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3節 咸豐南遊(9) 文 / 嵩山坳

    第13節咸豐南遊

    進到江寧城中,沿途早已經由府城衙門,首縣上元縣衙發出告示,裡裡外外,不但張燈結綵,而且貼上許多梅紅箋紙的門聯,雖都是堯天舜日之類的老套,但紙墨濃,顯得很有精神。

    行宮設三山街大功坊的瞻園,當年大明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府邸,這一次桂良和椿壽、靈桂幾個人的策劃中,這裡是第一要地,本來園子中就頗具池台花木之勝景,桂良仍嫌不夠,命人重翻修,銀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大肆張之下,果然見效。比之京中的圓明園或者不及,卻有一番江南靈動秀麗之美。

    帝、後眾人還是第一次到這海內膏腴之省來,趁著天色還亮,也不顧舟車疲倦,由桂良做引導,瞻園中大大的轉了一圈,回到原本屬於中山王的寢宮中休息下來,皇后等人下去各自休息,皇帝帶著笑意召見兩江治下的臣僚:「這一次為了朕南巡,江南各省疲擾過甚了吧?」

    「自高皇帝南巡以來,江南百姓未睹天顏久矣,故而這一次聞知皇上要到江南來,人人奔走相告,皆言皇上到來,是江南百姓的福分。其中有兩江治下的士紳商賈,踴躍捐獻,只為皇上能夠展顏一笑,就於願足矣。」

    「話是這樣說,不過自古以來,帝王出巡,莫不是傷民之舉,朕心中不忍。」皇帝說道:「這樣吧,左右朕還要江寧駐蹕數日,你下去之後,歸攏一下,省內此番捐獻踴躍的,擬個名單上來,朕臨行之前,見上一見。」

    桂良大喜,正要碰頭謝恩,隨班覲見的袁甲三迎頭一攔:「皇上,臣以為不妥。」

    「怎麼個不妥法?」

    「商賈本是貪利之輩,此番踴躍捐獻,也不過是看有利可圖的份上,怕是這些人心中正想著借這一次的機會,瞻仰天顏,日後有了向人炫耀的資本,奔走於閭裡之間,到處吹噓,臣以為,於皇上聖德有玷。」

    皇帝心中好不痛快!袁甲三做江蘇學政,到咸豐六年的時候期滿,而皇帝沒有搭理他上的折子,並不是心中對他有什麼嫌惡之感,而是另有安排——起因是袁甲三任上上過的一道奏折,此番到江南來,就想著和他認真商討一番折子中所談及的事情——所以碼頭見到他的時候,皇帝命他明天遞牌子進來。想不到他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

    殿中靜悄悄的,眾人都以為袁甲三不識趣,又不敢、不能出言訓斥,遲疑了半晌,只聽皇上問道:「袁甲三,你這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為何來?」

    「臣不敢!」袁甲三立刻碰頭,大聲答說:「商賈貪利而忘義,自古以來,青史列列分明,這樣的人,如何能夠到御前奏答?」

    「你糊塗!」皇帝大怒,「貪利本是商賈天性,這一節也算你說的有點道理,只是,你怎麼知道,商賈就一定是忘義之輩?咸豐四年起,朝廷推行商課法,大清十八行省的商賈,不論是行商還是坐商,均能夠甘心繳稅,維持國用,從無半點委屈礙難之情。怎麼到了你的嘴裡,這些人就成了忘義之輩了?」

    「商稅法,本是皇上與朝中列位大人考量之時細如毫苗,左右審判之下所成,將往年稅制之法中的弊端多方加以改進之下,各省胥吏難以從中取利,方有了國課日足的成效,臣以為,和商人是否甘心,並無關係。」

    皇帝從下船伊始保持的好心情給袁甲三全數攪合了!氣得臉色發青,卻很難找出什麼話來反駁他——袁甲三之流的理學大家看來,『士』與『商』是冰炭不能同爐的存,要讓他承認商人的作用,簡直比殺了他還要難以接受!

