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36節 全軍進發 文 / 嵩山坳

    第36節全軍進

    六月初三日,吉林提督程學啟統領駐省內駐軍出,分別從南線向旅大、北線向吉林丹東集結。這一次的主要兵力是從前郭爾羅斯左右三旗、通榆五旗、臨江、合龍、龍井抽調而成,合計是125個營,兵員總數在四萬七千人上下。

    到咸豐二十八年,東北三省鐵路網線,這為大批的綠營兵士的緊急調動提供了無限的方便,而更加主要的是,人員之外,作戰必須的各種物質的供應,經由鐵路的方便快捷,而且極其省力,得到了最初的保障。

    站在火車站的站台邊,程學啟低頭看看朝服上的獅子補服,半是驕傲,半是傷感的歎了口氣,「大人,為何太息?」

    「我在想啊,當年的時候,也是在這個站台,和朱洪章拱手告別。如今他以武從文,已經是官拜兵部侍郎,我呢?雖然名為一省綠營之長,但細數起來,不過一介莽夫。嘿!這人生際遇,也真正是天差地別啊。」

    「大人這話卑職不敢苟同。」

    「哦?」

    「大人還記得咸豐七年的時候嗎?皇上南幸兩江,和金陵府守備羅炳坤有過一面之緣?」

    程學啟點頭微笑,他已經猜到身邊的駱國忠要說什麼了,「記得,怎麼了?」

    「羅大人曾經說過,若是人人都抱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念頭,又有什麼人來保衛社稷,匡扶君父?」駱國忠說道,「便如同大人,十數年來,在省內操演士卒,訓練新丁,這份為我大清拱衛龍興之地的辛勞,外人不諒解,卑職有幸得以在大人身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又豈能不知?若論起來,朝中峨冠博帶之輩多矣,又有幾個如大人這樣,文能安邦,武能殺敵的將帥之才的?」

    這是迎合的語氣,不著邊際的一種恭維,但在受者恰恰搔中癢處,程學啟掀髯而笑,「茅涇,還是你會說話!」

    「卑職絕不敢逢迎大人,只是實話實說罷了。」駱國忠用手一指,「哦,列位大人來為大人送行了。」

    程學啟回頭看過去,是省內巡撫張之萬為的各司大員。他上前迎了幾步,作勢請安,「給撫台大人請安!」

    「不敢,不敢。」張之萬絲毫不敢托大,扶住了程學啟,「方忠兄即將遠行,為國建功在即,莫要怪老夫等來得太遲啊。」

    「大人說笑了,程某也不過一方莽漢,此次領軍出征,為皇上效奔走之役,只盼天威浩蕩,收犁庭掃穴之功。大人公務繁重,還不忘同僚之意,見示關愛士卒之情,卑職感激還來不及,如何敢言怪罪二字?」

    張之萬笑笑說道,「說起來,還是張某無能,不能如李少荃般為主分勞,此次出海作戰,老夫在內,為老兄遙祝勝利之外,就只有靜候老兄早日得勝歸來了。到時候,再和方忠兄把盞言歡!」

    程學啟知道,在這一次朝廷的旨意中,又另外安設了南北兩路的總指揮,南路是李鴻章,北路則是朱洪章。前者從福州出港,後者從陸路北上,坐火車到旅大,和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三省的綠營提督見面之後,一起出海作戰。

    朝廷對日作戰,海軍戰況尚在不明,而陸軍調動卻已經早作佈置,從大清二十一個行省中,先期徵用的兵力就過400個營!總人數將近二十萬;據說,皇帝本來有心再做追加,但因為軍機處的諫止,才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改為放到第二波次進行。

    這樣的大戰,又是出國征伐,不但在大清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在中華歷史中也是僅有的一次,在綠營眾將看來,怕也是僅有的一次了。做為軍人,保家衛國,肩挑重責,固然是一身之責,但留名青史,博一個光宗耀祖更是心中所願,因此,在旨意中被選上的自然高興,沒有被選上的,卻是垂頭喪氣——在程學啟等人想來,征服小小的日本還能比打敗老毛子更難嗎?可見這一次的出征,實在是上天賜予眾人的立功之機。

    不但是程學啟等軍中宿將,就是朝堂兵部官員,也無不認為這一次對日用兵,是可以在三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徹底解決的,皇帝訓誡過幾次,朱洪章等答應得唯唯諾諾,但退下去之後,高言無忌,根本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皇帝有心怒,又覺得不必:讓這些混賬的丘八知道知道厲害,沒有什麼害處!省得一天到晚在自己面前驕橫不可一世。

    張之萬和程學啟在站台上說了幾句話,耳邊傳來『光當!』一聲大響,回頭看去,是車頭已經駛過來,掛靠在了車廂上,「張大人,請恕卑職無禮,要和列位告辭了,諸位,程某先走一步了。」

    張之萬緊緊皺眉,出兵在即,怎麼說出『先走一步』這樣不吉利的話來呢?他向程學啟拱拱手,「方忠兄多多保重,本官在這裡遙祝將軍旗開得勝!」

    程學啟不再停留,轉身登車,駱國忠放下車上的擋板,二人向站台上眾人揮揮手,火車一聲鳴笛,緩緩駛離車站。

    路上無話,六月初四日,火車抵達旅大,這裡是關外三省中第一戰略重地,除了是大軍港之外,在和平時日也擔負起了民用港口的作用,若是平常日子,海面上往來商船無日無之,不論是本國的,外國的,都經由此處,吞吐大批貨物北上南下,換取白花花的銀元,因此,旅大城中非常熱鬧,來自各國的商旅步履匆匆,為這座城市增添的無數繁華。即便是如今對日作戰在即,這種情況也沒有生什麼變化。

