嚴厲,凡此種種,都可見在皇帝的心中,自己的地位還是不及張運蘭來得重要。

    但這不算什麼很大的麻煩——張運蘭一介武夫,連字也識不得很多,只是對皇上忠心不二,皇上既喜歡他更重用他——反而自己,皇帝既用且防,就很讓多年前就轉為文官的自己心中發顫了。懷著胡亂的念頭,朱洪章進殿跪倒,行了君臣大禮,跪在地氈上,等候皇上發問。

    皇帝半晌無言,忽然落地而起,「和朕出宮去。」他一擺手,制止了驚羽的動作,「讓六福跟著就行,你不用去了。出去走幾步,等一會兒就回來。」

    一前二後,三個人魚貫而行,步出養心門,過遵義門、乾清門,穿紫禁城中的甬道一路向外,對沿路所見跪倒行禮的官員理也不理,一直出到大清門外,他才點明目的地,「走,到兵部去!」

    「皇上,容臣前行幾步,安排一二?」

    「不必。朕這一次去也只是想看看。」說話間到了兵部公衙門前,朱洪章還是搶上幾步,快速的向門廊下正在說話的部中司員擺手示意,對面的一個男子嘿聲一笑,「煥文?怎麼回來了?剛才我來得有點晚,沒看見你。這下可好,怎麼,見過上面了?」正是奕山。

    朱洪章又是擠眉又是弄眼,奕山年老成精,自知有事,向外走了幾步,迎面正看見一襲明黃色大氅的男子走進來,嚇得咕咚一聲跪倒下去,「奴才……恭請皇上聖安!」

    皇帝陰沉著臉,盯著奕山,老人感受著咫尺天威,後背瞬間為汗水打濕,「奴才……奴才言語失節,荒誕不經,……」

    皇帝真有心當場摘了他的頂戴,但為了這麼一件小事處置大員,未免讓人難以心服,只得罷了,「朕當年聽人說,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如今在兵部所見,雖未必有如斯嚴重,但只見爾等言笑無忌,全無緊張之態,也可以想見你們對朝廷用兵東瀛是何等的不上心!六福?傳旨吏部,奕山降三級,仍留兵部尚書任上,罰俸一年,以儆傚尤。」

    「喳!」

    朱洪章不敢相勸,肅手說道,「皇上,容臣帶路。」

    「都起來吧。」他擺擺手,讓奕山、劉銘傳、許庚身等人都站起,跟在他身後進到兵部大堂,又轉上幾步,到了東暖閣,這裡已經臨時改作作戰室,中央放著碩大的沙盤,東面的牆上掛著日本全輿地圖,其中左上角的山形縣和中央靠左下方的廣島縣已經被人用紅顏色的顏料塗抹了一部分。

    「朕今天來,是有一件事要問你們。」他抬頭看看地圖,又端詳了一番沙盤,開口說道,「從七月初對日作戰開始,如今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戰事始終未有進展,何也?」他回身一指,「朱洪章,你是剛剛從戰地前線回來的,你說說?」

    朱洪章不想會是這樣的原因,立刻振奮精神,從容答說,「臣以為,上得皇上指授……」

    「不必說這些有的沒的,談正事!」

    「是。」朱洪章嚇了一跳,從他粗重的語氣中他能夠分辨得出來,皇帝的心情非常不好,這也是可以想見的,己方兵士折損的情況遠超想像,到今天為止,南北兩路傷亡士兵的總數已經超過三萬,卻只取得了這麼一點點成績,怎不令人羞怒?

    「臣想,若說六旬時日,戰事進展未能如皇上所料,首在日軍抵抗頑強。不論是臣所登陸之酒田府、張運蘭軍門登陸之鶴岡府;鮑軍門的三原府、胡軍門的福山城,日軍都能依托地利之先,與我軍殊死抗爭;而我清軍將士多未有實戰經驗,初初踏上戰場,難免有慌亂之情,此為其一。」

    「要說第二嘛,就是兵員不足。」朱洪章侃侃而談,「旁的不提,單說張軍門登陸的鶴岡府吧?登陸之兵是十六個營,九千人,戰鬥一晝夜之後,所剩之兵不足三千。以這樣的兵力自保堪堪,若想攻城,則無異於癡人說夢。」

    「朝廷不是緊接著就派兵過去了嗎?怎麼還說兵源不足呢?」

    朱洪章正要說話,眼角一飄,落在一邊的載澦臉上,看他一臉精神,躍躍欲試的表情,故意歉然一笑,「回皇上話,臣剛剛從鶴岡府回來,前軍之事晦暗不清,不如還是由甘大人為皇上奏陳吧?」

    皇帝一轉頭,看見了兒子,後者怯生生的一笑,「那好,就由你來說。」

    甘澦大喜,給朱洪章投過一個感激的眼神,口中說道,「正是為了皇阿瑪明晰敵我,果斷處置,派商船運送兵源過海,方才有鶴岡府、三原城、福山城三地捷報連連,特別是福山城內,數個時辰內兵士所建之功,撼動天下,全殲日酋,威震敵膽,臣想,用不到多時,只要我綠營兵士一鼓作氣,拿下日本全境,斷然不在話下!」

    皇帝冷笑著看著兒子的激昂神態,心中有些好奇:從什麼時候起,他變得這麼大言不慚了?年紀輕輕,滿口大言,真是讓人好氣好笑!「眼下快到秋天,兵士的秋冬二季的軍裝可已經準備妥當了?」

    「是。回皇上話,各省報效的秋冬棉裝合計三十萬件已經運抵山東、直隸、遼寧、福建各省碼頭,只等裝船之後,即可起運。」

    「這樣好。」皇帝點頭轉身,重又面對沙盤,用手在上面指指畫畫著,半晌方才說道,「澦兒的話有一句說對了,還得更多的派兵過去。這件事要盡快解決,在九月初之前,再派三百個營,分作南北兩路,投入戰鬥。另外給胡大毛和李鴻章的廷寄中要寫清楚,九月底之前,一定要拿下這所在的兩個縣。要是做不到的話,就將兩地統帥就地免去一切官職——這一點,沒有半點情面可講!」

    「喳!」眾人轟然應諾,聲震屋瓦。

    「軍事上的事情,朕是不懂的,你們說說,要是戰事進展順利的話,下一步該向哪個方向前進?」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