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6節 迴鑾 文 / 嵩山坳

    第16節迴鑾

    五台山禮佛畢事,御駕一路不停,入直隸固安縣,轉路回到北京,出京的時候還是七月中旬,回京已經是十月初了,天寒地凍之中,以大阿哥載澧、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等為首的留京辦事大臣迎到城外,遠遠的看見車如水、馬如龍的御駕近了,眾人跪倒接駕,「恭請皇上聖安。」

    「朕安。」皇帝笑著向外招招手,「大冷的天,都起來吧。惇王,京中一切安好?」

    「承蒙皇上垂念,京中諸事順遂,一切都好。」

    皇帝一眼看見翁心存和倭仁,皓首蒼顏的跪人叢一側,頂戴的紅纓子為寒風吹拂,屏顯老態,用手一指,「六福?著翁師傅和倭師傅到朕的車架中來,朕和他們一同進城。」

    「喳。」六福答應一聲,過去請二老登車,行禮之後,皇帝擺擺手,「起駕吧。」

    法輿動作開來,過正陽門,進到北京。

    車架中,皇帝讓二人起身,各自賜座,又命驚羽取來參茶,賞給他們飲下,謝恩完畢之後,皇帝說道,「翁師傅,您和倭師傅都是兩朝老臣,賜紫禁城騎馬,日後再有這等事,就不必親自迎出城了——於朕有忠心,也未必都這些事情上。」

    「皇上體恤老臣,臣稍有人心,有豈敢不為臣之孝?況且,皇上西幸晉省,千里奔波,觀風察吏,體念民情,若說辛苦,還是皇上加辛苦,臣等這點小小勞動,實是算不得什麼的。」

    皇帝不置可否,岔開了話題,「京中一切都好吧?」他說,「朕此次去山西,將翁同龢帶回來了,等一會兒散了朝,朕給他幾天假,讓他承歡膝下,一人子之孝。你們一家人,有兩年多不見了吧?」

    「是。老臣叩謝皇上。但臣以為,忠於王事,恪職守,便是大的忠孝。況且犬子尚青壯,未可貪享家門之樂,還是請皇上……」

    皇帝實不願意這樣的時候駁斥翁心存的話,這會兒也忍不住了,「為人臣者,於朝廷、於朕要忠;於父母,也要孝。這才是君子讀書有成,立身世間之本嘛,此事,就毋庸議了。好嗎?」

    翁心存欲待再說,倭仁不留痕跡的動作一下,碰了碰他的膝蓋,老人一愣,識趣的選擇了閉嘴,「既然如此,老臣謝皇上恩典。」

    「翁師傅、倭師傅,朕巡幸五台山的時候,內閣決議奏到行,……啊,不必請罪。朕雖然有時候會犯糊塗,但還沒有到為政體推行不暢,而怪罪臣下的地步。」他輕笑著,似乎嘮家常,又似乎與內閣首輔的兩位大學士談及政事一般,讓人分辨不清,「便說這一次發行國債之事吧,你們兩個人是怎麼想的呢?」

    「這,老臣想,《荀子?大略篇》有云: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自我皇上登基以來,府庫日足,國用漸豐,天朝百姓,感懷威德,於朝廷種種惠民政令,萬方卞舞,額手相慶,幸喜生逢明君,一身之福之外,也是闔家的福氣。」翁心存說,「而國債之議,請皇上恕老臣言語冒犯之罪,鐵路大工,固然利國惠民,但宜乎緩緩圖之,若行之操切,臣恐這利國之法,亦將變作各省胥吏,貪墨之門啊。」

    「老奴也附議。」不等皇帝問道,倭仁一邊也出言答奏了,「有一節,奴才驚聞,各國駐華公使,往來總署衙門之間,意圖購買我天朝國債,此等開門揖盜,授人以柄之行,皇上,可千萬做不得啊?」