    在百姓想來,朝廷雖然打仗,但究竟是距離這裡十萬八千里之外的事情,日子還是照樣的過,不但如此,大批綠營兵士在此集結,更為旅大城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綠營新軍制推行數十年來,於將佐的第一大忌就是吃空額,喝兵血。咸豐二十一年的時候,安徽提督楊載福給人舉,說是在任上貪墨士兵餉銀,徹查屬實之後,皇帝連刑部都不問,逕直命天使繼旨到省,將這個當年在黑龍江一線屢立戰功的功臣斬於軍前!從那之後,再也沒有一個不開眼的敢私自剋扣軍餉了。

    所以綠營兵大多有錢,這些人的手也從來不緊,所以,旅大城的百姓借士兵過境之機,都小小的了一筆財。

    街市上除了這些買賣雙方之外,就是拉著車,駕著轅的平民漢子,車上裝滿了大大小小的麻包、木箱,也不知道裡面裝的都是什麼。

    貿頻仍之地,數百載而下,街市相當熱鬧,但自從朝廷要對日用兵,經由旅大、丹東出海的旨意傳下之後,這裡的商貿之事一概為之停頓,旅大城變成了一個特大號的兵營!

    源源不斷從關內關外運來的物資、槍炮、彈藥、武裝、糧被、藥品、人員,用火車運來,在城中、港口、碼頭集結,到處是繁忙的景象,到處是扛著大小麻包的滿、漢、朝各族民夫,如同辛勤的工蟻般,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存放。

    旅大城知府名叫張世榮,舉人大挑出身,做過吉林敦化知縣,因為為人老成,後來升為知府。為了朝廷用兵,綠營在自己治下之地集結出,張知府忙得一塌糊塗,既要服侍好這些赳赳武夫,又要在綠營兵惹禍之後,出面安撫民情,數日的光景,就瘦了一大圈。

    他知道,雖然自己是從四品的朝廷正印官兒,但這些綠營兵從上到下都是自己惹不起的!惹惱了這些人,做出不法情事,根本無從追查,更不必提法辦了。只有小心伺候,讓這些霸王們盡早的遷地為良,就是自己的福分了。

    但事情的進展出乎他的意料,綠營兵雖然稱不上秋毫無犯,但更多的麻煩還是出在彼此語言不通引的誤解,其餘的時候,這些兵們倒也是公買公賣,不會任意胡來。這讓張知府寬心大放之餘,更覺得慶幸無比。至於語言不通,也很好解決,張世榮派人在城中尋來了多名會說朝語的漢人,平時任什麼事也不必做,只是在街頭閒逛,一旦聽見有百姓和兵士爭吵之聲,就趕緊過去,若是旁的事也餓就罷了,若是因為雞同鴨講而起的爭辯,就由這些人代為翻譯。作為報酬,每個人每天給二兩銀子的工錢。

    這還不算,張世榮知道這一次朝廷用兵是史無前例的大事,各種物資都要運過此地,等候登船,雖然從火車站到港口的距離不算很遠,但人多事繁,加以城中魚龍混雜,出了一點紕漏,就是了不得的大事,為此,張世榮又派人到省治,向左宗棠請求調撥了一千輛大車,以備運輸使用。

    程學啟到的時候,這一千輛大車只有一二成到達,雖然遠遠不敷使用,但聽張世榮說完,他還是覺得非常高興,「貴府辛苦了。能夠把差事辦得如此周到,可稱一方能員!此番事了,旁人不必提,程某一定上書皇上,為貴府請功。」

    張世榮憨聲一笑,「只盼著這一千輛大車能夠盡快運抵,不至耽誤了朝廷用兵大計,就是卑職的福分了。」

    程學啟點點頭,「這一次城中來了這些兵,老兄在任上想來也受了不少驚擾。你有什麼難處,只管和我說。」

    「難處倒沒有什麼,只不過,民夫人數遠遠不足,火車駛來,每一趟車都要耗上半天時間才能卸料完畢,沒的太過耽誤時日。」張世榮小心翼翼的問道,「大人,您看?」

    「近來還要有多少火車抵達此處?」

    「據卑職所知,還有不少於55列。共計兩千二百個車廂的貨物和兵士。」

    「這可不行,這麼多人,得運到幾時?」程學啟揚起臉來,問身邊的駱國忠,「茅涇,你下去,告訴各營管帶,讓他們都活動活動,別整天在營中裝大爺,都給我到火車站幫著搬抬!」

    張世榮嚇了一跳,他的本意並不是要軍中也派人出來跟著忙碌,而是想向程學啟抱怨,各營所有的兵士,每每為物資不能緊急到位而向上官哭訴,後者便把板子打到他身上,經常有游擊、把總到自己的官署來,敲桌摔凳,滿口不遜之詞——這是他很覺得苦惱的。而現在聽程學啟所說,竟是要這些人一起跟著幹活?傳揚出去,自己豈不是要給這些兵恨死了?

    「大人,這怕是不妥吧?」他說,「將士們為國征戰在即,百姓無所貢獻,多多辛苦一些也就是了,卑職的意思是說,人力有限,若是有一個早晚遲誤,請……」

    程學啟善解人意,微笑說道,「你的話我明白。」他說,「此事非你建言之功,而是我一己獨專,你放心,這些人不會把你怎麼樣的。」

    ……。清山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