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418 御駕親征:引蛇出洞 文 / 傅戍己
第48御駕親征:引蛇出洞
第48御駕親征:引蛇出洞
三公之位的暗競爭,類如蔡邕的政治理念推廣,本就牽動無數朝臣的心臟。那位心懷否測的幕後黑手,更好似一根攪屎棍,將本來就複雜的朝局,攪的更是一團稀爛。
似惡意揣測郭嘉與華歆不和的市井流言,其性質類似後世建國初期,曾經流行過的「tg割蛋,送給蘇聯造原子彈」謠言一般,看似無知可笑,但是醞釀到一定程度後,卻能引起無數影響深遠的恐慌事件畢竟,事實證明:越是權貴名人,越是盛產白癡、傻蛋。
尤其,這位心懷否測的幕後黑手,手段相當厲害。此人,不但在市井傳播故事性較強的謠言,更不知滲透哪個環節,在低層朝臣之間,傳播大量七真三假的資料。最令劉杲憂心的是,從這位幕後黑手傳播的資料來揣摩,他應該掌握著關西政權內部的大量核心機密。
劉杲懷疑,這位幕後黑手很可能就是他徵用的某位朝臣之一;或者,其與某位重臣關係非常良好。當然,那位幕後黑手,也可能是買通荀攸、賈詡府上的家僕,竊取一些記載關西政權的核心機密的奏折、表章。
簡而言之,這位幕後黑手展現出來的能量,劉杲不敢不重視。
但是,這位不知抱著何種目的的幕後黑手,顯然不是簡單之輩。自荀攸事件爆後,劉杲就將這位幕後黑手列入危險人物,勒令錦衣衛、職方司全面調查、走訪。然而,令劉杲失望的是,直至今日,錦衣衛、職方司兩個情報部門,一直沒能追查到那位幕後黑手的真實蹤跡,幕後黑手究竟為誰,依然是個迷。
當然,錦衣衛、職方司也不是吃白飯的部門。經過三個月時間的抽絲剝繭般的細密調查,錦衣衛如今業已監控許多涉案人員。所謂涉案人員,便是這些人或許是默許謠言在眼皮底下傳播;甚至主動有意識的傳播謠言,但是,錦衣衛又無法尋找切實可信的證據,來證明其與那位幕後黑手有牽連。
或許是錦衣衛定的標準較高,或許是那位幕後黑手利用人心弱點,或許是舊朝官僚對劉杲的認同較低,錦衣衛統計出來的涉案人員,竟然高達一千餘家,這個數字還是幾經提高入選標準,漸漸篩選出來的。
凝視著一千餘家涉案人員名單,劉杲的臉色有些難看。這一千餘家涉案人員,成份複雜,包羅萬象,大部分是皇甫嵩、周忠、崔烈、劉艾、曹嵩、士孫端、盧植等漢靈帝時代的勳功老臣,但亦不乏宋泓、夏育、韓暹、馬騰等劉杲親信。最令劉杲驚心的是,荀彧、趙雲等人的名字,亦赫然在列。
若是真按這份名單辦案,等於劉杲將整個長安政權大清洗一遍——其造成的震動,將不亞於漢末黨錮之難。
錦衣衛查到這一千餘家涉案人員時,已經查不下去——此案涉及人員太多,錦衣衛人力不夠;此案涉及人員,權位太高,錦衣衛調查時,束手束腳。
=====
昆明池,某湖心島。
劉杲將綴有三十六人署名的宮門抄傳單,揉成一團,湊近蠟燭,引燃焚燒。
那些宣傳「天懲劉杲」傳單,一經現,就立刻被錦衣衛全面收繳、銷毀。其,這張綴有三十六人署名的宮門抄傳單,亦被第一時間送入昆明池,交付於劉杲裁決。
三十六人的署名,望之觸目驚心:王允、士孫端、皇甫嵩、蔡邕……趙雲、荀彧、荀攸、華歆
對於這個名單,劉杲僅僅吐出兩個字評價「誣陷」,就再也不理會,並吩咐錦衣衛調查幕後黑手時,不可受此傳單署名影響。只是,口上雖然吩咐錦衣衛不可受此名單影響,但劉杲聯想起千餘家涉案人員時,卻不禁暗嘀咕:「我真就這麼不得人心?難道我也是能打天下,卻不能治天下之輩?」
劉杲仰頭問道:「你們覺得,蓄意攪弄是非的那位幕後黑手,可能為誰?」
此時,劉杲身邊唯有錦衣衛孫資、職方司宋典這兩位間諜頭子。
宋典先表意見:「臣私下揣測,真正的幕後黑手,或許是袁術、袁紹安插在長安的奸細、內應。傳單之事,表面是凸現勳功老臣,留戀舊朝,希望迎還陳留王之心。其實。其真正目的,應該是攪亂長安朝局,一則可令我關西內耗紛爭,二則可影響前線將士的戰心。錦衣衛詳細走訪長安時,很可能未分辨出眾臣僚真心本意,將那些有意守節,不願牽連新舊兩朝天子事的名士,誤當作不作為、默許謠言橫行京都之罪人。以臣之見,錦衣衛調查來的一千餘家涉案人員,其有九成是無辜之人。不然,若真是此千餘家傾心支持陳留王,長安怎可能平靜兩年?」
宋典回復劉杲時,更順勢不留痕跡的挖苦錦衣衛一番。
在劉杲默許下,職方司、錦衣衛比拚爭鬥已經表面化,雖然劉杲嚴禁兩派進行內耗性鬥爭,但是諸如耍耍嘴皮子之事,卻是日日生。今日宋典嘲諷錦衣衛無能;明日孫資回罵職方司廢柴——雙方都養成貶斥對方無能的習慣
孫資立即動反擊:「臣以為,真正的幕後黑手,非是袁術、袁紹,而是陳留王舊黨。陛下可回憶一下,無論是錦衣衛監視的千餘家涉案人員,還是這張試圖攪渾局勢的傳單,所提人物,主要針對皇甫嵩、蔡邕、士孫端、盧植、趙雲、荀彧、荀攸、王允等人。」
「皇甫嵩何人哉?董卓禍亂雒陽時,皇甫嵩尚奉行旨令,乖乖交出兵權,不行軍閥割據之事,況乎陛下乎?皇甫嵩此人,雖不滿陛下禪讓之事,但最多是不合作、不侍奉,絕不會故意抗逆陛下。蔡邕、劉艾何人哉?董卓悖逆遷京時,其尚且繼續侍奉董卓,今日緣何不能侍奉陛下?趙雲、荀彧、荀攸何人哉?一掌長安軍事,一掌長安典,素為陛下所用,豈是悖2之人?王允、士孫端何人哉?一為誅殺董卓功勳,一為抗逆陛下之輩,雖僥倖不死,亦早身披陳留王徒子之名,日夜受錦衣衛監管,哪有時間謀劃?」