    「和商人並無關係?你每個月的俸祿,各省練兵所需的糧餉,都是從何而來?你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喘了幾口氣,皇帝問道,「還不是百姓耕作、商販往來四海,使財物流通,方有了今天這繁花勝景?到了你這讀書人的口中,居然和商人全無關係?」

    袁甲三還想再說,靈桂他身前轉過臉來,用力給他使了個眼色,才算把他的話都憋了回去。

    他不說話,皇帝仍然不饒:「袁甲三,你是不是心中大不以朕南巡為然,嗯?若不是如此的話,眼見君父興致高昂,為什麼故意說不可召見商賈的話?你莫不是看不得朕高興,有意給朕添堵?」

    聽著皇帝口中句句都是誅心之言,眾人都嚇壞了。本來也是的,很高興的興頭,全給袁甲三一番答奏弄得煙消雲散不說,還惹得龍顏震怒,這是何苦?

    皇帝恨恨的哼了一聲,起身入內,把桂良以下的眾人,全數晾了當場。

    進到寢宮,皇帝餘怒未消,連本來想召集群臣賜宴也省了:「告訴他們,該回哪去回哪去。朕今天誰也不見。」

    六福暗暗歎了口氣,出去傳旨,不提。

    皇帝給袁甲三的一番話惹得心頭積鬱難宣,草草用過晚膳,本來想到佳貴妃房中休息,內侍回奏,佳貴妃等一眾嬪妃因為舟車勞頓,已經早早的睡下了。

    這可真是沒興一起來了。皇帝沒有辦法,躺下去翻騰了一會兒,又睡不著,六福一旁伺候著,適時的插了一句,「主子,要是睡不著的話,不如奴才命人掌著燭光,主子到園子中散散步?」

    皇帝左右無事可做,也想放鬆一下心情,當下點頭,就由宮中的太監陪著,瞻園中散步。不料等他繞過園子中的後花園,意外的聽見有女子誦讀經文的聲音!

    這可讓皇帝覺得好奇起來,順著聲音響處走過去,藉著燈籠照亮的道路,進到花木深處,心中竟難得的升起了一股探幽訪美的旖旎念頭,一面走一面心裡好笑:便是真有女子,怕也是滿臉滄桑,皺紋堆積——這時候他全然忘記了,這瞻園是皇上駐蹕之地,又怎麼會有陌生的女子的道理?

    到了花園的後面,卻只是花影婆娑,並無人跡,聽聽聲音,竟是從牆外傳來的。皇帝好不失望,不用問,這一定是臨近人家的家庵之中做晚課的聲音,哎!緣慳一面!他卻不知道,今天晚上的種種做作,都是有意安排的!

    ************************

    天子年少風流,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是朝中大員無不深知的,而秦淮河是天下有名的艷窟,雖然世易時移,再想找如陳圓圓、柳如是、李香君那般的個中翹楚,青史留名的艷妓已不可得,但江南之地,種種風流手段大有,未必一定要到秦淮河上。

    所以,桂良安排總督府上的一個清客,去了一趟浙江,走富春江,到嚴子陵釣台的古跡,坐的是有名的「江山船」。

    這「江山船」從明初以來,就歸「九姓」經營,叫做「九姓漁戶」。明載大清會典,元末群雄並起,明太祖大敗陳友諒於鄱陽湖,他的部下有九姓不肯投降,遠竄於浙南一帶。明太祖為懲罰叛逆,不准他們岸上落腳,因而浮家泛宅富春江上,以打漁為生,九姓自成部落,不與外人通婚。

    水上生涯,境況艱苦,打漁以外,不能不另謀副業,好船是現成的,不妨兼做載客的買賣。嚴子陵釣台所地的「九里瀧」一帶,風光勝絕,騷人墨客,尋幽探勝,自然要講舒服,所以「江山船」也跟無錫的「燈船」,廣州的「紫洞艇」一樣,極其講究飲饌。久而久之,又成了珠江的「花艇」,別有一番旖旎風光。