    「哦?這是為什麼?難道我天朝小民不懂這其中的道理,日後即便國家發行國債,也不會購買之外,連同那想買的,你也不肯賣嗎?」

    「皇上,國債以各省海關稅款為擔保,老奴怕洋人得隴望蜀之下,將雙手橫***我天朝之中,到時候,以……」

    皇帝抑制不住的揚聲大笑起來,「哈哈哈哈!你這個倭艮峰啊!這樣的理由,虧你也想得出來?」

    「皇上?」二老心中驚惶,滑身落地,跪了下來。

    好一會兒的時候,皇帝才止住笑聲,「朕不是生你們的氣,你們起來,起來說話。」他說,「你們都是品性剛直,君子可期的朝臣典範,朕當年上書房讀書的時候,雖偶有戲弄之舉,但於倭師傅和翁師傅的才學,從來都是心中讚佩,高山仰止的。但世易時移,到了今天,若還是抱著那些聖人教化,於外務一無所知,加從心底欲將之摒棄外的思維,是萬萬行不通的。朕不是說,我天朝千古傳承而下的綱常之論也要棄如敝履,正好相反,這樣的君臣之道,要發揚光大;但一些面臨外務,特別是與西洋列國往來之事,卻不是你們能夠知曉而且精熟的。」

    「便如同這國債之事吧。朕山西的時候,給軍機處的幾個人說過,這裡不妨再和你們講說幾句……」把當初說過的話不厭其煩的又說了一遍,皇帝說道,「你們想一想,這世上的事,總也辨不過一個理字去,難道洋人以為,只要掌握了我天朝的債務,就能夠對我天朝國政指手畫腳了嗎?」

    貿易順差逆差之類的話,二老聽來,如同天書一般,也不敢打斷,耐著性子等他說完,翁心存仍舊不死心的說道,「皇上所言極是,但臣以為,國家正用款項,本該由我天朝自行籌劃,如今卻要求諸列夷之國,臣深以為不妥啊。」

    皇帝深深的歎了口氣,一陣無力感湧上心頭。

    清朝的政治架構和明朝不同,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罷相,理論上天子唯我獨尊,相權已經不復存,而自內閣制度創立,大學士為實質上的宰相,不僅為約定俗成之事,而且通政使章章奏出納,可使王命不出國門,相權不但已經恢復,甚至凌駕君權之上。

    明中葉之後,司禮監之權日重,究其實際,本是皇帝要找一個得力助手,來維持君權,並與相權抗衡,故英察者如嘉靖,駕馭太監以制內閣,數十年不見大臣,西苑修道求長生,而仍能大權握;闇弱者如天熹,太監趁機弄權,為實質上的皇帝。

    到了清朝,開國之初,大學士仍為丞相,但因為設有御前大臣,內大臣,御前侍衛及內務府,作為維護君權的集團,相權被大為抑制,但並未完全消失;到了雍正年間,連這一點殘餘的相權也覺得掣肘不便,乃有軍機處之設,大權歸內廷,相權便成了徒具虛名了。

    但虛名便虛名,朝廷仍自要保留內閣的存,諸如一些明發天下,鹹使聞知的政令發佈,也還是要內閣通傳天下的——發行國債一事,如果始終得不到內閣的全力支持,說詔令不出國門可能誇張了一些,但軍機處一邊的差事,無端變得龐雜繁複,卻是肯定的。

    而皇帝若是為政見不和,斥退內閣,必然引發一連串的激烈動盪!比之當年軍機處全班出樞,還要引發外界的物議。所以,錯非是到了推車撞壁,無路可進的地步,皇帝是萬萬不會考慮這一步棋的。

    他想了想,還是得耐著性子給兩個人解釋,便此時,身子一震,法輿停了下來,撩開窗邊的黃幔看看,已經到了內城,「今兒個就到這裡吧,有什麼話,等過幾天,到乾清宮再說。」

    「是。」二老注意到皇帝神色倦怠,不敢多言,由六福攙扶著,各自下車而去。

    *******************************

    軍機處近增補了許乃釗和趙光入值,前者不必提,一任福建學政做下來,調京內用,立刻陞遷揆席,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做到體仁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位高權重,令天下人仰望。這一次入值軍機處,他是當朝一品大員,照例是不掛『學習行走』的名分,而且,因為品秩尚高於閻敬銘和孫瑞珍,後來居上,僅僅排文祥、肅順之下,偏偏文祥又要料理總署衙門的差事,他初初入值,便成了首輔軍機大臣。