    江山船上的船娘,都是天足,一天兩遍洗船,自然不宜著襪,跟男子一樣,穿的是淺口蒲鞋,但製作特別講究,鞋頭繡花,所以浙江人稱這些船娘,叫做「花蒲鞋頭」。

    這名清客就是尋了兩個花蒲鞋頭,帶回到江寧,安置總督府外不遠處的一家民宅中,除了花蒲鞋頭之外,又到嘉興走了一遭,以『弘揚佛法』為名,請來了浙江寧波觀江庵的諦月大士,並座下三個伺候香燭的小尼——名為佛門大士,實際上佛門五戒,這些人只守其中之四,唯一不守的,就是色戒!

    把這六個人迎請到江寧,桂良擔心其中有什麼錯漏,又讓人找來穩婆,細細驗看過,其中一個叫小蟠的花蒲鞋頭和兩個法名分別叫寒盈,雲盈的,都是未經人事的處子,其他三個人雖然不是,但是也是身體健旺,並無隱疾。於是桂良決定,就先以小蟠三個進獻,皇帝若是受用了,不妨再把諦月大士幾個人拿出來。

    上一次肅順到江寧的時候,桂良特意把小蟠三個人叫了出來,肅順大為意動,小蟠和她的姐妹也就罷了,諦月四個緇衣青袍,寶相莊嚴,摘下僧帽,牛山濯濯,受戒的香疤清晰可見,那寒盈和雲盈二小尼是清純動人到了極致,尤其是眉眼唇間絲毫不帶風塵之色——他知道江南之地有一些玷污佛門的勾當,只是沒有想到,見到了真人,竟是如此令人心旌動搖。

    等到桂良命人把幾個人領下去,帶著一抹微笑望向他:「雨亭兄以為如何?可還入得龍目嗎?」

    肅順想了想:「若說是顏色嘛,自然是百中無一的南地佳麗,只是,主子爺的脾氣,燕山老兄有所不知。」

    「哦?正要向雨亭兄請教。」

    於是肅順為他解釋了幾句。天子富有四海,予取予奪,臣下送上門來的,早就不再放心上!只有那如同鏡花水月一般,看得見摸不到的,才能讓龍心喜歡——這幾年中,肅順也曾經多方羅致,北地胭脂,南省佳麗,儲於府中。偶爾皇上巡幸到此,也不過承歡一二次,就棄入蔽履,再不復當年熱河肅順府中,寵愛妞妞之後,賜名抬旗那般的情致了。

    這樣一說,桂良立刻明白了,「那,如雨亭兄所說,小蟠諸女,就安置瞻園中,要皇上自己發現才好?」

    肅順心中好笑,桂良利令智昏,說話都不經大腦了!「瞻園是皇上駐蹕之地,怎麼能有外間女子停留?」

    「啊!是呢!我倒忘記了。」桂良繞室蹀躞:「那,雨亭兄以為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經過查找,找到了一戶人家,距離瞻園只有一牆之隔,這裡前明的時候是大學士王錫爵的府邸

    其事是神宗萬曆年間,萬曆十年,恭妃王氏生皇長子;四年之後,鄭妃生皇三子,萬曆喜歡鄭妃,生育之後立刻晉皇貴妃,古代時候,母以子貴,而同時子以母貴,長子出生,母親絲毫未獲封號,倒是三子出生,其母大獲帝心,未來就很有可能為皇三子以幼奪長,繼承大統。

    當時的大學士,宰相申時行、王錫爵等認為不妥,上疏請立長子為皇太子,萬曆不准。他的理由是,皇后年紀還輕,若是日後皇后有了孩子,又當如何?