    趙光則不同,多年來,一直是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始終未見遷轉。本來,京中六部各堂,從科場中士,登進仕途開始,到散館任職,總要六部左右遷轉,京中俗語說『九轉丹成』,便是此謂。像趙光這樣,刑部一呆十年,卻難有寸進的,北京城中,都為人引為咄咄怪事。

    故而這一次擢升他入值軍機處的上諭從山西寄來,趙光又是驚訝,又是歡喜,自覺一生心願已了,只求能夠軍機處安安穩穩的呆上幾年,就算平安大吉了。不想第一天到御前,領旨謝恩,隨即交卸差事,入部行走的過場,皇帝的話就讓他大吃一驚!

    禮王世鐸做帶引大臣,領著兩個人到了養心殿,碰頭行禮以畢,皇帝先和許乃釗說了幾句,不過是一些蒙主寵招,臣惶悚無地之類的官面話,皇帝心不焉的答了幾句,轉而對趙光說道,「趙光,刑部的差事,這十數年之中,朕一直看眼裡,此番擢升你入職軍機處,以你胸中所知律法之學,奉旨管部,也算人其用,你可要當仁不讓的擔起這份責任啦啊。」

    「是。量才器使之功,無過皇上。臣於刑部多年,雖無尺寸之功,但臣忠於皇上,忠於朝廷的一片癡心,唯天日可表。」

    皇帝搶著打斷了他的話,「朕不是想讓你說這些。」他說,「朕臨幸山西,招山西臬司朱光第陛見,朕問及他於前年內閣並刑部增修大清律一事之見。他說,貪墨犯官,以貪墨銀兩數額為定罪之款,固然是我朝聖舉,但只怕日後推行起來,略有阻礙。為什麼呢?因為我朝例有八議之法。可列席之中的,就是貪墨再多,只怕也能夠躲過一劫;而無關其間的,或者只為萬餘兩銀子,就要落得鬧市問斬的下場;若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失了法理公斷,首衡平和法不為一人而屈的本意了嗎?」

    他停頓了一下,又說,「朕聽了之後,深以為然。若說朝廷勳貴,王公耆宿,犯了朝章法度,卻不能一視同仁,又將如何服天下籍籍眾口?你以為呢?」

    趙光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這個時候說起這樣的事,但天子問及,不能不答,「臣以為,法理公斷,首衡平固然是刑臣行事圭臬,但也不好概而論之。」正如當年周祖培於他的評價一般,趙光可稱法理大家,但胸中裝了太多律例之條,為人就有點疏於靈動,一邊琢磨,一邊奏陳,「我天朝厚待士子,福澤以報,故而,臣想,於那些有功於朝廷的,總要念其人往日辛苦的份上,網開一面才是的。」

    幾句話說得前言不搭後語,許乃釗頻頻回頭,似乎有點訝異,而皇帝,幾乎給他逗笑了!「要是照你這樣說來的話,京、外中大臣,又有哪一個不是有功於朝的?為貪墨之罪,若是將他們凌厲處置的話,豈不是成了忘恩負義之行了嗎?」

    趙光嚇了一跳,說皇帝忘恩負義,其罪非同小可,趕忙碰頭,「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絕不敢有這等想法啊?」他心中一陣後悔,今天皇帝的心情大概不是很好,怎麼事先不打聽打聽?應該緩幾天再來御前謝恩的!

    皇帝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他今天突然說這樣的話,本意是想和他提前打一打招呼,為日後即將逐步推行的司法制度改革做準備的,看他嚇得什麼似的,心中不忍,「朕不是說你有這樣的意思,只不過啊,刑名一道,關係百姓身家榮辱。你又是管部的大臣,日後行事之間,要多多上心啊。」

    「是,是,是。」趙光碰頭有如搗蒜,忙不迭的答應著,「臣一定小心料理,斷不使刑名一端,成為百姓攻訐……呃!」

    皇帝含笑搖頭,給世鐸使了個眼色,後者識趣的說道,「萬歲爺累了,兩位大人,跪安吧。」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