    這也可以算是一個理由,於是事情便拖到了萬曆二十一年,王錫爵等再度上章,請皇上早立元子為皇太子,皇帝依舊不准,弄到後,王錫爵等以求去相爭,君臣互相頂牛,一直到萬曆二十五年,皇帝終於屈服了,立長子為皇太子,其餘諸子分別封王。那個鄭貴妃生下的皇三子,皇帝覺得委屈了他,便封他為福王,封國洛陽。

    到了萬曆四十九年,皇帝賓天,皇太子即位,改明年為泰昌元年,誰知道大約是因為做了多年太子,一朝解放,嗣皇帝放縱開來,熱孝之中荒淫無度,位僅僅十天,就得了病,當時朝廷中有個叫李可灼的,官職是鴻臚寺丞,進了一丸丹藥,自稱是仙丹,其實是從女性經水之中提煉出來的紅鉛,這是一種壯陽的丹藥,正和了嗣皇帝的心意。

    用過之後效果很好,嗣皇帝覺得胃口大開,晚上又服了一丸,哪知道到了第二天早上,嗚呼哀哉!這就是明朝歷史中有名的紅丸案。其時是九月初一,倒霉是嗣皇帝只坐了一個月寶座,就撒手而去了。接下來的是熹宗,寵信魏忠賢和客氏,把個大明江山加搞是烏煙瘴氣,終於不可救藥了。

    等到了康熙朝,王家又出了一個鼎鼎大名的大學士,是王錫爵的孫子,名叫王掞。他是康熙九年的進士,和電視劇中的表現全然不同的是,他並不是太子的老師。康熙五十六年,王掞上表,請皇帝三度建儲,惹得皇帝龍顏震怒。幾乎把王掞殺掉。

    ******************

    康熙年間,太子兩度廢立,皇帝傷透了心,所以想出一個秘密建儲之法,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王掞上表請求皇帝立儲,說起來也是私心作祟。

    清人修《明史》,對於其祖父王錫爵力爭國本,請求建儲的這件事,很是批駁。認為若不是王錫爵等人以求去相爭,萬曆皇帝知道百官不同意自己廢長立幼,等到過了幾年,或者臨終之時擇賢而立,則明朝的氣運就有可能另有一番境遇了。

    這樣的話不能說不對,只是身為後人的,眼看著祖父官修正史上留下大大的罵名,如何能夠甘心?所以王掞就想自己晚年,能夠做出一件事來,挽回一點王家的顏面。

    奏折呈上去,皇帝以王掞年過七十,官已拜相,格外優容,便留中不發,以為置之不理,自然就無事了。誰知道有個山西道御史,叫陳嘉猷的,連同八個同僚,聯名上疏,也是請皇帝立儲。

    康熙認為王掞建言沒有下文,所以指使陳嘉猷幾個接力,心中大為不滿,便將王掞的奏折和另外幾個人的公折一起交內閣議處。

    當時內閣的首輔的武英殿大學士馬齊,他是公認的八爺黨,如今王掞居然主張復立太子,天然的就成了馬齊的敵人,故此馬齊想借刀殺人,當眾提了好些不准輕言立儲的口諭作為根據,把王掞定了死罪。

    康熙不准,而且親自把王掞叫道乾清宮的暖閣中,君臣兩個低聲說了很久的話,定罪一事,也就寬免,連另外八個人,也沒有任何罪過。

    及至皇十四子封郡王,受命為撫遠大將軍,特准用正黃旗纛,於是滿朝知,天命有歸;等到康熙六十年,安藏之事也已經圓滿成功,百官上表,三月十八日萬壽節時,請准朝賀,皇帝不准。心情如此之壞,又是為了什麼呢?

    王掞錯動了腦筋,以為皇帝對十四子不滿,有心再立二阿哥,而苦於無法自我轉圜,因此再度上奏,請釋放二阿哥,這篇折子的話說得很激切,接著又有一個廣西道御史,叫陶彝的,糾合同官十一人,其中也包括上一次上書的那個陳嘉猷,再度聯名上奏,內容和王掞說的完全相同。

    這一次皇帝可真是動怒了。前後兩次,如出一轍,頭一次還可以原諒他本心無他,第二次明知故犯,絕非偶然!康熙看來,王掞是有意和自己搗蛋,不讓他過幾天舒心日子,因此處分非常嚴厲。

    詔旨發下,是「把這十二個人發往軍前,交撫遠大將軍差遣,效力恕罪。」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